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会的迅猛发展,直接冲击着现代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伦理道德观念发生着重大转变。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与社会生活相联系,实施生活化教学,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产物。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回归生活”,目的就是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使学生所拥有的经验尽量丰富,以改变过去那种与社会生活相脱离的德育灌输。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充分的认识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充分认识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积极采用各种教学手段,不断的去提高教学效率。本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小学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谈谈几点看法:
一、小学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品德来源于生活,是“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实施生活化的教学模式,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是学生的成长需要,其重要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①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阶段,因此,在思想和意识上很容易被塑造。在思想品德的教学中结合生活化的元素,能有效地促进小学生在道德方面的认识和理解。教师通过在思想上的引导和灌输,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思想品德的传统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一般都是根据自身的经验对小学生进行教学,忽视了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将生活中的材料融入到思想品德教学内容当中,在富和充实了教学内容同时,也让学生走出了课本,走向了生活,走向了社会,走向了大自然,开阔了视野。这样给学生带来新鲜感的同时也就激发了小学生对思想品德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现阶段小学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实施和逐步深入,我们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方式方法和观念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其中以生活化为主的教学方式迅速占据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为我们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带来了生机,使我们的教学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效率的提高,但碍于各方面原因的影响,教学中依然存在着许多许多的问题有待教师解决。纵观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现状,虽然生活化的教学模式风靡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但“教育脱离现实生活”一直是教育界的心结,时下,持“思想品德教育脱离实际生活”观点的人仍然是大有人在。“课堂为中心、教材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教育越来越学校化、制度化和形式化,从而致使学生与生活的隔离。此外,教学中,虽然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积极的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模式,但碍于经验的不足和各方面条件的限制,生活化教学的意义依然没有完全的发挥出来,不利于学生有效的学习和进步。
三、提高小学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
1.转变教学观念,明确生活化的教学目标
小学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是建立在新课程改革中强调教师要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和组织者的基础上的,不是教师盲目的实施,也不是教师打着生活化的教学旗号而实施传统的教学。因此,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想真正的实施好生活化教学,那么,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积极的去更新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积极的去学习课程改革指导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认真研读教学大纲,充分明确生活化教学的目标,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化教学才会有所作为。这就需要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充分的把课堂与生活联系起来,充分结合社会现实和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确定符合实际的教学目标,让教学观念和教学的目标充分联系,如实的发挥出生活化教学的重要作用。
2.教学内容实现生活化,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不仅要求教师要在教学的观念和目标上做转变,更需要教师在教学的内容上做转变。因此,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走出照本宣科空洞说教的误区,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多列举和评析生活中的实例,多质疑生活中的“两难”问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学会运用这些要求和规范来观察个人、他人与社会现象,着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争取在教学的内容上实现生活化,使思想品德课教学更具有生活化气息,以达到帮助学生进一步升华道德认识的目的,为学生将来的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3.教学过程实现生活化,提高教学效率
课程改革的今天,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实施,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早已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因此,教学中,我们在教学内容实现生活化的同时,我们还应积极的转变教学方式,勇于打破以往传统的教育模式,树立全新的“生活问题思品化,思品教学生活化”模式,积极的使我们的教学过程实现生活化。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我们应善于结合学科特点,善于结合小学生的特点,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有目的、有方式的开展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利用多种活动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
4.注重课内外知识的衔接
我们都知道,小学思品生活化教学就是让儿童在具体的真实生活中感知道德,获得道德意识,培养道德情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教学过程中,课本上的知识学生不一定弄明白,但是,如果教师换一个角度,用生活中的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这样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就大大提高。例如《诚实守信》教学时,我选用著名童话故事《木偶奇遇记》里主人公匹诺曹因为经常撒谎而鼻子变长的搞笑故事为素材搞活课堂,从而引发学生对诚信问题的深思,感悟诚信的重要性。
教有千法,教无定法,小学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的方式有许多许多,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思想品德课的生活化教学的研究和实践,选取有效的教学途径,从而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韦春江.小学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2] 王亚琳.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活化路径[J].华夏教师,2013(03)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回归生活”,目的就是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使学生所拥有的经验尽量丰富,以改变过去那种与社会生活相脱离的德育灌输。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充分的认识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充分认识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积极采用各种教学手段,不断的去提高教学效率。本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小学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谈谈几点看法:
一、小学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品德来源于生活,是“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实施生活化的教学模式,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是学生的成长需要,其重要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①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阶段,因此,在思想和意识上很容易被塑造。在思想品德的教学中结合生活化的元素,能有效地促进小学生在道德方面的认识和理解。教师通过在思想上的引导和灌输,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思想品德的传统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一般都是根据自身的经验对小学生进行教学,忽视了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将生活中的材料融入到思想品德教学内容当中,在富和充实了教学内容同时,也让学生走出了课本,走向了生活,走向了社会,走向了大自然,开阔了视野。这样给学生带来新鲜感的同时也就激发了小学生对思想品德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现阶段小学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实施和逐步深入,我们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方式方法和观念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其中以生活化为主的教学方式迅速占据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为我们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带来了生机,使我们的教学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效率的提高,但碍于各方面原因的影响,教学中依然存在着许多许多的问题有待教师解决。纵观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现状,虽然生活化的教学模式风靡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但“教育脱离现实生活”一直是教育界的心结,时下,持“思想品德教育脱离实际生活”观点的人仍然是大有人在。“课堂为中心、教材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教育越来越学校化、制度化和形式化,从而致使学生与生活的隔离。此外,教学中,虽然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积极的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模式,但碍于经验的不足和各方面条件的限制,生活化教学的意义依然没有完全的发挥出来,不利于学生有效的学习和进步。
三、提高小学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
1.转变教学观念,明确生活化的教学目标
小学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是建立在新课程改革中强调教师要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和组织者的基础上的,不是教师盲目的实施,也不是教师打着生活化的教学旗号而实施传统的教学。因此,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想真正的实施好生活化教学,那么,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积极的去更新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积极的去学习课程改革指导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认真研读教学大纲,充分明确生活化教学的目标,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化教学才会有所作为。这就需要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充分的把课堂与生活联系起来,充分结合社会现实和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确定符合实际的教学目标,让教学观念和教学的目标充分联系,如实的发挥出生活化教学的重要作用。
2.教学内容实现生活化,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不仅要求教师要在教学的观念和目标上做转变,更需要教师在教学的内容上做转变。因此,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走出照本宣科空洞说教的误区,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多列举和评析生活中的实例,多质疑生活中的“两难”问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学会运用这些要求和规范来观察个人、他人与社会现象,着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争取在教学的内容上实现生活化,使思想品德课教学更具有生活化气息,以达到帮助学生进一步升华道德认识的目的,为学生将来的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3.教学过程实现生活化,提高教学效率
课程改革的今天,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实施,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早已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因此,教学中,我们在教学内容实现生活化的同时,我们还应积极的转变教学方式,勇于打破以往传统的教育模式,树立全新的“生活问题思品化,思品教学生活化”模式,积极的使我们的教学过程实现生活化。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我们应善于结合学科特点,善于结合小学生的特点,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有目的、有方式的开展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利用多种活动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
4.注重课内外知识的衔接
我们都知道,小学思品生活化教学就是让儿童在具体的真实生活中感知道德,获得道德意识,培养道德情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教学过程中,课本上的知识学生不一定弄明白,但是,如果教师换一个角度,用生活中的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这样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就大大提高。例如《诚实守信》教学时,我选用著名童话故事《木偶奇遇记》里主人公匹诺曹因为经常撒谎而鼻子变长的搞笑故事为素材搞活课堂,从而引发学生对诚信问题的深思,感悟诚信的重要性。
教有千法,教无定法,小学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的方式有许多许多,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思想品德课的生活化教学的研究和实践,选取有效的教学途径,从而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韦春江.小学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2] 王亚琳.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活化路径[J].华夏教师,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