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1918!

来源 :党员生活·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wb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百年之前的1918,人类历史上爆发的第一次现代化的波及世界范围的战争结束了,这场浩劫中1000多万人死亡,2000多万人受伤,战争让整个世界满目疮痍,而20年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了更恐怖的结果。人类的进步让战争变得越来越可怕,战争绝不能被遗忘。
  1
  1918年新年第一天,欧洲没有迎接新年的喜悦,无数欧洲青年趴在泥泞的堑壕中,绝望感与浑身发霉的感觉交织在一起,更绝望。
  他们还不知道,这场导致欧洲尸山血海的漫长得不知何时才能结束的战争,即将在这一年底结束。但在1918年刚开始的时候,战争并没有结束的迹象。他们不停地战斗,只是因为要战斗要战斗要战斗,却忘记了为了什么目标去战斗。
  23岁的塞尔维亚青年加费格里·普林西普在萨拉热窝的监狱里迎来了1918年,他压根也没想到,会因为自己刺杀奥地利皇储弗兰茨·斐迪南大公夫妻而引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刺杀成功后,他先是想用枪自杀,被人制止,旋即吞下准备好的一小瓶氰化物,但毒物已过期,只引发了他的呕吐。他在监狱里时时咳血,不是被虐待,而是因为肺结核,这种病最终在1918年4月夺去了他的性命,他没有看到战争结束。
  19岁的美国青年海明威此时正活跃在欧洲战场,他生性酷爱冒险,一战爆发后,海明威果断辞去许多人艳羡的记者一职,报名参军,但因为视力不好被刷了下来。
  后来美国红十字会帮助意大利招募救护车司机,海明威便抓住机会进入了军队,当了一名急救车的司机。他即将在这一年迎来自己最严重的一次受伤:一个膝盖被打碎,230余块炮弹碎片和机枪弹头嵌入他的身体。即使如此,他还是救了一名意大利伤兵。这段经历,他后来写进了《永别了,武器》。
  在地球的另一边,中国,孩子们比较开心,因为元旦放假,在浙江的嘉兴县,各学校甚至在1918年元旦放假5天。但中国并不太平,虽然远离欧洲一战战场,国内也是时有战端。
  同样在这一年,在人们看不到的地方,一种可怕的病毒正在慢慢扩散。这是人类历史上最致命的一场流感,在1918年席卷全球,当时约17亿世界人口中,患病人数超过5亿,发病率约为20%-40%,据统计死亡人数在2000万-4000万人。
  这就是1918年,世界在一片混乱中进入了这一年。
  2
  如果回溯100年前的混乱,我们能发现两个字:“失控”。
  斐迪南大公本来可以不让自己的死亡成为导火索,他坚持在一个危险的时刻去访问萨拉热窝,完全是基于爱情:他的夫人并非皇族出身,遭遇各种歧视与冷遇,但夫妻一起到被吞并的萨拉热窝,可以享受最高礼遇。
  他的出发点就这么简单:远离繁琐与刻板的宫廷,到远方证明自己忠贞的爱情。刺客早就等好了,但第一次刺杀没有成功,炸弹炸伤了皇储的随从。如果斐迪南大公及时开溜,也不会有事,但他坚持按照皇族礼节,去医院看望受伤的人。但司机走错了方向,就在车辆掉头的时候,死神来临。
  关于这次刺杀,有多个版本,其中一个版本说,普林西普在第一次刺杀失手后,很郁闷,正在小酒馆里喝酒解闷,突然看到刺杀对象的车居然开过来,就停在自己前面。
  美国作家梅宁在《一战秘史》中则写道:普林西普是刺杀小组最后一个刺客,王储的车掉头的地方,离他只有五英尺远,于是他出手了,开了两枪,一枪一个,致命的两枪。梅宁在《一战秘史》写道:“这也许将是一个流传千古的巧合。”
  斐迪南大公遇刺,让整个欧洲政坛震惊,各种战争机器开始发动,但距离一战爆发,还有一个月时间,危机或许可以避免。
  许多年后,基辛格曾在《大外交》一书中感叹:一战原本可以避免,欧洲高层错失了利用斐迪南大公夫妇葬礼的机会沟通斡旋的良机。
  “葬礼外交”在欧洲由来已久,1910年,英国国王爱德华去世后,王公显贵均会聚于伦敦,美国作家巴巴拉·塔奇曼在名著《八月炮火》的开头,就是这么写的:“1910年5月的一个上午,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出殡,骑着马在队伍中前进的有九个帝王,多么宏伟的一个场面……”
  但是斐迪南大公夫妇的葬礼,却未能成为一战爆发前欧洲政坛的最后一次沟通机会,原因也很简单:斐迪南大公的夫人,并非皇族,大佬们都不愿意出席葬礼……何等之傲慢与偏见。
  一战,摧枯拉朽般摧毁了一个旧世界,但是,并未建立一个新世界。如今回想,这就是傲慢与偏见的巨大代价。
  3
  一战爆发之初,没有几个人认为这是一场会如此漫长也如此残酷的战争——无论是主宰国家命运的人,还是成为炮灰的人。
  怀揣着兴高采烈的盲目自信,整个欧洲神情輕松地踏上了战场。
  德皇威廉二世在8月的第一个星期对出征的将士说:“你们在叶落之前就会凯旋回家。”那天下午,一位德国伯爵说,战争不会打上10周之久,而另一位伯爵更乐观,认为只需8周,而后说:“你我将在英国聚首。”一名即将开赴前线的德国军官说,他预计可于9月2日在巴黎的和平咖啡馆吃早餐。
  德国的敌人——俄国军官也预计将在大约相同的时间进入柏林。他们考虑的问题,不是俄军是否取胜,而是需要打两个月还是3个月,认为需要打6个月的人,会被认作态度悲观的挫败主义者。法国人更是孤注一掷,把全部希望寄托在速战速决上,因此,他们连重要的铁矿区都没有守卫。他们的理由是:胜利之时,这个地方也就会自然收复。
  平民百姓,更是对战争的到来欢呼雀跃。著名作家茨威格当时在街上看到的是人们喜气洋洋地迎接战争,新兵们笑着向母亲们高声喊道:“圣诞节我们就回到家了。”连他本人也被这种崇高感感染,感受到战争的激情有诱人之处。
  后来,他在《昨日的世界》一书中反思道:“那种可怕的、几乎难以用言词形容的、使千百万人忘乎所以的情绪,霎时间为我们那个时代的最大犯罪行为起了推波助澜、如虎添翼的作用。可是在1914年,人们对战争又知道些什么呢?人们已经享受了半个世纪的和平,他们不知道战争是怎么回事。在他们看来,战争是奇遇,恰恰是因为离得遥远,从而赋予战争一种英雄色彩和浪漫色彩。”   到1918年11月11日战争结束时,死了950万军人:德国200万人,俄国180万人,法国140万人,奥匈帝国100万人,土耳其80万人,英国72.3万人,意大利57.8万人,美国11.4万人……
  跟参战之初的预设大相径庭,没有英雄主义,只有残酷而荒诞的死亡。到了1918年,士兵已极度厌战,逃亡、哗变、暴动、起义此起彼伏。
  4
  一战结束后,出现了“迷惘的一代”。海明威把这句话作为他第一部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的题词。
  是的,怎么不迷惘呢?在当时代表了人类文明最高水准的欧洲,为什么会发生这么一场残酷的却没有太多实质意义的战争?
  “从来没有哪一场战争像第一次世界大战那样打击人类的自信心,从来没有哪一场战争能像第一次世界大战那样摧毁人类的信念。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作为毁灭之神降临人世的,它不仅毁灭人的性命,毁灭沙皇俄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等历史悠久、实力雄厚的专制王国,更毁灭了人类的价值观和信仰,毁灭了人类辛勤建造的文明大厦。从本体论的角度讲,被毁灭的还有战争本身。第一次世界大战无异于人类一次超大规模、惨烈异常的自戕。”
  为何叫“被毁灭的还有战争本身”?《被遗忘的浩劫——第一次世界大战》写道:“从战争走向和平的过程,往往是从秩序崩溃走向秩序重建的过程。受人尊敬的战争,应该担当起重建和平的新秩序的道义责任。而第一次世界大战显然亵渎了战争的道义名声,它对秩序的摧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而对秩序的重建也表现出了惊人的低能。”
  一战爆发的背景,学者著述颇多,共识是帝国主义国家围绕着世界霸权和殖民地的争夺,长年积累的矛盾的一次总爆发。
  历史的恩怨、巨大的利益、蓬勃的野心、狂热的自大,在各种博弈、讹诈、恐吓、冒险的综合作用下,又有几十年持续和平积累的巨大物质财富的底气,没有人愿意去寻找和平,都希望用一场战争来迫使对方就范,解决问题。
  但问题解决了吗?一战刚结束,法国的福煦元帅就断言:“这不是和平,只是20年的休战。”果不其然,在停战短短20年后,更大规模的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内”,西方列强信奉丛林法则、弱肉强食,注定了这是一场非正义的战争。战争结束后的巴黎和会,就成为赤裸裸的分赃大会。
  对于世人来说,100年已經非常久远,但是不应遗忘,1918年,这个混乱的人心迷惘的年代。
其他文献
一到深夜,我脑海中就会浮现出山里面那个爬满藤萝的小院。石头垒成的老屋前五十米,有一座用泥土垒成的坟,坟上面荒草丛生,青石板的墓碑正中雕刻着爷爷的名字。  寒冬的夜晚,我出门溜达,回来时睫毛上挂了一层霜露。  我和奶奶坐在老屋里,日光灯因为接触不良时而闪烁。她的头发已经全白,脸上布满了皱纹,却特别慈祥。她手上正忙碌着用鲜红色的毛线缠绕透明皮筋,说是要给我做发绳,小时候的我很中意这个。  我说:“你跟
期刊
我要说的第一个姐姐,有着八分之一的俄罗斯血统。高耸的颧骨显出一份独特与清冷,略方的下颌有种别样的端庄与大气,一米七几的身高让她在人群中分外打眼。  与她相识源于一次外出考察, 4岁的儿子无人照看,她便带着幼子参加活动。  这个男孩安静乖巧,又长得白净俊俏,非常招人疼。为期一周的行程里,小家伙成了我的小尾巴,一会儿看不见我,就会急得哭。就在团友调笑着建议姐姐收我为童养媳时,这位平日里高冷孤傲的姐姐却
期刊
沙拉代餐的概念大约是在2014年进入中国的。当年在北京创立的“甜心摇滚沙拉”在2015年7月曾经有一次著名的营销事件——50位打扮成“斯巴达勇士”的外籍模特在三里屯为客户送餐。虽然最后的结果是以警察将“斯巴达勇士”按倒在地而告终,但它却有效地促成了概念和品牌的传播。  根据“饿了么”外卖平台提供的2017年8月沙拉销售旺季的一份数据显示:在30个沙拉外卖订单量最大的城市里,有一半城市相比去年同期增
期刊
腰病复发,我去看中医。排队等待时,身边两位年约八旬的老人一直在聊天。两位老人淡淡地聊着,语气舒缓平静。我在一旁听着,倒是很感慨。  起初,他们在谈论以前的同事。老人A说,上个月,谁谁走了,我还去追悼会看了看,人不多。老人B说,那谁也不在了吧?好几年以前就听说他得了食道癌。A说,是啊,他可受了不少罪,走的时候就剩60多斤了,倒是谁谁好,晚上还一点事儿没有,半夜里就发心脏病走了,一点罪没遭。B说,前几
期刊
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31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当前经济工作。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做好当前经济工作,前提是对当前的经济形势有一个客观而理性的认识。辩证来看,有利的方面是,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各项经济数据呈现稳中有进主基调;不利的方面是,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尤其是中美贸易摩擦给世界经济带来很多不确定性,加之国内经济本身仍还处于转型升级阵
期刊
我一边感叹父母的用心良苦,一边却在反思,如果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他还会有安全意识吗?一旦他进入新的环境呢?他也许会误以为很安全而更易受到伤害吧。  《怪兽家长》的作者屈颖妍是三个女孩的母亲,也是香港浸会大学的兼职教师。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她意识到自己早就是一名“怪兽家长”,当她回到大学讲堂,面对一批批社会栋梁,“栋梁”的种种表现令她战栗而惊慌,她仿佛看到了自己孩子的未来面目,于是开始了深刻
期刊
《最强大脑》就像当下“智识经济”埋伏的一条暗线。  一方面,它催生了大量以知识和脑力为噱头的节目陆续上线,如《中国诗词大会》聚焦对诗词知识的比拼;《你说的都对》每期邀请6位来自不同学科的知识偶像输出干货;浙江卫视的《脑力崛起》是想打造青少年中的脑力领袖人才。  另一方面,从这档节目走出来的网红选手,如王昱珩、李威、贾立平、申一帆等,都顺理成章地加入了后来的知识付费浪潮,开起了付费课程。  一边是对
期刊
喜欢甜而不喜欢苦,肯定是主流。对穷人来说,尤其是这样。我外公旧社会当过长工,苦大仇深。他对食物的美好评价,从来就只是一个字:甜。我们孝敬他这样那样的小吃,于是也就只往甜里挑。问他好吃不好吃,他若觉得好,就会笑逐颜开,说一声甜。他不喜欢其他口味的东西,他对不良食物的评价,则是两个字:不甜。他还发明了一条歇后语,叫作:乡下人尝百合——自讨苦吃。百合虽然清肺滋补,但味道确實苦。尤其是瓣上那层膜,若不撕去
期刊
渔民村位于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面积仅为0.25平方公里,与香港一水之隔。渔村人本是寄寓渔船、飘零水面、生活困苦的“水流柴”(广东话),改革开放后,中央决定在深圳设置经济特区,短短一年多时间,渔民村就从一个贫穷小渔村,成为新中国第一个万元户村。  62岁的渔民村村民邓锦辉一生中搬过4次家。从出生的水草寮棚搬进土墙瓦房,改革开放后全村统一搬进小洋楼,再经历城中村改造、搬进现代化高层住宅,光这搬家的事儿
期刊
云南的鸟类,历来以种类繁多而引得世界各地学者瞩目。  早在1868年,英国驻印度加尔各答博物馆的约翰·安德森博士就从缅甸八莫进入滇西的盈江、梁河等地开展博物学考察,采集鸟类标本。此后至解放前夕的数十年间,先后有法国、英国、美国等国数十支考察队进入云南,从事包括鸟类标本采集在内的博物学研究。  中国老一辈鸟类学家常麟定、任国荣两位先生,也被云南鸟类吸引,于20世纪30年代克服种种困难,深入云南各地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