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助留学生健康成长

来源 :留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iainiv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弘扬传统文化,最重要的是人情关怀。古人云,仁者爱人。仁义这是儒家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精髓。我们对留学生传统文化教育,最重要是让他们感受到文化本身给他们带来的精神支撑,如家庭的关爱,大使馆对他们的实际问题的关心帮助,华人留学生组织的大家庭式的温暖
  近年来,我国出国留学出现新的特点。据搜狐教育报道,2015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52.37万人,其中自费留学48.18万人,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40.91万人。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4年出国留学趋势报告》将出国留学人员持续增长,低龄化趋势明显,迎来留学生回国就业潮作为三大趋势。在这种背景下,对出国留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问题非常值得探讨。
  为什么要对留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中国孩子赴外国留学比例越来越高,呈现低龄化,不仅本科、研究生成为留学主力,中学生也逐渐增多。有的观点认为,要想孩子出去镀金后回来,通常读个研究生就可以了,要想孩子在国外发展,越是低龄出去越好。甚至有的富裕家庭,在孩子上小学时,父母一方就以陪读方式,送孩子出国读书,美其名曰接受纯粹外国教育。我们在此不讨论该不该出去,而是探讨如何对孩子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以防止孩子成为所谓香蕉人。在白人为主流的西方发达国家,由于从小就接受西方教育,很多华人子弟徒有一副黄种人的外表,黑眼睛、黑头发和黄皮肤,却操着一口流利的外语,不懂中文,价值观和行为做事方式,都是白种人的,这些人被称为香蕉人。已经移民到国外的华人,可以适应这种人的行为方式,可是要我们在大陆生活居住的中国家长,子女在留学后也成为这样的香蕉人,恐怕不是我们愿意的。
  所以对出国留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是我们迫切需要的。
  首先是两代人间容易产生价值冲突。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在文化和社会制度方面有很多不同。如澳大利亚法律没有规定子女的赡养义务,老人依靠社会救助和社工帮助度过晚年,子女多数只是探望和偶尔照顾,很少长期陪伴。美国父母讲究平等,一起生活时,也是你我他称呼,没有客气尊重的孝道,更没有顺者为孝的文化。由于价值观、文化冲突,接受西式教育后,父母和孩子之间容易产生情感隔阂,为以后生活留下矛盾隐患。
  其次,不利孩子发展。从孩子自身发展来说,很多在外完成学业的孩子,也要利用自己在国内生活过的优势,做贸易、技术谈判等交往的业务。一些在学有所成并具有国外技术或管理经验后,回国谋求发展,成为赚取高薪的海归。一些孩子毕业后,难以在国外工作,直接回国就业。教育部公开的《中国留学回国就业蓝皮书2015》指出,从1978年到2015年底,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404.21万人。其中126.43万人正在国外进行相关阶段的学习和研究;277.78万人已完成学业;221.86万人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占已完成学业群体的79.87%。这些接近八成的留学生回国后,如果没有持续的传统文化教育,会水土不服,难以和中国文化融为一体。
  最重要的是弱化爱国思想和国家认同。家长送孩子出国,多数为了孩子有一个好的前途。不管是否回国,都希望对祖国和亲人保持热爱。但是西方教育环境和国内迥异,不同的道德教育、真假难辨的信息,有的欺骗性很强。对尚处于心智不成熟的青春期孩子,识别能力没那么强。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既包括爱国主义、优良道德情操,又包括深邃的儒家思想、勤劳节俭的民族传统等。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可以促使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激发爱国思想和对祖国强烈的国家认同感。
  大量的留学生出现,将对中国社会产生深远影响。据统计,回国留学人员占年度高校毕业生总数的5%,但是,精英家庭送子女出国已呈普遍趋势,这些优秀家庭孩子对社会的未来的影响力不可低估。回顾历史,留学回国人员对国家政治、科学影响巨大,如老一辈政治家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科学家钱学森、钱三强、华罗庚等对新中国建设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改革开放后,以施一公等新一代科学家回国任教或创业,对国家发展也作出巨大贡献。很多著名学府,将出国留学博士作为师资的主要招录方向,各地留学创业园更是对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世界一体化越来越明显的今天,融入世界发展,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出路,对出国留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是利国利民的千秋伟业。
  对出国留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和措施
  首先,国家有关机关应承担起对出国留学生的教育责任。当前,因私出国占出国留学生绝大比例,出国留学,虽然是公民自觉自愿的选择,属于个人行为。但是客观上,大批学生自费出国,为国家节约了教育资源。但是作为中国公民,政府应当继续承担起对他们的教育责任。这些学生80%以上,要学成回国效力,忽视对他们的教育,必将带来不良的社会后果。从履行政府职责角度,国家有关机关要积极承担起教育出国留学生的责任。当然教育的方式要适应国外学生的需要。可采取以下方式包括:大使馆建立出国留学人员关心培训机制,进行传统文化和培训,将留学生培训情况记入档案,作为推荐回国进入相关企业、机关的参考;大使馆利用沟通所在国企业优势,为留学生推荐当地国企业实习和就业信息;大使馆组织优秀学生参观国内优秀企业,鼓励留学生为国效力;教育部门委托大学等教育机构在国内进行暑期出国留学人员传统文化培训班。古人云,位卑未敢忘忧国。要让留学生在海外感受到国家的培养和牵挂,有国家认同感,有一个长期交往的中国文化圈子,成为身在海外,不忘国家、不忘文化传统的青年人。
  其次,应鼓励相关中介机构和社会组织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在国内的欧美同学会、受教育部委托管理出国留学中介的中国国际教育交流协会、各出国留学中介机构可以利用各种机会,采取不同方式对出国留学人员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如网络培训、工作推介会等,培养出国人员爱国情怀和文化认同,引导优秀人才归国创业。国外社会组织异常活跃,他们贴近留学生生活,对留学生具有较大影响力,我国驻出国留学生较多的国家的大使馆可以对接大学华人学生组织、华人联谊会、义工组织等,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传播和教育活动,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培养孩子们继承优良文化传统,热爱国家和中华文化。   最后,家长言传身教必不可少。对留学生最有影响力的还是家长。作为一名留学生家长,我深有体会。我们要利用每一次电话、视频聊天、节假日见面机会,自然地结合聊天话题,教育孩子培养传统文化理念,增强价值认同。还可以定期写邮件,介绍国内大事和看法,了解国家发展和进步,探讨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看法。最重要的是有意识介绍自身的处事判断标准,所作所为,以身作则,激励和提醒孩子,该怎么做事,该如何选择。比如,我们有意识地和孩子提示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身体有什么不好,提示孩子用适当方式问候,通报自身陪伴老人去公园健身,半夜起来带老人看病等事情,解释在老人发脾气时要如何理处理等,培养孩子中国最基本的孝道。同时,指导孩子自身如何处理和在国外的中国同学、朋友关系,让孩子区别处理好和东西方不同文化^员的交流。
  对出国留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是避免教条化和脸谱化。我们在国内进行政治教育的通常做法,不能生搬硬套到留学生那里,避免教育教条化、脸谱化。与国外自由、灵活的教育方式相适应,教育内容要更加生动、自然。尤其是要与留学生关心的就业、实习等内容相结合,寓教于乐,寓教于无声。你真心关心他的生活,为他解决了问题,这些人自然离祖国更加亲近。比起政府现在对因私留学生管理较少的现状,如果我们政府充分利用资源,为孩子们着想,为他们前途谋划,如组织对当地大企业进行考察调研等,这些孩子不管将来是否回国,都会更加真心爱国,爱家乡,爱传统文化,将来做对祖国有益的事情。
  其次,教育形式要适应年轻人需要。如留学生离家在外,交际范围狭窄,有时难以适应当地社会。可以组织留学生进行联谊活动,丰富他们文体生活。在有国内著名体育明星、文化明星、球队等到当地访问时,积极联系留学生参加。组织留学生进行演讲、座谈,聘请知名华人举办讲座等。通过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活动,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文化认同。
  最后,切实帮助留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千百次言语教育也不如一次真切的行动。小留学生出门在外,无依无靠,这时最需要的是当地亲人、朋友的关怀。尤其是他们在遇到学习或生活的难题和困惑时,往往更觉得欲哭无泪、欲诉无处。我们弘扬传统文化,最重要的是人情关怀。古人云,仁者爱人。仁义这是儒家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精髓。我们对留学生传统文化教育,最重要的是让他们感受到文化本身给他们带来的精神支撑,如家庭的关爱,大使馆对他们的实际问题的关心帮助,华人留学生组织的大家庭式的温暖。使他们觉得,虽然身在国外,祖国和亲人的关心就在身边,有了困难,可以通过他们指引和帮助顺利化解,在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和法治文化同时,还能不断沐浴中国文明文化传统的光辉。让传统文化伴随出国留学生健康成长,为他们增添更强健的力量。
其他文献
很多人认为美国高中的课外活动无非是足球、篮球、各种俱乐部等。事实上,更多的美国高中往往视社区服务为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助教就是社区服务的一种。  我在美国插班一年后进入十一年级时,才逐渐对学校要求学生在三年内完成四十八小时的社区服务(即志愿行为)有所了解。由于住在寄宿家庭,不方便参加很多校外的志愿者活动,我便向老师询问一些在校的服务机会,后来他将我引荐给了十年级的教导主任。教导主任安排我
期刊
随着越来越多的艺考生加入留学的行列,艺术类专业的留学也成为了热门方向。在申请过程中,学生和家长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陷入到各种艺术留学误区之中。  误区一:选校过于依赖排名  有些学生和家长不了解国外艺术院校的情况,选择学校主要参考院校的综合排名。实际上,很多顶尖艺术院校是不参与综合排名的,所以很多学生和家长都不知道罗德岛设计学院才是美国艺术类排名第一的院校。  那应该如何选择院校呢?我们首先要
期刊
拿到OFFER,迈进名校,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留学生漂洋过海之后,不仅仅要面对繁重的学业压力、陌生的语言环境,同时还要熬过一段艰难的留学适应期,应对离开父母掌控后的各种诱惑。留学这几年就如同打游戏,需要过三关斩六将却没有重新开始的按键。通关之后的的确确能够获得真正地成长,让学生在思想、能力等方面得到很大的历练和提升,但总是有不少人会在初始关卡倒下,被迫强制出局。留学成功≠成功留学,初出国门之际
期刊
7月的欧洲已夏日炎炎,但挪威斯瓦尔巴群岛首府朗伊尔依然积雪不化。朗伊尔位于北纬7813,是世界最北城市。斯瓦尔巴的陆地近60%被冰川覆盖。冬季最低温度达到零下四十摄氏度,夏季气温也很低,需要供暖。此外这裡一年有4个多月的极夜。作为人类挑战极地恶劣生存条件的最前沿,斯瓦尔巴有独特的极限生存法则。  你能想象在这座最北的城市上学会是什么样子吗?  斯瓦尔巴大学中心(University Centre
期刊
徐平,博士、EMBA。新加坡政府奖学金获得者。留学于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国立政治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兰梅环保集团创始人之一,新加坡艺科设备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中国致公党党员。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会员-欧美同学会会员  徐平是一位专注于环保科技领域的企业家,也是一位始终心系祖国和家乡的爱国华人。  徐平生于1971年,自1997年留学新加坡。少小离家,漂洋过海,建功立业,回顾半生,徐平心中
期刊
来到西班牙的旅人们最容易错过的,是中部默默无闻的小城镇,比如孔苏埃格拉。名不见经传,却隐藏着关乎骑士的精神和理想,这在现代世界里弥足珍贵  孔苏埃格拉正好位于不受旅行团青睐的西班牙中部——卡斯蒂利亚-拉曼查自治区。“不久以前,就在拉曼查地区的某一个村镇,地名我就不提了,住着一位贵族。”这是《堂吉诃德》全本的第一句。孔苏埃格拉广袤的高原、爬满古老藤蔓的城堡与和着微风轻舞的风车,一切似乎都已经为堂吉诃
期刊
2016年7月15日,2016广州国际教育行业交流会在广州珠江新城举办。广州国际教育行业交流会始于2014年,本次是第三届。  30多位来自留学咨询、语言培训、国际学校的行业精英聚首一堂,交流互动,探讨广东国际教育行业发展前景及机遇,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的广泛合作。  互联网时代下留学行业亟待变革  在“互联网+”时代下,留学行业正在以裂变的速度接受着新一轮互联网浪潮的冲击,互联网经济正在颠覆传统的“
期刊
火车咣当咣当不紧不慢地行驶,穿过睡眼惺忪的树林与溪涧,穿过长满彩色涂鸦的狭长的隧道,穿过古玩店和咖啡厅错落有致的市中心,穿过宿雾散尽后牛羊漫步的农田  北阿拉巴马铁路博物馆(North Alabama Railroad Museum)成立于1966年,是一个由100多名志愿者管理的非营利性组织,宗旨是保留阿拉巴马北部和田纳西中南部的铁路史。与其说它是博物馆,不如说它是从老电影里截取的一段场景:一座
期刊
NO.1牛津大学  提到医学院我们会想到青会想到青霉素。今天用得最广的抗生素是1955年由牛津大学的爱德华·阿布拉罕发现的。牛津大学也致力于将分子生物学应用于临床,将核磁共振原理应用于医疗诊断。在发现人体的免疫系统和应用基因工程技术于临床问题方面,牛津大学亦起领导作用。该校在艾兹病毒、移植手术和遗传病研究等方面也很有潜力。1987年,斯奎波父子公司赠予该校药学系2000万英镑,以支持支持他们的研究
期刊
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用日新月异来形容都稍嫌不够,电影《中国合伙人》中所描述的万里求一的留学机会,在如今也变得唾手可得。尤其是近几年来,中国留学生人数再创新高,经济条件中等以上的家庭都可以在留学机构的帮助下轻而易举地把孩子送出国门。随着天朝学子的足迹横跨北美及大洋洲,隐藏在重重面纱后真实的留学生活也渐渐被呈现在国人眼前,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开始重新审视“留学热”。常言道,物以稀为贵,现如今的海归已不再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