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起来,更精彩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w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教师要想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要引导我们的学生全过程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主动动口、动手、动脑. 特别是数学课堂,教师要注意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最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动口;动脑;动手;初中数学;思维
  
  目前我国的各种教育理论都是强调学生的学,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动”的过程也是很重要的学,这里的“动”指动口、动手、动脑. 因此让学生“动”起来,是数学课堂教学工作的关键环节. 那么,在数学课上如何让学生“动”起来、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呢?下面就谈谈我自己的做法.
  一、动 手
  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尽量让我们的学生自己亲自动手操作,教师主要起引导者,指导和启发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验知识的形成,最终能够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由于是学生首次接触到借助辅助线进行推理证明,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想到通过移动三角形内角达到作辅助线目的就成为了教学难点. 为了解决这一难点问题,教师可以设计利用实物进行剪拼动手实践的活动(如上图). 让我们的学生把∠ACB剪下来移到顶点A上得到∠DAC(如图1),再让学生判断BC和AD的关系,通过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得到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另外,还可以让学生把∠ABC和∠BAC都剪下来(如图2)放到BC边的延长线CD上,得到∠ECD,以及顶点C恰好和∠ACE重合形成平角,最终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这两种操作都是让学生亲自动手. 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的抽象思维从客观实物向几何图形操作转变,再向逻辑论证的转变,达到了质的飞跃.
  二、动 口
  动口就是要让我们的学生敢说、想说、有话可说,但是目前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一般会出现学生懒得说,或者是想说又不敢说的现象,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让我们的学生很自然达到说数学的境界. 例如,在教授“反比例函数”和“双曲线”部分结束时,可以设置这样一个开放性问题:现已知一条以原点为中心的双曲线,如果要使这个双曲线的方程是y = - 请你补充一个条件. 学生一听,马上活跃起来,都感觉自己会是第一个找到正确答案的,这样就会使他们都动口,有话可说,这样就会使复习、巩固、强调的内容都被学生自己说出来了,虽然学生所说的深浅不同,但是使我们的课堂活跃起来,慢慢地就能培养学生说数学的习惯,使学生的思维活动有了交流.
  教学方法无好坏,在大胆改革传统教学方式时,也要注意各种教学方法的最优化组合,重点是要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提出新问题,活跃课堂讨论氛围,然后再解释,这种说数学的学习模式已经成为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如在上“函数”这一章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一个开放性问题:如果一条抛物线过原点,那么请你写出一个函数解析式. 学生在思考一段时间后会争先恐后,个个高举手臂要求回答,课堂氛围活跃不已,答案是多种多样的,如y = x2,y = 3x2,y = 2x2 + 3x等,这样不仅巩固了知识,也使学生学习的情绪高昂,乐于开怀,乐于开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发表质疑,说出与教师、教材、专家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说数学知识,说数学学习方法,让学生说出质量,说出数学语言,最终使数学教学活动说出高质量.
  三、动 脑
  数学课程对大脑思维的抽象性、概括性、逻辑性要求很高,而数学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主战场. 为此,我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对这一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例如,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除了必要的巩固性练习、综合性练习外,我还增加了思维专题训练. 如逻辑思维训练题,这些题目能够训练学生的归纳、分析、综合、抽象、特殊化、概括等能力,让学生养成想问题、问问题、反思问题的习惯等,强调学习的过程,获取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比如,在教学“两点间直线段最短”时,可以设置这样的情境:一只迷路的小蚂蚁从正方体ABCD-A1B1C1D1的顶点A爬到棱CC1上,停在点P. 问:如何使小蚂蚁爬行的路程最短?如果正方形的边长为1,请计算出最短路程. 然后教师可以给学生解释,我们可以以BB1为公共边摊开到一个平面上,连接AP交BB1于M,则AM + MP为最短路程. 由于正方体所有的面都是正方形,所以从A开始,分别经BC,DC棱到达P的路程最短. 假如要经B1C1,D1C1很显然就远了. 教师把这个问题解释清楚后,可将正方体换成圆柱、棱锥、圆锥等,让学生通过类比、联想再来求解这个问题. 初中数学学习要引导学生问问题,学贵在问,学起源于问,教师要以问为突破口,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灵感,鼓励和肯定学生不断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达到创新的目的.
  四、结 语
  由此可见,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节课,轻松驾驭数学课堂,让我们的学生每节课都能动起来. 课伊始,趣已生;课继续,情更浓;课已完,意未尽. 最终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像吸铁石一样紧紧吸住每名学生的心.
  
  【参考文献】
  [1]李大兴.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选择与使用[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0(S1).
  [2]陈勇胜. 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与思考[J]. 中国校外教育,2009(S1).
  [3]刘青.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初探[J].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2010(09).
其他文献
【摘要】 由于数学学科的高度精确性和抽象性,导致很多人都认为数学是枯燥乏味的,是冷冰冰的. 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发现只要做好课堂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再枯燥的知识也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比如悬念导入、实验导入、联系生活实际导入、游戏导入等,对于引导学生学习很有作用.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方法    万事开头难,讲课也是如此. 对于初中数学课来说,一个良好的开始可以在很短的时间
期刊
【摘要】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被应用到数学课堂上,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是各位教师持之以恒的追求目标. 本文将探究运用当堂检测这一教学模式,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数学课堂质量.   【关键词】 当堂检测;课堂教学;课堂效率    所谓“当堂检测”,就是在课堂上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检查测试, 它是实施课堂优化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提高数学课堂质量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课堂
期刊
2011年江苏省高考数学学科命题的指导思想清楚表明:“……注重知识内在联系的考查,注重对中学数学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是中学数学中所蕴藏的重要思想方法之一,因此我们应把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渗透到数学课堂教学之中.所谓数形结合,就是根据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和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可以使某些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
期刊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认识小数》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小数的意义,会读写一位小数,能进行一位小数的大小比较及加、减计算的基础上教学的. 要求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理解小数的意义,会读、写小数;知道小数的数位名称及顺序,知道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会进行小数的化简,能正确比较小数的大小;会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小
期刊
【摘 要】 解题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数学思维和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 作为解题的最后一个环节——解题反思对提高学生的解题和探究能力举足轻重,但这一环节却极易被学生忽视. 本文从数学解题反思的几个内容浅析其培养思维的价值.   【关键词】 解题反思;培养;思维品质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怎样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成为一个值得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问题,现就
期刊
梯形与平行四边形一样也是特殊的四边形,但因为它只有一组对边平行,这与平行四边形相比,在辅助线的做法方面就有了较多的选择余地,在解决相关题目时,我们往往利用辅助线将其分割,从而构造出例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图形,进而研究问题. 因此解决梯形的问题时,既要考虑到它与平行四边形之间明显的不同,又要学会利用平行四边形去解决梯形中的相关问题. 而构造辅助线把梯形分割成平行四边形及其他的图形则是非常常见的方法
期刊
【摘要】 所谓的数学课堂导入是指在讲解新知或数学教学活动开始之时,教师有意识、有目的的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一种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是课堂教学的起始部分,对整节课起着引导作用,同时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巧妙导入进行论述,希望能进一步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初中数学;新课;导入;教学;实验    这里归纳出七种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笔者从教十几年来,结合平时听课、评课、上课,谈一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数学教学的初步认识  怎样上好一堂数学课,关键是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优质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为此,我们必须更新
期刊
【摘要】高中数学讲求逻辑思维,需要学生具备较好的逻辑推理能力.而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的提高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层层推进,步步为营,递进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逐步完成思维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数学;逻辑思维;递进式教学    高中数学是高等数学学习的准备阶段,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只有按照一定的数学思想,根据一
期刊
著名教育学家顾泠沅先生有一句朴素而富有哲理的名言:“听懂的东西做出来,做出来的东西说出来.”在数学教学中怎样才能完成顾先生所提的“听懂——做出——说出”的过程呢?顾泠沅教授提出了变式过程模式,它永远是实施课堂有效教学的主题.在新课程背景下数学变式问题设计的实践与研究,应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和方法的优先选项.无论是高一、二的新课教学,还是高三的复习备考教学,对数学变式问题设计的实践与研究,都应该引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