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任务三
概念与图示:破译学术文章的奥秘
(一)厘清概念,走近学术
学术类文章通常有很强的专业性,文中的陌生概念容易造成阅读障碍。了解、辨析重要概念,是走近学术类文章的一把钥匙。
1.梳理概念
“中国知网”是一个可以检索学术期刊、高校论文等参考文献的网站。为使文章能够更为快捷地被检索者搜索到,并把握文章要点,学术性文章往往需要关键词,这些关键词通常是文章中重点提出、阐述或辨析的概念。假如这4篇课文将被收录到“中国知网”上,你是“中国知网”的编辑,请你为每篇文章确定4个关键词,并说说选词理由。
2.辨析概念
(1)细读《中国建筑的特征》,举例说明什么是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如何理解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
(2)细读《说“木叶”》,举例说明什么是诗歌语言的“暗示性”。说说“木叶”“树叶”“落木”“树”“木”这些概念有什么不同?
(二)思维可视,化繁为简
1.理一理,画一画,应用导图
思维导图可以用来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也可以用来揭示概念之间的关系。分4小组,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完成以下任务:
(1)研读《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以图示梳理对科学家的发现有重要启示的节点。
(2)研读《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以图示梳理加来道雄走上科研探索之路的过程。
(3)研读《中国建筑的特征》,以图示梳理中国建筑的特征、“文法”和“词汇”。如图3。
(4)研读《说“木叶”》,以图示梳理“木葉”“树叶”等概念,揭示概念之间的关系。
2.晒一晒,评一评,完善导图
每小组选出1名代表,展示、讲解。其他同学补充、比较、点评。
(三)连缀概念,撰写摘要
摘要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它可以使读者尽快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借助思维导图厘清文章思路,借助重要概念把握文章论述中心,任选一篇课文撰写文章摘要。
学习任务四
言语之美:文体与语体的关系
(一)因体而学,感受语言底色
1.将下列语段和《中国建筑的特征》有关建筑部件的语段对应,依据表格(表6)比对语言修辞。
蜀山兀,阿房出……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阿房宫赋》)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滕王阁序》)
楹,裁金璧以饰珰,发五色之渥采,光
概念与图示:破译学术文章的奥秘
(一)厘清概念,走近学术
学术类文章通常有很强的专业性,文中的陌生概念容易造成阅读障碍。了解、辨析重要概念,是走近学术类文章的一把钥匙。
1.梳理概念
“中国知网”是一个可以检索学术期刊、高校论文等参考文献的网站。为使文章能够更为快捷地被检索者搜索到,并把握文章要点,学术性文章往往需要关键词,这些关键词通常是文章中重点提出、阐述或辨析的概念。假如这4篇课文将被收录到“中国知网”上,你是“中国知网”的编辑,请你为每篇文章确定4个关键词,并说说选词理由。
2.辨析概念
(1)细读《中国建筑的特征》,举例说明什么是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如何理解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
(2)细读《说“木叶”》,举例说明什么是诗歌语言的“暗示性”。说说“木叶”“树叶”“落木”“树”“木”这些概念有什么不同?
(二)思维可视,化繁为简
1.理一理,画一画,应用导图
思维导图可以用来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也可以用来揭示概念之间的关系。分4小组,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完成以下任务:
(1)研读《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以图示梳理对科学家的发现有重要启示的节点。
(2)研读《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以图示梳理加来道雄走上科研探索之路的过程。
(3)研读《中国建筑的特征》,以图示梳理中国建筑的特征、“文法”和“词汇”。如图3。
(4)研读《说“木叶”》,以图示梳理“木葉”“树叶”等概念,揭示概念之间的关系。
2.晒一晒,评一评,完善导图
每小组选出1名代表,展示、讲解。其他同学补充、比较、点评。
(三)连缀概念,撰写摘要
摘要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它可以使读者尽快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借助思维导图厘清文章思路,借助重要概念把握文章论述中心,任选一篇课文撰写文章摘要。
学习任务四
言语之美:文体与语体的关系
(一)因体而学,感受语言底色
1.将下列语段和《中国建筑的特征》有关建筑部件的语段对应,依据表格(表6)比对语言修辞。
蜀山兀,阿房出……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阿房宫赋》)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滕王阁序》)
楹,裁金璧以饰珰,发五色之渥采,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