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声乐伴奏和钢琴演奏这两者虽然同属于钢琴表演的范畴,但这两者在本质上还存有很大的差异。本文从两者演奏技巧,演奏形式,对演奏者能力的要求等方面入手,论述这两者间的不同特质和表现形式。借助本文的研究,旨在为声乐伴奏及钢琴演奏的研究范畴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关键词】声乐伴奏;钢琴演奏;差异性;特质
钢琴伴奏艺术属于一项专门的音乐表演艺术,它立足的基本点属于钢琴表演艺术,从不同的结构层次来看,主要包括了:器乐伴奏、舞蹈伴奏、声乐伴奏等[1]。声乐伴奏者通过自身的钢琴演奏技巧,再联合一定的艺术张力,表现出一副厚实具有质感的画卷。声乐伴奏和钢琴演奏这两者虽然同属于钢琴表演的范畴,但这两者在本质上还存有很大的差异。
一、两者演奏技巧的差异
(一)声乐伴奏的技巧
声乐伴奏属于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艺术,它综合了技巧、脑力、逻辑思维、形象思维、体力等多种因素,而伴奏也可以称作是较为复杂的实践活动及艺术思维能力[2]。声乐伴奏在演奏音乐时首要具备的条件即娴熟的技巧运用能力,例如三度、六度、八度以及琶音等,这些主要还是与钢琴独奏保持同一高度水平的。除此之外,在声乐伴奏时,还要注意合理运用踏板,保持演奏富有节奏感。
(二)钢琴演奏的技巧
钢琴的演奏是通过手指按下琴键来发声的,使得击弦机对于不同长短粗细的钢弦可以进行敲打,从而发出有高有低有强有弱的声音。钢琴不同于我国的民族乐器,因为我国的民族乐器属于平均律乐器,在演奏的过程中,它可以发出十二音律之外的“偏音”,即具有中国古代传统的音乐韵味。它的每一根弦都由毛毡制成“止音器”,使得钢弦受到外力的敲击从而震动以此防止声音的延续[3]。因而,在进行钢琴演奏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它的基本特点和性质,让心中充满音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二、两者演奏形式的差异
(一)声乐伴奏的形式
早在前期,伴奏只是按照普通的方式来控制节拍,抑或为声乐旋律提供简单的支持点,为的是突出强调音乐的主题形象。这个时候的伴奏,是可有可无的,一般依附在声乐之上。但是到了后来,伴奏于开头、中间以及结尾,提供了有关主旋律的重复和变化,再现了音乐的整体主题形象,且一定程度地增强了音乐的感染力,所以在这时伴奏就成为不可缺少的辅助条件。直到后来,作曲家将伴奏直接当作歌曲构思的一个整体情况来看待,并将二者有机结合,紧密去配合整首歌曲,不断地丰富并展开变化,同时自身也是具备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就成为声乐的良好合作者。
(二)钢琴演奏的形式
钢琴独奏的定义从字面上来看也就是独自一个人来完成钢琴的整个演奏过程。而且演奏者并不受限制于他人,是单独的在钢琴上塑造个人音乐形象,演绎并诠释作曲家的基本构思和意图,是一种个人主观能动性的活动,是演奏者个人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对音乐作品作相应的诠释与演绎。演奏者在演奏中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在遵循原作曲家创作意图的基础上诠释与演绎作品,“自我”张扬演奏的个性突出,具有很高的自由度。演奏家将会根据个人的基本特点,从而结合自己有关的人生经历和音乐素养,充分汲取音乐情绪、音乐韵味、个人主观能动性、风格特点,从而再次对作品来进行创造。
四手联弹是由两个演奏者在一台钢琴上共同合作完成作品的演奏形式,两位演奏者在钢琴前面并排而坐,这是为了避免音域交叠和演奏的方便[4]。因而四手联弹作品的演奏音域具有局限性,而不像独奏作品的音域那么自由,也不能够个性化的发挥。所以演奏者不但要具备优秀的个人技术,还要有易于接受和别人友好合作的基本素质。
三、两者对演奏者能力要求差异
(一)声乐伴奏对演奏者能力要求
1、根据歌唱者的需要及歌曲内容而变化音色、音量
决定作品音色、音量的因素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所有跟音量、音色有关的谱面上的标记,例如情绪标记、奏法标记、力度标记等;还有就是谱面以外的,主要靠与歌唱者的合作中积累的大量曲目逐渐感受得来,关于这一点,要求演奏者必须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很强的演奏灵活性。例如《昭君出塞》这一曲目,主要描述的是一位不满二十岁的弱女子也就是王昭君,为了守护整个民族和国家远离战乱而和平安定,她远离祖国前去和亲。在低音区出现的民族调式和弦以及第一和弦,包含了大二度音程,就好像是在聆听远古的钟声,预示着一个个即将上演的历史故事,在发声时要凝聚所有的情感和想象,要做到未成曲调先有情,准备好合适的位置,用心将手指按在琴键之上,让所有的听众随着和弦拨动,在演奏时,也要有强有轻有快有慢,使得手腕在两组六连音的处理乐句时一气呵成,使观众充分享受到一场音乐盛宴。
2、不同的音乐体裁,不同的伴奏音型
钢琴伴奏的技巧千姿百态,也有各种不同种类的音乐体裁,同时运用了多种多样的伴奏音型。类似的就有小夜曲、进行曲、圆舞曲等。人们经过长期的音乐实践,创造了不同的音乐体裁,地域的不同,功用不同,一般都有固定的格式,再根据固定的格式,伴奏的音型选择一般也较为固定,所以一旦出现,人们也就会联想到相应的音乐体裁,所以也就是通常说的,不同的音乐体裁具有不同的伴奏音型。
(二)钢琴演奏对演奏者能力要求
1、把握旋律的表现力
音乐中最富于表现力的即旋律部分,要想处理好旋律部分就要仔细去读谱,并找到有关规律、形态、动向。如果要做到理解旋律,必须依靠自身多听多练,才有可能理解作曲家的真实意图、风格种类、句章结构、理想音色、风格内涵以及所述语句。针对每一句旋律必须选择恰当的呼吸,如同唱歌说话一般,有始有终更要主次分明,并不一定每次都是减弱的,有些时候会出现渐强渐慢或是消失,这都是根据作曲家的真实意图来决定,但是归根结底每个人的选择不同,对旋律的普遍感受也不尽相同,所表达的程度也不尽相同。
2、掌握旋律的歌唱性
最能体现音乐的本质也就是歌唱性旋律,在钢琴弹奏中歌唱性难度并不强,首先我们需要做到的就是真正发自内心的去感受体会所弹的音乐,如果你心中无歌,怎么会弹奏出歌唱性呢?如果乐曲本身主旋律如同一般的歌曲曲调,那么也许会更容易感受体会它。但若是不像平时印象之中的歌曲就必须加以思索考虑,发现当中蕴含的歌性。弹奏音乐的同时要去感受音乐,将这种感觉从心传递到手,从而体现到琴声之中。歌唱性的音乐会有很多种,有明亮的、欢快的、悲伤的,都要求我们通过不同的按键来感受不同的音色。就好比当弹奏抒情优美的音乐时,按键不可过于急促或者过快,而弹奏进行曲类的音乐时,就要求手指触键要有弹性。按照不同的触键方式则可以获得不同的音乐效果。歌曲的种类不同,那么按键的方式也不尽相同,还要合理的划分乐句。对于整体而言,音乐其实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就好比每一句乐句都具备不同的语调、核心、重音,要想正确的划分必须呼吸正确,用语正确,以上都是弹奏歌唱性旋律不可或缺的部分。倘若我们可以做到以上几点,那么将有助于我们很好的体现旋律的歌唱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声乐伴奏和钢琴演奏这两者在演奏技巧,演奏形式,对演奏者能力的要求等方面存在不同特质和表现形式。声乐伴奏有其属于自身的特点,在音乐呈现时自然与钢琴演奏有着本质的差异。同时,钢琴演奏有其属于自身的特征,在音乐表达时同样会与声乐伴奏存在较大差异。但这两者也有着协同相关性,演奏者在对两种乐器效果进行处理时,应当在两者间做好求同存异,以此完美演绎音乐的美妙和谐。
参考文献
[1]杨满年.声乐训练研究[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12:77-81.
[2]石惟正.声乐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3:231-236.
[3]王福增.声乐教学笔记[M].司徒华城,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66-71.
[4]石惟正.声乐教学法[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11:44-48.
作者简介:郭聪,女,汉,山东艺术学院音乐学院。
【关键词】声乐伴奏;钢琴演奏;差异性;特质
钢琴伴奏艺术属于一项专门的音乐表演艺术,它立足的基本点属于钢琴表演艺术,从不同的结构层次来看,主要包括了:器乐伴奏、舞蹈伴奏、声乐伴奏等[1]。声乐伴奏者通过自身的钢琴演奏技巧,再联合一定的艺术张力,表现出一副厚实具有质感的画卷。声乐伴奏和钢琴演奏这两者虽然同属于钢琴表演的范畴,但这两者在本质上还存有很大的差异。
一、两者演奏技巧的差异
(一)声乐伴奏的技巧
声乐伴奏属于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艺术,它综合了技巧、脑力、逻辑思维、形象思维、体力等多种因素,而伴奏也可以称作是较为复杂的实践活动及艺术思维能力[2]。声乐伴奏在演奏音乐时首要具备的条件即娴熟的技巧运用能力,例如三度、六度、八度以及琶音等,这些主要还是与钢琴独奏保持同一高度水平的。除此之外,在声乐伴奏时,还要注意合理运用踏板,保持演奏富有节奏感。
(二)钢琴演奏的技巧
钢琴的演奏是通过手指按下琴键来发声的,使得击弦机对于不同长短粗细的钢弦可以进行敲打,从而发出有高有低有强有弱的声音。钢琴不同于我国的民族乐器,因为我国的民族乐器属于平均律乐器,在演奏的过程中,它可以发出十二音律之外的“偏音”,即具有中国古代传统的音乐韵味。它的每一根弦都由毛毡制成“止音器”,使得钢弦受到外力的敲击从而震动以此防止声音的延续[3]。因而,在进行钢琴演奏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它的基本特点和性质,让心中充满音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二、两者演奏形式的差异
(一)声乐伴奏的形式
早在前期,伴奏只是按照普通的方式来控制节拍,抑或为声乐旋律提供简单的支持点,为的是突出强调音乐的主题形象。这个时候的伴奏,是可有可无的,一般依附在声乐之上。但是到了后来,伴奏于开头、中间以及结尾,提供了有关主旋律的重复和变化,再现了音乐的整体主题形象,且一定程度地增强了音乐的感染力,所以在这时伴奏就成为不可缺少的辅助条件。直到后来,作曲家将伴奏直接当作歌曲构思的一个整体情况来看待,并将二者有机结合,紧密去配合整首歌曲,不断地丰富并展开变化,同时自身也是具备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就成为声乐的良好合作者。
(二)钢琴演奏的形式
钢琴独奏的定义从字面上来看也就是独自一个人来完成钢琴的整个演奏过程。而且演奏者并不受限制于他人,是单独的在钢琴上塑造个人音乐形象,演绎并诠释作曲家的基本构思和意图,是一种个人主观能动性的活动,是演奏者个人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对音乐作品作相应的诠释与演绎。演奏者在演奏中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在遵循原作曲家创作意图的基础上诠释与演绎作品,“自我”张扬演奏的个性突出,具有很高的自由度。演奏家将会根据个人的基本特点,从而结合自己有关的人生经历和音乐素养,充分汲取音乐情绪、音乐韵味、个人主观能动性、风格特点,从而再次对作品来进行创造。
四手联弹是由两个演奏者在一台钢琴上共同合作完成作品的演奏形式,两位演奏者在钢琴前面并排而坐,这是为了避免音域交叠和演奏的方便[4]。因而四手联弹作品的演奏音域具有局限性,而不像独奏作品的音域那么自由,也不能够个性化的发挥。所以演奏者不但要具备优秀的个人技术,还要有易于接受和别人友好合作的基本素质。
三、两者对演奏者能力要求差异
(一)声乐伴奏对演奏者能力要求
1、根据歌唱者的需要及歌曲内容而变化音色、音量
决定作品音色、音量的因素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所有跟音量、音色有关的谱面上的标记,例如情绪标记、奏法标记、力度标记等;还有就是谱面以外的,主要靠与歌唱者的合作中积累的大量曲目逐渐感受得来,关于这一点,要求演奏者必须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很强的演奏灵活性。例如《昭君出塞》这一曲目,主要描述的是一位不满二十岁的弱女子也就是王昭君,为了守护整个民族和国家远离战乱而和平安定,她远离祖国前去和亲。在低音区出现的民族调式和弦以及第一和弦,包含了大二度音程,就好像是在聆听远古的钟声,预示着一个个即将上演的历史故事,在发声时要凝聚所有的情感和想象,要做到未成曲调先有情,准备好合适的位置,用心将手指按在琴键之上,让所有的听众随着和弦拨动,在演奏时,也要有强有轻有快有慢,使得手腕在两组六连音的处理乐句时一气呵成,使观众充分享受到一场音乐盛宴。
2、不同的音乐体裁,不同的伴奏音型
钢琴伴奏的技巧千姿百态,也有各种不同种类的音乐体裁,同时运用了多种多样的伴奏音型。类似的就有小夜曲、进行曲、圆舞曲等。人们经过长期的音乐实践,创造了不同的音乐体裁,地域的不同,功用不同,一般都有固定的格式,再根据固定的格式,伴奏的音型选择一般也较为固定,所以一旦出现,人们也就会联想到相应的音乐体裁,所以也就是通常说的,不同的音乐体裁具有不同的伴奏音型。
(二)钢琴演奏对演奏者能力要求
1、把握旋律的表现力
音乐中最富于表现力的即旋律部分,要想处理好旋律部分就要仔细去读谱,并找到有关规律、形态、动向。如果要做到理解旋律,必须依靠自身多听多练,才有可能理解作曲家的真实意图、风格种类、句章结构、理想音色、风格内涵以及所述语句。针对每一句旋律必须选择恰当的呼吸,如同唱歌说话一般,有始有终更要主次分明,并不一定每次都是减弱的,有些时候会出现渐强渐慢或是消失,这都是根据作曲家的真实意图来决定,但是归根结底每个人的选择不同,对旋律的普遍感受也不尽相同,所表达的程度也不尽相同。
2、掌握旋律的歌唱性
最能体现音乐的本质也就是歌唱性旋律,在钢琴弹奏中歌唱性难度并不强,首先我们需要做到的就是真正发自内心的去感受体会所弹的音乐,如果你心中无歌,怎么会弹奏出歌唱性呢?如果乐曲本身主旋律如同一般的歌曲曲调,那么也许会更容易感受体会它。但若是不像平时印象之中的歌曲就必须加以思索考虑,发现当中蕴含的歌性。弹奏音乐的同时要去感受音乐,将这种感觉从心传递到手,从而体现到琴声之中。歌唱性的音乐会有很多种,有明亮的、欢快的、悲伤的,都要求我们通过不同的按键来感受不同的音色。就好比当弹奏抒情优美的音乐时,按键不可过于急促或者过快,而弹奏进行曲类的音乐时,就要求手指触键要有弹性。按照不同的触键方式则可以获得不同的音乐效果。歌曲的种类不同,那么按键的方式也不尽相同,还要合理的划分乐句。对于整体而言,音乐其实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就好比每一句乐句都具备不同的语调、核心、重音,要想正确的划分必须呼吸正确,用语正确,以上都是弹奏歌唱性旋律不可或缺的部分。倘若我们可以做到以上几点,那么将有助于我们很好的体现旋律的歌唱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声乐伴奏和钢琴演奏这两者在演奏技巧,演奏形式,对演奏者能力的要求等方面存在不同特质和表现形式。声乐伴奏有其属于自身的特点,在音乐呈现时自然与钢琴演奏有着本质的差异。同时,钢琴演奏有其属于自身的特征,在音乐表达时同样会与声乐伴奏存在较大差异。但这两者也有着协同相关性,演奏者在对两种乐器效果进行处理时,应当在两者间做好求同存异,以此完美演绎音乐的美妙和谐。
参考文献
[1]杨满年.声乐训练研究[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12:77-81.
[2]石惟正.声乐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3:231-236.
[3]王福增.声乐教学笔记[M].司徒华城,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66-71.
[4]石惟正.声乐教学法[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11:44-48.
作者简介:郭聪,女,汉,山东艺术学院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