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世纪面对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提高领导工作的有效性,做有效的领导者是时代的迫切要求。
当前领导干部存在的主要领导行为偏差
“政绩”行为。我国有些地区和部门的有些领导干部在追求政绩上存在着不良的行为倾向:急于在任期内快出政绩,热衷于大搞易于彰显的“表面风光”。对修大马路、立大高楼、建大广场“情有独钟”,对百姓疾苦、群众困难漠不关心;对容易看得见的政绩“乐此不疲”,对默默无闻的艰苦工作不愿投入精力;对见效快的政绩“快马加鞭”,对长远的发展无暇顾及……凡此种种不仅败坏领导干部形象,也损害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作秀”行为。“作”者,造作也;“秀”者,表演也。以矫揉造作的手段、华而不实的表演哗众取宠,谓之“作秀”。“作秀”行为的突出表现就是领导工作越来越表面化:接受一项工作后,先制造一种声势、拉开一个架势;报刊有名、电视有影、广播有声。他们办什么事,干什么工作,不是立足于实际效果,而是先考虑搞什么活动,选择什么形式,致使任务、工作停留在“会议”上、“口号”上。这种形式主义“作秀”行为的泛滥,必然给党风、政风造成严重不良影响。
“跟风”行为。一些领导干部热衷于到外地取经,学现成办法,依葫芦画瓢,照抄硬套别人的成功思路和方法,不认真分析自身的地方特色,不考虑市民的行为习惯,不尊重商业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简单“克隆”其他城市的做法。由于脱离本地实际,往往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
“包揽”行为。一些地区、部门、单位的“一把手”。具有“包揽”行为的特征,对同事和下属的工作不放手、不放心,专权、集权、揽权、越权,大事小事都要管,大权小权“一把抓”,批钱批物“一支笔”,集体决策“一言堂”。领导者什么都想管,什么也管不好,什么都想抓,什么也抓不住。致使同事和下属滋生依赖思想,出现“你不撒手,我就甩手;你包揽,我偷懒”,领导者陷入孤军作战、独木难支的境地。
“避责”行为。有些领导干部困难的工作不干,有风险的工作不干,得罪人的事不干,吃苦的事不干,甚至没有个人好处的事不干。有些领导干部干工作避实就虚,敷衍塞责,对出名得利、露脸面、得人情的工作,争先而上;对操心费力、担责任、要碰硬的工作,则缩首缩尾,唯恐避之不及。
“冷漠”行为。有些领导干部漠视群众,脱离群众,甚至压制和伤害群众,对群众霸气十足:要么颐指气使、呼来唤去;要么爱理不理、冷若冰霜;稍有不顺,便怒目相向、恶语伤人,令人畏而远之。有的领导干部作风漂浮,习惯于在办公室里发号司令,不深入基层接触了解群众,高高在上,难以接近。
矫正领导行为偏差的对策
人民利益至上。领导干部只要真正做到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目标,把人民群众的观点作为第一观点,把人民群众的愿望作为第一要求,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力量作为第一依靠,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就能够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计个人得失,全力争取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的成绩,就能够恪尽职守,勇于负责,敢于碰硬,争创一流。
讲究领导成本。任何领导行为都是有成本的,有投入才有产出。领导成本由无形成本和有形成本构成。领导者为实现领导目标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是无形成本,而投入的财力和物力是有形成本。领导产出的是领导绩效,由领导目标正确与否和领导活动效率高低所决定。如果采用的某种领导行为付出的领导成本低,获得的领导绩效好,就表明此种领导行为是有效的。如果某种领导行为需要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巨大的财力和物力,才能达到领导目标,此种领导行为也许能称为成功,但绝非有效。所以一个领导干部必须树立领导成本意识,在领导活动中,用最低的领导成本去争取最好的领导绩效。
重视感情力量。领导者对同志、对下属、对群众感情淡薄,甚至冷酷无情,必然会滥用权力,玩弄“花架子”,盲目“跟风”,作风霸气,逃避责任,疏远群众。实践证明,那些与群众建立起深厚感情的领导干部,更容易赢得人心,被广大群众喜爱,从而更有效地带领群众为实现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齐心奋斗。无论领导职务有多高,都要和群众心贴心;无论在什么岗位工作,都要和群众心相通。领导干部只有不断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坚持贴近、亲近广大民众的工作作风,才能不断提高领导感情影响力。
(作者单位:中共成都市委党校)
当前领导干部存在的主要领导行为偏差
“政绩”行为。我国有些地区和部门的有些领导干部在追求政绩上存在着不良的行为倾向:急于在任期内快出政绩,热衷于大搞易于彰显的“表面风光”。对修大马路、立大高楼、建大广场“情有独钟”,对百姓疾苦、群众困难漠不关心;对容易看得见的政绩“乐此不疲”,对默默无闻的艰苦工作不愿投入精力;对见效快的政绩“快马加鞭”,对长远的发展无暇顾及……凡此种种不仅败坏领导干部形象,也损害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作秀”行为。“作”者,造作也;“秀”者,表演也。以矫揉造作的手段、华而不实的表演哗众取宠,谓之“作秀”。“作秀”行为的突出表现就是领导工作越来越表面化:接受一项工作后,先制造一种声势、拉开一个架势;报刊有名、电视有影、广播有声。他们办什么事,干什么工作,不是立足于实际效果,而是先考虑搞什么活动,选择什么形式,致使任务、工作停留在“会议”上、“口号”上。这种形式主义“作秀”行为的泛滥,必然给党风、政风造成严重不良影响。
“跟风”行为。一些领导干部热衷于到外地取经,学现成办法,依葫芦画瓢,照抄硬套别人的成功思路和方法,不认真分析自身的地方特色,不考虑市民的行为习惯,不尊重商业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简单“克隆”其他城市的做法。由于脱离本地实际,往往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
“包揽”行为。一些地区、部门、单位的“一把手”。具有“包揽”行为的特征,对同事和下属的工作不放手、不放心,专权、集权、揽权、越权,大事小事都要管,大权小权“一把抓”,批钱批物“一支笔”,集体决策“一言堂”。领导者什么都想管,什么也管不好,什么都想抓,什么也抓不住。致使同事和下属滋生依赖思想,出现“你不撒手,我就甩手;你包揽,我偷懒”,领导者陷入孤军作战、独木难支的境地。
“避责”行为。有些领导干部困难的工作不干,有风险的工作不干,得罪人的事不干,吃苦的事不干,甚至没有个人好处的事不干。有些领导干部干工作避实就虚,敷衍塞责,对出名得利、露脸面、得人情的工作,争先而上;对操心费力、担责任、要碰硬的工作,则缩首缩尾,唯恐避之不及。
“冷漠”行为。有些领导干部漠视群众,脱离群众,甚至压制和伤害群众,对群众霸气十足:要么颐指气使、呼来唤去;要么爱理不理、冷若冰霜;稍有不顺,便怒目相向、恶语伤人,令人畏而远之。有的领导干部作风漂浮,习惯于在办公室里发号司令,不深入基层接触了解群众,高高在上,难以接近。
矫正领导行为偏差的对策
人民利益至上。领导干部只要真正做到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目标,把人民群众的观点作为第一观点,把人民群众的愿望作为第一要求,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力量作为第一依靠,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就能够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计个人得失,全力争取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的成绩,就能够恪尽职守,勇于负责,敢于碰硬,争创一流。
讲究领导成本。任何领导行为都是有成本的,有投入才有产出。领导成本由无形成本和有形成本构成。领导者为实现领导目标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是无形成本,而投入的财力和物力是有形成本。领导产出的是领导绩效,由领导目标正确与否和领导活动效率高低所决定。如果采用的某种领导行为付出的领导成本低,获得的领导绩效好,就表明此种领导行为是有效的。如果某种领导行为需要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巨大的财力和物力,才能达到领导目标,此种领导行为也许能称为成功,但绝非有效。所以一个领导干部必须树立领导成本意识,在领导活动中,用最低的领导成本去争取最好的领导绩效。
重视感情力量。领导者对同志、对下属、对群众感情淡薄,甚至冷酷无情,必然会滥用权力,玩弄“花架子”,盲目“跟风”,作风霸气,逃避责任,疏远群众。实践证明,那些与群众建立起深厚感情的领导干部,更容易赢得人心,被广大群众喜爱,从而更有效地带领群众为实现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齐心奋斗。无论领导职务有多高,都要和群众心贴心;无论在什么岗位工作,都要和群众心相通。领导干部只有不断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坚持贴近、亲近广大民众的工作作风,才能不断提高领导感情影响力。
(作者单位:中共成都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