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廉改变了和珅的思维方式:是和珅能爬上上层的一个关键环节
其实,和珅并不姓和,这是满语音译,他姓钮祜禄,意思是狼,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也是满族八旗的大姓和王族,所以和珅出身并不差,但是他十岁左右父母就去世了,所以青少年时代生活背景不好。和珅很清楚,要想出人头地,必须靠科举,有了功名,才能够爬上去,所以他跟弟弟读书都非常刻苦。
在和珅的人生中,可以占据重要地位的大概就是他的学校——咸安宫,因为这是一个皇家的贵族学校。
和珅和他弟弟都非常聪明,读书很用功,因此很快在这个学校里小有名气。这个时候在和珅的人生道路上,发生了一个重大的转折,有贵人相助。初期有两个贵人,一个是著名诗人袁枚,另一个是尚书英廉。袁枚到咸安宫访问朋友,聊天的时候,朋友说现在这个学校的贵族子弟都吃喝玩乐,不认真读书,但是有两个孩子,和珅和他弟弟,学习出类拔萃。袁枚见了和珅,发现这个孩子一表人才、谈吐不凡,非常喜欢,就顺便写了一首诗。
那个时代,国内著名学者给一个普通学生写一首诗,这必然引起很大的轰动,所以尚书英廉也想见见和珅,试试和珅到底有多大才气。
他把和珅叫到府上,让和珅给他写一个匾额。通过和珅写的匾额,英廉看出和珅无论是毛笔字还是文思都十分不凡。英廉也非常欣赏这个年轻人,暗暗把他作为孙女婿的人选。这可以说是和珅能爬上上层的一个关键环节。
英廉还改变了和珅的思维方式。和珅18岁时考科举落选,灰心丧气,因为他认为只有“走科举”才能出人头地。可是英廉说了:读书人,读到五六十岁考一个举人,这一辈子很难说有大的发展。之后英廉就把和珅介绍到皇宫做了乾隆的三等侍卫。
后来,乾隆对和珅很是欣赏,于是破格把他提為一等侍卫。
和珅深得乾隆赏识的三点品质:包装自己、显露才华、一丝不苟地办事
第一点,就是善于包装自己。和珅还擅长揣摩皇上的心思,他的一举一动都深得乾隆欢心,这是站稳脚跟,能往上走的重要因素,所以我们说和珅办事老到。他第一次处理贪官,是封疆大吏李侍尧,曾任两广、湖广、云贵三任总督。李侍尧经常给乾隆进贡奇珍异宝,深得乾隆赏识。这样一个人,乾隆让和珅去处理他的贪污问题。
和珅去了以后,先安抚了云贵总督下面的云南巡抚和贵州巡抚,告诉他们这件事和你们没有太大关系,你们只要揭发就行了。之后他就到处游山玩水,使得李侍尧产生了一个错觉,这个大人只是走走过场而已。但是和珅暗中搜集证据,并迅速逮捕了李侍尧的总管。严刑拷打之下,总管招供,之后和珅下令捉拿李侍尧,查没赃款。
在查没的过程中,和珅发现李侍尧的大部分赃款是给乾隆办进贡送到宫里去了, 于是他猜测,乾隆虽然恨贪官,但是对这个人,却并不希望他死。所以在满朝文武都要杀李侍尧的时候,只有他上奏折求缓办。
第二年春天,李侍尧重被乾隆起用,直接派到甘肃当总督。李侍尧认为自己能最终免罪,和和珅的帮忙有很大关系,所以在进贡时,给和珅的比给皇上的还多。
第二点,关键时刻显露自己的才华。乾隆四十五年,乾隆在承德避暑山庄收到了西藏发来的文书,是六世达赖喇嘛写来的。但乾隆到承德时没有带翻译官,这个文书没人能读得懂。这时乾隆首先想到了和珅,因为和珅读书时就学过藏、蒙、汉多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