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制约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原因很多,本文从语言定义和本质,以及英语同心圈理论和语言变体理论出发,阐述了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重要误区——过度强调英语的“标准性”,忽视语言的沟通本质。
关键词: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 同心圈理论 语言变体理论 标准性
1.引言
英语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国际通用语言之一,也是世界上使用面积最广泛的语言,除了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如美国,世界上以英语作为官方语言或第二语言的国家约有20个,人数达到约8亿人。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和世界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英语在大学生就业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很多用人单位在面试时非常看重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这对我们的英语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如果不改变原有的教育理念、教育定式、教育思想,就不能适应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要求,那么我们的学生也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成功。因此教育部修订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4]因此,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一直受到各大中院校的充分重视,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关键。
尽管在众多英语教师多年的共同努力下,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也发觉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很多问题,最重要的也是最普遍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开不了口,他们不愿开口,甚至不敢开口。有人把这类问题简单地归结为缺乏英语学习的兴趣,寄希望于老师运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也有人认为这是因为学生的语法知识薄弱,不敢说是怕犯语法错误,怕说错。其实这只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方面,仔细研究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过程,我们不难找到问题的根本针结所在,那就是我所要阐述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长期存在的误区——忽视语言的沟通本质,过度重视英语口语的“标准性”。
2.英语口语教学误区的分析
2.1语言的定义和本质
语言是什么?韦氏的新世界字典的定义是:人类的语言;通过言语来交流的能力;用来表达或交流思想和感觉的一套声音及这些声音互相结合的系统;系统的文字表达;表达或交流的任何方式,如手势、标记或动物的声音;符号、字母、数字、规则等的特殊集合,用来传达信息,比如用在计算机中等。一个简洁的定义就是,语言是言语交流的一种方式。雅各布逊认为,和任何符号系统一样,语言首先是为了交流。[3]既然语言的首要目的是交流,那么如果学生可以运用英语和别人进行交流,令对方明白自己要表达的意思,那么我们就可以认为学生具备了较好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我们的英语口语教学就是成功的。为什么一定要使用英式或是美式英语,才能称得上标准呢?为什么要背离语言的根本目的而主观上设定什么标准呢?
2.2过度重视所谓英语口语的“标准性”
在长期的英语教学中,VOA和BBC的英语一直被视为经典和标准,是人人都梦寐以求的英语语音、语调,被所有英语学习者极力模仿。不可否认,这样的英语有其美感,也可以体现出语言使用者的受教育程度和社会地位。但是其负面的影响也是不小的,人人都知道语言学习最重要的是环境,没有地道的“标准”英语环境,我们从何学到这样的英语呢?可想而知学习的难度是很大的,英语学习者很容易增加挫折感,降低学习的兴趣,否定自己的学习能力进而放弃英语学习。
纵观世界,说英语的国家不只英国、美国,难道所有人都说着“标准”英语吗?Kachru根据英语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分布及其使用情况提出了英语三个同心圈理论,即内圈、外圈和扩展圈。内圈是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包括澳大利亚、加拿大、爱尔兰、新西兰、英国和美国。外圈指英语虽然不是母语,但是第二语言或是官方语言的国家,比如印度、马来西亚、巴基斯坦、新加坡、南非等人们能流利地实用英语进行交流的国家。扩展圈指英语作为外语的国家,包括中国、韩国、日本、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及南非的几个国家等[5]。由于语言环境和习得方式的差异,这三个圈里的人所说的英语也不是完全相同的。社会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语言变体,就是指由具备相同社会特征的人在相同的社会环境中所普遍使用的某种语言表现形式。按语言使用者来划分,语言变体指的是方言,按语言的使用来看,语言变体指的是语域。也就是说因为区域、社会地位不同,同一种语言的使用者说话的方式也是不同的,但是各类语言变体不存在地位的差异,没有任何一种语言变体比另一种语言变体更高级。
也就不应该存在假定的“标准”英语,强制学生说某一特定英语,就我国的特殊国情而言,从英语学习初期,学生就不能接触“标准”语言的输入和环境的熏陶,初期英语教育工作者也进行“标准”英语口语教学的水平,要想推广“标准”英语本身就存在着先天不足的缺陷。再者,既然属于扩展圈,只要可以流利地使用英语交流,就达到英语口语教学的目的了,为什么一定要以内圈的英语水平来要求自己呢?不是徒增烦恼吗?
3.结语
总之,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英语,随着世界经济政治的全球化,英语的外圈和扩展圈正不断影响和促进着英语的发展,现在出现的中国式英语也为英语内圈所接受。在国际的交往中,外圈和扩展圈的国家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他们的英语也收到了广泛的接受和重视,因此,我们的英语口语教学不能再用“标准”英语束缚和限制学生,要把重点放在流利地使用英语进行交流上,才是英语口语教学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戴炜栋.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1.
[2]韩星.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标准英语”和“非标准英语”探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3]胡壮麟.英语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5]Kachru,B.B.Standards,Codification and Sociolinguistic Realism:The English Language in Outer Circle.In R.Quirk
关键词: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 同心圈理论 语言变体理论 标准性
1.引言
英语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国际通用语言之一,也是世界上使用面积最广泛的语言,除了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如美国,世界上以英语作为官方语言或第二语言的国家约有20个,人数达到约8亿人。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和世界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英语在大学生就业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很多用人单位在面试时非常看重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这对我们的英语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如果不改变原有的教育理念、教育定式、教育思想,就不能适应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要求,那么我们的学生也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成功。因此教育部修订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4]因此,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一直受到各大中院校的充分重视,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关键。
尽管在众多英语教师多年的共同努力下,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也发觉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很多问题,最重要的也是最普遍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开不了口,他们不愿开口,甚至不敢开口。有人把这类问题简单地归结为缺乏英语学习的兴趣,寄希望于老师运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也有人认为这是因为学生的语法知识薄弱,不敢说是怕犯语法错误,怕说错。其实这只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方面,仔细研究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过程,我们不难找到问题的根本针结所在,那就是我所要阐述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长期存在的误区——忽视语言的沟通本质,过度重视英语口语的“标准性”。
2.英语口语教学误区的分析
2.1语言的定义和本质
语言是什么?韦氏的新世界字典的定义是:人类的语言;通过言语来交流的能力;用来表达或交流思想和感觉的一套声音及这些声音互相结合的系统;系统的文字表达;表达或交流的任何方式,如手势、标记或动物的声音;符号、字母、数字、规则等的特殊集合,用来传达信息,比如用在计算机中等。一个简洁的定义就是,语言是言语交流的一种方式。雅各布逊认为,和任何符号系统一样,语言首先是为了交流。[3]既然语言的首要目的是交流,那么如果学生可以运用英语和别人进行交流,令对方明白自己要表达的意思,那么我们就可以认为学生具备了较好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我们的英语口语教学就是成功的。为什么一定要使用英式或是美式英语,才能称得上标准呢?为什么要背离语言的根本目的而主观上设定什么标准呢?
2.2过度重视所谓英语口语的“标准性”
在长期的英语教学中,VOA和BBC的英语一直被视为经典和标准,是人人都梦寐以求的英语语音、语调,被所有英语学习者极力模仿。不可否认,这样的英语有其美感,也可以体现出语言使用者的受教育程度和社会地位。但是其负面的影响也是不小的,人人都知道语言学习最重要的是环境,没有地道的“标准”英语环境,我们从何学到这样的英语呢?可想而知学习的难度是很大的,英语学习者很容易增加挫折感,降低学习的兴趣,否定自己的学习能力进而放弃英语学习。
纵观世界,说英语的国家不只英国、美国,难道所有人都说着“标准”英语吗?Kachru根据英语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分布及其使用情况提出了英语三个同心圈理论,即内圈、外圈和扩展圈。内圈是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包括澳大利亚、加拿大、爱尔兰、新西兰、英国和美国。外圈指英语虽然不是母语,但是第二语言或是官方语言的国家,比如印度、马来西亚、巴基斯坦、新加坡、南非等人们能流利地实用英语进行交流的国家。扩展圈指英语作为外语的国家,包括中国、韩国、日本、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及南非的几个国家等[5]。由于语言环境和习得方式的差异,这三个圈里的人所说的英语也不是完全相同的。社会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语言变体,就是指由具备相同社会特征的人在相同的社会环境中所普遍使用的某种语言表现形式。按语言使用者来划分,语言变体指的是方言,按语言的使用来看,语言变体指的是语域。也就是说因为区域、社会地位不同,同一种语言的使用者说话的方式也是不同的,但是各类语言变体不存在地位的差异,没有任何一种语言变体比另一种语言变体更高级。
也就不应该存在假定的“标准”英语,强制学生说某一特定英语,就我国的特殊国情而言,从英语学习初期,学生就不能接触“标准”语言的输入和环境的熏陶,初期英语教育工作者也进行“标准”英语口语教学的水平,要想推广“标准”英语本身就存在着先天不足的缺陷。再者,既然属于扩展圈,只要可以流利地使用英语交流,就达到英语口语教学的目的了,为什么一定要以内圈的英语水平来要求自己呢?不是徒增烦恼吗?
3.结语
总之,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英语,随着世界经济政治的全球化,英语的外圈和扩展圈正不断影响和促进着英语的发展,现在出现的中国式英语也为英语内圈所接受。在国际的交往中,外圈和扩展圈的国家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他们的英语也收到了广泛的接受和重视,因此,我们的英语口语教学不能再用“标准”英语束缚和限制学生,要把重点放在流利地使用英语进行交流上,才是英语口语教学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戴炜栋.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1.
[2]韩星.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标准英语”和“非标准英语”探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3]胡壮麟.英语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5]Kachru,B.B.Standards,Codification and Sociolinguistic Realism:The English Language in Outer Circle.In R.Qui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