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背景知识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mp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背景知识在语文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背景知识的介绍及其运用方式。
  关键词:中学语文 背景知识
  
  语文难教,语文难学,这是现代中学教育师生面临的共同尴尬。现在行内流行一句话:前辈子杀了猪,所以这辈子来教书,前辈子杀了人,所以这辈子来教语文。教语文不容易,教好语文更不容易,现在就来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同行们商榷。
  讲读新课文时,背景介绍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而介绍什么、用什么方式介绍,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首先,通常的做法是在学习课文前先介绍,其实,背景介绍可以出现在讲读课文之前或之后,也可以出现在讲读的过程中,不宜千篇一律。
  如果背景介绍出现在讲读课文之前,会影响学生的选择性的注意,更加注意背景介绍中所提供的信息,对知觉产生一种顺向的影响。所以,一般说来,背景介绍往往要排在教学前期,为学生同化新知识进行知识铺垫和信息前导。如曹操既是一位纵横捭阖的乱世英雄,同时也是开一代诗风的大诗人。作为英雄,面对乱世,他有道义在肩,不辞万难,匡正社会的慷慨之气。作为诗人,对“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社会惨状又表现出无限的悲凉和哀伤。而曹操的特殊身份影响了他作品的内容和风格。他的作品是他英雄气质和诗人气质的奇妙的结晶,了解了这些之后,学生将会更好地把握曹操作品的内容,领会作品的情调和风格。
   如果把背景介绍置于讲读后期,则学生会回过头重新知觉课文中提到的信息,对注意和学习产生一种逆向影响。一般来讲,艺术价值很高或采用含蓄的表现手法,言近意远的文章,比较适合将背景介绍放在讲读之后。如教学白居易的《琵琶行》,先不点破作者当时的处境,而在学生被琵琶女的高超演奏技艺和悲惨身世深深打动之后,再去解释“江州司马青衫湿”的原因,让学生在对如泣如诉、不绝如缕的琵琶声的回顾品味中去体悟作者此时的复杂感情,而这种理解体悟将因此而更加生动丰富,更有无限滋味。又如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既是大革命中一位知识分子寻求超脱却无法超脱的困惑迷惘心态的表现,更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寫景美文。如果在讲读之初就介绍背景,往往会使学生的注意局限于时代性和思想性上,而忽略文章的艺术魅力。所以让学生充分地欣赏了“无边的荷香月色”之后,再去展开景虽美却总笼着一层抹不去的哀愁之谜,可使学生在赏心悦目之后感知到一位正直知识分子的良知和困惑而引出思考,在被文章的艺术魅力征服的同时,又为文章丰富深厚的内涵所感动,从而很好地实现学习目标。
  其次,有时背景本身较为庞杂,集中介绍既有喧宾夺主上成历史课文化史课之嫌,而且无论置于前和置于后都不利于学生的有效注意,这时则可以分散到讲读过程中去。像鲁迅先生的有些文章,典故多、引用多,背景比较复杂,集中介绍常常吃力不讨好,如将背景介绍分散到讲读过程中反倒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再次,要使背景介绍真正对学生的认知起到桥梁作用,介绍的方式也是必须精心考虑的。常见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第一,即将介绍背景由教师直接叙述出来,这是最常见的介绍方式。它最大的特点是直截了当,简洁明了。
   第二,针对背景资料或课文内容涉及一个或数个问题,让背景介绍在对问题的讨论中得以完成。这对那些背景材料比较简单、内容比较容易理解的文章比较适宜。这种介绍方式不仅奇妙地介绍了背景,而且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思维的热情和学习兴趣。
  第三,对那些学生比较熟悉的作者或其它比较简单的背景资料的介绍,也可以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通过让学生课外查找资料来完成。这样不仅节约了课堂教学的时间,同时使背景介绍和教学的容量大大增加了。
  第四,背景介绍的内容比较重要但又是前面教学中已经涉及到的,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回顾来完成。这不仅巩固了旧知识,而且有效地促进了知识的迁移。
  第五,即在背景介绍的过程中辅之以有关的图片或影像等,让学生在观看欣赏中得以了解。如介绍鲁迅时辅之以鲁迅的头像——直立的短发,硬直的胡须,冷峻的面容,深沉睿智的目光,这会使鲁迅的精神和人格表现得更形象,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
  第六,如果介绍的内容比较多,为了不过多地占有课堂时间,或使课堂教学本身更为紧凑,可以不在课堂上进行集中介绍,而是把有关资料先印发给学生,让“介绍”在学生的自读中完成。
  当然,背景介绍的方式不止上述六种,而且这六种之间也不是互相排斥、互不相容的。形式取决于内容,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选用一种或将两种以上的方式综合运用。
  综上所述,背景介绍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只要确定好介绍的内容,选择最佳介绍方式,就能有效地控制学生的注意,改善学生的认知结构,使之易于同化新材料,促进知识迁移。
  
其他文献
【摘要】班级管理是一项复杂、艰辛、有趣的工作,同时也是创造性极强的工作。作为一名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班级建设等工作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素质。  【关键词】班级管理学生成长    班级是学校工作的一个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组织。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是学生德、智、体、美诸多方面发展的指导者。班级管理就是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学生也能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数学,这的确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可喜的变化。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如何上好数学课,使数学课灵动起来呢?   一、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爱上数学课   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是有密切联系的,新教材中也给出了许多例子,教师要尽量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经验入手
【摘 要】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是因为学生在良好的学习兴趣的指引下能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过程之中去,在教学活动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因而能取得较为理想的学习效果。本文的研究针对的是物理学科,主要是从师生关系、教学风格、教材内涵、实践活动、兴趣迁移、现代化教学的角度提出了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点建议。希望本文的觀点能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兴趣 物理学习 学习氛围
【摘要】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教师不得不绞尽脑汁,想尽各种办法,设计多样的课堂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加强讨论、合作探究。但是由于过度追求形式,忽略了度的把握,以表面现象掩盖了语文教学的重点,流于肤浅和浮躁。这就需要教师们多研究教材和教法,既重形式又讲究实效。  【关键词】朗读讨论 课堂活动 课堂实效    语文难教,在新课标要求下,许多老师过多的追求形式上的热闹,导致教学重点偏离教育教
“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促进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旨在将高雅艺术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达到艺术教育“润物无声、育人无形”的效果,引导大学生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提高艺术和文化素养,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近年来,随着连续不断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高校大学生有了一个更好地亲近艺术、聆听大师、提升艺术素养、感受艺术魅力的平台。欣赏高雅艺术演出,感受高雅艺术
“童话是文学体裁中的一种,主要面向儿童,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象征的手段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其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正如德国著名童话作家威廉·豪夫说过的一样:“童话是美丽可爱的仙女,是想象王国的大公主。”因此,童话以其独特的魅力,作为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多有体现。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安排童话课文,有哪些作用呢
[摘 要]本文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实践教学师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物流管理;实践教学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如何搞好实践教学环节,是能否突出高职教育特色的关键问题
【摘要】校园处处是课堂,校园文化作为学校师生共有的精神环境,文化观念和行为方式,必须加大建设力度,向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创新发展,全面体现学校的教育功能,确立学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重要地位,使农村学校真正成为传播精神文明的主阵地,加快建设现代文明的新型农村校园。  【关键词】校园文化定位对策巩固发展    学校一定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为学生的成长创造优良的校园环境。校园文化是指以校园为地理环境圈
【摘要】本文概述了密封垫片的分类、可能发生泄漏的原因以及防止泄漏应该采取的相应措施。  【关键字】密封垫片;分类;垫片泄漏;防护措施    1 前言    密封垫片,是一种用于机械、设备、管道等内部,起密封作用的材料,是构成密封的重要元件,在现代工业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密封失效造成的跑、冒、滴、漏严重地影响生产的连续性,密封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生产安全,因此垫片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2 
摘要: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语文学科的诸类活动中,阅读教学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广泛的阅读给学生以丰富的知识,并能够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品位低、阅读能力低,制约了学生思维与能力的发展,也使得语文教学丧失了活力与魅力。本文将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在实际教学采取策略来试谈如何加强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关键字:阅读教学 兴趣 阅读过程 阅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