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因“生成”而“美丽”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tl66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崇尚个性张扬、尊重独特体验的今天,在数学课堂上,同样会遇到各种动态生成,数学教师应如何解决呢?作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五点策略:一要反对回避,勇于直面;二要跳出教案,贴近生活;三要充分预设,善于生成;四要借题发挥,因势利导;五要努力提升教师自身素质。文章举了典型的教学实例,具有一定的实际指导意义。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 动态生成 应对策略
  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行进的旅行,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叶澜语)
  一、生成——课堂因你而美丽
  “老师,我觉得这道题不应该这么做。”“老师,我对你的说法还有补充。”“老师,我发现书上写错了。”……新课程下,课堂教学中类似的“突发事件”、“意外事件”、“不曾预约”、“不速之客”给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尴尬和挑战。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教师面对的是个性迥异、聪明好奇的教育对象,备课预设不可能是近乎完美、滴水不漏的。因而,经常会有课前预设不到,甚至与预设相矛盾的意外情况发生。如果真正把学生当成主体,我们就没有必要对教学中的意外进行设防,而是应更多地关注意外。
  二、策略——没有终点的探索
  (一)反对回避,勇于直面。
  课堂上,学生的心理状态千差万别,对问题的认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生认识过程中的思维分歧,正充分表现了学生质疑的大胆主动;反映了学生独特的思维感受;也展示了教师面对意外对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所做的鼓励和引导。教师不仅不要回避,而且要珍惜学生的感悟、体验,更要保护他们的智慧火花,这样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
  (二)跳出教案,贴近生活。
  教师要充分备课,但又不能限于预设而不敢越雷池半步。我认为调节课堂节奏、教学进度的根本标准,不应是教案,而是学生当时的学习状况。课堂教学的价值就在于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预料的,不可复制的过程。只有时时跳出教案,面对学生的质疑才不至于束手无策。
  例如:我在上星期教百分数时(直接出示80%)问:这是什么数,你们见过吗?
  生异口同声:这是百分数,我们经常见到它。
  师:你们在哪些地方见过百分数,可以提供一些材料吗?
  (台下小手如林)
  生1:前天在科学书上看到:地球表面总面积约是5.1亿平方千米,其中陆地占29%,海洋占71%。
  生2:我在T恤衫的商标上看到:成分100%棉。妈妈说这件T恤衫材料是全棉的,不含涤纶,穿着很舒服。
  生3:我在爸爸的酒瓶上看到酒精度15%。
  师:你们能说说你所提供的百分数表示的意义吗?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一课,在教材安排上是首次出现百分数,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课外读物中、电视上、网络上早就认识了。在上例中,我没有从教材的逻辑起点出发,“神秘隆重”地引出百分数,从零开始一点一点地学习新内容,而是直接唤醒学生已有的数学现实,把握适宜的教学切入点。
  (三)充分预设,善于生成。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在数学教学中,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设计一些探索性和开发性问题,让学生充分参与、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数学教育的这一特点告诉我们,数学课堂教学的内容存在着相当的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因此,对教学的预设应灵活而具有针对性,在教学切入点的选择、重点的把握及难点的确定上都应该符合教学实际,符合学生实际,甚至符合教师自身的实际情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上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动。“动态生成”是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课堂教学必须是构建生成性的探究性活动过程。因此,课堂教学讲究预设,更讲究生成;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提高。课堂中发生的“意外”即使偏离预定计划,教师也应跟着学生的思路走,制造新问题的“生长点”,为新的生成提供支点和空间,鼓励继续生成。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做好两点:一是要善于捕捉、利用生成性资源。要求教师学会倾听,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并在倾听的过程中发现他们困惑的焦点、理解的偏差、观点的创意、批评的价值。二是让学生成为生成性资源的解决者。
  在教“9的乘法口诀”时,我预设先让学生看图,然后一步步引导学生归纳出9的乘法口诀。可刚让学生观察图,课堂上就发生了预设之外的情况。
  一个学生站起来:老师,我会背9的乘法口诀。随后,许多学生都附和着说自己也会背,有的甚至还背了起来。我愣了一下,立即决定改变原来的预设。
  师:你们真棒,9的乘法口诀已经会背了。那么,还有不会背的同学吗?
  几个小手慢慢举了起来。
  师:还有些同学不会背,你们愿意帮他们吗?用什么方法能让他们记住9的乘法口诀呢?
  有的学生思考着,有的学生已经开始教身边举手的同学。学的同学听得认真,教的同学热情更高。我对学生进行鼓励后,进一步讲解了9的乘法口诀的推导。
  (四)借题发挥,因势利导。
  当课堂初始遇到突发事件或不利因素时,教师不得已放弃原定导入方案,镇定、理智地针对课堂情绪和学生的情绪,抓住突发事件中隐含着的契机,因势利导,作即兴发挥,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例如:一位年轻的女教师在教学《对称图形》时,学生兴高采烈地举例着生活中的对称图形。突然,有一名学生举手发言:“老师,我妈妈的乳房也是对称的!”顿时,全班骚动。弄得这位女教师手足无措、面红耳赤。好在老师一会儿就镇静下来说:“对呀,人体就是对称的。”一石激起千层浪,看到这样的见解老师都没有予以否定,学生说话的欲望顿时被激发出来,思路也被打开了……
  这时,又有名学生说:“老师,我可以做一些对称的动作。”说着,就两手叉腰,两腿分开……
  其他孩子也受他启发做出各式各样的动作。
  老师又顺水推舟:孩子们能创造出对称的动作,能不能创造出更多美丽的对称图案呢?
  (五)努力提升教师自身素质。
  这是做好以上四点的基础。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在课堂上面对“不曾预约的来客”,做到处变不惊,机智演绎,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文化素养,还要具备教学情景的敏感力、教学反思能力及各种教学技能运用能力,更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欣赏、包容、沟通的爱心。教师应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提升自己。
  参考文献:
  [1]王晓平.教师的语言艺术.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3.
  [2]浩军.数学教学实践智慧拾零,2007.4.
其他文献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孩子对文章的感悟和体认。可以说,有效课堂教学是一个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那么,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
摘 要: 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讲究教学方法,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要善于总结精讲例题,让学生透彻理解;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育 有效教学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能力  从事高中数学教育的教师首先要对高中数学知识有整体和全面的掌握;其次要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和高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最后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
摘 要: 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实际,数学内容抽象,形式枯燥,逻辑推理严谨,因此很多中学生感到乏味、厌倦。如果学生能以极高的热情,较大的兴趣来探究、体会数学的魅力,以极其慎重的态度去感悟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数学教学将变得更有意义。作者就兴趣的培养和激发谈谈自己在近几年教学实践中的体会。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学习兴趣 培养方法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带有积极
不少中学生常常发出感叹:老师讲的我都懂,就是遇见稍难一点的题不知从何下手。问题在哪里?如何才能学好数学呢?这是他们所困惑的问题,也是苦苦寻求答案的问题.其实主要的问题是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差,实际上是数学学习能力差。下面我就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谈谈看法。  一、深入理解基础知识  数学能力的高低首先取决于知识的多少,没有知识就谈不上数学能力. 有的学生轻视对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他们连一些基
摘 要: 数学课堂提问的优劣决定了教学效果的强弱。教师应根据多方面,多层次的了解,有效地进行课堂提问,打破沉闷枯燥的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收到最理想的效果。教师可采用激趣法、情境法、联想法、迁移法、演示法、谈话法等提问方法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课堂提问 提问方法  在数学课堂上有效地进行提问,能够及时疏导学生的疑惑,引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
摘 要: 中职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某一门课程不能站在自己的角度来进行定位,要考虑总体目标,要从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目标,从育人的角度来划分阶段,从专业学科本位向职业岗位和就业为本位转变。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要坚持以“必需、够用”为原则,以服务于专业为目的开展教学,教师要改变自身知识结构的单一性,实施跨专业学习与教育;合理补充和加强与专业课相关的应用性教学内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开展应
作业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衡量教师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收获成功的平台。因此提高中学生作业的有效性成为新课程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精选物理作业题,使学生脱离“题海”。  所谓精选物理作业题,就是教师根据教学进度,从课本和练习册中,把作业题选精,或教师有针对性地自行设计物理作业题,使学生通过做这些作业题得到所期望的发展,而且练得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