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标点符号的语音问题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150881519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标点符号长期被定义成单纯的书面符号,其中包含的语音要素常被忽略。有些标点符号具有特定的语音,而这些语音在诵读、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这类标点符号的读音及作用进行研究,以期人们在诵读中注意标点符号的语音,在写作中重视标点符号的使用。
  [关键词]标点符号 语音 传播
  [中图分类号]H1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8-0057-02
  标点符号自诞生以来,就被盖上了“无声”的封印。人们心中也形成了一种普遍的认识,标点符号只出现在纸上,不用也不能出现在人们的口中。但现实情况并非如此,无论是用在文章里,还是用在标示中,标点符号都或多或少地呈现出一定的语音形式,并在实际运用中发挥着画龙点睛、妙笔生花的作用。
  有些标点符号在由书面符号转换成口头语音时,会有相应的一个或数个语言中已有的语言单位(多为词)和它相对,这就是标点符号的直接读音。有直接读音的标点符号共有九种。
  一、问号“?”
  问号是用在疑问句末尾表示停顿的标点符号。除了用在疑问句中,问号还可以用在这一场合表示疑问:对人物的生、卒年不详或存有疑问。例如:
  (1)司马迁(前145—前87?),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
  (2)杨素(?—606),字处道,隋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
  上文例子中问号表示对该人的的生卒年尚存疑问或缺乏足够的资料文献来加以考证,在诵读中“?”应念为“约……”或“……前后”或“……不详”“……待考”等。
  二、省略号“……”
  省略号是标明行文中省略部分的标号。在文章中,它表示说话、引文等的省略,或者表示言尽而意未尽、话完而音未断等。省略号在以下两种情况要考虑读音问题。
  (一)标明举例的省略
  如:中国女排曾经取得“五连冠”的辉煌战绩,张蓉芳、郎平、梁艳、孙晋芳、周晓兰……正是当年的核心成员。
  例句中的省略号在诵读中需要转换成“等”“等等”或“等 中心词”再读出来。因为文章篇幅有限,有时无法将所有内容列举完全,因而可借助省略号来表达。在文章的诵读中如果不把省略号表示的意思用“等等”读出来,就可能会造成意义不正确或不准确。
  (二)略去次要词语,提出关键词语,以构成说明句子格式
  如:有时,还可以用疑问句“是……,还是……”的形式来表示选择。例如:“是他回答的对呢,还是你回答的对?”
  例句中的省略号应该根据具体的句子成分,应读成“怎样”或“什么”,如果不用具体词语读出来,很有可能在语言表达中造成误解,例如将“无论……都”直接读成“无论都”就可能给不熟悉这种语言结构的人造成它们就是一个整体的误解,不利于实现语言精确的表达。
  三、连接号“—”
  连接号的作用是把意义密切相关的词语连成一个整体。连接号需要读出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连接两个相关的时间、地点或数目
  分隔号用在这种情况下,表示时间、地点或数目的起止。例如:
  (1)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合作论坛11月15—18日在安徽省池州市隆重举行。(《人民日报》2001年11月14日)
  (2)“北京—广州”直达快车。
  (3)早晚用手指或牙刷按摩牙槽几分钟。每日叩齿30-50下。(《现代保健报》2001年9月20日)
  因为连接号有时表示的是一个范围,在以上几例中应该读成“至”或者“到”。如不将连接号读出来,就会让人产生误解,尤其是前后的两个数目并不相邻,有一定的差距,如果不讀出来,就会让人莫名其妙。
  (二)连接相关的字母、阿拉伯数字之类
  连接号用在这种情况下,是用来区别产品的型号、房间的门号等等。例如:
  (1)北方航空公司MD—89客机昨天从西安首航南宁,获得成功。
  (2)我们今天晚上会在2—1教室补课。
  此时,连接号应该读成“杠(ɡànɡ)”,这已经基本上是一个约定俗成的习惯了,如果在语言交流中不将其读出来,很难使对方理解。
  四、隐讳号“×”
  隐讳号主要用来标明文章中需要隐讳的文字,隐讳几个字便用几个“×”表示。隐讳号的应用范围比较广泛,它可以替换隐去统括性词语,即代替泛指的词语。如:
  (1)笔者翻阅了许多种篇幅不可谓不大——均为几十万字的,名称不可谓不响——皆为“××学”“××史”“××论”的著作,但几乎看不出一本有何突出贡献。
  它可以代替不说明或不要说出的词语,如:
  (2)站在××路口,我又回望那短短的××街。一家剃头店似乎生意还好。
  它隐讳需要保密、不该说出的姓名、地点、日期、数字等,如:
  (3)武警北京总队××支队××名士兵,奉命于××年××月××日集结于××地区。
  无论是以上哪一种隐讳,隐讳号“×”都应该在朗读中读成“某”,如若不然,则会造成语意的不通顺或不完整。
  五、虚缺号“□”
  虚缺号用来标明缺漏、删除或无法辨认的字,一个方框代替一个文字。
  例如:太阳也出来了;在他面前,显出一条大道,直到他家中,后面也召见丁字街头破匾上“古□亭口”着四个暗淡的金字。(鲁迅《药》)
  虚缺号主要是客观因素导致的,空缺的地方多无法补出。当连续使用的虚缺号较少时,如以上两例,虚缺号在朗读中都可以读成“某”。而当遗漏或删除的内容太多,连续使用较多虚缺号时,也可以直接说出“此处漏字”。
  六、分隔号“/、︱”
  分隔号有两种,斜分号“/”和竖分号“︱”。竖分号常用在词语之间表示隔离或停顿,常见于字典、词典中,不需要读出来,而斜分号的问题则比较复杂。需要朗读出来的情况有以下两种。   (一)用在两个表示单位的词语之间
  分隔号用在两个表示单位的词语之间,组成一个复杂的平均单位,表示“每”的意思,可直接读成“每”。
  例如:音速是340米/秒,光速是30万公里/秒。
  (二)用在日期和月份之间
  分隔号用在日期和月份之间需要注意的是日期在前,月份在后。
  例如:1/10(十月一日),1/6(六月一日)。
  这种情况下,就必须分别在前后两个数字后面读出“月”“日“或“月”“号”。
  斜分号在上述两种情况下,主要起到了以简代繁的作用,将一个或几个文字替换成相应的符号,便于書写表达。我们在诵读过程中必须读出来,否则就会造成表意不明的问题。
  七、代替号“~”
  代替号经常使用在字典、词典中用来代替重复的字或词。
  例如:【语言】②话语:~乏味︱由于文化水平和职业的差异,他们之间缺少共同~。
  对代替号的处理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只要将它代替的部分完整读出就可以了。
  八、缩写号“’”
  缩写号是一个舶来品,来自英语的省略符。因为常常被用来省略年份,因而也常被称为“省年号”。例如:
  (1)’91中国湖南首届国际森林节开幕。
  (2)’01陕西考古最美收获。(《三秦都市报》2001年9月24日)
  时间不断往前推演,因而缩写号代表的年份也是不断变化的,如它在例(1)中代表“19”和年,而例(2)中则代表“20”和年。在朗读这一类的文字材料时,务必将省略的年份按照正确意思读出来。类似于上述的分隔号和代替号,省年号也是为了书写方便而服务的,当书面转换到口头时,必须进行补充和完善,否则就会造成表意不明,难以理解。
  标点符号作为书面符号,不像文字那样具有稳固确定的读音,因而长期被人忽视。一个个文字,只有普遍、固定乃至些许冰冷的语音,无法表达个性与感情。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文字不能记录全部的语言,而标点符号正是填补了这一空缺,真正让文章变得有血有肉。因而当我们重新将书面语音转化成口头语言时,必须注意标点符号的语音,并将其或准确或恰当地表达出来。
  【参考文献】
  [1]苏培成.标点符号的应用[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86.
  [2]雷智勇.最新标点知识及应用[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
  [3]袁晖.标点符号词典[M].太原:书海出版社,2000.
其他文献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老龄化势必成为现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随着老龄化问题的日趋严重,养老问题成为当代中国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本文在分析目前养老模式问
目的 探究肺结核大咯血患者应用预防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本院2016年9月~2018年10月期间接收的56例肺结核大咯血患者,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分成研究组(n=28)和常规组(
期刊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体现了一定的优越性,它能够刺激学生积极参与,增加信息量,拓展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多种能力。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已受到越来越多
期刊
期刊
[摘要]积极心理学是近年来美国出现的一个新兴的心理學研究领域,对二战后心理学中存在以病理学研究为重点的倾向提出了异议,主张心理学应对我们所具有的正向方面的心理品质进行研究。阐述了“积极心理学”的科学概念及其产生的背景,并对这一思潮进行了简单的评价。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基本观点 评价  [中图分类号]B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8-0051-01  
[摘要]在主张“述而不作”的先秦时代,老子《道德经》的問世大大推动了先秦的教育发展,成为第一本理论体系较为完整的教科书。可以说,自春秋战国时期以来,尽管长期居于显学地位的儒家学派对于中国的教育思想起了很大的影响,但是长期处于隐学地位的道家学派,虽未直接对中国文化造成正面直接的影响,却对中国人的启蒙教育观产生了许多有价值的启示。  [关键词]道德经 女性主义 启蒙教育  [中图分类号]B223.1
一“学引用清”教学产生的背景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态度。”而在升学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仍有许多教
期刊
【摘要】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明确了检察机关对减刑假释案件的同步监督制度,由于我国减刑假释案件的适用数量多、运用范围广,司法实践中又长期存在减刑假释案件成批集中办理的现状,担负检察监督职责的各级派驻检察机构人手又严重不足。立足于现实,借鉴抽样审计的方法,能够迅速地从数量庞大的这类案件中抓住监督重点,从而保证刑罚的作用得到充分地发挥。  【关键词】抽样审计;减刑;假释;检察监督  减刑假释作为一种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