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化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b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合作学习已经被证明可以成功地在社会科学和文教领域取得成效,并会促进社会的发展。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对提高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都是有帮助的。
  关键词: 化学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设计
  合作学习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之中,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为“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关系,将传统的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成师生、生生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习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能力,提高了整体效率,而且密切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的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因此,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形式已经被广大教师采用。
  下面以“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过程加以说明如下:
  导入:我让学生观看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录像。
  师:看到上面的录像,你有哪些问题?你是如何认识这些问题的?
  学生分组讨论后汇报交流:
  生1:我的问题是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的气体又是什么?我的回答是二氧化碳。
  生2:还有水蒸气。
  生3:我的问题是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我回答是化学变化,因为有新物质生成了。
  ……
  师:看来二氧化碳对自然界的生命活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必不可少。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它的有关性质。在研究物质的性质时,一般要从哪几个方面去研究?
  生4:从两个方面去研究,即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引导讨论:
  师:课件展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图。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过程中,哪些操作能体现二氧化碳的性质,体现了二氧化碳的什么性质?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后汇报交流:
  生5:我们组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能用向上排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我们经过思考讨论后认为是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生6:为什么可以用点燃的木条来检验集气瓶是否集满二氧化碳?我们经过思考讨论后认为是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
  ……
  师:通过刚才的汇报交流,你能总结已学过或知道的二氧化碳的哪些性质?
  生7:1.常温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2.密度大于空气;3.能溶于水;4.不支持燃烧;5.能使石灰水变浑浊。
  (通过回顾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过程,引导学生根据实验过程提出相应的问题推测二氧化碳的某些性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深入讨论。
  师:下面请大家阅读课本第113~114页,对于上面我们得到的有关性质,你还有什么相关的问题或更深层次的问题?
  学生分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
  生8:我们组提出的问题是“还可以用什么事实或设计什么实验,来证明CO2密度大于空气”。可以用CO2吹肥皂泡或充CO2的气球和充空气的气球比较下沉速度。
  生9:我补充一个实验:纸筒天平比较CO2和空气的密度,可以像倒水一样将CO2从一容器倒入另一容器。
  生10:什么事实或设计什么实验证明CO2能溶于水。解答是打开汽水瓶盖时,有CO2气体冒出。
  ……
  我做补充实验:用试管取刚才塑料瓶中液体少许,向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生11:(观察思考)是什么物质使石蕊变红?猜想:
  1.是CO2?2.用水(H2O)?3.是CO2和(H2O)反应生成的新物质?
  质疑探究:
  提供信息:石蕊是一种色素,遇酸变成红色。
  生(分组):A.用稀醋酸、稀盐酸分别向三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上喷洒。
  B.向紫色小花上喷水。
  C.将干燥的紫色小花直接放入CO2集气瓶中。
  D.将紫色小花喷水后往往放入CO2的集气瓶中。
  学生(分组)各组汇报实验结果,结果汇总。
  讨论、分析、总结:
  1.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2.CO2和水都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3.CO2和水结合之后生成了一种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师:所以也可以把汽水称为“碳酸饮料”。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猜想、探究,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用课件展示干冰的形成。
  生12:干冰易升华。
  师生共同小结CO2的性质。
  师:CO2是一种很重要的气体。(课件展示CO2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的用途)你有何想法?
  学生观看课本第116页图6—17,讨论后汇报交流。
  生13:我的问题是CO2为什么能灭火。我的解释是因为它具有既不能燃烧,又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的特点。
  生14:我的问题是CO2为什么能用做温室肥料,我的解答是因为CO2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生15:我的问题是干冰为什么能用于人工降雨,我的解答是干冰易升华吸热,温度降低,使水蒸气凝聚成小液滴。
  生(众):CO2的用途是由其性质决定的。
  ……
  小结:本节课我们探讨了CO2的性质,CO2的用途。学生在情感智能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是不均衡的,一些在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方面表现出众的学生在传统的课堂中始终占优势,相对他们便出现了课堂中的弱势群体。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人的智能可以分为8大类,每个人都可能有某方面的强项,我们应让教学活动设计尽可能地涵盖其中的多个方面,给每个学生以表现和发展强项的机会。这对培养学生自信,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和乐趣至关重要。
  以上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注意到了这一点,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给出一些相对较大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智能和团队精神,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因此,每个成员都可以获得自信和成功。同时,由于在有限的时间内,先是小组成员的思维充分地发散,然后是组内组间的汇总和交流,所有成员可以获得的信息量远远超过了传统课堂。整节课,学生的兴趣被一个接一个的问题所激发,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每个小组都希望得到展示交流的机会,教师则听到了学生们独到的创意,看到了学生间的平等交流与质疑,感受到了他们迸发出的创造的火花,这才是真正有生命的课堂。
其他文献
摘 要: 生活化化学教学理念,即指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解教材知识的同时应尽可能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通过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背景对问题加以解释、描述和探究。作者立足化学课堂教学,就如何在现阶段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生活化理念 高中化学教学 应用  引言  新课程改革已在我省如火如荼地展开,现在的教育体制,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而非只追求考试成绩。对于高中化
目前,结核病(Tuberculosis,TB)的防控形势依然很严峻,耐药性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菌株的出现更加重了对人类的危害,而现今尚没有非常有效的方法解除结核
摘 要: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遵循现代教学理念,加强师德修养,不断完善自我,为人师表;摆正位置,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优化教学程序;注重学法指导,优化教学方法。  关键词: 初中物理课堂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  在物理教学中,必须优化教学过程,把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应从实际出发,制定与优化教学目标,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依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综合考虑,既要确定
初中物理学中大部分实验与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在实验中养成良好的习惯与谨慎的态度对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引导学生做好物理实验,充分发挥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是十分必要的。为此郑州市自2009年将物理实验加入中招考试,至今已有四年了。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基础,从生活现象走向物理,从基础实验走向物理,再从物理走向生活、走向社会,因此要学好物理就必须做好每一个实验。  实
摘 要: 高效率的课堂学习是学生快速掌握知识的有理保障。具体来说,就是指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能够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及达到教学目标,并且在学生学会了知识之后能够应用于实践。本文主要介绍打造高效化学课堂的方法。  关键词: 高效化学课堂 备课 实验 多媒体 教学热情  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在追求高效课堂,但凡能够在课堂上解决的问题,老师们都想通过讲和练的方式将问题在课堂上解决,保证课堂是最有效率的。以下就
摘 要: 有效教学是新课改对教师更高的要求。所谓有效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所以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采用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认知方面、情感方面、能力素质方面都能有所发展。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应用归纳法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关键词: 高中化学教学 归纳法 有效教学  新课改提出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从教学角度谈全面发展,则教学意味
摘 要: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如果教师对教学任务不明确,教学内容不熟悉,教学过程欠思考,教学方法未掌握,就不能发挥引导路程、把握方向、激发兴趣、正确评判的作用。化学教师在备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备好学生、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及教学方法。  关键词: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 化学教学  无论要完成什么工作,都需要做好充分准备,否则就会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劳而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