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宗羲的王学观——兼论黄宗羲的心学立场及其对心学发展的贡献

来源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err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宗羲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他既高度评价了王阳明及其后学的心学思想,又对王门良知说、“四句教”等学说的理论缺陷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反思,对王学暴露出来的弊端汲汲加以修正.黄宗羲在学术立场上认同并信奉心学,他在反思王学利弊得失的过程中,也建构了较具特色的心学思想体系,为儒家心学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其他文献
源于旧哲学和传统发展观的二分法模式阻碍着对发展的合理理解。文章把二分模式初步分为强一元论二分法、弱一元论二分法和二元论式二分法三种 ,指出它们的逻辑缺陷与不足 ;还
本文以哲学和艺术为基本对象,系统探讨了西方文化发展中,现代性与古典性的内在联系、相互促进、矛盾冲突,直至联系破裂的历史演变;强调古典性对于现代性发展的内在意义,古典性的丧
本文的重点不在于探讨宋明儒学分系理论的优劣,而是希望在不同理论的陈述介绍之外,通过一个本性诠释学的观点(成中英)将之综合.这种综合的作法并非取消个别分系理论的特殊性
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革命 ,对迄今为止的人类思维、生活方式、生存状态 ,仍在产生巨大的冲击和震撼 ;与此同时 ,恐惧现实世界和推崇“虚拟现实”的造神运动已经萌芽。本
本文对云南丽江地区纳西(摩梭)及邻近彝族、藏族等民族的亲属关系、婚姻、政治、经济及宗教制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为完全的父系和母系(包括"阿注”)是在特定政治、宗教和经
宗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然存在的客观现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之一。两者之间既有相容性,又有不相协调的方面。宗教对终极关怀问题的关注,以及它的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既是物质———技术层面和制度层面的 ,又是精神观念层面的 ,有赖于中国历史上形成的独特精神因素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文化丛书》从多角度
道德伦理传统是维系社会稳定的基础 ,也是降低社会变革成本的制度保证。没有一致的道德伦理认同就不会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对道德伦理的认同程度决定了市
自从古希腊哲学发韧 ,对于存在者之存在的本质的发问便被放置到对存在者之存在根据 (理由 )的探索之中。在理性本体论产生之后 ,事物存在的“理由”往往是从其合理性方面得到
本文通过考察哲学在当代美国的现状 ,指出美国哲学面临的世纪末困境。这种困境主要表现在 :哲学在美国公共生活中日益下降的地位 ;哲学家在当代美国社会中的尴尬作用 ;当代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