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小鸟是森林的快乐

来源 :第二课堂(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67487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是名副其实的科学少年,8岁时就央求爸爸为自己买来简易的天文望远镜,到野外观察流星雨和难得一见的日全食,并清晰记录了不同星座爆发流星雨的特点和两次观看日全食的显著差异……初二下学期他的一项科学观测计划,惊动了家长、老师和学校。了解他长达两年的观测计划后,大家一致决定,全力支持他实施观测计划,很多同学自告奋勇要做他的助手,和他一起行动——
  晏南飞自幼便有连续思考一个问题的习惯,这也是诸多科学家共有的习惯。从仰望苍穹转回观察地球后,他思索最多的问题就是森林与鸣禽的关系,也就是很多小鸟依靠森林绿色植物的果实或昆虫为食,但是小鸟对森林的贡献又是什么呢?失去鸟儿的光顾,辽阔的丛林是否依然能夠茁壮成长呢?
  至于为什么选择这个科学命题,晏南飞说是因为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乐园”里的一段话,让自己无法忘怀。那篇小文章的题目叫“我是你的快乐”:“春雨对春风说:我是你的快乐,我洗去你扬起的灰尘,使你吹来的绿色更加鲜亮。小鸟对森林说:我是你的快乐,我用婉转的歌声,赶走你往日的孤独和寂寞。”
  晏南飞认为,鸟儿与森林的关系不可能是这样的,小鸟与森林应该是彼此依存、互利互惠的关系,说鸟儿的作用只是使森林不再寂寞是不准确的。可是老师轻易否定了晏南飞的质疑,并告诉他教材上的东西是不会错的。晏南飞那时就暗下决心,一定要用无可辩驳的科学方法,亲手揭开这个谜底。
  在确立观测计划之前,晏南飞通过向大学的生物学教授求教,和在因特网上大量检索,发现专业人士对此也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鸟儿为林木剔除害虫,对丛林的生态健康至关重要,是自然生态良性循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另一种观点认为,鸟儿对森林的益处只是象征性的,很难产生显著的“经济价值”,除了带给鸟类爱好者视觉上的享受外,就是用它们“婉转的歌声,赶走森林的孤独和寂寞”。
  晏南飞选定了一片与长自山茂密森林相连的橡树林作为实验场地,用竹蔑和木条分隔出一块200平方米的空间,竹蔑和木条之间的缝隙是3厘米,这个距离可以让啃食树叶的昆虫顺利通过,但吃虫子的鸟儿却飞不进去。他的目的很明确,就是真实地还原,在没有鸟儿的帮助下,看看森林遭受了害虫怎样的戕害。
  周末,晏南飞率领自己的实验小组前来观察、记录封闭空间树木的生长变化,并以清晰图片和视频资料记录存档。观察中他们发现,能够自由进出封闭空间的大部分昆虫是飞蛾和蝴蝶,它们的卵能孵出蚕食树叶的毛虫,而毛虫正是这片经济林的主要害虫。不到半年时间,仅从外观上就能察觉,封闭空间内橡树的叶子明显凋零,远不如开放丛林的叶子浓密亮丽。
  经过近两年的观察、记录,晏南飞终于得出了结果。被圈围后所有鸟儿无法接近的封闭空间内,树木受虫害的程度是没有封闭起来的树木的两倍。与那些经常得到鸟类光顾的树木相比,这些受害严重的树木第二年几乎长不出像样的树叶,一副病恹恹的模样,树腹的直径也显然小于前者。
  拆除围挡很长一段时间后,封闭空间内的树木犹如大病初愈的患者,消瘦的面庞才逐渐露出健康的红润与笑容。
  晏南飞率领的观察小组不仅完成了小鸟为什么是森林快乐的实验命题,他们还顺带找到了蓝绿鹊、旋木雀和黄鹂等珍稀鸟类日渐稀少的原因。曾经有生物学家认为是这些鸟儿的减少与迁徙途中的环境恶化相关,食物的锐减使它们没有足够的气力飞回目的地。其实不然,真正的原因是当地的森林过度砍伐,导致灰翅鸦、松鸦等大型鸟类不得不改变过去的捕食习惯,与蓝绿鹊、旋木雀等小鸟争夺同一种食物。结果自然是小鸟不是大鸟的对手,故而导致它们因食物短缺日渐减少……
  有媒体记者采访晏南飞,请他向全国的青少年科学爱好者提一点儿希望和忠告,晏南飞表示:“科学的灵魂就是锲而不舍。灵感、创意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行动与坚持。再好的想法,没有付诸行动就等于零。”
  (编辑文 墨)
其他文献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即生活无时无刻不含有教育的意义。”这便是我们开展幼儿园野趣活动最基本的理论来源。  一、基于乡土资源的幼儿园野趣活动的意义  幼儿园野趣活动是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的,活动材料简便丰富;活动环境多样,对幼儿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活动方式、活动时间和空间有趣味又富有开放性,幼儿的运动欲望得到充分满足。一些生态的运动
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因此,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一、材料准备——有效探究的前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科学课来说,“米”
近年来,民办幼儿园已经成为当前幼儿教育发展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和公办幼儿园却有着较大的距离,缺乏园本教研的文化氛围是我们所面临的困难之一,大家也都了解,教师流动性大、教师年轻化、本专业教师占的比例较少都是民办幼儿园所面临的困难。我园作为一个民办的年轻幼儿园,同样有许多民办园的共性问题需要面对,教研意识的缺乏,教师群体的流动性、年轻化、非专业化等。针对这些,我园在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等方面做了
巴甫洛夫曾说过:“一切教学都是各种联想的形成。”联想是发散思维的基础,它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在教学中联想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种重要方法。由此,我们不难发现数学联想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性。  三、放开想象,深化联想  联想是发散式的思维,运用联想,可以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沟通知识间的联系,以增强记忆,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与灵活性。  1.“见一想几”,深化联想  例如在教学:红
森林里,小猴子坐在一棵野藤上荡秋千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阳西古为百越之地,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素有尊师重教的传统。近年来,阳西县委、县政府坚持实践科学发展观,将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各级各类教育得到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基础教育成果喜人    阳西县多渠道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为教育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实基础;不断加强教
如何将课堂中所学的语文知识有创意地与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轻松地由厌学变乐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这个新生命的悄然来到,使课程发生了质的变化,使教师有了创造的新空间,让孩子们走出了封闭的课堂。综合实践就是要积极开发这样的资源,让教育走出课堂,让校园、家庭、社会共同发挥教育功能,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锻炼、探索、成长。  一、拓展课堂空间,创设实践情境  生活
回顾校园,现今艺术课专用的教室层出不穷。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的教育应当使得每一堵墙都说话。”有不少老师主张通过艺术橱窗、名人字画、书画走廊、艺术化的视昕环境等营造美的环境氛围。然而,有时这些布置物仅仅起到了“装饰”“丰富”的作用。校园的环境还离不开孩子创造力的发挥、艺术创意的表达,我们应探究如何设置“新型艺术空间”,真正把美与创新的理念传递给学生。  一、敲钟:创新型艺术空间在现今小学艺术教育中
母亲是个固执的女人,对我的问题更是一根筋。我从来不避讳地告诉大家:我曾是个差生,很差很差却很努力的那种差生。是我倔强的母亲,硬生生地将我从差生里拉出来,又撅起屁股使劲推,借力给我,让我进人了优秀生的行列。  对,没有人相信,33年前初中升高中,我因23分之差没有考上。我们村里上初中的共有18个孩子,当年只考上1个。还有1个差一分,1个差三分。开学前初中的老师来我们村叫她俩复习一年,家长断然拒绝,说
赛车服对于我们这种中年发福的男人来说总是瘦的太快,但迫于赛道管理者的压力还得扮上,最可恨的是人家说一定要戴头盔……虽然我很矬,不过戴着全盔坐在488 Spider里还是头顶顶到了车顶,这个角度讲,能敞篷很重要。  敞篷在賽道里驾驶的另一个优势在于能更好地聆听声浪,打开车顶关闭车窗,我能更好的将注意力集中在脑后的发动机上,这样一来不用看转速表也不用关注方向盘上的换挡提示灯,这具调校功力迷人的双涡轮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