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做法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meito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列宁曾经指出:“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爱祖国就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及民族优良传统的热爱。这种情感集中表现为对自己祖国的前途命运的关切、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及甘为祖国的独立富强而英勇献身的精神。在历史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维护祖国荣誉、民族尊严和世界和平的自觉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用教材内容结合现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如五四运动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运动,结合五四运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在教学中要不断把课文与现实中的相关事例有机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例如讲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历史时,我在认真评讲郑成功的爱国行动和李登辉、陈水扁等人的错误做法后,让学生发表见解,学生们讨论热烈,认识到要为维护祖国和民族的利益,促进祖国统一大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爱我中华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落脚点。我还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辉煌文化。例如古代史中祖冲之计算出圆周率小数点后第七位,领先世界一千多年;华佗研制的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的全身麻醉的药剂,领先世界一千多年,等等。
  二、结合乡土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乡土史教学是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充分挖掘和利用乡土史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能使学生在思想认识上受到正确的教育和引导。
  乡土史教学是历史教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我们知道,国与家的关系是十分紧密的,一个人在认识上是先熟悉家人及至家乡,再逐步扩大到了解国家,因此爱家乡是爱祖国的起点,爱祖国是从爱家乡的情感中萌发并得以升华的。在我们祖国的各个地区,都有我们的祖先洒下的血汗和创建的劳动成果以及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乡土史料才能够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先辈对家乡、对祖国的贡献,了解到家乡人民辛勤劳动和英勇斗争的业绩,进一步体会到家乡的可爱和祖国的伟大。例如,我们地区的学生去抗日山就会了解到抗日战争时中国人民为维护国家利益,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历史,历史教师可以借此机会收集大量的相关资料或举办相关的专题讲座等。这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大事,学生会感觉非常亲切,对他们来说也具有更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有利于激发他们对革命老红军、老战士的敬仰和对祖国的热爱。
  三、利用教学专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历史教学中很多专题都能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比如可以结合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专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上虽然有过分裂割据,但统一是大趋势,是长期的,搞分裂不得人心,是注定要失败的。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各民族人民都为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做出过不懈努力和历史贡献。一定要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香港、澳门的回归,洗刷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跨出了很大一步。港、澳回归之后,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将突出地摆在中国人民面前。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任何制造“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图谋必将受到中国政府和全体中国人民的坚决抵制,把台湾同胞的利益同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对立起来的任何计谋都是不会得逞的。祖国和平统一的历史进程不可阻挡,不久的将来,台湾一定会回到祖国的怀抱。我们中学生要为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做出自己的贡献。
  四、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历史教学活动是中学历史教学的有效组织形式之一,是新的历史课程标准推出的一种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开展历史课外活动,使学生在学习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历史学习的课外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有参观访问、专题报告会、历史知识竞赛、办小报或墙报、文艺活动等。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调查访问老红军、老干部等,使学生直接接触到真人和实物,直接获得感性认识,这就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又如,在讲中国古代史的时候,教师可以举办小报或墙报的比赛活动。可以重点开设“中国历史上的世界之最”、“著名历史人物评析”等栏目,集中全体学生的智慧,把历史小报或墙报办成生动活泼的爱国主义教育园地。
  中学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学生对史料知识的了解和经历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实践活动,把青少年学生的爱国之情转化为爱国之行,把爱国主义的伟大民族精神继承和弘扬下去。
其他文献
本文把词典使用技能教学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通过对中低分组学生进行为期一年的对比教学,并采用问卷调查、词典技能测试、课堂观察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探讨该类教学的有效性。研
本文以计划行为理论为依托,借助ERP沙盘模拟实训这一真实实验场景,对大学生创新的计划行为模型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不仅证实了创新态度、创新主观规范和创新行为控制感知与
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导人一感知一理解一巩固一运用,构成了完整的教学过程。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导人方式,融合自身对教材的感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这本身也是一种有意识的教学行
受国外交际语言教学法的影响,我国外语教学界开始对语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产生怀疑。不少人认为:语法教学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一大障碍。语法到底应不应该教?语法教学是否对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毫无用处?在语法教学课堂上如何贯彻交际原则?本文拟通过对以上三个问题的研究,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我国的中学英语教学必须教语法  当前,国外流行的交际英语教学法在很大程度上强调英语的功能性和交际作用,导致英语语法
本文探讨了当代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问题.认为解放思想,形成科学的思想自由是世界观方法论前提;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是外部条件,完善思维的主体结构是内部条件.三者不可缺一.
教学方法问题是实现教学目的不可轻视的问题.本文通过理论与实践、探索与思考相结合的方式,旨在强调教例教学法是进行创新教育的一个好方法.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高科技新材料层出不穷的时代,学生学习化学的创造性思维更应与时俱进。什么叫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为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那么,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笔者根据多年的初中化学教学经验,结合新课程的特点,谈谈自己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