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意 (组诗)

来源 :诗歌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eyi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愿意
  你心动已久
  愿意有一天
  不用告别的
  就走了,也不去太远
  最好是一座山
  山间有林
  林下有泉
  一间小屋,放得下
  你带去的那些书本
  还有白纸
  还有一些纷乱的杂念
  从此,每天早上
  在清凉晨雾里
  练习修禅
  学会煮苦丁茶
  看流云
  诉说天地的变迁
  或许有一片树叶
  从远处飞来
  落在脚边窸窣
  说给你听山下的一些俗事
  你可以不放心上
  也可以若有所思
  亲手种下一棵树
  我离山岭很远
  我离大河很远
  对生命最好的纪念
  是亲手种下一棵树
  让一片闪烁的绿色
  接受阳光温暖的召唤
  我在一种兴奋中急切
  热泪滴落泥土
  心意植入期盼
  把自己扶正,站直
  从此开始向上生长
  崭新的年轮一天天萦绕梦想
  向无垠的天空升旋
  我为此激动不已
  明天的梦境里
  人们会踏春而来
  燕雀会筑巢而来
  雨季会欣欣而来
  于是一棵树
  将成为远处风景中
  一座山冈的原色
  一条大河的起源
  走过一只猫
  城市的一角
  一只流浪猫
  在雨中散步
  表情闲适地
  穿过街心花园
  就像走在自己的庭院
  那个神态
  很像人啊
  这么悠闲
  雨弄湿了
  它的前脚
  它停了一下
  举起一只
  抖了一抖
  就像甩了甩踩水的鞋
  那个动作
  很像人啊
  这么敏感
  雨下密了
  天色将晚
  家在哪里呢
  它抬起头
  若有所思地望了一下天
  就像一个思归的游子
  那个表情
  很像人啊
  这么孤单
  荒墟
  每一蓬枯草都是凋谢的情节
  散落在天地分界线
  风沙颤动记忆
  月光凄凉时
  遥望飘远的光景
  苦恋般地相思
  刀割似的疼痛
  有一天黄昏
  一个南方的汉子,策马而来
  倚在残墙上
  用一把吉他唱了三天三夜
  风声呜咽
  故事洒落一地
  后来传说走得很远
  勾起了一些人的叹息
  看见一群羊
  一片山坡上,看见一群羊
  我停留了下来
  坐在它们旁边,感到亲切
  它们一点都不像云
  白得怎么样,飘过怎么样
  也不是草长高了,风吹什么的
  那都是别人歌里的浪漫
  我看到的是一片沉默
  沉默地吃草,站立,等候
  互相交换位置,然后继续吃草
  并不关心我的到来
  偶尔抬头看一眼
  我刚要做出表示
  它们已低头吃草
  它们在这里生长,繁殖,排泄
  一生的目的好像就是为了吃草
  活得纯粹,心甘情愿
  表情既放松,又懵懂
  像我坐着的这块石头
  看看海
  有时候,我们离开嘈杂和拥挤
  静静的,去看一片海
  海在那里,水连着天
  面对辽阔和深邃
  我们的心在变远
  就这么看看,看看海的博大
  海的力量,海的无言
  我们跟海没关系
  只是去看一会,然后回来
  做原來的人
  过了一阵子,心里又嘈杂拥挤了
  于是我们又想念海,又想去看看它
其他文献
文学史上被遮掩在“小说家”头衔的光芒下的诗人不在少数,比如雷蒙特,卡佛(Raymond Carver),这位美国小说史上“极简主义”的代表作家,他的诗作直到他晚年才受到学界关注。以叙事性的、散文化的语言将生活庸常的一面娓娓道来,卡佛模糊了诗和小说、诗和散文的文体界限,因而争议小断。研究者Arthur F.Bethea将小说和诗进行对照式的细读认为:“卡佛的诗是诗,在于它的技巧超越了叙事。精确的语词
一  一个村庄就是一座山  一座大山  一座压在人身上的山  这个地方的人  一出生,就体会了路的崎岖和不平  二  山的前面有一条河  叫黄河,它泥沙俱下  土里土气  看着近,走着远  三  黄河流经万里千年  也洗不去黄土高坡的影子  和灵魂深处的苦  四  人也活在山身上  脱不开,因為它又名叫故乡  五  一个村庄,紧跟着你  背又背不动,摔也摔不下  晴天扬尘,雨天泥泞  六  举步维
透明房子  我很确定,那透明的房子绝不是你的预谋,而是你  明明白白的欲望。  哈,我们发光的身体发生什么都没有错。可是  我心中的不安使我感到紧促的压迫。这时候  我宁可你仔细一点告诉我  如何一个人沿着承德出了木兰围场一直向北去。  十月份的夜晚,在陌生的酒店裹紧自己的衣服,关了灯,沉  在黑暗中抱紧自己的膝盖。  你一定不明白,我们  为什么一定要品尝这苦涩  就像我不明白  那甜蜜是什么。
推车过六尺巷的时候  我本应硬着头皮穿墙而过  两位漫步的老人说,请先走  我说,两位先走吧  我还要画地上斑驳的月影  画青葱的葡萄藤蔓  画可以撑船的大学士胸怀  尤其要画这世间最柔软的墙  耶路撒冷的哭墙太多心酸  柏林墙早已拆毁  對抗仍随处可见  其实,我不是画家  我只是文都有福的路人
高梁,本名王树彬。河北秦皇岛人。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写作。诗作散见《诗刊》《人民文学》《诗选刊》等刊物。获得第十二届河北省文艺振兴奖、河北省首届文艺贡献奖、华文青年诗人奖提名、国家电网职工文学创作奖等奖项。出版诗集《秘境》。  挪动  需要一场神游才能配得上大地的运动。这需要  我早早出生,早到恰好看到熔岩喷出  看着它们燃烧,然后冷却。看到浑然一体的它们  慢慢布满裂缝  山川的挪动、升起和沉
时空  在一个虚无缥缈的无形中  或许只是一个光点  一个镜面的折射,一线光丝  我甚是稀有谈到“时空”  是亵渎了这个多维体,灵性的他界  我想  每座城市,每座山,每朵花,每条河流……的背后  都是时空,沒有具象  我谨慎细微到每根神经,每一下呼吸  怕一谈到  便是失去  囚徒  比如  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  在文字进化的旅途中  让人相信了半辈子  白云苍狗  青竹般若  是让心灵如
初春之卷  春天我的爱开满桃花  四分之一被风吹落成诗  四分之一被采摘化为爱情  四分之一被崔护偷走,遗落大唐盛世  剩下的四分之一被搁置,看遍生老病死  可没有百分之一,留给我可爱的亲人  一滴泪水垂下  羊群在山坡行走,又在黄昏迷失  日行帖  (一)  午后的黄昏参差错落  城市融合于阳光尖端  一排排视野在麦芒中拥向云端  惊涛拍岸,天空呈现古老的斑点  从九月到十月,它们的皱纹愈加陈旧
8月31日  他们喊我阁下,那时我正在收拾桌面  把一堆资料摞起来,放进附近的橱柜  他们依然喊我阁下  这令我恍惚,我实际已习以为常  正如,说到  中药,我就想到封建社会  中国文化  博大精深,但我总闻到麝香和草的味道  我精致如瓷  脆弱如瓦罐  我一日三餐,一日一线二点  有时站在云端  脱我的靴子  说我的古话  古话简洁,难懂  ——这足够了  可以赶跑蚊纳,异己和现实中的我字  我
我想,一个人和一座城市的关系,主要是和这个城市生活的人发生关联。诗人,情感敏锐而细腻,感知力更强,体验更深刻,也往往是通过他接触到的人和事,来感知一个城巿的世态、人情和诗意。  我是1989年8月从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来到苏州的。  本来我和同为大学同学的女友一心想留在南京工作,也分别联系了江苏文艺出版社和江苏教育出版社。临毕业那年初夏,恰逢一个众所周知的大事件。女友是苏州人,她家里迫切希望我们一
树梢灰白的土话  暗,黑褐色,上黄  枯竭,干瘪,苍凉  光秃秃的姓氏上没有鸟鸣  和云雾涌现的蓝  轩辕就在一座山上  寂静的谷米秸杆诉说着缺水的爱情  干,涩,荒芜  西安以西  白桦或者树梢灰白的土话  唇边有隆隆的雷声  叶子上是春分  她唇边有鸟鸣滴落的光  和轰隆隆的雷声  雨水是寂静中忙碌的南方  轻烟,天空  沉默着的颜色凝望着斑驳的三月  “黄昏逼近  遠近交叠的景象  在淡蓝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