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在2002年11月正式批准中海沥青(泸州)项目立项。并于2003年9月23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全资公司中海油气开发利用公司与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市路桥工程公司组建成中海沥青(四川)有限公司。(中海油气开发利用公司控股88%)。
八个月投产
2003年10月18日,中海沥青(四川)有限公司在泸州高坝的长江之滨,隆重举行开工奠基典礼。11月各施工单位入驻施工现场,重交沥青项目进入全面施工和设备安装阶段。2004年4月,随着主体罐的焊接完成,电脱盐、三注精制设备的到位、减压塔的安装、常压汽提塔等工程的纷纷告捷,经过多单位多工种的协同作战,整个生产区的装置于6月15日全面竣工。
6月21日从渤海湾绥中启航,经过3800多公里艰苦行程的第一船原油抵达中海沥青(四川)有限公司码头。7月17日,经总公司HSE验收合格,并颁发证书。这标志着中海沥青已具备开车条件。
7月23日,第一批原油投入新装置。
8月1日,第一批合格的重交沥青产品,投用于泸州市“白加黑”道路改造工程。
中海沥青(四川)有限公司系四川省2003年重点工程,总投资3亿元,可年产超过30万吨的“中海36-1”重交沥青和5万吨“中海36-1”改性沥青,产品具有蜡含量低、低温延度大、低温抗裂性及水稳定性好等特点,部份指标高于进口沥青,主要产品为70#、90#重交沥青、船舶燃料油、石脑油、蜡油、工业溶剂油等。
整个厂区占地268亩,前临长江,与泸州国际集装箱码头仅一墙之隔。整体布局由码头区、原油罐区、生产装置区、成品罐区、污水处理区、锅炉区、给排水及消防系统、装车区、配电及中控室、综合办公区等组成,生产原料采自中国海洋石油渤海湾绥中36-1油田。设计能力年产可超过30万吨中海36-1重交沥青和5万吨中海36-1聚合物改性沥青。该项目设计以低能耗、自动化水平高、保护环境、园林式工厂为原则,为了减少废气、污水、残渣、噪声污染空气和环境,工厂各个环节的生产、排污装置采用的都是国内外最先进的技术设备,用于环境保护的装置投资1192万元,约占工程总投资的5.34%。由于中海沥青(泸州)项目是泸州市招商引资的最大一个项目,它的引进,不仅填补了石油化工的空白,还将对泸州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促进“西部大开发”产生重大影响。
2004年5月22日,四川省委工业工作会议在泸州召开,省委书记张学忠、省长张中伟率与会代表参观了建设工地,张学忠对中海油落户四川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中海油这样大的企业来泸州投资建厂,一开始就重视防治污染,这一点很值得我们的企业学习,在长江沿岸的企业能不能增强核心竞争力,防治污染非常重要,既要抓经济效益更要抓社会效益。”
起点高 管理严 质量优
中海沥青生产装置具有国际领先水平,主要生产工艺采用蒸馏—半氧化法生产重交沥青,即SZ36-1稠油经过常减压蒸馏生产减压渣油,然后经半氧化后生产重交道路沥青,该工艺代表了国际最新技术。“中海36-1”沥青实行专储、专运、专炼、专销的“四专”质量保证体系,公司内部还建立了完善的质量控制办法,在贯彻执行中,层层把关,责任到人,严格考核,确保了产品以质取胜。
公司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营销管理为重点,以技术服务为依托,以诚信、双赢为基础,采取统一资源配置、统一产品品牌、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售后服务规范的经营管理模式,逐步建立起产、供、销、服为一体的集约化运作模式,充分利用中国海洋集团的品牌优势和营销服务网络,为广大客户提供尽善尽美的服务。按照公司差异发展战略,将在3—5年内发展成为全国最大最好的重交沥青生产商和供应商。
中海环保型船舶燃料油具有低含硫、低凝点等特点,它有利于满足国内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便于寒冷地区用户在冬季运输、使用。(中海油环保型燃料油的生产采用ISO9002管理理念,保证了产品的质量,能持续稳定地满足用户需求。)现中海沥青已成功用于三峡水利工程、首都机场跑道、北京八达岭、沈大、泸宁、泸惠等高速公路。产品质量及售后服务深受用户好评。
以人为本 关爱员工
公司创建以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关爱员工”的价值观,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从加强培训入手,通过军训和海洋文化教育、技能培训,使员工树立努力建设“信誉、信任、信心、创新、竞争”的企业理念,同时公司为员工提供舒心、舒适的休息、生活环境。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的员工队伍基本形成,为公司发展壮大提供了坚强保障。
中海沥青(四川)有限公司在艰苦的创业过程中,切实履行社会责任,为当地政府分忧解难。目前已招聘135名员工,仅泸州地区就有127人,占聘用总人数的94%(其中大部分为下岗职工)。公司响应地方号召,踊跃为残疾人、中小学贫困学生以及受灾群众捐款捐物,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目前,中海沥青(四川)有限公司的产品正日以继夜地运出厂区,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胸怀天下、开拓创新的中海员工,一定能如期实现中海油总经理傅成玉提出的“到2008年,把中海油总公司建成一个国际一流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型国际能源公司”的戰略目标,在祖国波澜壮阔的发展潮流中大展宏图。
八个月投产
2003年10月18日,中海沥青(四川)有限公司在泸州高坝的长江之滨,隆重举行开工奠基典礼。11月各施工单位入驻施工现场,重交沥青项目进入全面施工和设备安装阶段。2004年4月,随着主体罐的焊接完成,电脱盐、三注精制设备的到位、减压塔的安装、常压汽提塔等工程的纷纷告捷,经过多单位多工种的协同作战,整个生产区的装置于6月15日全面竣工。
6月21日从渤海湾绥中启航,经过3800多公里艰苦行程的第一船原油抵达中海沥青(四川)有限公司码头。7月17日,经总公司HSE验收合格,并颁发证书。这标志着中海沥青已具备开车条件。
7月23日,第一批原油投入新装置。
8月1日,第一批合格的重交沥青产品,投用于泸州市“白加黑”道路改造工程。
中海沥青(四川)有限公司系四川省2003年重点工程,总投资3亿元,可年产超过30万吨的“中海36-1”重交沥青和5万吨“中海36-1”改性沥青,产品具有蜡含量低、低温延度大、低温抗裂性及水稳定性好等特点,部份指标高于进口沥青,主要产品为70#、90#重交沥青、船舶燃料油、石脑油、蜡油、工业溶剂油等。
整个厂区占地268亩,前临长江,与泸州国际集装箱码头仅一墙之隔。整体布局由码头区、原油罐区、生产装置区、成品罐区、污水处理区、锅炉区、给排水及消防系统、装车区、配电及中控室、综合办公区等组成,生产原料采自中国海洋石油渤海湾绥中36-1油田。设计能力年产可超过30万吨中海36-1重交沥青和5万吨中海36-1聚合物改性沥青。该项目设计以低能耗、自动化水平高、保护环境、园林式工厂为原则,为了减少废气、污水、残渣、噪声污染空气和环境,工厂各个环节的生产、排污装置采用的都是国内外最先进的技术设备,用于环境保护的装置投资1192万元,约占工程总投资的5.34%。由于中海沥青(泸州)项目是泸州市招商引资的最大一个项目,它的引进,不仅填补了石油化工的空白,还将对泸州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促进“西部大开发”产生重大影响。
2004年5月22日,四川省委工业工作会议在泸州召开,省委书记张学忠、省长张中伟率与会代表参观了建设工地,张学忠对中海油落户四川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中海油这样大的企业来泸州投资建厂,一开始就重视防治污染,这一点很值得我们的企业学习,在长江沿岸的企业能不能增强核心竞争力,防治污染非常重要,既要抓经济效益更要抓社会效益。”
起点高 管理严 质量优
中海沥青生产装置具有国际领先水平,主要生产工艺采用蒸馏—半氧化法生产重交沥青,即SZ36-1稠油经过常减压蒸馏生产减压渣油,然后经半氧化后生产重交道路沥青,该工艺代表了国际最新技术。“中海36-1”沥青实行专储、专运、专炼、专销的“四专”质量保证体系,公司内部还建立了完善的质量控制办法,在贯彻执行中,层层把关,责任到人,严格考核,确保了产品以质取胜。
公司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营销管理为重点,以技术服务为依托,以诚信、双赢为基础,采取统一资源配置、统一产品品牌、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售后服务规范的经营管理模式,逐步建立起产、供、销、服为一体的集约化运作模式,充分利用中国海洋集团的品牌优势和营销服务网络,为广大客户提供尽善尽美的服务。按照公司差异发展战略,将在3—5年内发展成为全国最大最好的重交沥青生产商和供应商。
中海环保型船舶燃料油具有低含硫、低凝点等特点,它有利于满足国内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便于寒冷地区用户在冬季运输、使用。(中海油环保型燃料油的生产采用ISO9002管理理念,保证了产品的质量,能持续稳定地满足用户需求。)现中海沥青已成功用于三峡水利工程、首都机场跑道、北京八达岭、沈大、泸宁、泸惠等高速公路。产品质量及售后服务深受用户好评。
以人为本 关爱员工
公司创建以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关爱员工”的价值观,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从加强培训入手,通过军训和海洋文化教育、技能培训,使员工树立努力建设“信誉、信任、信心、创新、竞争”的企业理念,同时公司为员工提供舒心、舒适的休息、生活环境。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的员工队伍基本形成,为公司发展壮大提供了坚强保障。
中海沥青(四川)有限公司在艰苦的创业过程中,切实履行社会责任,为当地政府分忧解难。目前已招聘135名员工,仅泸州地区就有127人,占聘用总人数的94%(其中大部分为下岗职工)。公司响应地方号召,踊跃为残疾人、中小学贫困学生以及受灾群众捐款捐物,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目前,中海沥青(四川)有限公司的产品正日以继夜地运出厂区,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胸怀天下、开拓创新的中海员工,一定能如期实现中海油总经理傅成玉提出的“到2008年,把中海油总公司建成一个国际一流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型国际能源公司”的戰略目标,在祖国波澜壮阔的发展潮流中大展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