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相互衔接,加强高中地理有效教学,对于学生认识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当下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典型问题,接着又结合人教版高中地理教学的相关案例,分析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对策,提出如下建议:①运用自主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问题分析能力;②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形成良好地理情感态度;③积极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关键词:高中地理;典型问题;对策;人教版
从事高中地理教学工作以来,本人深深感受到当下课堂教学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想要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我们有必要对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进行一下分析。
一、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典型问题
第一,高中地理教学普遍存在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淡薄、学习兴趣低下的问题。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地理学习是为了应付升学考试,而不是出于个人的兴趣爱好。学生更加倾向于在教师的驱使下参与教学活动,没有形成良好的自主探究学习习惯。
第二,三维教学目标的落实没有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凸显,尤其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严重缺失,这对于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第三,理论教学与实践探索比重的失衡是另一个典型问题,大量的理论教学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对于教学活动造成了负面影响。
二、对策
(一)运用自主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问题分析能力
《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指出:“高中地理教学要体现课程理念,需要地理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充分考虑高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积极探索和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合作交流、批判性思考以及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组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当运用自主学习方式,努力提高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必修一《气压带和风带》一节教学过程中,由于本节内容涉及到很多气候名称、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的判断,因此学生在记忆方面出现了混乱,理解起来具有一定难度。在讲解清楚大气环流的含义以及基本特征这部分内容之后,我要求学生一边对照教材上面的图片,一边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这个任务符合高中学生的“就近发展区”,通过一边思考一边绘制示意图,学生慢慢掌握了三圈环流气压带和风带形成的关系以及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移动规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不少,轻松掌握了教材内容。
(二)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形成良好地理情感态度
课程標准指出:“高中地理课程的目标是要求学生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表述,这三个维度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开展高中地理教学工作时,除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传授之外,教师还应该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全面贯彻落实三维教学目标。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是高中地理必修二最后一章内容,在教学本节内容时,我从历史事实导入,生动介绍了人类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过程,并以人类与环境关系模式图为例,阐述了人地关系的实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人口、资源与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还深刻认识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义和实施必要性,树立了正确的自然观、发展观和环境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在不知不觉中就顺利达成。
(三)积极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转变学生机械模仿、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和富有个性地学习,可以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引导。”在课堂教学活动之余,教师还要积极开展具有实践意义的地理探索活动,促使学生到实践中去积极主动学习地理。
选修三《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一节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了解旅游业的发展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我开展了研究旅游区生态环境问题的专项调查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自己组织课题小组,走访本地区园林管理处,收集每日旅游区到访游客数量以及垃圾处理情况资料,然后对旅游区内的污染物进行归类分析,并上网查阅资料,了解这些污染物的成分以及危害,分析旅游区内的生态环境问题。我要求每个课题组将自己整理的资料撰写成调查报告,并在下次地理课上展示调查报告,接受全班同学的质疑以及建议。这种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参与地理学习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学生不仅对教材内容有了深入认识,还明白了保护旅游区生态环境的意义。
本文所提及的这些问题在当下高中地理教学中是普遍存在的,解决这些典型问题对于增强地理教学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在开展高中地理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诸位教师应当收集整理学生普遍反映的相关问题,探索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促进全体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更快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虎宁.刍议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创新与实践[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11):90-91.
[2]徐文.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8.
[3]陈芳.创新教学,使学生爱上高中地理学科[J].新课程学习(中),2014,10.
关键词:高中地理;典型问题;对策;人教版
从事高中地理教学工作以来,本人深深感受到当下课堂教学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想要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我们有必要对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进行一下分析。
一、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典型问题
第一,高中地理教学普遍存在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淡薄、学习兴趣低下的问题。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地理学习是为了应付升学考试,而不是出于个人的兴趣爱好。学生更加倾向于在教师的驱使下参与教学活动,没有形成良好的自主探究学习习惯。
第二,三维教学目标的落实没有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凸显,尤其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严重缺失,这对于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第三,理论教学与实践探索比重的失衡是另一个典型问题,大量的理论教学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对于教学活动造成了负面影响。
二、对策
(一)运用自主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问题分析能力
《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指出:“高中地理教学要体现课程理念,需要地理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充分考虑高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积极探索和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合作交流、批判性思考以及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组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当运用自主学习方式,努力提高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必修一《气压带和风带》一节教学过程中,由于本节内容涉及到很多气候名称、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的判断,因此学生在记忆方面出现了混乱,理解起来具有一定难度。在讲解清楚大气环流的含义以及基本特征这部分内容之后,我要求学生一边对照教材上面的图片,一边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这个任务符合高中学生的“就近发展区”,通过一边思考一边绘制示意图,学生慢慢掌握了三圈环流气压带和风带形成的关系以及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移动规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不少,轻松掌握了教材内容。
(二)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形成良好地理情感态度
课程標准指出:“高中地理课程的目标是要求学生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表述,这三个维度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开展高中地理教学工作时,除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传授之外,教师还应该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全面贯彻落实三维教学目标。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是高中地理必修二最后一章内容,在教学本节内容时,我从历史事实导入,生动介绍了人类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过程,并以人类与环境关系模式图为例,阐述了人地关系的实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人口、资源与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还深刻认识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义和实施必要性,树立了正确的自然观、发展观和环境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在不知不觉中就顺利达成。
(三)积极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转变学生机械模仿、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和富有个性地学习,可以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引导。”在课堂教学活动之余,教师还要积极开展具有实践意义的地理探索活动,促使学生到实践中去积极主动学习地理。
选修三《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一节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了解旅游业的发展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我开展了研究旅游区生态环境问题的专项调查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自己组织课题小组,走访本地区园林管理处,收集每日旅游区到访游客数量以及垃圾处理情况资料,然后对旅游区内的污染物进行归类分析,并上网查阅资料,了解这些污染物的成分以及危害,分析旅游区内的生态环境问题。我要求每个课题组将自己整理的资料撰写成调查报告,并在下次地理课上展示调查报告,接受全班同学的质疑以及建议。这种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参与地理学习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学生不仅对教材内容有了深入认识,还明白了保护旅游区生态环境的意义。
本文所提及的这些问题在当下高中地理教学中是普遍存在的,解决这些典型问题对于增强地理教学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在开展高中地理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诸位教师应当收集整理学生普遍反映的相关问题,探索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促进全体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更快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虎宁.刍议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创新与实践[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11):90-91.
[2]徐文.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8.
[3]陈芳.创新教学,使学生爱上高中地理学科[J].新课程学习(中),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