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爷爷(1)

来源 :作文周刊·七年级读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zhan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位老人,年过六旬,矮矮的个子,身材略胖。因患腰椎病,走路时经常两手反叉着腰,慢腾腾的。短而稀疏的头发整齐有序地傲立在头顶,两条清秀的眉毛挂在兩颗黑珍珠似的眼睛上方,将这双眼睛映衬得炯炯有神——他就是我的爷爷。
  “可别浪费了”
  在我眼里,爷爷是一个特别“小气”的人,但他只对自己小气,但凡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还是会留给我们。一次,邻居家送来一小袋板栗,我和爷爷围着桌子吃了起来。板栗很美味,我们也吃得很尽兴,不一会儿,袋子里的板栗便所剩无几。这时,我随手拿起一颗,正准备去剥,一个黑点进入我的眼帘,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个小虫洞。我没太在意,正准备扔掉。这时,爷爷一把夺过我手中的板栗,麻利地剥开壳说:“龙龙,还可以吃,别浪费了!”说完,把板栗坏了的地方抠掉,放进嘴里,大嚼起来。这件小事让我深受教育。从此,我很少浪费东西。
  “看病?找符爹咯!”
  爷爷是一个赤脚医生,在村里是个赫赫有名的人物,几乎没有哪个当地人不认识他。每当十里八村有人生病求医时,村里人总是娴熟地指着我家的方向:“看病?找符爹咯!”
  爷爷做这行是非常辛苦的。白天的大部分时间,他都在柜台前工作;到了晚上,他也不闲着,我们都睡下了,爷爷还在“框框当当”地敲打着算盘。爷爷算盘打得很精细,可是谁家穷苦,因生病欠了很多钱,他也从不催逼。有的陈年老账,虽然账还在,但时间一长也就不了了之了。有时,爷爷睡下后,还会有人来求医。即使在寒冷的冬天,只要听到敲门声,爷爷也会在第一时间起床,披件外套就去开门,绝无任何怨言,不管来人是富是穷。
  直到现在,我才发现,爷爷声名在外,不只是因为他医术精,更因为他医德高。
  “我就是怕永远看不见你们了”
  在我眼里,爷爷一向是那么乐观。但是,爷爷的眼睛不大好,不久前,他的眼疾复发了,一只眼睛几乎失明了。一个星期后,我回乡下看望他。刚到家门口时,就看见爷爷还在不停地忙碌着。当我询问他的病情时,爷爷笑着说:“还好,能看清东西,就是怕永远看不见你们了……”说话间,爷爷也没停下手中的活。我一时语塞,心中像打翻了五味瓶,眼泪不争气地涌上眼眶。
  “看一下就好……”
  爷爷应该算得上是半个大厨了。过去,村里每每有人家办红白喜事时,都请爷爷去当主厨。现在,若不是家人竭尽全力劝阻,恐怕他现在还在烟熏火燎的厨房里忙碌呢!
  “唉,人老哒,这里有毛病,那里又有毛病……”“唉,没得用哒!”每当人家办喜事闹得热火朝天时,爷爷都会这样叹息。随后,他总要去看看热闹,叮嘱东家注意些什么。每当东家说:“要是您能来掌厨就好啦!”他又把叉腰的右手腾出来,摆一摆,嘴角上扬25度笑,说:“老哒,做不得哒,看一下就好,看一下就好……”
  爷爷的一生很平凡,但他却用自己的平凡人生教会了我怎样节俭,教会了我怎样在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教会了我如何在平凡的人生中找到自己的乐趣,最重要的是,他教会了我应该怎样乐观地做人。
  爷爷,我永远爱您。
  点评
  修改后的文章,添加了对爷爷的体型和走路体态的描写,让读者由远及近、从整体到局部感受爷爷的形象,凸显其乐观和善的性格。其次,小作者修改了爷爷吃烂板栗和大厨“退休”后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表现了爷爷节俭、热心的品质,更符合农村老人的性格凸显了爷爷的个性及品格。最后,将结尾的第三人称改成第二人称,表现出小作者对爷爷的敬爱,真情流露,更显亲切。
其他文献
生活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大书,只有加上一个轻轻的微笑,才能减去一些失意的痛苦;生活是一条永远走不完的长路,只有多一些坦然的微笑,才会少一些跋涉的艰辛;生活是一首永远唱不完的歌,只有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才能收获更多的快乐与感动。
期刊
记叙文写作之  【写作目标】  掌握将记叙文写得波澜起伏的常用方法,并试着在记叙文中制造波澜。  【技法指津】  常言道:“文似看山不喜平。”平铺直叙的文章如同记流水账,使人感到乏味、单调,不忍卒读。而富于变化的文章则情节波澜起伏,结构曲折多变,读起来使人感到兴味盎然,手不释卷,让读者随着情节的起伏、人物的悲喜或屏息凝神,或蹙眉动容……那么,怎样才能让记叙文的情节变得波澜起伏呢?有以下方法可供大家
期刊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①。A.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②大姓③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④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⑤。  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疑。”鼎,衡小名也。时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B.衡邑人有言《诗》者,衡从之与语,质疑。邑人挫服,倒屣而去。衡追之,曰:
期刊
春天是不知不觉来的,她走的时候,也是悄莫声儿地在不知不觉中离去。既不像秋天落下那么多的黄叶,“无边落木萧萧下”,造下满天声势;也不像冬天,一阵烂雪,一阵冻雨,“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让你久久不能忘怀那份瑟缩,那份冷酷。  春天,平平常常地来,自然而然地去,没有喧哗,没有锣鼓,甚至最早在枝头绽开的桃花、杏花,还有更早一点的梅花、迎春,总是在不经意间,给人们带来惊喜。哦!春天最早的花!  人们的眼
期刊
A.夫骥之齿①至矣,服盐车而上太行。蹄申膝折,尾湛②胕③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④迁延,负辕不能上。B.伯乐遭之,下车攀而哭之,解纻⑤衣以幂之。骥于是俯而喷,仰而鸣,声达于天,若出金石声者,何也?彼见伯乐之自知己也。  (选自《战国策·楚策四》)  [注]①齿:年龄。②湛:浸湿。③胕:通“肤”,皮肤。④阪:斜坡。⑤纻:一种麻衣。  思考练习  1.解释文中黑体词语的意思。  2.用现代汉语翻译
期刊
【写作目标】  了解首尾呼应法的类型,并学会在记叙文中运用首尾呼应法写作。  【技法指津】  首尾呼应是指文章开头出现的事物或语句在文章结尾处再次出现,使全文形成一个首尾圆合、严密无懈的整体,从而使内容显得更为完整,结构更为紧密。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恰当地使用首尾呼应法写作,才能增强文章的回环美呢?  通常情况下,首尾呼应在记叙文中的运用主要有以下两种常见情况:  一、运用倒叙法的记叙文,首尾呼应在
期刊
【阅读前言】  所谓拟人,就是指把事物人格化,即把本来不具备人的动作和感情的事物拟作人,使其具有人的外表、个性或情感。通常情况下,拟人的修辞手法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把非生物拟人化。如:仲夏夜,清风徐徐吹来,明月追赶晚霞,早早爬过山头,挂在中天。2.把生物拟人化。如: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3.把抽象概念拟人化。如:真理从来不会弯腰。  【即学即练】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阳光
期刊
【写作目标】  了解卒章显志法的类型;并学会在记叙文中妙用卒章显志法行文。  【技法指津】  卒章显志是文章结尾常用的方法之一。其中,“卒”乃“完毕”“结束”的意思;“志”就是文章的主题、中心或者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主要意图。换句话说,卒章显志就是指在文章结束时才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现出来,或者是在文章即将结尾时才将写作意旨交代清楚,因此,这种方法又称作“篇末点题”。  “卒章显志法”在作用上与“开门见
期刊
相信大家在生活中都与动物有过亲密接触,有自己养的可爱的小狗,有邻居家顽皮的小猫,还有水里游的金鱼,天上飞的麻雀等。在与它们朝夕相处的日子里,那一段段美好的时光总会停留在我们的记忆深处,每每回想起来,都会觉得快乐、幸福和感动。  我家养了一只小巴西龟和一只小金鱼,别看它们属于不同的种族,它们之间那浓厚的友谊一说出来,定会让你们大吃一惊。  这只巴西龟实在太可爱了!两颗芝麻般大小的眼睛,忽闪忽闪的,不
期刊
【写作目标】  学会在写作中恰当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描摹景物。  【技法指津】  一、巧借比喻来写景抒情  比喻是写作中最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它一般有明喻、暗喻、借喻等几种类型。在记叙文中,如果能借助比喻来写景状物,就能使景物更为生动、形象。如:“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这里,作者将覆盆子比作“小珊瑚珠攒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