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购发展到今日,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B2C,厂家自建独立商城或入驻淘宝商城等开放平台,以厂家身份直销;
B2B2C,厂家将货供给网络零售商,如京东,再零售给顾客;
B2C2C,中间的小“C”指的是淘宝上的卖家,可能是厂家的传统分销商上网,也可能是从分销商处进货的创业个人,他们再零售给顾客;
I2B2B2C,顾客的购买信息(I为信息),通过电商平台即第一个“B”,传递给厂家的独立商城即第二个B,厂家直销顾客,电商平台只赚取中间的信息费。
分清了这4种类型,我们便可利用几种营销理论从头分析:网上世界的厂商关系。
“4P”理论指导的“狗拿耗子隔离猫”
套用那句比较操蛋的话“每一个女孩的前世都是折翼天使”,我们可以说:每一个今天看似强大的电商企业“大B”如京东商城,其前世都是被人蹂躏欺压一次又一次的“小C”。
是的,刘强东离开中关村创办京东商城时,厂家和网络分销商之间是B2C2C关系,是个小得不能再小的“C”,甚至在发展多年整体销售额做到了几十亿之时,单品牌做到几百万甚至过千万时,在品牌厂家那里仍然不招待见。
厂家当时不想和京东商城打交道,更不想自己的传统经销商成为网络分销商,向京东供货。
想直接从厂家采购而不得的京东,只有调头从厂家的传统分销商那里拿货。他们是厂家的分销大户,只有他们能拿到足够低的价格,也能保证充足的货源。
大户没得到厂家授权,就向京东供货,在厂家眼里就成了人人喊打的“耗子”,抓住一个处理一个,抓住两个处理一双。害得京东今天从北京的代理商拿货,明天从上海,后天?没错!是广州。
打个通俗的比方:厂家完全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作为网络零售商的京东,和传统经销商分属不同的渠道,有各自的零售终端,顾客群有相当重合,本是你死我活的“猫和耗子”关系,你厂家跳出来作甚?只不过这些传统经销商不像厂家那么有远见,当时没有意识到,终有一天,他们这些给猫供货的耗子,有可能被猫吃掉。
这一切,源自这几方都用“4P”理论武装自己,检验对方,害苦了夹在中间的传统经销商。
4P理论讲究的是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4个维度,粗略地说,适合指导厂商之间、渠道之间的博弈。
京东这个网络零售商是这样想的:同样的产品,更低的价格,用非常规的促销手段如团购等形式,在网上拼抢市场份额,薄利多销,快速周转,迅速做大规模。
厂家是这样思考的:同样的产品,更低的价格会扰乱公司的价格体系,这个新的不受控渠道以点带面,覆盖全国,引发渠道冲突,那些非常规促销更是影响了公司的品牌美誉度,这个账怎么算都不划算!
向京东供货的传统经销商是这样打算盘的:同样的产品,赚得少,但能借京东冲量,又不影响我的区域,促销不促销的也不关我事,能多赚一毛,干吗要推给别人?
三方各怀鬼胎,都用同一个老师的理论武装自己大脑,不出现“狗拿耗子隔离猫”的关系才怪。
“4C”理论指导的“猫狗耗子一家亲”
终有一天,网上消费群体迅速扩大,原本腰板不硬的猫们(京东)发现,自己也可以背靠顾客的支持,和像疯狗一样四处拿耗子的品牌厂家叫板了;作为一向忠诚于顾客的狗,品牌厂家也意识到,需要跟随顾客消费行为的改变而调整自己了。
这时,双方用统一理论武装起来,尖锐到不可调和的矛盾,突然就冰释前嫌,双方找到了“双赢”的“4C”理论。
4C依次为:顾客(Consumer)、成本(Cost)、便利(Convenience)、沟通(Communication),以客户需求为核心考量公司的营销和运营。这个理论用来解释线下的门店和线上的门户,自有其独到之处。
京东现在是这样想的:网络天然具备良好的互动沟通,顾客可以更便利、更快捷地获取产品,他们不再一味追求低价,如此良性循环,顾客越来越多,京东手中的牌面也就越来越大。
网购深入发展,品牌厂家越来越觉得通过电商可以低成本、便利快捷地与顾客深入沟通,了解各种需求,做出快速响应。这一直是品牌厂家苦苦追求的。
于是,B2C2C开始向B2B2C发展,原本是C的京东开始壮大成B,想踢掉自己的供应商B,直接与品牌厂家建立联系。
以家电业为例,新蛋、新七天、世纪家电网都是在这个阶段介入网购的,快速起步。他们不满足于和传统经销商打交道,开始通过转让顾客信息、联合推广等多种形式,与品牌厂家的各地分公司建立联系,甚至和部分厂家总部建立了常规对接机制。
二者一拍即合,想把中间的传统经销商挤掉,但后者在线下还有巨大的存在价值,京东这类网络零售商也存在销量小、库存低、物流慢等诸多因素,双方的沟通成本过高,还要仰仗传统经销商,于是,匪夷所思的“猫狗耗子一家亲”便出现了。
“4R”理论指导的“猫狗耗子各自为战”
4R理论是指:关联(Relevancy)、
关系(Relationship)、反应(Reaction)和回报(Return)。从这个角度谈今天的厂家和网络零售关系,也有其独到之处。
京东为了取得和品牌厂家博弈的资本和实力,首先要与更大范围内的消费者建立紧密关联,赢得忠诚度,拿到长期而稳定的市场。京东拿出大把银子在全国各地建立分库和物流配送中心,加强消费者快速响应,也就容易理解了。
京东等B2C公司开始逐渐摆脱价格战为主的顾客吸引模式,通过产品定制等方式,加强消费者的黏性。因此,踢开原来的经销商不在话下,从厂家那里要求更多的利益也理所当然。终端为王再一次被证明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京东和厂家今后的关系发展,有国美的前车之鉴。
不唯京东,像苏宁、国美、武商、大商这些传统渠道商,从“4R”的角度来看,每一项指标的起点都要高过京东,飞蛾扑火般争先恐后地加入这个行业也就不足为奇了。
品牌厂家也不是傻子。他们几番起伏历练,虽不至洞察,但也算了解了网购。他们开始从战略高度来整合自己和网络零售商的关系,首先不让其影响传统分销商,其次通过整理规范在网上取得增长。
这个时期,品牌厂家和大型网络零售商开始直接对话,对散落网上的其他零售商也开始强力整合规范,先期做得比较好的有李宁、海尔这种大象级的企业,也开始以支持大学生创业的形式,在淘宝上进行有益的尝试。
这些都还是小动作,越来越多的品牌厂家开始在网站域名前加“e”,建立网上商城,与京东、苏宁易购们直接竞争。
俗话说,“神仙打架、小鬼遭殃”。夹在中间的那些经销商,向小京东供货的日子,一天不如一天。不过,他们有“船小好调头”的优势,具备快速学习复制“4R”理论的能力。他们开始利用现有渠道合作关系,OEM自有品牌,提供给京东们,有的在淘宝上自建“淘品牌”,实在不济就买个授权去淘宝商城,托品牌厂家之名,营自己之私。
于是,品牌厂家、京东、传统经销商、淘品牌、消费者多种排列组合共同存在于今天的电商行业。各方投入激战正酣,下一步B和B之间,B和C之间,是你死我活,还是相互转化?
且行且看。
B2C,厂家自建独立商城或入驻淘宝商城等开放平台,以厂家身份直销;
B2B2C,厂家将货供给网络零售商,如京东,再零售给顾客;
B2C2C,中间的小“C”指的是淘宝上的卖家,可能是厂家的传统分销商上网,也可能是从分销商处进货的创业个人,他们再零售给顾客;
I2B2B2C,顾客的购买信息(I为信息),通过电商平台即第一个“B”,传递给厂家的独立商城即第二个B,厂家直销顾客,电商平台只赚取中间的信息费。
分清了这4种类型,我们便可利用几种营销理论从头分析:网上世界的厂商关系。
“4P”理论指导的“狗拿耗子隔离猫”
套用那句比较操蛋的话“每一个女孩的前世都是折翼天使”,我们可以说:每一个今天看似强大的电商企业“大B”如京东商城,其前世都是被人蹂躏欺压一次又一次的“小C”。
是的,刘强东离开中关村创办京东商城时,厂家和网络分销商之间是B2C2C关系,是个小得不能再小的“C”,甚至在发展多年整体销售额做到了几十亿之时,单品牌做到几百万甚至过千万时,在品牌厂家那里仍然不招待见。
厂家当时不想和京东商城打交道,更不想自己的传统经销商成为网络分销商,向京东供货。
想直接从厂家采购而不得的京东,只有调头从厂家的传统分销商那里拿货。他们是厂家的分销大户,只有他们能拿到足够低的价格,也能保证充足的货源。
大户没得到厂家授权,就向京东供货,在厂家眼里就成了人人喊打的“耗子”,抓住一个处理一个,抓住两个处理一双。害得京东今天从北京的代理商拿货,明天从上海,后天?没错!是广州。
打个通俗的比方:厂家完全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作为网络零售商的京东,和传统经销商分属不同的渠道,有各自的零售终端,顾客群有相当重合,本是你死我活的“猫和耗子”关系,你厂家跳出来作甚?只不过这些传统经销商不像厂家那么有远见,当时没有意识到,终有一天,他们这些给猫供货的耗子,有可能被猫吃掉。
这一切,源自这几方都用“4P”理论武装自己,检验对方,害苦了夹在中间的传统经销商。
4P理论讲究的是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4个维度,粗略地说,适合指导厂商之间、渠道之间的博弈。
京东这个网络零售商是这样想的:同样的产品,更低的价格,用非常规的促销手段如团购等形式,在网上拼抢市场份额,薄利多销,快速周转,迅速做大规模。
厂家是这样思考的:同样的产品,更低的价格会扰乱公司的价格体系,这个新的不受控渠道以点带面,覆盖全国,引发渠道冲突,那些非常规促销更是影响了公司的品牌美誉度,这个账怎么算都不划算!
向京东供货的传统经销商是这样打算盘的:同样的产品,赚得少,但能借京东冲量,又不影响我的区域,促销不促销的也不关我事,能多赚一毛,干吗要推给别人?
三方各怀鬼胎,都用同一个老师的理论武装自己大脑,不出现“狗拿耗子隔离猫”的关系才怪。
“4C”理论指导的“猫狗耗子一家亲”
终有一天,网上消费群体迅速扩大,原本腰板不硬的猫们(京东)发现,自己也可以背靠顾客的支持,和像疯狗一样四处拿耗子的品牌厂家叫板了;作为一向忠诚于顾客的狗,品牌厂家也意识到,需要跟随顾客消费行为的改变而调整自己了。
这时,双方用统一理论武装起来,尖锐到不可调和的矛盾,突然就冰释前嫌,双方找到了“双赢”的“4C”理论。
4C依次为:顾客(Consumer)、成本(Cost)、便利(Convenience)、沟通(Communication),以客户需求为核心考量公司的营销和运营。这个理论用来解释线下的门店和线上的门户,自有其独到之处。
京东现在是这样想的:网络天然具备良好的互动沟通,顾客可以更便利、更快捷地获取产品,他们不再一味追求低价,如此良性循环,顾客越来越多,京东手中的牌面也就越来越大。
网购深入发展,品牌厂家越来越觉得通过电商可以低成本、便利快捷地与顾客深入沟通,了解各种需求,做出快速响应。这一直是品牌厂家苦苦追求的。
于是,B2C2C开始向B2B2C发展,原本是C的京东开始壮大成B,想踢掉自己的供应商B,直接与品牌厂家建立联系。
以家电业为例,新蛋、新七天、世纪家电网都是在这个阶段介入网购的,快速起步。他们不满足于和传统经销商打交道,开始通过转让顾客信息、联合推广等多种形式,与品牌厂家的各地分公司建立联系,甚至和部分厂家总部建立了常规对接机制。
二者一拍即合,想把中间的传统经销商挤掉,但后者在线下还有巨大的存在价值,京东这类网络零售商也存在销量小、库存低、物流慢等诸多因素,双方的沟通成本过高,还要仰仗传统经销商,于是,匪夷所思的“猫狗耗子一家亲”便出现了。
“4R”理论指导的“猫狗耗子各自为战”
4R理论是指:关联(Relevancy)、
关系(Relationship)、反应(Reaction)和回报(Return)。从这个角度谈今天的厂家和网络零售关系,也有其独到之处。
京东为了取得和品牌厂家博弈的资本和实力,首先要与更大范围内的消费者建立紧密关联,赢得忠诚度,拿到长期而稳定的市场。京东拿出大把银子在全国各地建立分库和物流配送中心,加强消费者快速响应,也就容易理解了。
京东等B2C公司开始逐渐摆脱价格战为主的顾客吸引模式,通过产品定制等方式,加强消费者的黏性。因此,踢开原来的经销商不在话下,从厂家那里要求更多的利益也理所当然。终端为王再一次被证明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京东和厂家今后的关系发展,有国美的前车之鉴。
不唯京东,像苏宁、国美、武商、大商这些传统渠道商,从“4R”的角度来看,每一项指标的起点都要高过京东,飞蛾扑火般争先恐后地加入这个行业也就不足为奇了。
品牌厂家也不是傻子。他们几番起伏历练,虽不至洞察,但也算了解了网购。他们开始从战略高度来整合自己和网络零售商的关系,首先不让其影响传统分销商,其次通过整理规范在网上取得增长。
这个时期,品牌厂家和大型网络零售商开始直接对话,对散落网上的其他零售商也开始强力整合规范,先期做得比较好的有李宁、海尔这种大象级的企业,也开始以支持大学生创业的形式,在淘宝上进行有益的尝试。
这些都还是小动作,越来越多的品牌厂家开始在网站域名前加“e”,建立网上商城,与京东、苏宁易购们直接竞争。
俗话说,“神仙打架、小鬼遭殃”。夹在中间的那些经销商,向小京东供货的日子,一天不如一天。不过,他们有“船小好调头”的优势,具备快速学习复制“4R”理论的能力。他们开始利用现有渠道合作关系,OEM自有品牌,提供给京东们,有的在淘宝上自建“淘品牌”,实在不济就买个授权去淘宝商城,托品牌厂家之名,营自己之私。
于是,品牌厂家、京东、传统经销商、淘品牌、消费者多种排列组合共同存在于今天的电商行业。各方投入激战正酣,下一步B和B之间,B和C之间,是你死我活,还是相互转化?
且行且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