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沥青四川公司的神话

来源 :决策与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nstop_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在2002年11月正式批准中海沥青(泸州)项目立项。并于2003年9月23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全资公司中海油气开发利用公司与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市路桥工程公司组建成中海沥青(四川)有限公司。(中海油气开发利用公司控股88%)。
  
  八个月投产
  
  2003年10月18日,中海沥青(四川)有限公司在泸州高坝的长江之滨,隆重举行开工奠基典礼。11月各施工单位入驻施工现场,重交沥青项目进入全面施工和设备安装阶段。2004年4月,随着主体罐的焊接完成,电脱盐、三注精制设备的到位、减压塔的安装、常压汽提塔等工程的纷纷告捷,经过多单位多工种的协同作战,整个生产区的装置于6月15日全面竣工。
  6月21日从渤海湾绥中启航,经过3800多公里艰苦行程的第一船原油抵达中海沥青(四川)有限公司码头。7月17日,经总公司HSE验收合格,并颁发证书。这标志着中海沥青已具备开车条件。
  7月23日,第一批原油投入新装置。
  8月1日,第一批合格的重交沥青产品,投用于泸州市“白加黑”道路改造工程。
  中海沥青(四川)有限公司系四川省2003年重点工程,总投资3亿元,可年产超过30万吨的“中海36-1”重交沥青和5万吨“中海36-1”改性沥青,产品具有蜡含量低、低温延度大、低温抗裂性及水稳定性好等特点,部份指标高于进口沥青,主要产品为70#、90#重交沥青、船舶燃料油、石脑油、蜡油、工业溶剂油等。
  整个厂区占地268亩,前临长江,与泸州国际集装箱码头仅一墙之隔。整体布局由码头区、原油罐区、生产装置区、成品罐区、污水处理区、锅炉区、给排水及消防系统、装车区、配电及中控室、综合办公区等组成,生产原料采自中国海洋石油渤海湾绥中36-1油田。设计能力年产可超过30万吨中海36-1重交沥青和5万吨中海36-1聚合物改性沥青。该项目设计以低能耗、自动化水平高、保护环境、园林式工厂为原则,为了减少废气、污水、残渣、噪声污染空气和环境,工厂各个环节的生产、排污装置采用的都是国内外最先进的技术设备,用于环境保护的装置投资1192万元,约占工程总投资的5.34%。由于中海沥青(泸州)项目是泸州市招商引资的最大一个项目,它的引进,不仅填补了石油化工的空白,还将对泸州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促进“西部大开发”产生重大影响。
  2004年5月22日,四川省委工业工作会议在泸州召开,省委书记张学忠、省长张中伟率与会代表参观了建设工地,张学忠对中海油落户四川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中海油这样大的企业来泸州投资建厂,一开始就重视防治污染,这一点很值得我们的企业学习,在长江沿岸的企业能不能增强核心竞争力,防治污染非常重要,既要抓经济效益更要抓社会效益。”
  
  起点高 管理严 质量优
  
  中海沥青生产装置具有国际领先水平,主要生产工艺采用蒸馏—半氧化法生产重交沥青,即SZ36-1稠油经过常减压蒸馏生产减压渣油,然后经半氧化后生产重交道路沥青,该工艺代表了国际最新技术。“中海36-1”沥青实行专储、专运、专炼、专销的“四专”质量保证体系,公司内部还建立了完善的质量控制办法,在贯彻执行中,层层把关,责任到人,严格考核,确保了产品以质取胜。
  公司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营销管理为重点,以技术服务为依托,以诚信、双赢为基础,采取统一资源配置、统一产品品牌、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售后服务规范的经营管理模式,逐步建立起产、供、销、服为一体的集约化运作模式,充分利用中国海洋集团的品牌优势和营销服务网络,为广大客户提供尽善尽美的服务。按照公司差异发展战略,将在3—5年内发展成为全国最大最好的重交沥青生产商和供应商。
  中海环保型船舶燃料油具有低含硫、低凝点等特点,它有利于满足国内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便于寒冷地区用户在冬季运输、使用。(中海油环保型燃料油的生产采用ISO9002管理理念,保证了产品的质量,能持续稳定地满足用户需求。)现中海沥青已成功用于三峡水利工程、首都机场跑道、北京八达岭、沈大、泸宁、泸惠等高速公路。产品质量及售后服务深受用户好评。
  
  以人为本 关爱员工
  
  公司创建以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关爱员工”的价值观,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从加强培训入手,通过军训和海洋文化教育、技能培训,使员工树立努力建设“信誉、信任、信心、创新、竞争”的企业理念,同时公司为员工提供舒心、舒适的休息、生活环境。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的员工队伍基本形成,为公司发展壮大提供了坚强保障。
  中海沥青(四川)有限公司在艰苦的创业过程中,切实履行社会责任,为当地政府分忧解难。目前已招聘135名员工,仅泸州地区就有127人,占聘用总人数的94%(其中大部分为下岗职工)。公司响应地方号召,踊跃为残疾人、中小学贫困学生以及受灾群众捐款捐物,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目前,中海沥青(四川)有限公司的产品正日以继夜地运出厂区,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胸怀天下、开拓创新的中海员工,一定能如期实现中海油总经理傅成玉提出的“到2008年,把中海油总公司建成一个国际一流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型国际能源公司”的戰略目标,在祖国波澜壮阔的发展潮流中大展宏图。
其他文献
吴晓萍,泸州老窖副总工程师、泸州老窖酒体设计中心主任。在酒业岗位上,从一开始,她就是一名普通的员工。可她在平凡的岗位上却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她是全国白酒评委、国家级评酒大师、国家级评委冠军的导师、高超的酒体设计大师。成就、荣誉、鲜花与掌声伴随她一路走来,她的名字在中国白酒界早已如雷贯耳,无人不晓。  然而,作为中国白酒品评冠军的吴晓萍却有着传奇般的人生经历。    自小酒中泡大    1953年5
期刊
我国加强和改进土地管理工作  温家宝总理10月中旬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部署加强和改进土地管理工作。会议强调,通过深化改革,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符合中国国情,严格、科学、有效的土地管理制度,是一项重大任务。要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依法严格土地管理,防止乱占滥用耕地和盲目投资,促进节约用地,巩固宏观调控成果,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期刊
泸州老窖集团是响誉海内外的百年老字号名酒企业。说它盛名远扬,是因为它拥有很多“唯一”:世界上年代最久远的“活文物”———430多年历史的1573国宝窖池;第一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73国宝窖池中形成的600余种有益微生物,堪称世界之最;国窖·1573、泸州老窖特曲、泸州老窖“久香”牌大曲药等三项产品获得了国家级的原产地保护,在数量上位居同行业之首;还有独家拥有三名国家级白酒评委、以18万元天
期刊
中共泸州市委党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校姓“党”原则,全面推动党校事业的不断发展。    坚持姓“党”原则做“修炼党性的熔炉”    党校要在日趋激烈的干部培训竞争中不断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好干部党性修炼“熔炉”的独特作用,努力研究新时期干部修炼党性的特点和规律,办出自己的特色。  泸州市委党校一直高度重视学员的入学教育。学员进校后的第一堂课就是进行党性教育,由校党委书
期刊
当一部史诗般的历史画卷在泸州天然气化工公司员工手中掀开时,一代伟人邓小平的谆谆教诲仿佛仍在耳边。    一    上世纪60年代中期,恢复经济、百废待兴的中国,每一寸耕地都浸润着对化肥的渴求,而当时在整个中国能生产化肥的只有几家化工企业,其产量也不过几十万吨左右。随着对四川南部天然气资源的成功开发,天然气生产化肥提到了发展国民经济的宏伟蓝图之中。1963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在新中国化肥发展史上第
期刊
2003年10月底,广州海关缉私局历经近10个月的艰苦侦查,成功破获了一起境内外不法分子勾结作假,通过“洗单”、“洗货”、“洗公司”等典型的商业瞒骗手法,伪报品名、瞒报数量、低报价格,大肆逃脱,走私进口各种机械设备,案值超过15亿元人民币,偷逃税款2.5亿元人民币的特大商业瞒骗走私案件。    揭开商业瞒骗走私的伎俩    2003年1月15日黄昏,广州海关缉私局在广州市沙河沙太路一货运停车场,发
期刊
男人强劲的手缓缓地旋开了国窖1573的酒盖,女人温柔的手灵巧地把迷人的酒液斟满酒杯,晶莹剔透的酒液弥散着纯净的酒香,一声喜滋滋的祝酒词,大家共同举杯,让美酒与山珍海鲜共舞。  泸州土地肥沃,气候宜人,物产丰富,几乎没有什么物种不可在此安家落户,畜牧放养、农耕种植、野生物种,品类浩繁,这就为饮食所需的各种原料提供了充足的保证。老天爷如此慷慨地为这方土地捧出了众多的“美食资源”,加之兼收并蓄各种菜系之
期刊
全国杂竹大县区之一的泸州市纳溪区,近年来把竹资源的发展建设和开发利用,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培育竹资源,发展竹经济,做强竹产业,着力培育“绿色经济”,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资源丰富,造林不断,杂竹蓄积量连年攀升    泸州市纳溪区面积1150.6平方公里,境内属低山丘陵区,中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海拔230—963米,气候温和,雨热同季,土壤以酸性紫色土为主,适宜竹子生长。经过全区
期刊
泸州路桥改造新建项目  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泸州合江县逐渐融入重庆发展的经济圈,也是重庆的后花园。合江县位于川黔渝结合部,距成都380公里,重庆120公里。全县面积2422平方公里,人口84万,长江、赤水河、习水河穿境而过。有深水港货运码头、客运码头,旅游资源丰富。城镇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交通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项目内容:合渝公路川境段改造工程,新建赤水河大桥、习水河大桥,总投资约2.2亿元。 
期刊
今年初夏,英国人约翰·迈克尔夫妇搭乘泸州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20路公共汽车前往石洞花博园参观,那天,天气炎热,上车后迈克尔夫人说:“Would you mind my opening the window a bit?”(我可以把窗户稍微打开一点吗?),只见站在身边的售票员微笑着将窗户轻轻推开。迈克尔夫人惊诧不已,事后感叹道:“从公交售票员准确的英语听力上,可以看出泸州是一个有着高度现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