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凉(外七首)

来源 :雨露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leiBC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秋凉
  是秋天的手笔,散尽了夏日的余温
  彻骨寒雨
  最先感受的是脚底
  水的流向充斥着
  我试图将他们改变
  给予夏日的余温
  但秋风,落叶,寒雨
  身上的单衣都出卖了我
  将我抱得更紧
  秋分,也只是轻轻分了一下
  就跨入了另一个季节
  我更愿意在温暖的屋子中
  写作,读书
  多累积一些温度
  我不是怕那秋日的寒意
  这是寻找一种生活的平衡
  城市的星星
  城市的星星
  不再闪光
  因为,高楼隔断了视野
  只留下眼前的路
  和鞋底的信仰
  朴素的一日
  从笔尖划破时间,苏醒
  从时间划落笔尖,谢幕
  手腕翻转着
  记了又停
  在这飘忽的循环中
  考研的繁杂
  浸入,每一角心境
  像哀号
  像哭泣
  那跳动的文字
  又敲散我
  心头聚拢的诗意
  日日忙碌着
  离不开,这朴素的
  三尺方桌
  夏夜的细语,细数着
  初试仅存的日子
  我只需
  低下头,在朴素里,再低下去
  低到尘埃中,低到泥土里
  终将发觉自己心中
  一粒孤勇的光亮
  已化成
  中夜,最闪亮的
  那一颗星
  ……
  坠落的发丝
  开始惧怕梳子
  从未保持过如此距离
  静止,像一座雕塑
  只有自上而下的坠落
  惊得起,片刻沉浮
  高数,英语,政治
  看着看着
  我也变成了第四本书
  假装,也有内容
  值得被记录的
  七零八落散落在
  思绪里喜鹊的冠羽
  黄土高坡
  青青,是自然的馈赠
  与我一起成长的
  是消失的裸露
  手捧过黄土
  更懂得,绿色的新奇
  撩动各处的草
  抚摸着青黄交接处的点点春色
  这一片视野
  印下的,岁月斑驳
  前辈的足迹
  化成沟壑里的一条条小路
  蜿蜒的尽头
  是黄土高坡下
  一代又一代人的倔强
  心灵的不屈与挣脱
  我用年轻的心
  丈量这片土地
  真正踏进这片沟壑中
  才切实感受到
  是何种力量支撑
  黄土深处
  脚印的厚重
  ……
  与李白书
  一壶浊酒
  籍满盛唐的豪放
  你揮动思想的利剑
  斩断长安世俗的目光
  锋芒,映透着一穹纯粹
  在岑寂的夜
  凝成亭亭的莲
  绽开着生命的不羁与倔强
  在生命黯淡的日子里
  我追逐着你的足迹
  乘上有你的澹澹轻舟
  百转千回,千年古岸的踏歌声
  气势如虹,银河落下的无暇,透明
  踏上青云梯
  逍遥广寒宫
  题诗三界外
  洒酒敬苍穹
  我在领悟你
  你在领悟着人生
  千百次推杯换盏
  你我都醉了
  这醉眼中的世界
  也格外温柔
  咏春
  苔藓绿了新阶
  目光挂满枝头
  每一阵风过
  是白雪滋润的温柔
  思念如同绿叶
  阳光下舒展
  只一刻眉眼望去
  便把人心透
  雨很细
  云很轻
  风很秀
  最是悦人处
  淋湿的故乡,是春对大地深情的问候
  咏夏
  此刻,我们敞开自己
  在四月的唇边
  烙下炽热的印记
  从不惧怕大雨
  期待一场酣畅淋漓
  落得花灼烁,草蒙茸
  像一幅山水
  竟叫我
  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我在望着画
  画也在望着我
  在留恋着什么呢
  哦,是的
  是年轻的自己
  作者简介:刘子墨,黑龙江伊春人,《青春诗刊》文学创作研究会会员,渌水诗社社员,作品散见于《青年文学家》《南北作家》《文学百花苑》《齐鲁文学》《中学生中英文阅读》等期刊,美国《海华都市报》《诗路作家报》《天府诗报》等报纸诗刊。偶有获奖。
  诗观:用一颗永驻的诗心,创作最纯粹,不含杂质的诗歌。
其他文献
等霜来等十里红枫  深秋时节,一群好友,开车前往千祥古镇,开启了车慈岭古道休闲之旅。  车慈岭古道,位于浙江省东阳市千祥镇与磐安县安文街道交界处,是古代连接天台、仙居、磐安、永康、金华的茶盐古道。如今保存完整的有岭东(千祥镇光周村)至岭西(千祥镇王坑村与马鞍山交界点)清水塘泄洪口地段,全长5公里。车慈岭古道因岭中有76棵百年枫树,一千多步石砌台阶而闻名。红枫树高20米以上,胸径大者约80厘米,树龄
期刊
摘要:通过剖析清末民初时期留学西方的宋春舫所著的三本戏剧评论集《宋春舫论剧》序言,介绍包含于序言中的重要信息,还原其能够坚持行走在戏剧道路上的个人原因、家庭原因、社会原因。  关键词:宋春舫论剧;序言;戏剧生涯  宋春舫(1892—1938),是中国现代早期戏剧翻译家、戏剧理论家,为中国戏剧的现代化发展做出卓越贡献。在世期间,发表多篇作品,后由中华书局、上海文学出版社等出版社集结成册,具体有192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探讨奈保尔的身份,分析小说中描绘的在其出生地特立尼达岛上出现的“海岛文化”。特立尼达是一个英属殖民地岛屿,岛上居民长期受到外界阻隔,与世隔绝,在其独特狭小的空间里,又由于特殊意象的渲染,例如海浪、船舶、夜光等大海意象的熏陶,岛上的诗歌文化以及音乐文化多属于其本土的“海岛文化”。据作家回忆,特立尼达岛的“海岛文化”是由一个舞曲组合和钢鼓乐队组成,属于即兴音乐表演模式,是在二战期间产生,
期刊
摘要:白居易的《长恨歌》存在诸多争议之处,自古以来后人就有多种解读,解读的不同在于所用方法的差异。“以意逆志”是重要的文学批评理论,理解和运用“以意逆志”解读《长恨歌》,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意。  关键词:长恨歌;以意逆志;解读;诗意  一、前言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重点写唐玄宗李隆基和妃子杨玉环的爱情经历,诗本身具有很大的解读空间。总体上来讲,有两种观点:一是以诗歌的主要对象李杨爱情而定的
期刊
嘿,好久不见。你还好吗?现在的你,是否也会像我这样,想起你。  时间终究如野鹜凫水般划过浅淡的痕迹,留有我在这里,慢慢回忆你。  思绪回到那时的乡间,定格在你我。  你比我小两岁,可这却丝毫不影响我们的相处。也是后来我才从奶奶的口中得知,在辈分上我还应该叫你阿姨。  大概是从七岁起,你成了我身后的小跟班,我们便同牛皮糖似的粘在一起,肆意玩耍,好不快意。  我喜欢夏天。我带着你,像两个野孩子似的,光
期刊
漆畫1
期刊
我于喧嚷的城市之中寻找你,在这片古老而又美丽的土地之上。我与友人自千里之外而来,只愿来静静思量这自然的创造,享受灵魂的洗涤。  我于平凡之处寻此湖泊,时光倒映于水中,你从远方天际而来,不知下次相遇又是为何?  流淌了千年的湖泊静静地环绕着这座城市,它默默不语,却又深藏着包罗天地的温柔。从正门而入,一棵棵垂柳映入眼帘。已是初秋时节,但这柳树仍是嫩绿,是这挽留夏天的最后挣扎,还是不畏风雨的内心坚挺?湖
期刊
摘要:在全球化背景下,城乡之间的物质差异逐渐缩小,吊诡的是二者的文化差异日益突显,且受到精神孤独者的重视。“中原作家群”中的有生力量郭昕力图构建一个具有地域独特性的家园,在小说《驯风记》中突破传统的写作模式,加入了体现原罪意识和传统中国乡土情怀的神话母题这一隐性叙事,使人物血肉更加饱满。但郭昕没有将明线中的人物欲望书写,与隐线中的神话叙事很好地契合,明线叙事缺乏与隐线叙事的深层呼应与深度对话,地域
期刊
摘要:白先勇小说中的月亮意象体现了他对中国传统月亮意象的继承与创新。一方面,他从传统月亮意象蕴含着的女性生命意蕴与阴柔特质出发,创新地运用月亮意象来展现少年男性的柔美并预示其命运走向,将月亮意象与更加多面的女性特质相联系,用月的意象映照出女性可怕的一面,赋予了月亮更加丰富多元的涵义。另一方面,他从传统月亮意象的形态与人之情态的关系出发,注重表现人的复杂情欲,赋予了月亮意象交融着人的情欲色彩的形态,
期刊
我爱好文学和历史,因而每到一处,都会寻找前人的足迹,追忆前人的过往,感受先贤之德,品味历史沧桑,静思人生体悟。数年前,我曾到西充一游,西充之景,西充之情,西充之悟,至今让我记忆犹新,久久难以忘怀。当我打开自己陈旧的笔记本时,望着跳动的文字,我的思绪再一次回到了西充的漫游之中。  我漫游的第一站便是纪信广场,气势恢宏的群雕再现了纪信当年舍身护主,助汉王逃出生天的悲壮故事。《史记》中,关于纪信的笔墨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