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农村初中化学课堂中寻找亮点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idolonfi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提高农村初中化学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教师必须勤于学习,完善自我;在教学技能上也要下苦功。多听优秀教师的示范课,学习他们授课技巧.要善于总结经验,并结合自己的薄弱环节有的放矢;利用化学贴近人们日常生活的这一优势.充分开发和利用周围环境相关的化学教学资源,在农村初中化学课堂中寻找亮点。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质量;课堂亮点
  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要数初中的化学教学。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对学生初中阶段的学习情况,甚至终身的化学学习都有很大的影响。作为农村的学生因受到师资和资源匮乏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他们的起点比城市的学生低。因此,提高初中化学的教学质量,让农村学生在初中阶段打好基础,就显得更为重要。
  一、农村中学化学教学现状
  1.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不到位
  在農村中学,多年来形成的“听、记、背、练”的教学模式根深蒂固,“教师包办代替”的现象依然存在。部分教师仍将自己定位于知识的阐释者和传递者,把学生视为知识的接受者和吸收者,他们对知识进行有条不紊的说教,对实验进行示范性的演示或讲解,学生只需记忆、模仿。教师始终扮演着教学活动的主角,学生是配角、听众或观众。这样的教学,剥夺了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和体验知识获得的权利,致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不过是应试高手,缺乏创新意识,缺乏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
  2.传统教学方法仍占主导
  在农村中学,大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然采用满堂灌、一讲到底的教学方式,对化学知识总是不折不扣地讲明白、讲准确、讲完整,做到毫不遗漏地将化学知识“复制”给学生。学生在课堂上更多的还是表现为被动地听,被动地接受,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少部分教师在课堂上采用探究性教学,但流于形式,在探究活动中舍不得花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而是由教师解释一下就得出答案。在实验课上不是让学生自己探究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而是教师预先告之实验方案,然后由学生照方抓药式地验证实验。这样做表面上看是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进行教学,实际上仍然是教师独占讲台的“满堂灌”教学方式。
  3.学生学习方式单一
  由于受各方面的条件限制,大部分农村学生不能从网上、书刊上接触更多的化学知识,因而对一些工农业生产上的化学工艺,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少见寡闻,他们所接触到的化学知识均来自教材介绍、教师讲授,这使得探究性学习难以实施。同时受传统教育方式的制约,大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然以教师讲授为主,而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获得知识,久而久之,学生习惯于这种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教师讲什么就学什么,教师问什么就答什么,学生不会质疑、思考为什么,更不会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因此,接受性学习方式仍然是目前农村学校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
  二、用实验调动学生积极性,寻找课堂亮点
  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通过创设一些奇特、新颖、有趣的实验引入教学,会使教学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实验心理学认为,创设实验情境与实验教学效果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其本质在于视觉形象与特定意义的结合;从而有效地引起学生的视觉追求,思维激活,记忆强化。化学实验的事实表明只有当学生被教师设计的实验情境所感染,或者思维进入预定情境之中时,实验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农村学校实验条件有限,可能在教学中存在不足之处,教师应自己设法解决。如:在分组实验中缺少滴管,就自己动手拉制滴管;缺少石灰石就到当地的采石场去找,没有过氧化氢、酒精、橡胶导管就到镇上卫生院购买;制取氢气时没有启普发生器,就用一个烧杯和一只破了底的试管控制产生氢气的速度;做分子扩散实验缺少品红,就用高锰酸钾、红墨水代替;缺少细铁丝、细铜丝、生锈铁钉等,平时收集废旧铁丝网、石棉网、老化电线、生锈铁线和生锈铁钉等,再做适当处理后使用;还有缺少小刀和剪刀等,通知学生自带;如在讲“原子的结构”时,实验室没有原子模型,就用黄、白两种颜色的乒乓代替原子核上的质子和中子做成模型,直观演示了它们的结构。克服这些困难,完成初三化学实验教学。
  由于初中化学的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而在化学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必然要占用一定的教学时间,所以在探究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有些探究实验放手让学生课后完成,开辟第二课堂。这样既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动手动脑能力,又能充分利用一些废弃材料。比如一些实验的设计、药品的选择、仪器的安装等,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自制仪器代用品(如用废弃的饮料瓶或小药瓶作为反应容器、吸管作导管)、自选低成本药品(如用贝壳或鸡蛋壳代替碳酸钙,用食用碱代替碳酸钠),这样不仅可以消除实验的神秘感,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训练学生的实践技能,还可以降低课程资源成本,解决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材料不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节约与环保意识。实践证明,学生开动脑筋、集思广益、因地制宜地利用周围的一些废弃物品,自己动手制作仪器,自己动脑设计实验,其体验要比教材设计的理想实验、教师提供的成套仪器来得更深刻。同时,教师在第二课堂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除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极好形式和内容。
其他文献
摘 要:应用题是小学教学中的难点,对于学生成绩的提升和数学学习兴趣的建立至关重要,本文结合笔者教学经验,对应用题教学方法和解题思路深入的分析,以希望为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提供意见,同时也帮助学生树立优秀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  数学应用题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题,不少小学生对于数学中的应用题不知所措,长此以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大大降低,本文就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进行简单分析
结合学科教学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完成教学目的的重要内容。体育是全面发展的组成部分。我们在体育教学中,是采用激励、鼓励、奖励、勉励的手段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  一、激励学生,正确引导  小学生是我们以后的建设者,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明确小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上好体育课不仅是个人健康成长所必需的,更重要的是为了提高民族的素质,将来去完成党、国家和人民赋予的
摘 要:国学教育开始走进各地的小学,需要认真分析当前小学国学教育的现状,充分认识国学的当代教育价值及其重要意义,探寻一条国学教育在小学阶段的可行路径,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相关工作,确保教学内容体现时代精神,并创造各种有效的环境,营造较好的国学学习氛围,从基础做起,更好地弘扬国学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成为当前小学国学教育重点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国学;教育现状;对策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飞
摘 要:我们要真正地上好中学音乐鉴赏课,就必须认真学习中学音乐课程标准,真正学习掌握音乐学科教学的目标、意义和方法,着重积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音乐生活的习惯,具备获取音乐知识及音乐美感体验的能力。具体来说,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要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要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要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  关键词:新课标;中学音乐;鉴赏课;教学策略  音乐鉴赏课的内容,大都是一些在世界上影
新课标指出:“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的确,数学是运用思维的学科,数学思维是一种高级的心智活动。丰富的情绪情感及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引发小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和关键内容,也是成为人才的重要素质。研究表明:情感体验是构成认知活动的动力系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产生愉悦的情感,对小学生学习效果有直接的影响。现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