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合唱进行到底

来源 :人民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j09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央电视台第13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合唱比赛自3月19日结束至今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然而当人们谈到这次的合唱比赛时仍然是津津乐道,似乎有一种意犹未尽之感。普遍的反映是没想到合唱会这么好听!没想到合唱的水平这么高!也没想到合唱会有这么多风格各异的类型!更没想到许多合唱团的素质考试尤其是视唱的水平这么好!还有一个没想到是合唱比赛比紧接其后的几种唱法的比赛更好看!从这几个“没想到”中我们不难看出人们对合唱艺术的喜爱。
  
  除以上的赞赏之外还有一个现象,就是此次合唱比赛的收视率非常高。除普通观众对此次合唱比赛十分关注外,估计全国各地所有参加合唱活动的人都会天天观看比赛。4月中旬中国合唱协会在广东省中山市举办了一期“合唱指挥大师班”,来自全国各地参加培训的学员(合唱指挥)共330多人。我听很多学员说,在比赛期间各个合唱团都停止了排练,每天晚上大家都观看央视的合唱比赛。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全国各地从城市到乡镇、各行各业、各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城市的社区和大中小学校有多少合唱团!再加上许许多多由来自各个行业人员组成的合唱团以及城市各个公园中的合唱队等等,这是一个多么大的社会群体!人数之众难以计数。央视青歌赛的合唱比赛吸引了如此多的人关注,而且他们不是看热闹,而是在看门道,据说有很多人都在给参赛队打分。可见合唱对于他们而言远不止是一项娱乐活动,似乎已经成为他们精神生活之必需了。
  合唱艺术之所以有如此大的魅力,吸引无数的人参与其中,是因为这种艺术形式对于参与者而言,不仅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能得到美好的艺术享受,愉悦了身心,陶冶了情操,净化了心灵,而且通过演唱古今中外的合唱艺术精品,会使人们的精神境界更加高尚,更加热爱生活,进而充分地体验到一种幸福感。除此之外,合唱作为一种群体艺术,在艺术上追求和谐统一的同时,会增强合作意识并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有利于增进团队的团结和集体主义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讲,合唱艺术的普及与发展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而且合唱作为一种艺术表演形式,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是其它艺术形式难以替代的。
  中央电视台把合唱列为青歌赛的比赛项目,为合唱艺术打开了一扇通往千家万户的大门,这一举措是一项功德无量的好事。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在合唱发展的进程中还有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急需培养大批优秀的合唱指挥人才。众所周知,指挥是合唱队的灵魂,没有好的指挥合唱队的水平无法提高,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在此次青歌赛中我作为评委,在复赛中看到大部分合唱团都是由于指挥的水平不高被淘汰出局,致使他们无缘进入电视直播的决赛。而那些进入决赛的团队尤其是进入最后一轮的合唱团,他们之所以能拼杀到最后,与指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目前我国群众合唱的普及虽然范围很广,发展速度很快,但是由于缺少大批优秀的指挥人才,使大部分基层的合唱团仍处于比较低的水准上。这是制约我国合唱发展的瓶颈之一。
  二是应采取措施不断地推出优秀的合唱新作品。合唱作品对于合唱的发展与提高是至关重要的,没有大量的新作品不断涌现,会制约合唱水平的提高。在此次青歌赛中虽然有一些新作推出,但是数量很少,而且水平也不是很高,许多团队演唱的仍然是一些老的曲目;包括近些年在其它合唱比赛中也存在同样的情况,合唱新作品十分匮乏。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合唱发展的又一个瓶颈问题,希望政府和有关部门对此能引起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
  三是急需创建新的职业合唱团。近二十年来,群众合唱得到了迅猛发展,而职业合唱团却越来越不景气。以合唱为职业的专业合唱团逐一被合并或撤销,职业合唱团目前已所剩无几。仅有的职业合唱团为了生存也不得不跑市场或去“唱堂会”,不可能像从前那样进行严格的训练并定期举办各种专题音乐会。其水平可想而知,难以保证。在此种情况下,职业合唱团对于非职业合唱团的示范作用已不复存在,也很难有新作品推出。长此下去等于非职业合唱团失去了“排头兵”,而且使那些热心于合唱创作的词曲作家失去了重要的园地。关于这个问题我完全赞同中国音协副主席陆在易同志的意见,他在今年3月号《人民音乐》上发表的题为《中国必须拥有数支高水准的职业合唱团》一文中,将这个问题分析得十分透彻,在此不再赘言。
  四是应该创建合唱学院。无论从我国合唱发展的势头方面,还是从目前需要解决的诸多问题方面看,合唱学院的创建已迫在眉睫。据了解,西方许多国家都有专门为合唱培养人才的合唱学院,包括在一些综合性大学中都设有合唱院系或专业,既作为选修课又可以培养专门的合唱人才。在专业设置上有合唱指挥、声乐、钢琴伴奏、词曲创作等专业。我们是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大国,特别是在合唱发展十分繁荣的今天,创建合唱学院的工作应该提到日程上来了!
  田玉斌男中音歌唱家,中国合唱学会理事长
  (责任编辑 金兆钧)
其他文献
搞歌剧,应该从延安时期说起。  延安时期是我艺术上、思想上的准备阶段,认识搞中国歌剧要走民族化的道路、要走民族音乐的道路。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重视民族风格等等对我有很大的影响,但真正认识到要从头学起还是整风以后搜集民歌、跟老百姓学唱,慢慢才从心里喜欢上民族音乐。在这之前,口头上讲民族化,心里并不真正看得起,倒是很向往西欧的东西,特别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印象派的绘画、诗歌、音乐,入了迷。我从一本
Ethnomusicology正式作为学术词语至今已经半个多世纪。这个词语从ethno和musicology的复合,发展到ethnomusicology其自身成为一个完整独立的概念,与其说是一个交叉、新兴“学科”的诞生,不如说是一种宽宏、多元的音乐文化学术思想发展的启明。  虽然ethnomusicology(音乐人类学或称民族音乐学)在将音乐安放在文化背景中来研究这一点上学者们都是达成共识的,但
幼儿活动使孩子认识自然、社会,对发展幼儿交往能力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当前幼儿活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师指导意识不强,片面地认为幼儿活动就是给幼儿一定的自由时间,让其进行自由活动,不能有效介入;教师指导方法单一,习惯自己讲幼儿认真听,总希望幼儿原封不动地按照教师的预设安排进行活动,降低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和兴趣。  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和对科学探究教育的研究,认为教师运用科学探究教育来设
一、题目缘起  “八音”一词常用于指称中国古代乐器分类。《周礼·春官·大司乐》载:“大师掌六律六同,以合阴阳之声……皆文之以五声,宫、商、角、徵、羽;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①八音指代八种类型的乐器,其分类以乐器的制作材料为标准,将乐器分为八类②,金类,如钟;石类,如磬;土类,如缶;革类,如鼓;丝类,如琴;木类,如柷敔;匏类,如笙;竹类,如笛。这一表述在各种古代文献中被反复
中国音乐文化对外的交流传播远自秦汉张骞出使西域,近至清末的教会传乐,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在此历史进程中,华乐远播海外,赢得了他民族、国家的接受与喜爱;同时,中国的音乐文化也积极地从海外其他民族、国家的音乐中汲取了营养,更好地完善、发展了自我的音乐体系。  近年,音乐史学、民族音乐学界对中外音乐文化交流的研究有大量成果产生问世。但从研究所关注交流的国别、族别的分布来看,大多数研究关注的“中外”实际上
2014—2015年度中国国家交响乐团音乐季,一如既往地主打“龙声华韵”民族牌。作为乐季组成部分,5月6日在北京音乐厅迎来了“龙声华韵——赵季平作品专场音乐会”,指挥家李心草执棒中国交响乐团,携手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女高音歌唱家张宁佳和琵琶演奏家吴蛮演释作曲家赵季平新近创作交响乐作品,如首演的《丝路音乐瞬间》、北京首演的男中音与管弦乐队《将进酒》以及《第二琵琶协奏曲》、管弦乐《〈大宅门〉写意》、女
2014年11月16至19日,中央音乐学院成功地举办了“第二届国际手风琴艺术节”。在此期间,来自北京、天津、上海、四川、西安、沈阳、武汉、深圳等地音乐院校的手风琴专业师生们,同来自塞尔维亚诺威萨音乐学院、芬兰图尔库音乐学院、意大利罗马圣塞西莉亚音乐学院、波兰华沙肖邦音乐学院、俄罗斯格涅辛音乐学院的手风琴艺术家们进行了精彩的演出与交流活动,体现了艺术节以“交流、促进、提高”为主题的宗旨。这是一次国内
当今的学术发展呈现出分工越来越细,综合性越来越强的趋势。多元学科交叉、重组,新兴学科不断产生。在这种形势之下,各学科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彰显自己的特色,成为各学术共同亟需思考的重要论题。当前,面对中国传统音乐学科的新形势,回顾与反思刻不容缓。  一、中国传统音乐学科研究现状  21世纪以来,中国传统音乐理论方向涌现出大量的学术人才,出版了数量可观的论著、期刊论文,逐步形成了一个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学科研
从“文革”结束以后到新世纪初期的三十余年时间中,中国竹笛艺术进入到发展的全新时期,与中国竹笛艺术发展的其他时期相比,新时期的中国竹笛艺术无论是在艺术表演形式、演奏艺术风格、教育教学等方面,均达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度,并逐渐摆脱了传统的竹笛“南”、“北”派别之分。然而,在演奏、教学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的同时,有关新时期创作的理论研究却是一个非常薄弱的环节,如何对近三十余年来竹笛作品创作的特征及审美观念的
太极传统音乐奖揭晓  太极传统音乐奖颁奖盛典10月25日隆重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传统音乐守望者们欢聚北京,共飨这一乐坛盛事。  由中国音乐学院发起,在太极湖集团的鼎力支持下,中国面向世界,首设传统音乐的学院奖——太极传统音乐奖。该奖授予在全球传统音乐的表]、传承、理论和传播各领域内有杰出贡献和创意性贡献的个人和团队,以期在全球范围内提升传统音乐的保护意识和推进人类音乐文明的多元化发展。  为了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