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年例文化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运用

来源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b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粤西岭南一带,“年例”埋藏在茂名本土的众多独特区域文化中,是“粤西文化奇葩”。在区域活动中开展有关年例文化的活动,不仅能引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走进本地的年例文化,对年例文化有一个深刻的认识,还能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继承、发扬粤西的年例文化。
  关键词:年例文化;区域活动;幼儿教育
  民族传统文化是特定民族在历史实践中创造和积淀的文明成果,是一个宏大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规、习俗,乃至各种习惯,是民族文化的时代精神和价值取向的凝结。在粤西岭南一带,有一个比春节还要重要的节日,那就是具有粤西特色的民间文化习俗——年例。茂名“年例”是茂名地区至今仍保留着的一种古老的区域性民族文化,它埋藏在茂名本土的众多独特区域文化中,具有生动、形象、复杂的物化形态,堪称“粤西文化奇葩”。
  在幼儿园中,区域活动是幼儿一日活动中必不可缺的环节,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的一种带有学习性质的活动。在区域活动中开展年例文化活动,不仅能让幼儿走进本地的年例文化,还能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继承和发扬粤西的年例文化。
  一、充分依托年例文化资源,积极丰富区域活动内容
  “年例”是茂名地区的特色节日,一村过年例,周围村庄群众都来看热闹助兴,家家户户大摆宴席招待亲朋好友,不论是否相识,一律热情款待。每到年例期,村镇街道张灯结彩,各户盛筵宴请亲朋,来客越多,主人就越高兴,故有“年例大过年”之说。活动内容有游神、游灯、点灯、打醮、舞狮、舞龙、飘色、八音、武术表演、做大戏(粤剧)、木偶戏、燃放烟花爆竹等。
  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幼儿园内设置丰富的材料,生动的活动内容和形式,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使幼儿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操作。教师适当地将年例文化的元素引入区域活动中,年例大餐、舞龙、舞狮和木偶戏、粤剧等具有浓郁年例特色的活动在园内遍地开花,使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充分感受年例文化的魅力。《纲要》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开展“年例文化在园本课程开发中的利用”这一课题以来,区域活动相比以前更为丰富,在原有的基础上努力挖掘年例文化,将当地的民俗风情带入到区域活动中,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各个区域活动由于有了民俗元素而显得更为丰富。
  二、积极选用有特色的游戏材料,引导幼儿感知年例文化
  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游戏材料来实现的,材料提供的层次性和开放性直接影响到幼儿发展的速度和方向。
  幼儿的发展涉及各个方面,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投放不同的材料,在选材方面尝试从材料上去渗透年例文化。区域活动的材料是不会说话的老师,它在幼儿和知识之间搭起了桥梁。适宜的材料能引发幼儿的兴趣,还能让幼儿走进年例文化,对年例文化有一个深刻的认识,而且能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继承发扬、创新家乡的本土文化。因而,教师结合了幼儿当前的发展水平和兴趣点、关注点来投放材料。如小班可在语言区中收集图片、照片等有关资料,让幼儿初步了解年例的习俗;提供有关年例文化的活动图片、照片、录像,引导幼儿讲一讲活动的名称和内容,如年例请客、年例游神等。在表演区提供准备各狮子、龙的头饰、音乐磁带等供幼儿表演舞狮、舞龙庆年例,让幼儿更进一步了解年例的表演。在美工区准备红纸、红包、剪刀、橡皮泥、双面胶、画纸、水彩笔等供幼儿使用,如制作鞭炮、烟花、各种年例食品。中大班则在语言区中收集有关年例的相片、年例来源的图片,互相介绍,讲述所见所闻,让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说说年例的风俗活动,从而發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表演区中准备各式木偶、戏剧服装、头饰、音乐磁带、乐器、舞狮、舞龙道具等,供幼儿演唱欢快歌曲、表演欢庆舞蹈。在美工区准备皱纹纸、剪刀、糨糊、各色彩纸、水彩笔等供幼儿使用。用剪刀剪各种形状的年例图案,用彩纸设计制作年例卡、鞭炮等,让幼儿感受本土文化的风俗。
  三、围绕年例文化创设特色游戏,激发幼儿积极参与活动
  独特的年例文化使得幼儿园的孩子们拥有与众不同的区域活动内容。在区域活动中投放的具有乡土气息的材料,不仅仅是让孩子接触,而且是以此为媒介,让孩子在玩玩、想想、做做的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和成功后的满足感。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教师加强了与家长的联系,从而得到了家长们的帮助和支持,更创造了本土材料应用的大教育环境。
  小班幼儿对年例不陌生,但他们的兴趣点多在吃和玩上,所以小班的年例活动主要是“我去看年例”,围绕着他们最感兴趣的年例大餐及他们看得最多的舞狮,放烟花爆竹等开展。就拿娃娃家区域来说吧,幼儿对年例菜特别感兴趣,拿起“铲子”、“锅子”在“炉灶”上烧起了美味的菜肴,还不断地推出新菜,其中有一个孩子还在念着年例菜谱呢。
  中班的年例活动是以幼儿作为小客人“我去看年例”开展的,除了有他们最感兴趣的年例大餐及他们看得最多的舞龙、舞狮活动外,还让孩子初步了解木偶戏、粤剧等茂名地方特色文化。如表演区的“舞狮”、“宴客”和“唱粤剧”等活动。幼儿们在唱粤剧时,还不忘模仿粤剧演员们唱、做、念、打;而那些“小狮子”的搔痒、抖毛、舔毛等动作,惟妙惟肖,逗人喜爱。
  大班幼儿对年例已有一定的了解。以“我家做年例”为主题的活动,除了邀请客人、准备年例大餐、看舞狮、放烟花爆竹等,还将从粤剧、木偶戏、飘色这些富有特色的地方民间艺术引入活动,使幼儿在浓浓的年例节日氛围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如美工区的“制作戏服”,表演区的“木偶戏”、“金蛇狂舞”,语言区的“我家的亲戚朋友”、“我是小主人”,娃娃家的“美味的年例大餐”等。
  可见,这些年例活动的加入满足了不同发展水平孩子的需求,幼儿们在与情景互动中操作,既积累了知识又体验到了游戏的快乐。
  随着年例文化的合理应用,孩子们更加沉醉于每天的区域活动,因为在这里有不断刺激孩子的新鲜事物;有令孩子冥思苦想,却又津津乐道的小制作让孩子们惊叹不已。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自信心。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充分发挥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思维更活跃,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孩子间的合作更密切,同伴间的关系更融洽。结合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根据年例特色,从幼儿熟悉的生活环境入手,将年例文化和谐地引入区域活动中,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幼儿在活动中不仅感受到了年例的丰富与优秀,还感受到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充分利用年例文化资源,创建富有特色的区域活动”是我们一直的追求,我们力求让幼儿通过各个活动区更好地了解年例。在活动中,让幼儿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年例文化的魅力,为更好地了解年例,传承年例文化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汉林.“年例”起止之探寻[J].南方论刊,1997(01).
  [2]吴汉林.谈年例的渊源与展望[J].南方论刊,2010(09).
  [3]罗远玲.仪式叙事中粤西年例的变迁与当代意义[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5).
其他文献
基坑与边坡联合支护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一项重要工程.本文阐述具体施工过程中常见的几种基坑与边坡联合支护的设计方法,介绍基坑与边坡联合支护工程的施工程序,最后通过一个
参照传统的企业管理会计框架体系,根据目前市场经济的成熟度和企业自身的情况,同时结合“互联网+”时代特色,对企业管理会计框架设计进行初步的探讨,以期对该领域的研究和实
30年前,1979年的12月,武汉市政协五届一次会议召开。政协工作在武汉的历史,完成了一次漂亮的转折——被“文革”中断十多年后,重新走上正常轨道。 Thirty years ago, in Dec
摘 要 国家的建设,关键在人才,尤其是创新型人才。“钱学森之问”不仅反映了中国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困境,更对整个教育界提出了反思和改革的要求。我们就把“钱学森之问”引发的讨论作为出发点,分析疑问所反映的深层含义,以求得解决疑问的策略。  关键词 钱学森之问 创新型人才 策略  “为什么我们的大学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著名的物理学家钱学森大师病重期间,多次询问前来探望他的温总理。温总理说“钱学森之问对我
近日,从江西省赣州市质监局获悉: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国家钨与稀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赣州)负责制修订钨和离子型稀土矿国家标准.
建筑施工行业的饱和给市场带来了更激烈的竞争,而“两金”规模的扩大使行业的发展环境愈发恶劣.高企不下的资产负债、缺乏活力的资金流动都给建筑施工行业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烈,加强对环保工程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在环保工程中污水的处理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其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因此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对
一组统计数字显示:在消耗同量稀土的情况下,龙南县稀土产业总产值由2006年的7亿元提高到2007年的10.35亿元.3亿多元的产值增长,来自哪里?对此,龙南稀土人有着深刻体会:科技拉
19岁的农村女孩陈娟被镇党委副书记田冬石猥亵,羞愤难当的陈娟竟然服毒自尽。法律该如何为田冬石定罪?   此案一审法院判决之后,在社会上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日前,十堰市人民检察院对此案提请抗诉,十堰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此案依法进行了改判。    少女自杀缘于遭人猥亵    2003年10月17日早晨,丹江口市凉水河镇像往常一样安静,村民顾玉梅早早地安排好女儿去放牛后便出了门。中午11点多,顾玉梅回
牧师在古时是官职名,有明确的职责和权力范围。《周礼·夏官·牧师》中这样说:“牧师掌牧地,皆有历禁而颁之。孟春焚牧,中春通淫。掌其政令,凡田事,赞焚莱。”根据《周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