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德育教育之花盛放于课堂教学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mab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核心任务。那么,德育教育即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课堂就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将德育春风化雨,融入课堂,让学生在无形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小初衔接之际,学生心理还相对幼稚,利用故事性强的文学文本巧妙地影响学生,让学生从内心深有感悟,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达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德育教育;课堂教学;渗透;潜移默化
  一、把握心理特征,有的放矢
  学校德育工作主力军是教师,教师的榜样力量对学生而言无穷大。两千多年前,孔子日:“因材施教。”因此,新时期的德育工作也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心里特征开展才能事半功倍。
  七年级第一个学期是小学和初中衔接最为关键的阶段,这一阶段引导好学生的德育品行,树立正确的中学生行为规范意识,为今后的初中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时期的学生,好动、狂躁,带着小学生的幼稚,又夹杂着初中生的萌动,伴随着“觉得自己长大了的心理”,追求自由,开始不听从家长和老师的教导,特立独行,彰显个性。七年级是迈人青春期的标志分水岭,这阶段的学生敏感好奇,自尊心强,却又自以为是。因此,课堂上的教学要兼具考虑这些心理特征,做到不仅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德育效果才能与预期靠近。
  二、妙用故事引导,把握契机
  德育教育的最佳境界应是与教学相结合,渗透于教学的各领域,达到潜移默化,寓教于乐。它包含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二十四个字,兼具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七年级的语文课文中,许多文章里故事性比较强,对学生富有吸引力,可以作为德育教育的素材和阵地。
  课文中优美的文章孕育着强大的能量,文章的精神内涵就是富有力量的德育光芒,让学生吸收,并内化为自我精神内核。以七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为例,如敬业、乐于助人的内容《纪念白求恩》,這是我国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名篇,它通过记叙白求恩同志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不幸以身殉职的感人事迹,高度评价了白求恩同志崇高的共产主义、国际主义、敬业奉献的精神,并号召大家都要学习这种精神。白求恩的故事浅显,学生们都看得懂。我在上课时就针对欠缺集体主义精神的孩子加强教育,从课文具体事例延伸到平时的集体班级生活,引导学生反思自我行为,使其心灵受到震撼,并积极做出改变。
  如热爱自然、珍惜童年、感恩师长的内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再塑生命的人》,通过回忆儿时的趣事和读书求学的热忱,突出表现了对童年的怀念和对老师的感恩,对生命的珍视。例如有些学生平时懒惰,喜欢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尤其喜欢给自己标榜“不是读书的料”。针对此种情况,我从思想上加以引导,先天的天资并不是最终的决定因素,后天的努力才是决定一个人的发展高度。只要肯学,能够吃苦,勤奋钻研,终可达成目标。通过课堂的潜移默化,让学生认识到“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的道理,从而告别过去,尝试努力克服困难,认真成长。如热爱家庭、珍惜亲情的内容《秋天的怀念》《散步》,这些文章都是故事性比较强而语言优美,道理浅显易懂的精美散文,学习的过程中把握德育教育契机,对学生进行巧妙的思想熏陶。这些珍贵的养料,应该利用好每一节课传达给学生,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阅读优秀书籍,内化升华
  生活是课堂的外延。课内与课外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课外阅读优秀读物也是能够进一步巩固课内所得,并且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发展意志品质。七年级阶段,我主要是介绍学生阅读人物传记文学作品,例如,《青年毛泽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狼图腾》等优秀书籍,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给予读书方法指导,使学生收到实效。一本好书相当于一位良师益友,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成绩,而且还培养刻苦学习、战胜困难的奋斗精神,所以还鼓励学生订阅书刊杂志,使学生扩大视野,提高思想觉悟。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传道受业解惑,更应该善于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一个合格的教师,既应该是教学的专家,也应该是开展德育工作的行家里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身教更胜言传。因此,在教学中,在班级管理中,教师要言行一致,做学生的领路人,行为的标杆,用自身良好优秀的德行影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就是一个大有可为的舞台。
其他文献
[摘要]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和领导者,学生崇高理想、情操和纪律培养,  离不开班主任的辛勤劳动,所以说班主任工作是光荣而艰巨的。  [关键词]尽职尽责,以身作则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和领导者,学生崇高理想、情操和纪律培养,离不开班主任的辛勤劳动,所以说班主任工作是光荣而艰巨的。  我从教二十多年,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在长期工作中,由于我工作尽职尽责,苦心育人,我所教的班班风、学风
【摘要】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群体,教师应当加强针对性研究,给予更多关爱,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基于此,本文对如何关爱留守儿童,让孩子快乐成长作了系列探讨。  【关键词】留守;关爱;阳光;快乐;成长  “留守”学生是改革开放以来学校中特殊的群体。城市化、村镇化进程让“留守”孩子成为学校、家庭、社会、政府普遍关注的问题,给学校教育教学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如何让留守学生心理上不再孤单、如何让他们变得更阳光、如何
【摘要】在高中数学领域,教师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主要以易错题内容为例,实施建构主义教学,从中获取数学知识。基于此,本文以建构主义视角下的高中数学易错题教学策略研究为题,论述其高中数学教学理论和高中数学易错题成因,并提出几点相关的策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升高中生的数学成绩。  【关键词】建构主义;高中数学;易错题  在建构主义视角的引领下,高中数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
【摘要】英语教学讲究多“动”,即 动眼、动耳、动口、动手、动脑,充分利用学生各个器官协助教学。 英语教学有效、高效离不开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要让学生从精神 、心理 、思维活动到身体活动都处于运动状态,也就是让学生充分“动”起来。  【关键词】动起来;动的方法;动的效果  “动起来,这世界充满期待。动起来,就拥有精彩未来……”郭富城唱的一首流行歌曲《动起来》道出了不少的人生哲理。事实上 ,“动”起来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意思是说小时候养成的习惯会像天性一样自然稳固。可以说,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养成性教育,形成一种好的习惯,将来成就美好人生。是的,“学习改变人生,习惯成就未来”,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尤其是城乡接合部的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我们小学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和责任。鸥上小学是一所城乡接合部小学,下面谈谈我校是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
[摘要]历史课程要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如何使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关键素养、价值观念,成为新时期课堂教学要思考的首要问题。面对新的课标新的课程新的要求,我们必须以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从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內容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实施到教学评价的完成,从资源挖掘、課堂探究到学生生成,实现学生、教师与课堂的整体构建。  [关键词]历史,核心素养,有效
【摘要】根据课标的要求,并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材的编写意图,尝试紧扣“象”与“心”之间的关联,启导学生走入奇妙的想象世界。具体的教学策略为:入情入境,诵读生“象”;不拘形式,催生“象”动;添姿加彩,促成“象”妙。  【关键词】生“象”;“象”动;“象”妙  《毛诗正义》有言:“六情静于中, 百物荡于外, 情缘物动, 物感情迁。”此语道出了“情”与“物象”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联系。在语文
[摘要]针对学生劳动意识淡薄、劳动技能不足等现象,根据《广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借助劳动教育的开展培养敢于实践、敢于担当的时代真人,教会学生在劳动中学会生活,为创建以劳动教育为特色的班级文化做出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班级文化,劳动教育,生活  现如今学生学业负担越来越重,家长重知识轻技能,而学校方面是师资力量的严重不足及课时上难以安排,造成学生参与
【摘要】文章尝试创设地理教学情境,落实地理核心素养。以人教版“学会阅读地图”为例,创设贴近学生真实生活的地理教学情境,进行情境式教学设计,探讨情境教学法改进课堂落实地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地理;情境教学;核心素养  2014年,教育部提出研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来,掀起了对核心素养的研究热潮。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核心素养理应是广大教育一线教师的研究中心。“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课堂授课模式已经不
本報综合消息2月11日至13日,广东省教育厅由厅领导带队,对部分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大专院校、中小学校、省外高校在粤办学机构和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了“四不两直”的暗访检查,现场检查有关学校、单位疫情防控工作落实情况,发现问题,督促整改,确保实效。  大部分学校和单位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工作部署,责任落实到位,相关制度和工作方案较为完备,单位领导在岗值守,各层级值班制度落实到位,严格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