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释《理想国》:沃格林思想中的柏拉图

来源 :新生代·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mwdev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理想国》中的神秘主义
  沃格林带有很浓重的神秘主义特征,虽然这种特征并不在其作平中表现为对具体某种宗教神的宗教崇拜,但这很明显地体现在沃格林对《理想国》中超验之物的关注,且所谓秩序其实也是来自于超验之物的。在《理想国》中,“神”是最明显的超验的代表,首先作为超验之物与堕落的人之间形成了对比。柏拉图说,神是善的代表,而不是恶的代表,神只会是善的来源,而非恶的来源。“罪是选择者的;神是无罪的。”因此,社会正当秩序的失落不能归因于神,也就是超验秩序的失落,而只能归因于人,归因于人失败的选择。
  人的选择,也即人的自由是否能让人过上朝向“善”的正当生活(或者按沃格林的语言来说“找到向上的路”)。”当前的自由没有多大用处,除非尊敬智慧美德以至于可以做出正确决定,并且在未来更加尊敬它。”若没有智慧的引领,没有更高的美德(也即正义)照看它,人们自由选择的生活并不能为社会提供正当的秩序,特别是社会已经处在崩溃边缘的时候。“他(克法洛斯)这类人是在断代的危机时期出现的突然真空的原因……老一代似乎忽视了在年轻人当中建立一种实质的秩序,几年的时间里,一种友好的不热情和惶惑就变成了社会大灾难的恐怖。在下一代中,包括玻勒马霍斯,对正义的理解意见衰退为商人的诚实。”人的自由可以使他们选择“向上”或“向下”的生活,但他们无法分辨。因此当智者以善辩为不正义的生活正命,使得众人得以解脱的同时,苏格拉丁则像电鳐,他是见过善的哲学家,他是有智慧并向善的救助者,他用对话使得听众意识到自己的生活的缺失,以此产生重构社会秩序的意识,这是从“夜的”白天上升到真正的白天,即便雅典城邦最终依旧衰落,但柏拉图通过对话录开始的对现实世界、对公众世界的反思却从未终结。
  “当一个哲人与神圣的秩序交往,他也就会按人的最大能力变的有秩序、变得神圣;尽管他周围到处充满了诽谤……他心中产生某种冲动……设法把他在哪里所看到的东西引入人类的生活习惯,把它们介绍给私人和公众,而不只是限于塑造自己”。人对秩序的渴望,灵魂对光明的渴望,来自生命自身对死亡的抵制。当苏格拉底深处腐败的社会之中时,他心中会产生对良好秩序的向往,而他的美德与智慧能够使他思考何为好的国家。而普通人,按沃格林稍显乐观的神秘主义的说法,也无需陷入绝望之中。
  同样的理念出现在沃格林评述超越的“善”的理念:“善的理念是什么?最简短的答案将最好地揭示出关键点:就善的内容而言,什么也不能说。这是柏拉图伦理学的主要洞见。善的超验性使得关于其内容的主管命题成为不可能。”我们只能说它在那里,而不能尝试去阐释它,因为当你用不适当的语言对于它给出一个虚假的描述时,它本身也就不存在了。神、善、秩序、正义等等是这样一类东西,你可以轻易地用语言去揭露它的虚伪性,但它一旦被揭穿就再难以重塑。如同后来康德谈论信仰时的说法,超越人类理性之物不应该尝试用人类理性去定义,而当你仰望它,把它当作一个存在物反思自己的时候,它就是真实存在的。
  二、政治哲学是什么?
  哲学或者具体说柏拉图的“理想国”不是处于社会的真空之中,它与谄媚于大众意见的智者学说不同,是在与失序的对立和对抗中发展起来的。在柏拉图的时代,哲学家抵抗着智者。围绕着这种抵制与对抗,沃格林梳理了三对主要的概念对子。这三对概念都有一个特性,就是在西方文明的传承中,作为肯定的一半成文了西方文明的核心概念,而作为否定的一半却失去了意义,这导致了人们无法从对抗中去理解西方文明残存的一半,而存留的一半也就失去了本身的哲学意义。
  (一)、正义与不义。
  “正义和非正义并非不同于健康的东西和致病的东西,后者针对躯体而言,前者针对灵魂。……促成健康就是把躯体内的各个部分根据其本性安排在控制和被其他部分控制的地位,引发疾病就是把他们反其本性地安排在相互颠倒的统治和被统治的地位。……导致正义就是把灵魂中的各个部分根据其本性安排在控制和被其他部分控制的地位,导致非正义就是把它们反其本性地安排在相互颠倒的统治和被统治的地。”
  正义与非正义对等于健康与疾病,在“一个人不可能成功地从事多种技术”的前提下,正义等同于正当的秩序,而不义相当于多管闲事而扰乱了城邦秩序。这不义最明显的代表即是智者,“智者知道得太多,做得也太多,他们多管闲事行为的无所不能表明社会堕入失序和不正义”。这些多管闲事行为中最为不义的便是以真理之名指导人类行为过程,引起和加重了社会失序的程度,而这种指引本应只能由哲学家来做。
  (二)、爱智者与爱意见者。
  这是最被混淆的一组概念,因为今天我们都将爱智者视为柏拉图理念中的爱意见者。苏格拉底不断声称自己是真正的哲学家,以此来区分雅典时代其他人。“这人的思想,因为他认识事物的本质,我们就能正确地称之为真知,称另一个人的为意念,因为他只会意想事物。”爱意见者只能看到事物展现出的美的一面,而当美并不展现在外表时,他们形同盲人,他们看不到事物的本质。而只有事物存在的本身才能构成真正的智慧,而事物展现出的各种面貌是意见。意见是介于有知与无知之间的产物。
  (三)、真理与谎言。
  《理想国》中将“真正的虚假”解释为错误地把各种喝事物的真正本质(真理)不相符的观念和思想收罗道自己的灵魂中,把它们当作“真知”。社会中真正秩序的重建,需要真正的神学,需要“真知”。而智者与模仿诗人等都是有着虚假神学的人,它们传播谬误,让谎言充斥著人的灵魂。而柏拉图规定好了有关神的两条规则:神只是好事物的创造者;神不会在言行上欺骗人。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禁止让智者、模仿诗人等以神的名义传播导致社会失序的思想,因为他们借助了神的名望,却歌颂着被神诫的事。
  三个概念对子是“从无知到神的真理,从对摇摆不定事物的意见到对存在的认识,从纷繁杂乱的活动转向管好自己的行动范围这一原则”。概念对子必须结合起来思考,而不能单独进行理解,因为这会使其意识不到人对社会腐败的抵抗,使肯定一方沦为纯粹的意见。抵制是理解柏拉图概念的核心,沃格林认为其两个核心的作用,“它是对他自己和其他人的一种拯救行为,因为正当秩序的再现及其在他自己灵魂中的重构称为新工体的实质性中心……哲学是一种判断行为……阐明抵制行为的概念对子发展成为社会秩序和失序的(成熟意义上的判断手段或标准)标准。在第二个方面,柏拉图是政治学创始人。”柏拉图将社会失序与人的灵魂状态紧密相连,因此对腐败社会的抵抗必然从重构人的灵魂开始,“理想国”的构建就是这一拯救行为的结果;柏拉图的三个概念对子构成了人们对腐败社会进行判断的标准。
  三、小结
  还需要理解的是柏拉图抵制的究竟是什么。首先当然是智者和模仿诗人等等,智者宣扬的虚伪的正义毒害了年轻人的思想,但毒害年轻人最深的并不是某个智者,而是腐败的社会本身,是法庭、议会和剧院。持续对年轻人施加影响的大众是“最大的智者”,况且,所谓的智者也不过只是附和大众的意见罢了。“或者你也认为,如同许多人一样,一些年轻人已经被智术师派腐蚀,是智术师派中的人私下腐蚀他们,这且不说,其实,难道不正是说这话的人是最大的智术师派,不正是这些人彻底教育了年轻的人、年老的人、男人和妇女,并把对方塑造成自己希望看到的人。”[]柏拉图提醒读者,在看待对立两方时,不能将自己置身事外,事实上,我们都已经习惯了智者的教导,甚至,我们自己就是智者本身。我们需要对自己进行抵制。
  【参考文献】
  【1】[美国]埃里克·沃格林:《秩序与历史.第3卷.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M],刘曙辉译,译林出版社,2014年:109.
  【2】[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M],王扬译,华夏出版社,2012年:234.
  【3】[美国]埃里克·沃格林:《秩序与历史.第3卷.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M],刘曙辉译,译林出版社,2014年:163.
  【4】[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M],王扬译,华夏出版社,2012年:165.
  【5】[美国]埃里克·沃格林:《秩序与历史.第3卷.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M],刘曙辉译,译林出版社,2014年:116.
  【6】[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M],王扬译,华夏出版社,2012年:206.
  【7】[美国]埃里克·沃格林:《秩序与历史.第3卷.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M],刘曙辉译,译林出版社,2014年:119.
  【8】[美国]埃里克·沃格林:《秩序与历史.第3卷.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M],刘曙辉译,译林出版社,2014年:120.
  【9】[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M],王扬译,华夏出版社,2012年:223.
  作者简介:周岩(1989),男,硕士研究生,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300384,中西方政治思想史。
其他文献
【摘要】:加强交通系统思想政治工作,一要加强信念教育,锻造优良品质;二要守住宣传阵地,强化正面引导;三要坚持挺纪在前,打造廉洁队伍。  【关键词】:加强 交通 思想政治工作  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也发生了较大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必须针对新情况、把握新形势,积极承担好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历史使命。就交通系统思想政治工作而言,我们
期刊
【摘要】:救生艇是海上作业石油平台重要的救生设备。救生艇在平台遇险的紧急情况时,能帮助人员脱险和救助落水难员,以保障作业人员安全。除此之外,还可用于海上演习等。  【关键词】:救生艇 操纵 机器 风 流  当一名合格的艇长,不仅需要勇气和较高的综合素质,最基本的离不开对主机、舵、脱钩装置、吊艇机、锚、缆、风、流这八要素的掌控。  救生艇航行操纵包括大风浪航行、雾中航行、火区航行等,原则是“宁远勿近
期刊
【摘要】:互联网逐步走近我们生活,网络发言实属司空见惯。网络社交的门槛过低以至于网民们的戾气较重,各式各样的网络暴力层出不穷。2019年8月20日,四川德阳安医生遭受网络暴力不堪忍受选择自杀。然而仅仅几天以后,又有女老师因为网络暴力选择自杀,这值得我们思考,到底人肉搜索的法律界限在哪里。  【关键词】:言论自由 人肉搜索 法律责任 权利保护  一、人肉搜索引发惨案  2018年8月20日,四川德阳
期刊
【摘要】:摄影师马丁·帕尔在上世纪一直引起人们的争议。冷嘲资本世界里所谓庸俗、可怜的“中产”生活,花里胡哨却言之无物。怪异、荒诞、窘迫、尴尬,在他的作品里世界就像是他预备好的一盘笑料。  一、马丁·帕尔的创作理念及风格特征  马丁·帕尔他是一位批评家、一位幽默家还是一位摄影家,手中的相机就是他三种身份的通行证。马丁·帕尔从七十年代一路拍摄到九十年代,这个越来越庸俗的世界使这位批评家、幽默家如鱼得水
期刊
十九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恩格斯开始讨论悲剧问题。他们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应用于悲剧理论。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文论是整个社会意识形态、上层建筑革命性变革的产物。  马克思恩格斯对于悲剧理论的阐释比较集中在1859年评论拉萨尔的历史剧《弗兰茨·冯·济金根》的两封信中。在信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悲剧下了这样一个定义:“(悲剧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同时指出,任何悲
期刊
曾几何时,平面设计无处不在,报纸、杂志、四处可见的广告牌,然而现在,放眼望去,满世界都是屏幕,而平面设计呢?从电视出现开始,人与设计之间交互的方式开始了深刻的变革,在这个人手一个手机,频繁与之互动的时代,平面设计真的要走向消亡了吗?  电视的出现与规则的改变  与存在了好几千年的纸相比,电视的存在不到百年,这个脱胎于机械扫描图形方法的新产物仅仅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就牢牢占据了最重要的媒体地位。  
期刊
【摘要】:古希腊历史學家修昔底德曾在他所著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详细地记录了古希腊时期斯巴达与雅典的战争。斯达巴因雅典的崛起而感到不安,双方最终爆发了战争,这种崛起国在持续发展中必然会挑战既有大国的地位,导致战争无法避免的现象被称之为“修昔底德陷阱”。如今,中国的高速发展引起了世界的注意,尤其引起了美国学者的不安,美国学者认为当前中国的发展严重威胁到了美国的世界地位,并认为当前中美之间已陷入修昔
期刊
【摘要】:造纸和印刷术是我国传统的四大发明的两种,二者彼此关系密切,唐代以前,中国古书主要以写本形式流传,唐代以后,随着印刷术发明和使用,才有了严格意义的古籍版本。文章从工艺美学的角度分析纸张独特的意识形态、作用以及特殊性,在纸张的工艺技法和纸张的表现形式进行分析,希望我国的造纸事业和传统印刷工艺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纸 印刷工艺 特殊性  一、纸在印刷工艺中的作用  造纸术发明以前
期刊
【摘要】: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停车困难问题已经从一线城市扩展到二线和三线城市。停车位数量与汽车数量之间的不匹配以及停车位的低利用率是停车难的根本。要解决停车问题,必须同时解决这两个关键点。基于互联网环境下,运用O2O模式,为城市有限的停车位与轿车数量不断激增的矛盾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在增加停车资源的同时,结合共享经济和互联网的信息传递,使停车资源能够最大限度的在空间和时间上得到合理利用
期刊
一个政党先进与否,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关系到党的兴衰存亡。每一个党员的素质关系着党的整体素质,每一个党员的言行影响着党的整体形象,中国共产党能不能保持先进性、凝聚力,能不能稳固执政地位,有无吸引力,就看能否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领导和带领中国人民,为了天下穷苦百姓的解放,冲锋陷阵,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建立了我们的新国家。在社会主义革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