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许多高校中,数码钢琴教学都已取代了原有的普修学生钢琴教学,但教师仍采用旧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这使得使用先进的教学设备教学,仍旧是新瓶装老酒,跳不出原先个别课教学的圈子。本文从教学氛围的培养、教学手段的使用、其他相关课程的利用、考试评价制度的革新几个方面入手,对高师数码钢琴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这个议题进行建设性探索。希望能将过去對技术性和知识性的培养,转变成能够胜任将来实际工作岗位的应用性能力培养。
关键词:创新能力 综合素质 实际应用能力 即兴伴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a)-0197-01
近些年来,为适应高校扩招,各地钢琴教学普遍采用新兴数码钢琴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很好的解决了大量钢琴普修学生的教学。但仍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音乐应该是把强调通过创造性的教育来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作为课程目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该通过音乐在人的个性特征发展、形成方面培养人的创新精神。高师音乐教育担负着中小学音乐师资的培养任务,对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音乐观念、音乐知识和能力培养等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其中,钢琴教学是高师音乐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
1 钢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钢琴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
1.1 曲目量有限
每学期学生大都被动盲从地反复练几首曲目应付考试,难于真正提高演奏能力。大多数教师为了确保落实“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教学目标,反复要求学生进行枯燥的技能训练。当然,“基本功”是弹好钢琴的先决条件之一,但我们还应该通过期中、期末考试规定“每学期最低学习量”,学生既有练习的“精练”曲目,又增加“泛弹”曲目,广泛涉猎巴洛克、古典、浪漫、印象及近现代各个时期的经典作品,包括大量优秀的中国作品。扩大音乐视野,建立良好的听觉感性体验。
1.2 教条化严重,教学内容及教材都有待改进
很多教材仅局限于古典及浪漫派的作品,中国和现代派作品接触不多,极大束缚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开设数码钢琴课,目的是通过对学生的多方面的综合性音乐实践训练,提高其音乐素质和音乐修养。教师在教材的选择上可以灵活多样,可以针对性的选用重奏、合奏曲目,甚至采用乐队总谱。这样在高师钢琴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广泛地聆听交响乐、声乐、合唱、室内乐等不同体裁的音乐作品,全面提高音乐修养。
1.3 即兴伴奏的教学脱离实际
一个合格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所必备的重要技能—— 即兴伴奏的教学脱离实际。目前的许多即兴伴奏教学,仍然仅仅是学生按照老师指定的和声及织体模式进行练习。学生的创新及实用能力学习的兴趣遭到严重扼杀,创新意识受到抑制,挫伤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积极性,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偏离了培养师范生的方向,导致多数学生在毕业后工作中的实际应用能力不强,缺乏给歌曲编配伴奏的实际能力。因此,怎样在钢琴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尤其是即兴伴奏能力则是非常重要和值得很好研究的课题。
2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笔者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不断利用各种方法、途径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能力,思考在高师的钢琴教学中如何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现在总结出几点供大家参考。
2.1 应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多年来,受传统教育观的影响,在中国提倡“尊师重教”,所以我们看到在课堂上,几乎都是教师的“天下”。学生被动被灌进了许多知识信息。教育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方活动,我认为“重教、尊师”还不够,还必须“尊学”。
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音乐课堂教育的特点,在创设民主、和谐、自由、互动的教学环境中,教师起着决定的作用,过分强调课堂纪律会导致学生自我压抑,放弃主动参与学习,更别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了。所以我认为应有选择地摒弃了原先课堂上的条条框框,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
2.2 丰富各种教学手段,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2.2.1 运用多媒体教学模式
为了上好数码钢琴课,教师不但要有组织集体课教学的能力,还必须学习运用高科技技术搞好课程建设,运用数码钢琴强大的计算机音乐输入与录音功能,给各种室内乐、交响乐、声乐伴奏作品弹奏,并指导学生进行编配与创作。
2.2.2 集体课和个别辅导相结合
学生程度参差不齐、进度快慢不一,对慢的学生进行重点辅导。但也绝不是集体化的个别课,而是要利用集体课的优势,交替地运用齐奏、轮奏、独奏、接力、分组竞赛等方式,强化群体效应,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
2.3 加强其他相关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3.1 加强作曲理论课学习
数码钢琴集体课必须把握教学系统和结构的完整性,注重基本理论、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的传授。教师应按照事先拟定的教学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讲授演奏理论与技巧方法,并采取多种方式反复地强化基本概念和要领。
2.3.2 在钢琴教学中贯穿音乐史课
钢琴教学中拓宽教材范围,引导学生学习各国各民族钢琴音乐。例如,19世纪俄罗斯民族乐派、法国民族乐派、匈牙利民族乐派以及中国各时期优秀的钢琴作品。理论概念化的音乐史知识结合生动的钢琴作品,让学生能够很有兴趣地了解到各时期各地域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声语汇,帮助他们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特点,增强学生的审美思考能力。
即兴伴奏课。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弹奏能力、和声作曲理论知识及音乐史知识后,就可以及时的开设这门全称为歌曲伴奏的即兴编配课了。即兴伴奏是培养学生音乐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过去所有学习的一个大总结。在即兴创作过程中,他需要演奏者将全部的理论知识、音乐感觉、音乐想象力、演奏技巧、结构思维以及内心冲动一起瞬间迸发,达到灵感与技术、创造与表演的完美结合。
2.4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提高教学效果
传统考试往往是一次性或者使用单一的评价标准这样既不能测试出学生的真实成绩,也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文章开头已经提到音乐应该是通过创造性的教育来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作为课程目标。通过音乐在人的个性特征发展、形成方面培养人的创新精神。所以,创新教育的目的绝不仅是要求学生对知识性内容和基础技能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那么,评价标准就不能仅着眼于有限的技能的测评,而是应该从单一的演奏水平考查,扩展到对即兴伴奏、即兴演奏和创造性能力的综合考查,要改变以往仅以弹奏难度和质量来评价学生成绩的评价,更多的评价体系应从培养高素质人为目标,学生的学习态度、出勤情况、进步幅度都可以列入考评之列。
3 结语
我们在高师数码钢琴教学中,可以创新地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创造性的激发学生学习,教与学才能碰撞出火花,才能让师范生更好地适应将来实际工作。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时间能力就会在音乐教学这片沃土中生根开花,代代培养出具备真正能力的创新人才。
关键词:创新能力 综合素质 实际应用能力 即兴伴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a)-0197-01
近些年来,为适应高校扩招,各地钢琴教学普遍采用新兴数码钢琴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很好的解决了大量钢琴普修学生的教学。但仍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音乐应该是把强调通过创造性的教育来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作为课程目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该通过音乐在人的个性特征发展、形成方面培养人的创新精神。高师音乐教育担负着中小学音乐师资的培养任务,对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音乐观念、音乐知识和能力培养等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其中,钢琴教学是高师音乐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
1 钢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钢琴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
1.1 曲目量有限
每学期学生大都被动盲从地反复练几首曲目应付考试,难于真正提高演奏能力。大多数教师为了确保落实“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教学目标,反复要求学生进行枯燥的技能训练。当然,“基本功”是弹好钢琴的先决条件之一,但我们还应该通过期中、期末考试规定“每学期最低学习量”,学生既有练习的“精练”曲目,又增加“泛弹”曲目,广泛涉猎巴洛克、古典、浪漫、印象及近现代各个时期的经典作品,包括大量优秀的中国作品。扩大音乐视野,建立良好的听觉感性体验。
1.2 教条化严重,教学内容及教材都有待改进
很多教材仅局限于古典及浪漫派的作品,中国和现代派作品接触不多,极大束缚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开设数码钢琴课,目的是通过对学生的多方面的综合性音乐实践训练,提高其音乐素质和音乐修养。教师在教材的选择上可以灵活多样,可以针对性的选用重奏、合奏曲目,甚至采用乐队总谱。这样在高师钢琴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广泛地聆听交响乐、声乐、合唱、室内乐等不同体裁的音乐作品,全面提高音乐修养。
1.3 即兴伴奏的教学脱离实际
一个合格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所必备的重要技能—— 即兴伴奏的教学脱离实际。目前的许多即兴伴奏教学,仍然仅仅是学生按照老师指定的和声及织体模式进行练习。学生的创新及实用能力学习的兴趣遭到严重扼杀,创新意识受到抑制,挫伤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积极性,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偏离了培养师范生的方向,导致多数学生在毕业后工作中的实际应用能力不强,缺乏给歌曲编配伴奏的实际能力。因此,怎样在钢琴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尤其是即兴伴奏能力则是非常重要和值得很好研究的课题。
2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笔者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不断利用各种方法、途径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能力,思考在高师的钢琴教学中如何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现在总结出几点供大家参考。
2.1 应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多年来,受传统教育观的影响,在中国提倡“尊师重教”,所以我们看到在课堂上,几乎都是教师的“天下”。学生被动被灌进了许多知识信息。教育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方活动,我认为“重教、尊师”还不够,还必须“尊学”。
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音乐课堂教育的特点,在创设民主、和谐、自由、互动的教学环境中,教师起着决定的作用,过分强调课堂纪律会导致学生自我压抑,放弃主动参与学习,更别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了。所以我认为应有选择地摒弃了原先课堂上的条条框框,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
2.2 丰富各种教学手段,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2.2.1 运用多媒体教学模式
为了上好数码钢琴课,教师不但要有组织集体课教学的能力,还必须学习运用高科技技术搞好课程建设,运用数码钢琴强大的计算机音乐输入与录音功能,给各种室内乐、交响乐、声乐伴奏作品弹奏,并指导学生进行编配与创作。
2.2.2 集体课和个别辅导相结合
学生程度参差不齐、进度快慢不一,对慢的学生进行重点辅导。但也绝不是集体化的个别课,而是要利用集体课的优势,交替地运用齐奏、轮奏、独奏、接力、分组竞赛等方式,强化群体效应,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
2.3 加强其他相关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3.1 加强作曲理论课学习
数码钢琴集体课必须把握教学系统和结构的完整性,注重基本理论、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的传授。教师应按照事先拟定的教学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讲授演奏理论与技巧方法,并采取多种方式反复地强化基本概念和要领。
2.3.2 在钢琴教学中贯穿音乐史课
钢琴教学中拓宽教材范围,引导学生学习各国各民族钢琴音乐。例如,19世纪俄罗斯民族乐派、法国民族乐派、匈牙利民族乐派以及中国各时期优秀的钢琴作品。理论概念化的音乐史知识结合生动的钢琴作品,让学生能够很有兴趣地了解到各时期各地域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声语汇,帮助他们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特点,增强学生的审美思考能力。
即兴伴奏课。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弹奏能力、和声作曲理论知识及音乐史知识后,就可以及时的开设这门全称为歌曲伴奏的即兴编配课了。即兴伴奏是培养学生音乐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过去所有学习的一个大总结。在即兴创作过程中,他需要演奏者将全部的理论知识、音乐感觉、音乐想象力、演奏技巧、结构思维以及内心冲动一起瞬间迸发,达到灵感与技术、创造与表演的完美结合。
2.4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提高教学效果
传统考试往往是一次性或者使用单一的评价标准这样既不能测试出学生的真实成绩,也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文章开头已经提到音乐应该是通过创造性的教育来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作为课程目标。通过音乐在人的个性特征发展、形成方面培养人的创新精神。所以,创新教育的目的绝不仅是要求学生对知识性内容和基础技能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那么,评价标准就不能仅着眼于有限的技能的测评,而是应该从单一的演奏水平考查,扩展到对即兴伴奏、即兴演奏和创造性能力的综合考查,要改变以往仅以弹奏难度和质量来评价学生成绩的评价,更多的评价体系应从培养高素质人为目标,学生的学习态度、出勤情况、进步幅度都可以列入考评之列。
3 结语
我们在高师数码钢琴教学中,可以创新地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创造性的激发学生学习,教与学才能碰撞出火花,才能让师范生更好地适应将来实际工作。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时间能力就会在音乐教学这片沃土中生根开花,代代培养出具备真正能力的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