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时有发生,屡禁不绝,其原因是部分学生存有纯粹追求高分数的学习动机,对考试作弊行为缺乏正确的认识。加强对学生的诚实、诚信教育,改进教学与考试方法,严格执行考试管理制度是解决学生考试作弊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大学生 考试作弊 教育对策
考试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检查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和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手段,因此要求考试工作要公平、公正、可靠。但随着1999年开始的高校逐年扩招,各学校的生源质量有所下降,学生考试作弊现象日渐增多。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存在和蔓延,会极大地破坏校风和学风,严重影响教学质量。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在学校中彻底根除一切形式的考试作弊行为,我们必须对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及心理进行分析研究,并找出切实可行的教育对策,以推进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
一、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
大学生考试作弊对很多高校都是非常头痛的一件事,每到期末考试,学校就如临大敌,校领导召集系主任开会、系主任给教师开会、辅导员组织学生开会,反复强调严肃考场纪律,增强监考老师责任意识,希图杜绝学生考试作弊。但每学期都有许多学生因考试作弊受到不同形式的纪律处分,大学生考试作弊成了高校久治不愈的顽症。通过多年的辅导员工作和对考试作弊学生教育处理过程,我体会到,导致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纯粹追求高分数的学习动机
由于社会影响、教育环境、个人经历、思想和个性特点的差异,学生的学习动机多种多样:“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振兴中华作贡献”,“为将来胜任本职工作”,“对所学的专业感兴趣”,“为学到真本事,以便谋求到好的职业”,“为评为三好学生,获得奖学金”,“为混个大学文凭”,“为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等等。不同的学习动机对学习态度的影响是不同的,有些动机促使学生发奋刻苦学习,而有些动机则导致学生单纯追求高分数。
考试是学习的总结,是检验学生学习成绩和教师教学效果的一种方式。通过考试成绩的反馈,学生可以发现问题,找到差距,使自己的学习取得更大的进步。教师可以发现教学的不足,以便进一步改革自己的教学方法,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但有些学生对考试的认识有偏差,在他们的心目中,分数就是一切,分数高就会得到学校与社会的奖励,毕业后就会增加就业的筹码。因此,他们把分数的价值看得很高,认为考试分数的高低可以决定自己的前途和命运。在这种强烈的动机推动下,一些平时学习不用功的学生就想用投机取巧的手段获得好成绩。
(二)对考试作弊行为缺乏正确的认识
在如何看待考试作弊行为这个问题上,有的学生不仅没有认识到考试作弊是一种弄虚作假的欺骗行为,是一种不诚实的道德品质,反而受一些错误思想的影响,将考试作弊看成是一种“能耐”。有的学生虽然认识到考试作弊不对,但存在攀比心理,觉得与社会上的不正之风相比不算啥;有的学生看到别人考试作弊,产生从众心理,存在“法不责众”的侥幸心态;有的学生给与自己关系好的同学提供帮助,认为这是“江湖义气”;有的学生是为了交朋友、搞对象而特意讨好对方,进行感情投资;甚至有的学生是为了得到替考费而冒险。在这些错误认识和动机的驱使下,一些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参与到考试作弊的行列中。
(三)为考试及格冒险作弊
有些学生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或基础太差,对学习不感兴趣或根本听不懂教师讲的内容。他们不知道为什么学、怎样学,课上不认真注意听讲、看闲书或睡觉,课下不复习、不做作业。平时学习敷衍搪塞,得过且过,临到考试前才突击翻一翻书本,准备一些“小抄”对付考试。有的学生平时不做作业,靠抄袭别人的作业应付差事。尽管他们也认为分数很重要,但既怕吃苦,又贪图享受,不愿意花费气力去拼搏,凭自己所掌握的知识难以获得高分数,甚至不能保证及格,面临重修的危险,这就促使他们铤而走险,想尽一切办法进行考试作弊。
(四)存有作弊容易成功的侥幸心理
如果考试作弊难度非常之大且不易获得成功,一旦被发现会招致严重惩罚和不可挽回的损失,那么谁也不会在考试中作弊了。但目前有些考场纪律不严,加之作弊手段现代化和作弊方式非常隐蔽,致使一些作弊者能轻易得逞。即使作弊败露,所受处分也不是很严重,这强化了一部分学生对考试作弊能够成功的侥幸心理。所有考试作弊者在作弊时都觉得自己能够成功,而这种成功对他的价值非常大,但其潜在的成本却不高。
(五)不平衡心理作怪
有的学生看到一些同学平时学习不努力、不用功,靠作弊获得了高分数,并由此获得了奖学金,自己努力学习反而不如考试作弊的,被人戏称称为“傻冒”,因此感到考试成绩不公平,产生心态不平衡,进而也加入到考试作弊的队伍之中。
(六)成人考试对大学生产生负面影响
现在许多专科生都在参加“小自考”、“函授”等成人教育学习,在这类成教考试中,替考、协同作弊、带小抄、带课本,甚至提前知道试题都成了公开的秘密。现在每年的全国成人高考,考场内很多考生都是在校大学生替考,成人考试成了考试作弊的演练场。受这种不良社会风气的负面影响,一些学生形成了对考试作弊的错误认识。
以上分析了产生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及心理因素,弄清楚这些问题为我们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有效地防止考试作弊现象提供了必要的依据。
二、预防学生考试作弊的教育对策
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是在社会、学校某些特定环境中产生和形成的,只要教师和管理者采取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给予正确的引导,使全体学生都有一个良好的学习风气,那么考试作弊现象应该是可以逐渐杜绝的。我认为,根据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特点,我们应在以下几方面加强教育工作。
(一)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首先,通过思想教育,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目的。在教育过程中应避免空洞的说教,注意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把科教兴国的社会目标和学习目的与个人的发展前途联系起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现在努力学习就是脚踏实地为科教兴国作贡献,也是为今后找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成为社会上有用人才做准备。只有现在努力学习,获取丰富的知识和创新能力,才能够在将来走向社会后干一番事业。在教育中特别要侧重于专业思想的培养,讲清楚所学课程、所学专业在富国强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掌握科学技术知识,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而不仅仅是获取高分数。其次,要通过教育使学生端正对考试作弊现象的认识。要组织学生认真讨论分析考试作弊的危害性,澄清一些看法,使其认识到这是一种弄虚作假的欺骗行为,对自己今后的长久发展是十分有害的,只有努力学习得到的成绩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和赞誉。要使学生将自己的自尊心、荣誉感与正确的学习态度联系起来,脚踏实地上好每一堂课,读好每一本书,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要在全体学生中开展诚实、诚信教育,使学生真正确立在学校诚实、诚信做学问,走向社会后诚实、诚信做事的人生观,只有这样才能把学业和做人两方面都合格的人才输送给社会。
(二)教师要端正教风
学生的学风不正,与教师的教风有一定关系。有的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兼职搞创收上,对教学工作则敷衍了事,备课不认真,讲课马马虎虎;有的教师学识水平太低,讲课如同和尚念经,一点也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教师任课太多,一学期上三四门课,每天疲于奔命,只好不留作业或少留作业,更谈不上课后辅导,师生间没有交流,教学效果如何自己也不清楚;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要求不严,对迟到、早退、不专心听课、无故旷课等现象不闻不问;有的教师对不认真做作业、做实验,甚至抄袭别人作业的学生不批评教育,放任自流;有的教师考前划范围、定重点,试题难度系数低,评卷标准过宽,监考不认真负责,这种不良教风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学风。因此,学校应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师的责任心、使命感,用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勤奋刻苦的治学精神,为人师表的道德风尚带出学生良好的学习风气。
(三)改进教学与考试方法
目前,课堂教学时间安排过紧,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太少,教师习惯于“满堂灌”,学生习惯于“牵着走”,学生课外没有时间去消化和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考试一般都安排在学期末,且考试方法大多是闭卷笔试,试题中客观性题型太多,迫使学生死记硬背,应付考试。
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除适当减少课堂教学时数外,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主动自学”,而不是让教师牵着鼻子“被动灌输”。要改进考试方法,注重平时学习,加强平时测验、课后作业、实验设计等环节的管理,增加这些方面在考试成绩中所占比例;考试除采用闭卷笔试外,还应提倡开卷、口试、实验操作等形式,适当减少“客观题”,增加“主观题”量,尤其是要增加一些具有创造性、设计性、探究性内容的考试题。为避免一次考试决定学习成绩的弊端,可以采取设置选做题的考试方法,即在一张试卷上,拿出30分左右的试题,进行多题选做,这样的一次考试可以起到两次甚至多次考试的作用。当学生把学习重心从应付考试转变到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上时,就会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责任和渴求,从而自觉远离考试作弊。
(四)严格执行考试管理制度
在大学校园内杜绝考试作弊现象必须采取表里兼顾、综合治理的措施,既要进行教育和引导,又要严明纪律,严格执行学校的考试管理制度。对违反考试纪律的学生处理不严,就会助长不良风气蔓延,使学生感到规章制度是个软皮球,致使违反考试纪律的学生更加胆大妄为。对考试作弊者,无论是学生党员、学生干部、优秀学生、还是一般学生,应一视同仁进行严肃处理,以教育作弊者并警示全体学生。对屡教不改的学生,可以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给予开除学籍处分。对一般轻微考试作弊的学生,作为一种惩罚,学校应组织这些人参加“诚实、诚信”教育学习班,通过学习使他们深刻认识考试作弊的危害性,诚实、诚信对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重要性,从而增强他们诚实做人、做事的意识,以便清除滋生考试作弊现象的土壤。
(五)加强成人教育的考试管理
成人教育考试的不严格、不正规,势必会影响到学生对待考试的态度。因此,加强成人教育的考试管理势在必行。普通高校举办成人教育,其考试管理应和全日制学生一样严肃对待,决不能让成人教育的歪风影响普学生的学风,更不能为了争取生源而迁就学生。严禁在校生外出参加成人考试替考,一旦发现要予以严肃处理。
综上所述,只要认真地分析和了解了导致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并据此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形成一种人人“不想考试作弊、不敢考试作弊、不需考试作弊”的学风,考试作弊现象自然就会从高校校园中消失。
参考文献:
[1]刘波.应对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对策探讨.咸宁学院学报,2006,(5):207-208.
[2]魏素珍,赵国增.从考试作弊谈诚信教育的重要性.教学与管理,2006,(35):79-80.
关键词: 大学生 考试作弊 教育对策
考试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检查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和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手段,因此要求考试工作要公平、公正、可靠。但随着1999年开始的高校逐年扩招,各学校的生源质量有所下降,学生考试作弊现象日渐增多。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存在和蔓延,会极大地破坏校风和学风,严重影响教学质量。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在学校中彻底根除一切形式的考试作弊行为,我们必须对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及心理进行分析研究,并找出切实可行的教育对策,以推进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
一、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
大学生考试作弊对很多高校都是非常头痛的一件事,每到期末考试,学校就如临大敌,校领导召集系主任开会、系主任给教师开会、辅导员组织学生开会,反复强调严肃考场纪律,增强监考老师责任意识,希图杜绝学生考试作弊。但每学期都有许多学生因考试作弊受到不同形式的纪律处分,大学生考试作弊成了高校久治不愈的顽症。通过多年的辅导员工作和对考试作弊学生教育处理过程,我体会到,导致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纯粹追求高分数的学习动机
由于社会影响、教育环境、个人经历、思想和个性特点的差异,学生的学习动机多种多样:“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振兴中华作贡献”,“为将来胜任本职工作”,“对所学的专业感兴趣”,“为学到真本事,以便谋求到好的职业”,“为评为三好学生,获得奖学金”,“为混个大学文凭”,“为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等等。不同的学习动机对学习态度的影响是不同的,有些动机促使学生发奋刻苦学习,而有些动机则导致学生单纯追求高分数。
考试是学习的总结,是检验学生学习成绩和教师教学效果的一种方式。通过考试成绩的反馈,学生可以发现问题,找到差距,使自己的学习取得更大的进步。教师可以发现教学的不足,以便进一步改革自己的教学方法,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但有些学生对考试的认识有偏差,在他们的心目中,分数就是一切,分数高就会得到学校与社会的奖励,毕业后就会增加就业的筹码。因此,他们把分数的价值看得很高,认为考试分数的高低可以决定自己的前途和命运。在这种强烈的动机推动下,一些平时学习不用功的学生就想用投机取巧的手段获得好成绩。
(二)对考试作弊行为缺乏正确的认识
在如何看待考试作弊行为这个问题上,有的学生不仅没有认识到考试作弊是一种弄虚作假的欺骗行为,是一种不诚实的道德品质,反而受一些错误思想的影响,将考试作弊看成是一种“能耐”。有的学生虽然认识到考试作弊不对,但存在攀比心理,觉得与社会上的不正之风相比不算啥;有的学生看到别人考试作弊,产生从众心理,存在“法不责众”的侥幸心态;有的学生给与自己关系好的同学提供帮助,认为这是“江湖义气”;有的学生是为了交朋友、搞对象而特意讨好对方,进行感情投资;甚至有的学生是为了得到替考费而冒险。在这些错误认识和动机的驱使下,一些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参与到考试作弊的行列中。
(三)为考试及格冒险作弊
有些学生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或基础太差,对学习不感兴趣或根本听不懂教师讲的内容。他们不知道为什么学、怎样学,课上不认真注意听讲、看闲书或睡觉,课下不复习、不做作业。平时学习敷衍搪塞,得过且过,临到考试前才突击翻一翻书本,准备一些“小抄”对付考试。有的学生平时不做作业,靠抄袭别人的作业应付差事。尽管他们也认为分数很重要,但既怕吃苦,又贪图享受,不愿意花费气力去拼搏,凭自己所掌握的知识难以获得高分数,甚至不能保证及格,面临重修的危险,这就促使他们铤而走险,想尽一切办法进行考试作弊。
(四)存有作弊容易成功的侥幸心理
如果考试作弊难度非常之大且不易获得成功,一旦被发现会招致严重惩罚和不可挽回的损失,那么谁也不会在考试中作弊了。但目前有些考场纪律不严,加之作弊手段现代化和作弊方式非常隐蔽,致使一些作弊者能轻易得逞。即使作弊败露,所受处分也不是很严重,这强化了一部分学生对考试作弊能够成功的侥幸心理。所有考试作弊者在作弊时都觉得自己能够成功,而这种成功对他的价值非常大,但其潜在的成本却不高。
(五)不平衡心理作怪
有的学生看到一些同学平时学习不努力、不用功,靠作弊获得了高分数,并由此获得了奖学金,自己努力学习反而不如考试作弊的,被人戏称称为“傻冒”,因此感到考试成绩不公平,产生心态不平衡,进而也加入到考试作弊的队伍之中。
(六)成人考试对大学生产生负面影响
现在许多专科生都在参加“小自考”、“函授”等成人教育学习,在这类成教考试中,替考、协同作弊、带小抄、带课本,甚至提前知道试题都成了公开的秘密。现在每年的全国成人高考,考场内很多考生都是在校大学生替考,成人考试成了考试作弊的演练场。受这种不良社会风气的负面影响,一些学生形成了对考试作弊的错误认识。
以上分析了产生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及心理因素,弄清楚这些问题为我们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有效地防止考试作弊现象提供了必要的依据。
二、预防学生考试作弊的教育对策
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是在社会、学校某些特定环境中产生和形成的,只要教师和管理者采取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给予正确的引导,使全体学生都有一个良好的学习风气,那么考试作弊现象应该是可以逐渐杜绝的。我认为,根据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特点,我们应在以下几方面加强教育工作。
(一)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首先,通过思想教育,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目的。在教育过程中应避免空洞的说教,注意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把科教兴国的社会目标和学习目的与个人的发展前途联系起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现在努力学习就是脚踏实地为科教兴国作贡献,也是为今后找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成为社会上有用人才做准备。只有现在努力学习,获取丰富的知识和创新能力,才能够在将来走向社会后干一番事业。在教育中特别要侧重于专业思想的培养,讲清楚所学课程、所学专业在富国强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掌握科学技术知识,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而不仅仅是获取高分数。其次,要通过教育使学生端正对考试作弊现象的认识。要组织学生认真讨论分析考试作弊的危害性,澄清一些看法,使其认识到这是一种弄虚作假的欺骗行为,对自己今后的长久发展是十分有害的,只有努力学习得到的成绩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和赞誉。要使学生将自己的自尊心、荣誉感与正确的学习态度联系起来,脚踏实地上好每一堂课,读好每一本书,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要在全体学生中开展诚实、诚信教育,使学生真正确立在学校诚实、诚信做学问,走向社会后诚实、诚信做事的人生观,只有这样才能把学业和做人两方面都合格的人才输送给社会。
(二)教师要端正教风
学生的学风不正,与教师的教风有一定关系。有的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兼职搞创收上,对教学工作则敷衍了事,备课不认真,讲课马马虎虎;有的教师学识水平太低,讲课如同和尚念经,一点也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教师任课太多,一学期上三四门课,每天疲于奔命,只好不留作业或少留作业,更谈不上课后辅导,师生间没有交流,教学效果如何自己也不清楚;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要求不严,对迟到、早退、不专心听课、无故旷课等现象不闻不问;有的教师对不认真做作业、做实验,甚至抄袭别人作业的学生不批评教育,放任自流;有的教师考前划范围、定重点,试题难度系数低,评卷标准过宽,监考不认真负责,这种不良教风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学风。因此,学校应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师的责任心、使命感,用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勤奋刻苦的治学精神,为人师表的道德风尚带出学生良好的学习风气。
(三)改进教学与考试方法
目前,课堂教学时间安排过紧,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太少,教师习惯于“满堂灌”,学生习惯于“牵着走”,学生课外没有时间去消化和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考试一般都安排在学期末,且考试方法大多是闭卷笔试,试题中客观性题型太多,迫使学生死记硬背,应付考试。
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除适当减少课堂教学时数外,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主动自学”,而不是让教师牵着鼻子“被动灌输”。要改进考试方法,注重平时学习,加强平时测验、课后作业、实验设计等环节的管理,增加这些方面在考试成绩中所占比例;考试除采用闭卷笔试外,还应提倡开卷、口试、实验操作等形式,适当减少“客观题”,增加“主观题”量,尤其是要增加一些具有创造性、设计性、探究性内容的考试题。为避免一次考试决定学习成绩的弊端,可以采取设置选做题的考试方法,即在一张试卷上,拿出30分左右的试题,进行多题选做,这样的一次考试可以起到两次甚至多次考试的作用。当学生把学习重心从应付考试转变到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上时,就会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责任和渴求,从而自觉远离考试作弊。
(四)严格执行考试管理制度
在大学校园内杜绝考试作弊现象必须采取表里兼顾、综合治理的措施,既要进行教育和引导,又要严明纪律,严格执行学校的考试管理制度。对违反考试纪律的学生处理不严,就会助长不良风气蔓延,使学生感到规章制度是个软皮球,致使违反考试纪律的学生更加胆大妄为。对考试作弊者,无论是学生党员、学生干部、优秀学生、还是一般学生,应一视同仁进行严肃处理,以教育作弊者并警示全体学生。对屡教不改的学生,可以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给予开除学籍处分。对一般轻微考试作弊的学生,作为一种惩罚,学校应组织这些人参加“诚实、诚信”教育学习班,通过学习使他们深刻认识考试作弊的危害性,诚实、诚信对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重要性,从而增强他们诚实做人、做事的意识,以便清除滋生考试作弊现象的土壤。
(五)加强成人教育的考试管理
成人教育考试的不严格、不正规,势必会影响到学生对待考试的态度。因此,加强成人教育的考试管理势在必行。普通高校举办成人教育,其考试管理应和全日制学生一样严肃对待,决不能让成人教育的歪风影响普学生的学风,更不能为了争取生源而迁就学生。严禁在校生外出参加成人考试替考,一旦发现要予以严肃处理。
综上所述,只要认真地分析和了解了导致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并据此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形成一种人人“不想考试作弊、不敢考试作弊、不需考试作弊”的学风,考试作弊现象自然就会从高校校园中消失。
参考文献:
[1]刘波.应对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对策探讨.咸宁学院学报,2006,(5):207-208.
[2]魏素珍,赵国增.从考试作弊谈诚信教育的重要性.教学与管理,2006,(35):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