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真正的“中国故事”,温暖感动千千万万人

来源 :意林·作文素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er10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君:“太能炒作了!‘火神山女孩’为出名竟然捐献了外婆的遗体”,2021年4月21日,90后“火神山女孩”吴尚哲再度引发大众关注。一年前,吴尚哲感染新冠肺炎,为“替妈妈抢回妈妈”,她不顾个人安危从方舱医院转到了火神山医院照顾病重的外婆。但不幸的是,2020年3月6日凌晨,阿念的外婆夏艳文在火神山医院重症监护室去世。可因为签字捐献了外婆的遗体,这位“火神山女孩”的微博在收到祝愿和点赞的同时,也收到大量私信谩骂:“为了炒作、出名连自己的亲姥姥也不放过。”她真的是为了炒作出名吗?或许读完这本《武汉女孩阿念日记》,会化解掉一些人的戾气。因为里面浓浓的、感同身受的亲情,还有让人不禁一次次落泪的文字作不了假,火神山女孩真的很暖心,《武汉女孩阿念日记》没有炒作,没有出名,只有爱、成长和希望!
  NO.01内容简介
  90后女孩吴尚哲(阿念)在北京做编剧,2020年春节回到家乡武汉,因感染新冠肺炎被隔离到武汉方舱医院进行治疗。与此同时,89岁高龄的外婆也被查出感染且病情严重,独自在火神山医院接受治疗。为了照顾病情危急的外婆,阿念在方舱主动申请转去火神山医院,帮妈妈陪伴和照顾她的妈妈。她为了“带妈妈的妈妈回家”而义无反顾的真实故事感动了千千万万人,她也被称为“火神山女孩”。这本书就是阿念以亲历者的视角记录下的自己從患病、隔离、住院到陪护外婆的点点滴滴。真实记录的日记,细腻柔软的笔触,不仅呈现了自己和外婆生死相依的亲情守护,也展示了特殊时期年青一代的成长与担当。更从另一个视角让我们看到那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驰援武汉、共克时艰的全力付出和默默奉献,他们为武汉流过泪,也为武汉拼过命!这是一本真正的“中国故事”,在特殊时期,所有人紧紧围绕在一起,直面过生命的逝去,暂停过快速奔跑的脚步,却始终不言放弃!
  NO.02名家谈·有爱的声音
  从阿念带着稚气的字里行间,我欣慰地看到了这一代年轻人的成长和担当。这是荆楚之人的风骨,也是中华民族的传承。武汉,从暂停到重启,这一段艰辛的岁月,阿念失去了至亲,也错过了这座城市的一个个花季,但是,她得到了人生最难得的财富,骤然而来的苦难,会让一个人迅速成熟,也让这个小姑娘谱写了自己的史诗。——知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 熊召政
  初识你时,以为你还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女孩,渐渐发现你阳光、善良、充满正能量。感谢你记录和传播了我们医务人员的工作状态。你记录下了这一切,记录下了和外婆一生的感情,她有你很幸福。祝福你和家人安康!——火神山医院综合区主任 毛青
  这不仅是一本日记,更是一次抗争,阿念,经由抗争,经由对于爱、责任和尊严的不懈维护,重新成为武汉的女儿,所以,重生的城市就此活在了她身上。——知名作家、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席 李修文
  阿念的故事,只是武汉这些天发生的无数故事里的一个。他们曾对抗过病毒,直面过生命的逝去,却始终不言放弃,心怀希望。疫情终会结束,火神山也会成为一段历史,但是那些并肩作战的日子,那些曾经为武汉战斗过的白衣战士,那些在艰难困苦中收获的爱和勇气,阿念念念不忘,所有人也都将念念不忘。——新华网
  NO.03泪目选段
  爸爸说要把所有的银行卡号和密码都告诉我
  2月4日 星期二
  我基本上不怎么发高烧了,但时不时还会有点低烧,每当我发现自己体温超过37.4摄氏度时,就默默地吃一颗退烧药。
  妈妈的症状没有恶化,但也没好起来。
  虽然我和妈妈并不认为我们患上的是新冠肺炎,但爸爸已经产生了警惕心理。在他的号令下,全家人已经各自戴上口罩,也开始分开吃饭,大家尽量不在同一时间暴露在同一空间中。在家和父母碰面的时候不多,我都不明白我为何要回家过年。这个疾病实在是太残忍了,即便没有确诊,也会在家庭之中造成隔阂。
  吃完饭后,爸爸突然递给我一张银行卡:“我把我所有银行卡的卡号和密码都告诉你。”听到这话我突然就慌了,意识到爸爸这是在“交代后事”,一时控制不住眼泪。
  我好讨厌他这么说。
  爸爸看到我的反应愣住了,笑了笑说:“哎,你这孩子怎么这么好哭呢?我就是说万一嘛,人生有那么多事情说不清楚,这不是先告诉你一声嘛。”
  然而爸爸的眼中却充满悲伤。他的这种说法哪里骗得了我?
  爸爸见我泪流不止,便默默地拿回银行卡,没再提了。然而他说的话,却钉在了我心里。
  【小编摘选感悟】有人说,父母是我们与死神之间的一面墙,父母不在了,我们将直面死亡。平常的日子里,我们不以为意,但如果有一天,你被“交代后事”,你就会懂得能够当他们的孩子是一件多么幸福又幸运的事情。愿那些即使自顾不暇却依然时刻牵挂我们的爸爸妈妈都长命百岁!
  外婆住院了,妈妈隔离了
  2月12日 星期三
  终于见到了妈妈,明明才过了一天,却感觉似乎很久没见过。
  我想说点什么,但此刻什么都说不出来,只是把给妈妈整理好的东西交给她。“外婆还好吧?”
  “好。要感谢这里的一个医生,本来我们打完针就要走了,但那个医生叫住了我,说一直观察着外婆的情况,觉得她情况不好,刚好知道今天有人出院,让我们等着,可以安排住院。”
  妈妈的声音里充满感激。
  “那还挺幸运的。”
  “是啊!现在能安排床位。”
  妈妈说着,然后似乎想到了什么,表情开始有点难过。
  “就是,我当时太高兴了,没跟我妈说句话。”
  “嗯?”
  “当时我净顾着高兴了,她终于可以住院,我就想着赶紧把她推进去,结果一转头发现有东西还没给她,跑了几步想送进去,却被护士拦住了,说她已经进了感染区,我不能再进去。”妈妈说着,声音已经带着哭腔,“旁边有个小男生看到,赶紧把他爷爷拉到一边,跟他爷爷说了很多句话,才把他送进去。”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只好沉默地听着妈妈倾诉。
  “后来我走到楼梯间的时候,看到那个男生在楼梯间里号啕大哭,他说怕以后都见不着自己的爷爷了。”妈妈终于忍不住,大哭起来。
  我走到妈妈身边,轻轻拍了拍妈妈的背。
  “算了,没事,你已经陪了她两个晚上了。再说,谁说这是最后一面?会好的。”劝着妈妈的时候,我也很想哭。
  然而没拍几下,妈妈突然站远了一些。
  【小编摘选感悟】听说神是因为不能无处不在,所以创造了妈妈,但妈妈也不是超人,她们也有自己的命门软肋,即使再坚强的心脏,只要是戳到了心尖尖的地方,也会痛不欲生。
  我的核酸结果出来了,阳性
  2月13日 星期四
  我已经憋了很久,不敢在爸爸面前哭泣。在这个小小的浴室中,我终于能释放我的所有情绪。
  洗完这个澡后,我只觉得解脱又疲惫。
  吹头发的时候,感觉头发的质感有点不对,似乎很有黏着性。吹了一半我突然意识到,我刚刚用的是护发素,没用洗发水。我这才意识到,自己刚刚有多六神无主!洗完澡之后,我就坐在阳台上,边看夕阳边剪着指甲。剪完指甲之后,我还在阳台上坐了好一会儿。从天亮到近乎天黑,爸爸提醒着:“真的要收拾东西了。”
  从我接到电话之后,爸爸便开始帮我收拾东西。我看了一眼,他带的东西太多了,能想到的东西几乎都给我塞上了。
  听妈妈说,隔离点有点冷,爸爸给我整理了一床被子、一床毛毯、一床毛茸茸的卧单和一床小毛巾被,让我带着。
  我看蛇皮袋过于鼓鼓囊囊,下意识地想拿点东西出来,至少少拿一床毛毯吧。爸爸却着急了:“带上!你不能感冒啊!”
  看到爸爸给我整理的一盒盒药,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连着袋子从袋中拿出来。爸爸着急了,突然好像拉紧之后崩开的橡皮筋,崩溃地瘫坐在床沿边:“你定要好好的。孩子,你要有什么三长两短,爸爸也不想活了。”
  我不可置信地看着他。这句话我只在电视上看过,还一直认为是特别狗血的台词,可我真没想到,如今却在现实中听到,还是从自己家人口中说出的。
  我从来没见过爸爸这么崩溃的样子,这让我多少感到有些尴尬。想必爸爸也不希望在我面前展现自己无助的样子,有失家长的威严。
  虽然感觉大概率用不上,但我还是顺从了他的想法。别的不说,至少能让他有个心理安慰吧。
  【小编摘选感悟】都说父爱如山,所以在我们的印象中它总是深沉、低调得让人容易忽略,但不喊疼,不一定没感觉;不表达,不一定没期待,所以如果当父亲认真地表达爱,那一定是一种让人泪奔的场面。
  外婆病危,我要去火神山带她回家
  2月16日 星期日
  爸爸知道勸不住我了,只能尽最大的努力提醒我。“如果外婆有什么不测,千万别冲动。千万别冲动啊!”
  爸爸在担心,万一外婆离开,我会扑在遗体上哭泣,而这样做是非常危险。
  “我知道,该冷静的时候我会冷静。”
  “孩子啊!你一定要小心防护,冷静对待。”
  爸爸说完这句话,发了三个双手抱拳的表情,像是在拜托我,拜托我一定要重视,一定要小心防护,一定要安全回家。
  在全家人视频的时候,我们又讨论了这件事,全程都是我和爸爸在辩论是否应该从方舱转到火神山去。妈妈虽开着视频,却低着头一言不发。
  我特别不希望妈妈感到内疚,其实我去火神山也并非她的要求,我只要知道这件事情,便一定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妈妈最多算是告知我信息罢了。
  于是在视频中,我态度坚决地表示:“这是我自己的决定,和妈的想法无关,我也不动摇我的想法。”
  视频挂了之后,我收到妈妈的微信留言。
  “我是不是太自私?”
  “没有。”
  “我该打。”
  我能感受到她内心的痛苦和自责,比起让我去,妈妈更想自己去。可妈妈并未确诊,无法前往。妈妈很希望我能去救救她的妈妈,可面临生死这样的大问题,她自己也纠结着是否应该让我前往,更是开不了口要求我去。
  虽然妈妈放不下外婆,可也会担心我去火神山医院之后,病情加重或是休息不好无法及早康复。以前听到女生质问男友“我和你妈妈都掉到水里你会救谁”的问题时,我会觉得好笑。可现在摆在妈妈面前的,确实是女儿和妈妈同时掉到水里,而且她没办法救任何一个人。看着妈妈越沉越深,她内心不断煎熬着,最后不得不在岸上向女儿呼喊着:“可不可以帮我拉一下外婆?”
  希望我能救外婆,是妈妈的第一反应。
  可当我真的向着外婆游去的时候,妈妈却开始担心了,如果女儿沉下去怎么办?也许妈妈才是最痛苦的那个,天平的两头分别放着妈妈和女儿,天平却在不断摇摆着,叩问着她的心。
  【小编摘选感悟】即使到了妈妈的年纪,妈妈也依然是妈妈的守护神,所以我们要守护好自己的守护神,也要守护好妈妈的守护神!
  你不欠我了,这辈子我的恩你都还完了
  2月27日 星期四
  外婆信佛,她继续说:“很少人能像你这样,你不欠我了,这辈子我的恩你都还完了。”她已经很久没说这么多话了。今晚她无比清醒,我意识到,她是想在自己意识清醒的时候和我把很多话说清楚。
  她怕有意外,她要认真地向我道别。
  我认真地盯着外婆看。
  她慈爱的眼神如此纯粹,带有一种了然的悲悯,用一种近乎超脱的态度在凝视着我。
  我想听她骂我、数落我、批评我,我也会顶回去……像往常一样。
  我不想听她这样“总结陈词”,她是怕来不及,要抓紧时间和机会去表达夸奖。
  我不想听。我不敢听。
  眼前似乎出现一幅画面:在一束光照下,外婆转头做着体面的告别,微笑着告诉我“没有遗憾了,我走了”,然后对我摇着手,一点一点消失在逐渐变强的光束里。
  可我不想她走啊,我舍不得她走。我从未如此惊慌,我感觉我向前扑着去抓那束光,可我就要抓不住了。
  实在忍不住,我趴在她的床前号啕大哭起来。
  外婆一向不喜欢看我哭,可是这一次她没拦着了。她看着我哭,也红了眼眶,只是继续缓慢地摸着我,从头抚摩到肩膀,一遍又一遍。
  外婆的手那么温暖,可我只觉得痛彻心扉。
  【小编摘选感悟】说不清中国的隔辈亲到底是怎样的感情,但当我们提到慈祥、说到宠爱、抑或白发、皱纹……我想每一个人的脑海里总会出现一个老人的爱的笑脸。
  链接
  武汉疫情期间,91人以捐献遗体的方式“在至暗时刻迈出勇敢一步”, 帮助世人认识了新冠肺炎的发生发展机理,永远留在了武汉。中国卫生法学会副会长、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申卫星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称,“常规捐献中,一个人的器官最多可以救几个人,在烈性传染病流行时期,捐献遗体的科研成果可能拯救无数人的生命,价值不亚于烈士。”
其他文献
新闻回放 >>  “恭喜您抢到优惠券,记得截图去门店领取哦。”“请不要在群里发小广告,违者要踢出群哦。”安静的房间里,只听见电脑键盘的敲击声。一个年轻人端坐在桌子前,一边点开微信群查看消息,一边选择合适的用语,及时回复群友。这就是社群管理师徐若言每天的工作常态。作为专职服务某连锁快餐企业的社群管理师,她管理着近300个企业微信群,按照每个群200人计算,就是近6万人。在上海这样的社群管理师还有很多
期刊
人物时事速递 >>  潘际銮,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我国焊接科学奠基人之一。作为中国焊接领域的开拓者,潘际銮已94岁高龄,他长期工作在教学科研一线,创造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培养了众多杰出人才。他参与解决了我国多项重大工程问题,让高铁轨道“天衣无缝”,让核电站“密不透风”。早在1984年,由潘际銮排名第一完成的新型MIG焊接电弧控制法,荣获国家发明奖一等奖。2005年,潘际銮被中国焊接学会和中国焊
期刊
新闻回放 >>  “你跑去郑州又跑回来干吗?去把病毒带回来?”2021年8月初,驰援郑州的志愿者叶先生回广州却被骂哭的视频,引发热议。8月2日,已经35岁的叶先生发布澄清视频,视频中的他一度哽咽。“我只是想去帮助那边的人民,从没想过把病毒带回来。”叶先生表示,得知郑州疫情消息后,他第一时间根据防疫要求,進行测温和核酸检测,并接受了隔离。事后,广州市花都区防疫领导小组组长联系到叶先生,称花都区政府对
期刊
湖南16口居家隔离成网红之家:安排好吃饭是头等大事  因曾有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活动轨迹,湖南益阳赫山区的铂金汉宫小区部分楼栋列为“中风险”区域。住在该小区的蔡婷和前一天造访她家的昆明亲友蔡烨等16人只能留在家中一起隔离。128平方米的房子,挤着10个大人6个小孩,这种生活状态引发了不少人的关注。大人们的主要任务是搞好一大家子的伙食,所以整个白天不是在做饭就是在准备做饭。志愿者送菜上门,需要七大包食物
期刊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这是一所普通高中的一个班级,学生来自各种家庭,有的经商,有的从政,有的则是外来打工者。一些同学有优越感,学习不像其他同学那样认真;一些同学埋怨命运,觉得自己出身寒门,努力了将来也未必能跟别人坐在一起喝咖啡;当然也有一些同学暗下决心,埋头苦学,他们坚信:圆梦的道路无论多么艰险,路的尽头一定是梦圆。  针对同学们的思想现状,班主任准备召开一次以“自立自
期刊
人物时事速递 >>  2021年7月,针对部分美国政客及媒体捏造的新冠病毒系“实验室泄漏”一说,新华社制作了一期脱口秀节目《彭博社为何将美国列为“全球抗疫排名”榜首》。节目主持人国社小姐姐王迪迩凭借超高的颜值和风趣幽默的措辞吸睛无数,节目中的她表演精彩、英文发音周正、肢体语言极具感染力,巧妙地对各种言论进行了有理、有据又不失诙谐的驳斥,不仅俘获了国内的粉丝,也俘获了大批国际铁粉。国外网友好评如潮,
期刊
新闻回放 >>  暑期,作为深受年轻人追捧的奶茶,迎来销售旺季。但上海市市场监管部门2021年上半年对多个品牌奶茶店突击检查发现,食品标签不明确、冰箱内食物不加盖、操作区卫生不达标、物品与食品混放等现象普遍存在。2021年暑期,新华社记者“卧底”网红奶茶店“奈雪的茶”,发现多家分店存在蟑螂乱爬、水果腐烂、抹布不洗、标签不实等问题。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认为,奶茶经营者应更多把精
期刊
作文君:  很多人知道舒乙,是因为他是老舍之子,可舒乙绝不仅是“文学巨匠之子”,更是一个闪光独立的人。他弃理从文,为老舍先生的研究做出了无可比拟的贡献;他全心投入不断奔走创建中国现代文学馆,对于研究他总是亲力亲为调查考证;他热心弘扬京味文化,呼吁保护老北京文化和京杭大运河,很多老北京城的古建筑也因舒乙的坚持而幸存于现代化进程中的推土机下。……舒乙这一生是极为丰富的一生,与父亲彼此独立,又密不可分。
期刊
作文君:“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想必红色主旋律话题会再次成为中高考热门写作话题。中央档案馆联合央视新媒体中心推出百集微纪录片《红色档案——走进中央档案馆》,精选中央档案馆大量馆藏珍贵档案,生动讲述档案背后的人物和故事:青年李大钊在日本写下的一篇文章传遍大江南北、23岁的青年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登上共产
期刊
作文君:地铁站是一个开放又封闭的环境,巨大的人流,匆匆的节奏,在人民警察马拓看来,这是一个既能体现世间百态,又能折射出人性光辉的地方。马拓在首都地铁做警察已经十一年了。抓小偷、逮诈骗犯、失物招领、指路……他的工作就像一盏指路明灯,在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岗位上,他兢兢业业又细心观察,用一个资深警察的视角记录着地铁人群众生相。电梯唰唰声,地铁轰隆隆的进站声,被上班族视为噩梦的提示关门的“嘀嘀嘀”声……这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