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经阴道B超在妇产科应用十分广泛,但对子宫腺肌病中的特殊类型子宫腺肌瘤报道颇少。阴道B超具有分辨力高,看组织结构更加清晰的优点,对子宫腺肌瘤的早发现,早期诊断帮助很大。本文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子宫腺肌瘤声像图表现进行总结分析,以阐明经阴道B超对它的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18例,年龄35~51岁。均有月经不调和继发进行性痛经,月经来潮时疼痛尤为显著。①仪器:安科ASU-880,经阴道探头频率7.5MHZ。②方法:嘱患者排尿后经阴道检查,仔细观擦子宫的大小、形态、边缘情况、肌层回声、内膜线位置及厚度;腺肌瘤的大小,位置及内部回声,以及双侧附件情况。
结 果
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患者中,腺肌瘤14例,子宫肌瘤4例,超声诊断符合率78%。子宫腺肌瘤好发于子宫体后壁92%,前壁仅8%。瘤体2.3~5.6cm,平均4.0cm。其声像表现:①腺肌瘤的形态规整,边界欠清晰,周围无包膜;②内部回声不均匀,多以略强回声常见,呈轻微网络样回声,后方有时可伴有声衰减;③腺肌瘤多数不突出于子宫表面,故宫体常呈球形增大;④腺肌瘤多发生于宫体后壁,且多为单发;⑤因腺肌瘤多发生于宫体壁、宫内膜线前移现象较为多见;⑥其他:常合并卵巢巧克力囊肿。
讨 论
子宫腺肌瘤是子宫腺肌病的一种特殊类型,是子宫内膜异位于一处肌壁内,并被增生的平滑肌所环绕而形成的团块。它很像平滑肌瘤,但又不是病例意义上的真正肌瘤,因此,不管从临床还是B超,常忽视了对本病的诊断,往往漏诊或误诊为子宫肌瘤,而子宫肌瘤主要是由不成熟的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所组成,可生長在子宫的任何部位,边界清晰,有包膜。可为单个,但大多数为多发,致宫体形态异常。其声像图可分为高回声型、低回声型、中等回声型及混合回声型,内部甚至可出现钙化、水肿、玻璃样变、红色变性、血肿、坏死、囊肿、脂肪样变等。形成腺肌瘤的患者,超声显像动态观察其病灶回声团块月经时增大而月经后又缩小,结合痛经症状明显,可与子宫肌瘤相鉴别。临床上,常规药物治疗对于子宫腺肌瘤效果并不理想,仍以手术治疗为较好的方法。
综上,经阴道B超对子宫腺肌瘤的诊断具有很大的优势,它不受腹腔肠气、患者体型、子宫位置、患者憋尿情况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干扰,能直观、清晰地显示子宫腺肌瘤的声像图特征,具有利于与子宫肌瘤相鉴别,对本病的诊断准确性意义极大。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18例,年龄35~51岁。均有月经不调和继发进行性痛经,月经来潮时疼痛尤为显著。①仪器:安科ASU-880,经阴道探头频率7.5MHZ。②方法:嘱患者排尿后经阴道检查,仔细观擦子宫的大小、形态、边缘情况、肌层回声、内膜线位置及厚度;腺肌瘤的大小,位置及内部回声,以及双侧附件情况。
结 果
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患者中,腺肌瘤14例,子宫肌瘤4例,超声诊断符合率78%。子宫腺肌瘤好发于子宫体后壁92%,前壁仅8%。瘤体2.3~5.6cm,平均4.0cm。其声像表现:①腺肌瘤的形态规整,边界欠清晰,周围无包膜;②内部回声不均匀,多以略强回声常见,呈轻微网络样回声,后方有时可伴有声衰减;③腺肌瘤多数不突出于子宫表面,故宫体常呈球形增大;④腺肌瘤多发生于宫体后壁,且多为单发;⑤因腺肌瘤多发生于宫体壁、宫内膜线前移现象较为多见;⑥其他:常合并卵巢巧克力囊肿。
讨 论
子宫腺肌瘤是子宫腺肌病的一种特殊类型,是子宫内膜异位于一处肌壁内,并被增生的平滑肌所环绕而形成的团块。它很像平滑肌瘤,但又不是病例意义上的真正肌瘤,因此,不管从临床还是B超,常忽视了对本病的诊断,往往漏诊或误诊为子宫肌瘤,而子宫肌瘤主要是由不成熟的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所组成,可生長在子宫的任何部位,边界清晰,有包膜。可为单个,但大多数为多发,致宫体形态异常。其声像图可分为高回声型、低回声型、中等回声型及混合回声型,内部甚至可出现钙化、水肿、玻璃样变、红色变性、血肿、坏死、囊肿、脂肪样变等。形成腺肌瘤的患者,超声显像动态观察其病灶回声团块月经时增大而月经后又缩小,结合痛经症状明显,可与子宫肌瘤相鉴别。临床上,常规药物治疗对于子宫腺肌瘤效果并不理想,仍以手术治疗为较好的方法。
综上,经阴道B超对子宫腺肌瘤的诊断具有很大的优势,它不受腹腔肠气、患者体型、子宫位置、患者憋尿情况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干扰,能直观、清晰地显示子宫腺肌瘤的声像图特征,具有利于与子宫肌瘤相鉴别,对本病的诊断准确性意义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