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料与方法
2004年5月~2006年5月统计脊柱手术2060例,其中颈椎后路手术216例,胸腰椎前路手术208例,胸腰椎后路手术1636例。
其中前路采取侧卧位,后路手术采取俯卧位,使用相应体位的手术患者在术后有1例压伤眼部,后经加强术中观察和保护,至今无术中压伤。
颈椎后路手术体位的摆放方法:患者取俯卧位于电动床上,将患者颜面部置于头架上,并在患者眉弓、下颌等处垫上棉垫,使头面部及气管插管处于暴露状态。整个头部用5cm的宽胶布环绕固定在头架上,在颈部两侧各垫1个布球,在患者胸廓处、髂前上棘处、踝关节处各垫1个厚度约15cm的体位垫,双上肢处于自然功能位置于身体两侧,用约束带固定,在各骨髂隆突处垫上棉垫。为了使术区暴露更好,我们通常用宽胶布将两侧肩部的皮肤向患者下肢方向牵拉,使术区皮肤紧绷。
胸腰椎后路手术体位的摆放方法:患者取俯卧位,头面部放置在头圈中心,双上肢向前平放,置于托手架上。在患者胸廓处、髂前上棘处、踝关节处各垫1个高的体位垫,防止压迫腹部及腹股沟,影响下肢及腔静脉回流,导致血压下降。整个电动床调成头脚低、术野高的弓形状态,有利于术野的暴露和手术操作。
胸腰椎前路手术体位的摆放方法:患者取侧卧位,术侧在上方,健侧腋窝处垫直径约10cm软圆枕。患者背部与手术床成90°角,健侧头颞部放在头圈内,眼睑不能完全闭合时,涂上眼膏用眼帖覆盖,防止角膜干燥。患侧上肢用棉袖套包裹固定于麻醉架上,对侧上肢外展置于托手架上,用棉垫包裹。患侧下肢屈髋45°屈膝90°[2],对侧上肢伸直,两腿之间垫薄的体位垫。在患者的耻骨联合处和骶尾部,用骨盆加用棉垫固定。双下肢用中单覆盖,外加约束带固定。
讨 论
避免头面部的并发症:①保持患者头颈部位置的稳定至关重要。摆放体位时,应由4~5人协同将患者抬起,轻轻翻转,让患者头颈与躯干处于同一直线上,避免因扭曲而致脊髓及神经损伤。②对于颈后路使用头架的患者,一定要在支撑额头处加用棉垫,使眼睛切勿收压。用宽胶布将头固定于头架上,切勿将胶布固定太紧,术中勤观察,防止术中由于手术操作而使头部发生移位,使眼睛受压。
防止骨骼隆突处受压:摆放体位时,一定要注意在骨骼隆突处加用棉垫并包裹。术中暴露足够的手术区域后,患者身体其他部位均可用布类敷料覆盖,并用约束带固定,既可防止裸露的皮肤靠近金属物品而被烫伤,又可保暖。
保持四肢于功能位:由于手术时间较长,摆放体位时一定要将四肢置于功能位,防止过伸,避免血管、神经受压,引起严重后果。如摆放胸腰椎前路体位时,要在腋窝处垫圆枕,防止臂丛神经受压。
术区消毒时,消毒液不可过多,如有流下的碘酒消毒液,要及时脱碘。必要时可在身体容易有消毒液流下处加垫布类敷料,以防其流下烧伤眼睛、皮肤及呼吸道黏膜。消毒完毕铺单前,将布类敷料撤去。如术区靠近会阴部,消毒前可用帖膜将其封闭,防止消毒液流入,给患者带来伤害。
摆放体位时既要满足手术者的需要,充分显露手术野,又不能影响正常的呼吸循环及神经功能,避免由于体位不当而引起的神经、血管、皮肤的损伤等体位并发症[3]。因此应加强培训,掌握正确的摆放方法。
参考文献
1 朱盛修,主编.现代骨科手术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2 李世民,党耕町.临床骨科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2004年5月~2006年5月统计脊柱手术2060例,其中颈椎后路手术216例,胸腰椎前路手术208例,胸腰椎后路手术1636例。
其中前路采取侧卧位,后路手术采取俯卧位,使用相应体位的手术患者在术后有1例压伤眼部,后经加强术中观察和保护,至今无术中压伤。
颈椎后路手术体位的摆放方法:患者取俯卧位于电动床上,将患者颜面部置于头架上,并在患者眉弓、下颌等处垫上棉垫,使头面部及气管插管处于暴露状态。整个头部用5cm的宽胶布环绕固定在头架上,在颈部两侧各垫1个布球,在患者胸廓处、髂前上棘处、踝关节处各垫1个厚度约15cm的体位垫,双上肢处于自然功能位置于身体两侧,用约束带固定,在各骨髂隆突处垫上棉垫。为了使术区暴露更好,我们通常用宽胶布将两侧肩部的皮肤向患者下肢方向牵拉,使术区皮肤紧绷。
胸腰椎后路手术体位的摆放方法:患者取俯卧位,头面部放置在头圈中心,双上肢向前平放,置于托手架上。在患者胸廓处、髂前上棘处、踝关节处各垫1个高的体位垫,防止压迫腹部及腹股沟,影响下肢及腔静脉回流,导致血压下降。整个电动床调成头脚低、术野高的弓形状态,有利于术野的暴露和手术操作。
胸腰椎前路手术体位的摆放方法:患者取侧卧位,术侧在上方,健侧腋窝处垫直径约10cm软圆枕。患者背部与手术床成90°角,健侧头颞部放在头圈内,眼睑不能完全闭合时,涂上眼膏用眼帖覆盖,防止角膜干燥。患侧上肢用棉袖套包裹固定于麻醉架上,对侧上肢外展置于托手架上,用棉垫包裹。患侧下肢屈髋45°屈膝90°[2],对侧上肢伸直,两腿之间垫薄的体位垫。在患者的耻骨联合处和骶尾部,用骨盆加用棉垫固定。双下肢用中单覆盖,外加约束带固定。
讨 论
避免头面部的并发症:①保持患者头颈部位置的稳定至关重要。摆放体位时,应由4~5人协同将患者抬起,轻轻翻转,让患者头颈与躯干处于同一直线上,避免因扭曲而致脊髓及神经损伤。②对于颈后路使用头架的患者,一定要在支撑额头处加用棉垫,使眼睛切勿收压。用宽胶布将头固定于头架上,切勿将胶布固定太紧,术中勤观察,防止术中由于手术操作而使头部发生移位,使眼睛受压。
防止骨骼隆突处受压:摆放体位时,一定要注意在骨骼隆突处加用棉垫并包裹。术中暴露足够的手术区域后,患者身体其他部位均可用布类敷料覆盖,并用约束带固定,既可防止裸露的皮肤靠近金属物品而被烫伤,又可保暖。
保持四肢于功能位:由于手术时间较长,摆放体位时一定要将四肢置于功能位,防止过伸,避免血管、神经受压,引起严重后果。如摆放胸腰椎前路体位时,要在腋窝处垫圆枕,防止臂丛神经受压。
术区消毒时,消毒液不可过多,如有流下的碘酒消毒液,要及时脱碘。必要时可在身体容易有消毒液流下处加垫布类敷料,以防其流下烧伤眼睛、皮肤及呼吸道黏膜。消毒完毕铺单前,将布类敷料撤去。如术区靠近会阴部,消毒前可用帖膜将其封闭,防止消毒液流入,给患者带来伤害。
摆放体位时既要满足手术者的需要,充分显露手术野,又不能影响正常的呼吸循环及神经功能,避免由于体位不当而引起的神经、血管、皮肤的损伤等体位并发症[3]。因此应加强培训,掌握正确的摆放方法。
参考文献
1 朱盛修,主编.现代骨科手术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2 李世民,党耕町.临床骨科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