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信熟悉军事的读者朋友都知道,所谓装甲是指用于抵御、减轻弹药或撞击带来的破坏,保护自身不受伤害的一层保护外壳,多由高强度陶瓷、玻璃钢或炸药构成,分为被动装甲与反应装甲两种,常用在坦克、战车、攻击机等军用设备上。不过,让人意外的是,近日在一款民用消费级主板上,也出现了披挂装甲的产品,它就是由华硕电脑推出的TUF SABERTOOTH P67主板。与玩家国度主板类似,TUF(全称为The Ultimate Force,意译为特种部队)系列主板也是华硕面向高端用户推出的一条独立产品线,较普通主板拥有更好的做工、更多的特色。
从本文的题图来看,这款主板在外形上就与普通主板不同。主板的处理器供电电路,以及网卡、声卡等各种功能芯片均被一块黑色外壳覆盖,整块主板只露出了PCI-E、处理器等插槽。而这块神秘的外壳正是该主板的装甲,那么它的作用是什么?难到我们普通的家用主板也怕“子弹飞”吗?接下来,就让我们通过对华硕TUF SABERTOOTH P67主板的深度体验来揭开装甲主板的神秘面纱。
不防弹只防热 导流装甲看通透
接触这块主板的装甲,我们发现它主要是由硬度不高的塑料组成,并没采用像碳纤维、玻璃钢之类的高强度材质。同时观察主板侧面,我们也发现,这块装甲并不是实心结构,装甲与主板间有很多缝隙。而在装甲的表面与装甲的背面,则可以看到一些人为制造出来的纹路、风道。显然,采用如此设计的装甲并不是用来防弹的。原来,尽管同样被称为装甲,但这块覆盖在主板上的装甲却与其他装甲的用途不同,它最大的作用是为了增强主板的散热能力,提高主板的工作稳定性,因此它也被赋予了一个特殊的名字:导流装甲。读到这里,可能让大家疑惑的是,为什么在表面上安装一块塑料材质的外壳就可以起到增强主板散热能力、降低工作温度的效果呢?这里让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主板工作时的热量来源。对于主板来说,其主要热源首先来自于自身的供电电路,以及诸如USB 3.0芯片、网卡芯片、BIOS芯片等各种第三方功能芯片所产生的热量;其次则来源于各种外接设备传递而来的热量,如处理器、内存、显卡、RAID阵列卡等。其中又以发热量最大的顶级显卡为甚。从显卡连接到普通主板的结构来看,由于显卡与主板之间的距离很近,显卡排出的废热气流极易将热量传递给主板上的各种元器件,从而造成主板工作温度增加。
因此要降低主板工作温度我们就应尽量降低这两大热源的威力,而导流装甲则正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而设计的产物。通过导流装甲风道示意图,我们可以看出,该装甲之所以没有采用实心结构,之所以会设计出很多通道、纹路,原来是为了将散热器产生的低温气流引导到其覆盖的各种功能芯片、供电电路上,从而降低这些元器件的工作温度。同时,在导流装甲的中心位置还留有一个风扇安装位,用户可以在上面安装一个50mm的风扇,进一步加强输送给高热元件的风量。而导流装甲将各元器件隔离的封闭式设计,也可以最大化地降低像显卡这样的高温扩展设备对主板的影响,阻挡它们所产生的废热气流,提升主板的工作稳定性。不过需注意的是,能像图示这样将气流吹向四周的散热器只有下压式散热器可以做到,因此这也意味着,要想发挥出导流装甲的最大威力,用户只能选用下压式散热器。
数字供电挑大梁 军规用料助稳定
在去掉导流装甲后,TUF SABERTOOTH P67主板的外观布局与其他主板并无太大差别。而且有些让人意外的是,这块主板并没有采用16相、24相等豪华供电设计,只采用了看上去比较简洁的8 2相处理器供电电路。原来,该主板采用了更加先进的DIGI VRM 数字供电系统。这类供电系统选用一颗可编程微处理器作为PWM芯片,可以精确匹配多种PWM信号,并集成华硕特有的EPU节能技术,能够提升电源转换效率,降低发热量,改善系统稳定性。同时再辅以符合美国军规标准的合金电感,日系固态电容、低内阻MOSFET等高品质元器件。因此无需“堆料”,就可打造高效的供电系统。
同时,这颗PWM芯片还拥有根据负载大小,对数字供电频率调节进行智能调节的展频调节功能。简单地说,负载越小,供电电路的工作频率就越低,供电电路的功耗与温度也会更低,这对于提升主板稳定性就更有好处。同时展频调节功能设定为自动调节后,还将打开扩展频谱时钟技术,该技术可以降低脉冲发生器所产生的电磁干扰程度,并降低供电系统的电磁辐射强度,保护用户健康。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低频率下,供电电路的瞬态响应速度也会降低,易造成掉压、主板超频能力下降。因此我们建议,在普通使用下,数字供电的频率可设定为自动,让它根据负载大小自动调节。而在超频状态下,则可手动调节,将其设定为最高频率,提高超频成功率。
不止是芯片组 第三方芯片带来丰富功能
此外,我们还在主板上发现了数量众多的第三方芯片,这意味着该主板具备丰富的功能。首先,这款主板通过集成Marvell 88SE9128磁盘控制器,为用户提供额外两个SATA 6Gb/s接口,弥补了P67主板仅有两个SATA 6Gb/s接口的缺憾。而JMicron JMB362 SATA控制器的集成则为主板提供了两个eSATA 3.0接口。可能很多人会说,由于eSATA设备需要连接额外的电源适配器,因此其使用便利性低。不过在TUF SABERTOOTH P67主板上,其中的一个绿色eSATA接口却是采用Power eSATA 3.0标准设计的。这意味着它具备对eSATA设备提供电力供应的能力,在连接那些同样采用Power eSATA接口的移动硬盘时,只用一条数据线即可令其正常工作。同时,Power eSATA还拥有兼容USB 2.0接口的能力。
同时,该主板配备了两颗NEC USB 3.0控制器。不仅为主板I/O背板提供了两个USB 3.0接口,还通过另外一颗NEC USB 3.0控制器,为主板提供了两个USB 3.0前置面板接口。而且,为了方便数码影音爱好者的使用,这款主板还通过集成VIA VT6308P IEEE 1394a控制器为用户提供了两个IEEE 1394a接口。而其集成的Intel 82579V千兆网卡与物理层之间采用双路连接,具备更低的处理器占用率,更高的网络吞吐率。此外,这款主板还通过集成asmedia ASM1083 PCI-E转PCI桥接芯片,提供1个PCI插槽,以方便用户连接各类老式扩展设备。同时,我们还在主板上发现了另外一颗重要芯片:TPU智能加速处理器,这意味着该主板同样可以借助BIOS或TurboV软件,实现自动超频,对于普通用户来说颇具意义。通过以上拆解可以看出,华硕TUF SABERTOOTH P67不仅是一款配备装甲的新奇产品,也是一款做工优秀、功能丰富的主板。那么它的导流装甲是否真的有用?
温度最多降低10℃ 导流装甲优势明显
要想知道导流装甲是否有效的方法很简单,比较安装装甲与拆卸装甲前后主板的工作温度即可。然而普通用户又如何了解主板的实时工作温度呢?购买专业的红外测温枪不仅代价较高,而且只能在机箱开启状态下测量,显然数值也不准确。因此在测试开始之前,我们必须首先为大家介绍华硕SABERTOOTH P67 TUF主板的另外一大特色功能:热敏雷达。为了让用户能实时、准确地掌握主板工作状态。华硕特别地在主板上的供电电路、显卡插槽、内存插槽、第三方功能芯片处等不同位置,安装了总计12个硬件传感器,可实时地向热敏雷达软件传输各个测量点的温度数值。同时,还可对风扇转速、工作电压进行监控与设置。
因此,我们只要使用热敏雷达这一软件,就可了解主板在安装导流装甲前后的工作温度。接下来,为了准确地了解导流装甲的效果,我们在测试时,将主板装入了一台采用下置式电源设计的阿尔萨斯双面骇客机箱,并使用九州风神黑虎鲸金尊版下压式散热器,以能利用导流装甲的风道,更好地引导气流。同时,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出导流装甲的散热性能,我们还在导流装甲的风扇位上安装了一个50mm的高转速风扇。
测试中,我们不仅测试了主板在待机状态下的工作温度,还利用OCCT电源负载测试项目,测试了主板在满载状态运行20分钟后的工作温度。值得一提的是,OCCT电源负载测试项目在测试时不仅会将处理器负载提升到最高,也会同时将显卡负载拉至最大,因此可以检测出导流装甲是否能降低高温扩展卡对王板的影响。
从测试结果来看,导流装甲的风道设计,以及额外的辅助散热风扇发挥出了一定作用。在待机状态下,安装导流装甲后靠近显卡的PCIE-1测量点温度较安装前低了3℃,靠近PCH芯片组的SATA 6Gb/s测量点较安装前低了7℃,靠近前置USB 3.0接口的USB 3.0-1接口也低了4℃。
而在运行OCCT电源负载测试时,由于负载提升,导流装甲发挥出了更明显的效果,多个测量点在安装装甲后的温度都得到了降低。其中负责测量处理器供电电路温度的VCORE-1、VCORE-2、VCCIO、VCCSA这四个测量点较安装导流装甲前的温度有3℃~5℃的降低。而PCIE-1、SATA 6G、USB3.0-1这几个测量点较安装前的温差进一步拉大,分别较安装前低了6℃、10℃、6℃。当然,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受风道以及自身散热器性能的影响。一些测量点也显示出在安装导流装甲前后并无明显变化。如远离散热器,位于主板左下角的Motherboard测量点,以及被内存遮挡,位于主板右下方的DRAM测量点。总体来看,导流装甲对于提升供电电路、芯片组、第三方功能芯片的寿命,降低温度,增强主板工作稳定性是大有裨益的。那么有了导流装甲的保驾护航,华硕TUF SABERTOOTH P67主板在性能上能有怎样的表现呢?
自动超频很好用4.8GHz很稳定
与其他华硕6系列主板类似,华硕TUF SABERTOOTH P67主板也采用了可用鼠标操作的UEFI图形化BIOS设计。进入该界面可以看到,主极性能分为“Power Saving”(节能)、“Normal”(普通)、“ASUS Optimal”(华硕优化)三档。鉴于EPU节能技术我们已曾多次报道,因此在测试中,我们针对主板的“Normal”与“ASUS Optimal”两档性能进行了重点测试。
测试显示,在选中“Normal”档后,华硕TUF SABERT00TH P67主板的性能与其他P67主板没有明显区别。在该设置下,它只是“忠实”地执行Intel对它贯彻的“指导思想”。将内存工作频率设定为DDR3 1333,开启Turbo Boost 2.0技术,Core i7 2600K的倍频将根据调用线程数在×35~×38之间变动。不过在使用“ASUS Optimal”档后,主板的性能获得了较大提高,其PCMark Vantage系统性能由之前的10059分提升到11414分,提升幅度达13.4%。CINEBENCHR11.5处理器渲染性能由6.85pts提升到8.61pts,提升幅度更达到了25.7%之多。究其原因,在于在“ASUS Optimal”设置下,主板对处理器与内存进行了自动超频。处理器外频由100MHz小幅提升为103MHz,并将处理器倍频设置为×43,令处理器频率达到4429.6MHz,较默认频率仅3.4GHz的Core i7 2600KN出近1GHz。同时,内存的频率也将由DDR3 1333超频到DDR3 1650,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并不令人意外。
而更让人意外的是,在频率达到4.4GHz后,华硕TUFSABERTOOTH P67主板还具备较大的超频潜力。在我们将处理器电压提升到1.49V以后,主板可稳定地将处理器频率超频到103MHz×47=4842MHz,并完成所有测试项目,各项测试成绩又有了进一步提高。CINEBENCH R11.5处理器渲染性能达到9.49pts、SiSoftware Sandra处理器运算性能提升到243.33MPixel/s,性能较默认频率提升38%。同时,更令人吃惊的是,在4.8GHz的高频下,主板仍可完成10分钟的OCCT电源负载拷机测试(为避免对处理器造成损坏,我们在此只进行了10分钟的测试)。从热敏雷达截图显示,在10分钟拷机测试中,除了受散热器性能所限,处理器温度上升较快,突破警戒值变为红色外,其他11个测量点的温度仍在容许范围内。显然,除了提高电脑的工作稳定性,导流装甲对于主板的超频能力也有较大帮助。
风冷5GHz不是梦 wPrime性能匹敌液氮平台
然而4.8GHz并不是终结,在我们进一步提升处理器电压,并对供电电路供电频率、负载校准、CPU电流大小进行细调后,我们发现这款主板竟然可以在只依靠风冷散热器的情况下,以104.2MHz×48=5001.9MHz的频率进入系统。华硕TUFSABERTOOTH P67因此成为《微型计算机》评测室上首款通过风冷超频达成5GHz频率的主板。当然,在该频率下,系统并不能十分稳定地工作,无法完成像PCMark Vantage这样耗时较长的高负载工作,但像wPrime 32M位运算这类工作量不大的任务则可轻松完成。其运算时间耗时由默认频率下的8.128s缩短至5.647s。而从wPrime成绩表来看(http://www.wprime.net/Scores/),这个成绩已与通过液氮超频到4.9GHz的Intel Xeon3520至强服务器级处理器性能接近(5.537s)。通过风冷就能达到接近液氮的效果,这简直让人喜出望外。
写在最后 并不是噱头的装甲奇兵
相信不少人在第一眼看到华硕TUF SABERTOOTH P67主板时,或多或少地会对导流装甲的作用产生怀疑。然而明显的温度优势,让人明白,导流装甲并不是一个噱头,它的确成为了提升主板稳定性的得力助手。而再结合自身优秀的供电设计、符合军规级的元器件用料,毫无疑问,对于那些注重稳定性、需要长时间进行高负载工作的科学计算用户、动画设计师来说、金融机构研究人员来说,拥有更好散热性能的TUF SABERTOOTHP67主板显然值得考虑。
而对于追求风冷超频的玩家来说,TUF SABERTOOTH P67也是一个值得不错的选择。毕竟通过更好的风道设计、更好的散热性能,它成为了《微型计算机》评测室中第一块通过风冷超频到5GHz的主板。
综上所述,我们将华硕TUFSABERTOOTH P67推荐给侧重风冷超频的发烧友,以及对稳定性要求很高的图形设计师、科学研究人员等专业人士。同时,基于它创新的设计、风冷冲击5GHz的能力为其颁发“《微型计算机》编辑推荐奖”。如果还想知道华硕是怎样设计TUFSABERTOOTH P67主板?这块主板的设计灵感是怎样产生的?主板未来散热技术将有哪些突破?那么请留意近期我们带来的技术详解。
从本文的题图来看,这款主板在外形上就与普通主板不同。主板的处理器供电电路,以及网卡、声卡等各种功能芯片均被一块黑色外壳覆盖,整块主板只露出了PCI-E、处理器等插槽。而这块神秘的外壳正是该主板的装甲,那么它的作用是什么?难到我们普通的家用主板也怕“子弹飞”吗?接下来,就让我们通过对华硕TUF SABERTOOTH P67主板的深度体验来揭开装甲主板的神秘面纱。
不防弹只防热 导流装甲看通透
接触这块主板的装甲,我们发现它主要是由硬度不高的塑料组成,并没采用像碳纤维、玻璃钢之类的高强度材质。同时观察主板侧面,我们也发现,这块装甲并不是实心结构,装甲与主板间有很多缝隙。而在装甲的表面与装甲的背面,则可以看到一些人为制造出来的纹路、风道。显然,采用如此设计的装甲并不是用来防弹的。原来,尽管同样被称为装甲,但这块覆盖在主板上的装甲却与其他装甲的用途不同,它最大的作用是为了增强主板的散热能力,提高主板的工作稳定性,因此它也被赋予了一个特殊的名字:导流装甲。读到这里,可能让大家疑惑的是,为什么在表面上安装一块塑料材质的外壳就可以起到增强主板散热能力、降低工作温度的效果呢?这里让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主板工作时的热量来源。对于主板来说,其主要热源首先来自于自身的供电电路,以及诸如USB 3.0芯片、网卡芯片、BIOS芯片等各种第三方功能芯片所产生的热量;其次则来源于各种外接设备传递而来的热量,如处理器、内存、显卡、RAID阵列卡等。其中又以发热量最大的顶级显卡为甚。从显卡连接到普通主板的结构来看,由于显卡与主板之间的距离很近,显卡排出的废热气流极易将热量传递给主板上的各种元器件,从而造成主板工作温度增加。
因此要降低主板工作温度我们就应尽量降低这两大热源的威力,而导流装甲则正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而设计的产物。通过导流装甲风道示意图,我们可以看出,该装甲之所以没有采用实心结构,之所以会设计出很多通道、纹路,原来是为了将散热器产生的低温气流引导到其覆盖的各种功能芯片、供电电路上,从而降低这些元器件的工作温度。同时,在导流装甲的中心位置还留有一个风扇安装位,用户可以在上面安装一个50mm的风扇,进一步加强输送给高热元件的风量。而导流装甲将各元器件隔离的封闭式设计,也可以最大化地降低像显卡这样的高温扩展设备对主板的影响,阻挡它们所产生的废热气流,提升主板的工作稳定性。不过需注意的是,能像图示这样将气流吹向四周的散热器只有下压式散热器可以做到,因此这也意味着,要想发挥出导流装甲的最大威力,用户只能选用下压式散热器。
数字供电挑大梁 军规用料助稳定
在去掉导流装甲后,TUF SABERTOOTH P67主板的外观布局与其他主板并无太大差别。而且有些让人意外的是,这块主板并没有采用16相、24相等豪华供电设计,只采用了看上去比较简洁的8 2相处理器供电电路。原来,该主板采用了更加先进的DIGI VRM 数字供电系统。这类供电系统选用一颗可编程微处理器作为PWM芯片,可以精确匹配多种PWM信号,并集成华硕特有的EPU节能技术,能够提升电源转换效率,降低发热量,改善系统稳定性。同时再辅以符合美国军规标准的合金电感,日系固态电容、低内阻MOSFET等高品质元器件。因此无需“堆料”,就可打造高效的供电系统。
同时,这颗PWM芯片还拥有根据负载大小,对数字供电频率调节进行智能调节的展频调节功能。简单地说,负载越小,供电电路的工作频率就越低,供电电路的功耗与温度也会更低,这对于提升主板稳定性就更有好处。同时展频调节功能设定为自动调节后,还将打开扩展频谱时钟技术,该技术可以降低脉冲发生器所产生的电磁干扰程度,并降低供电系统的电磁辐射强度,保护用户健康。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低频率下,供电电路的瞬态响应速度也会降低,易造成掉压、主板超频能力下降。因此我们建议,在普通使用下,数字供电的频率可设定为自动,让它根据负载大小自动调节。而在超频状态下,则可手动调节,将其设定为最高频率,提高超频成功率。
不止是芯片组 第三方芯片带来丰富功能
此外,我们还在主板上发现了数量众多的第三方芯片,这意味着该主板具备丰富的功能。首先,这款主板通过集成Marvell 88SE9128磁盘控制器,为用户提供额外两个SATA 6Gb/s接口,弥补了P67主板仅有两个SATA 6Gb/s接口的缺憾。而JMicron JMB362 SATA控制器的集成则为主板提供了两个eSATA 3.0接口。可能很多人会说,由于eSATA设备需要连接额外的电源适配器,因此其使用便利性低。不过在TUF SABERTOOTH P67主板上,其中的一个绿色eSATA接口却是采用Power eSATA 3.0标准设计的。这意味着它具备对eSATA设备提供电力供应的能力,在连接那些同样采用Power eSATA接口的移动硬盘时,只用一条数据线即可令其正常工作。同时,Power eSATA还拥有兼容USB 2.0接口的能力。
同时,该主板配备了两颗NEC USB 3.0控制器。不仅为主板I/O背板提供了两个USB 3.0接口,还通过另外一颗NEC USB 3.0控制器,为主板提供了两个USB 3.0前置面板接口。而且,为了方便数码影音爱好者的使用,这款主板还通过集成VIA VT6308P IEEE 1394a控制器为用户提供了两个IEEE 1394a接口。而其集成的Intel 82579V千兆网卡与物理层之间采用双路连接,具备更低的处理器占用率,更高的网络吞吐率。此外,这款主板还通过集成asmedia ASM1083 PCI-E转PCI桥接芯片,提供1个PCI插槽,以方便用户连接各类老式扩展设备。同时,我们还在主板上发现了另外一颗重要芯片:TPU智能加速处理器,这意味着该主板同样可以借助BIOS或TurboV软件,实现自动超频,对于普通用户来说颇具意义。通过以上拆解可以看出,华硕TUF SABERTOOTH P67不仅是一款配备装甲的新奇产品,也是一款做工优秀、功能丰富的主板。那么它的导流装甲是否真的有用?
温度最多降低10℃ 导流装甲优势明显
要想知道导流装甲是否有效的方法很简单,比较安装装甲与拆卸装甲前后主板的工作温度即可。然而普通用户又如何了解主板的实时工作温度呢?购买专业的红外测温枪不仅代价较高,而且只能在机箱开启状态下测量,显然数值也不准确。因此在测试开始之前,我们必须首先为大家介绍华硕SABERTOOTH P67 TUF主板的另外一大特色功能:热敏雷达。为了让用户能实时、准确地掌握主板工作状态。华硕特别地在主板上的供电电路、显卡插槽、内存插槽、第三方功能芯片处等不同位置,安装了总计12个硬件传感器,可实时地向热敏雷达软件传输各个测量点的温度数值。同时,还可对风扇转速、工作电压进行监控与设置。
因此,我们只要使用热敏雷达这一软件,就可了解主板在安装导流装甲前后的工作温度。接下来,为了准确地了解导流装甲的效果,我们在测试时,将主板装入了一台采用下置式电源设计的阿尔萨斯双面骇客机箱,并使用九州风神黑虎鲸金尊版下压式散热器,以能利用导流装甲的风道,更好地引导气流。同时,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出导流装甲的散热性能,我们还在导流装甲的风扇位上安装了一个50mm的高转速风扇。
测试中,我们不仅测试了主板在待机状态下的工作温度,还利用OCCT电源负载测试项目,测试了主板在满载状态运行20分钟后的工作温度。值得一提的是,OCCT电源负载测试项目在测试时不仅会将处理器负载提升到最高,也会同时将显卡负载拉至最大,因此可以检测出导流装甲是否能降低高温扩展卡对王板的影响。
从测试结果来看,导流装甲的风道设计,以及额外的辅助散热风扇发挥出了一定作用。在待机状态下,安装导流装甲后靠近显卡的PCIE-1测量点温度较安装前低了3℃,靠近PCH芯片组的SATA 6Gb/s测量点较安装前低了7℃,靠近前置USB 3.0接口的USB 3.0-1接口也低了4℃。
而在运行OCCT电源负载测试时,由于负载提升,导流装甲发挥出了更明显的效果,多个测量点在安装装甲后的温度都得到了降低。其中负责测量处理器供电电路温度的VCORE-1、VCORE-2、VCCIO、VCCSA这四个测量点较安装导流装甲前的温度有3℃~5℃的降低。而PCIE-1、SATA 6G、USB3.0-1这几个测量点较安装前的温差进一步拉大,分别较安装前低了6℃、10℃、6℃。当然,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受风道以及自身散热器性能的影响。一些测量点也显示出在安装导流装甲前后并无明显变化。如远离散热器,位于主板左下角的Motherboard测量点,以及被内存遮挡,位于主板右下方的DRAM测量点。总体来看,导流装甲对于提升供电电路、芯片组、第三方功能芯片的寿命,降低温度,增强主板工作稳定性是大有裨益的。那么有了导流装甲的保驾护航,华硕TUF SABERTOOTH P67主板在性能上能有怎样的表现呢?
自动超频很好用4.8GHz很稳定
与其他华硕6系列主板类似,华硕TUF SABERTOOTH P67主板也采用了可用鼠标操作的UEFI图形化BIOS设计。进入该界面可以看到,主极性能分为“Power Saving”(节能)、“Normal”(普通)、“ASUS Optimal”(华硕优化)三档。鉴于EPU节能技术我们已曾多次报道,因此在测试中,我们针对主板的“Normal”与“ASUS Optimal”两档性能进行了重点测试。
测试显示,在选中“Normal”档后,华硕TUF SABERT00TH P67主板的性能与其他P67主板没有明显区别。在该设置下,它只是“忠实”地执行Intel对它贯彻的“指导思想”。将内存工作频率设定为DDR3 1333,开启Turbo Boost 2.0技术,Core i7 2600K的倍频将根据调用线程数在×35~×38之间变动。不过在使用“ASUS Optimal”档后,主板的性能获得了较大提高,其PCMark Vantage系统性能由之前的10059分提升到11414分,提升幅度达13.4%。CINEBENCHR11.5处理器渲染性能由6.85pts提升到8.61pts,提升幅度更达到了25.7%之多。究其原因,在于在“ASUS Optimal”设置下,主板对处理器与内存进行了自动超频。处理器外频由100MHz小幅提升为103MHz,并将处理器倍频设置为×43,令处理器频率达到4429.6MHz,较默认频率仅3.4GHz的Core i7 2600KN出近1GHz。同时,内存的频率也将由DDR3 1333超频到DDR3 1650,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并不令人意外。
而更让人意外的是,在频率达到4.4GHz后,华硕TUFSABERTOOTH P67主板还具备较大的超频潜力。在我们将处理器电压提升到1.49V以后,主板可稳定地将处理器频率超频到103MHz×47=4842MHz,并完成所有测试项目,各项测试成绩又有了进一步提高。CINEBENCH R11.5处理器渲染性能达到9.49pts、SiSoftware Sandra处理器运算性能提升到243.33MPixel/s,性能较默认频率提升38%。同时,更令人吃惊的是,在4.8GHz的高频下,主板仍可完成10分钟的OCCT电源负载拷机测试(为避免对处理器造成损坏,我们在此只进行了10分钟的测试)。从热敏雷达截图显示,在10分钟拷机测试中,除了受散热器性能所限,处理器温度上升较快,突破警戒值变为红色外,其他11个测量点的温度仍在容许范围内。显然,除了提高电脑的工作稳定性,导流装甲对于主板的超频能力也有较大帮助。
风冷5GHz不是梦 wPrime性能匹敌液氮平台
然而4.8GHz并不是终结,在我们进一步提升处理器电压,并对供电电路供电频率、负载校准、CPU电流大小进行细调后,我们发现这款主板竟然可以在只依靠风冷散热器的情况下,以104.2MHz×48=5001.9MHz的频率进入系统。华硕TUFSABERTOOTH P67因此成为《微型计算机》评测室上首款通过风冷超频达成5GHz频率的主板。当然,在该频率下,系统并不能十分稳定地工作,无法完成像PCMark Vantage这样耗时较长的高负载工作,但像wPrime 32M位运算这类工作量不大的任务则可轻松完成。其运算时间耗时由默认频率下的8.128s缩短至5.647s。而从wPrime成绩表来看(http://www.wprime.net/Scores/),这个成绩已与通过液氮超频到4.9GHz的Intel Xeon3520至强服务器级处理器性能接近(5.537s)。通过风冷就能达到接近液氮的效果,这简直让人喜出望外。
写在最后 并不是噱头的装甲奇兵
相信不少人在第一眼看到华硕TUF SABERTOOTH P67主板时,或多或少地会对导流装甲的作用产生怀疑。然而明显的温度优势,让人明白,导流装甲并不是一个噱头,它的确成为了提升主板稳定性的得力助手。而再结合自身优秀的供电设计、符合军规级的元器件用料,毫无疑问,对于那些注重稳定性、需要长时间进行高负载工作的科学计算用户、动画设计师来说、金融机构研究人员来说,拥有更好散热性能的TUF SABERTOOTHP67主板显然值得考虑。
而对于追求风冷超频的玩家来说,TUF SABERTOOTH P67也是一个值得不错的选择。毕竟通过更好的风道设计、更好的散热性能,它成为了《微型计算机》评测室中第一块通过风冷超频到5GHz的主板。
综上所述,我们将华硕TUFSABERTOOTH P67推荐给侧重风冷超频的发烧友,以及对稳定性要求很高的图形设计师、科学研究人员等专业人士。同时,基于它创新的设计、风冷冲击5GHz的能力为其颁发“《微型计算机》编辑推荐奖”。如果还想知道华硕是怎样设计TUFSABERTOOTH P67主板?这块主板的设计灵感是怎样产生的?主板未来散热技术将有哪些突破?那么请留意近期我们带来的技术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