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位萃取发酵耦合工艺高产丁醇的初步研究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max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粮食为原料通过发酵法生产丁醇是一种经典的方法。然而,发酵工艺中存在着缺陷:低浓度的丁醇会对生物系统产生强毒性,由此限制了丁醇的高产。而原位萃取发酵耦合(在发酵过程中采用了有机溶剂连续移走发酵产物以消除产物抑制作用)工艺,是解决上述缺陷的有效途径。本试验开展了原位萃取有机溶剂的筛选、配比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所选的油-20%癸醇、油-40%癸醇、正辛醇、正庚醇、乙酸乙酯5种有机萃取剂中,其中油-20%癸醇,1:5的配方对生产菌种毒性最低,丁醇总产量达19.21g/L,而丁醇总生产强度也比传统发酵的对照组提高
其他文献
用科学发展观推广综合利用,特别是利用肉厂下脚料,可以变废为宝,节能环保,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隘.
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的转子磁链观测精度会因电机运行过程中的参数变化而降低,这是限制矢量控制系统性能的一个主要问题。使用一种不依赖对象数学模型的强鲁棒性控制器——
针对一类用T-S模糊模型描述的多时滞离散不确定系统,研究了其输出反馈保性能鲁棒控制问题。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方法,给出了系统模糊输出反馈保性能控制律存在的一个充分条件和
采用ELISA方法测定了亲和组合与非亲和组合玉米叶片内钙调素(Calmodulin,CaM)浓度的变化,旨在明确不同组合中CaM的变化趋势以及CaM是否参与玉米体内由大斑病菌HT-毒素所引发的信
用野生根癌农杆菌接种毛白杨后,定期测定叶片内5种酶活性的动态变化,旨在揭示毛白杨对根癌农杆菌侵染后的生理响应,阐明杨树根癌病的病害生理。毛白杨接种病原菌后,SOD、POD、P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