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美育氛围,增强美术素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qx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初中美术教学是培养未来美术人才的重要阶段,因此美术教育教学工作要以人为本,把学生当做教育教学的主体,不能只针对少数尖子生。美术素质的提高有助于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从而增强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责任感。所以,营造良好的美术教育的氛围是每个美术教师都应该关注的问题,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良好的学习美术的气氛,能够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美术世界中尽情遨游,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 初中美术教学 营造氛围 美术素质 创新思维
  心理氛围指普遍存在于每个学生头脑中,反映群体成员关系的共同心理状态和行为倾向,它是在群体活动中形成的,在一定时间内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规律[1]。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营造良好的氛围尤其重要。初中生大部分学习美术的时间都是在课堂上,而传统的美术课堂强调老师的主体地位,学生处于支配地位,扼杀了学生对美术的自主学习能力,束缚了学生创新思维发展,导致学生的审美情趣、创造力及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锻炼,显然,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合如今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能力培养。现今初中生在心理和生理上趋于成熟,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越来越强,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他们的知识接触面也越来越广泛,求知欲望也越来越强烈,而美术教育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操的重要途径。在这个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如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美育氛围,实现学生美术素质的质的飞跃,让他们拥有健全人格,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学习美术兴趣
  契诃夫说:“师生之间一种互相怀有好感、互相尊重的气氛,这将有助于教学和教育任务的完成。”[2]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营造良好美育氛围的前提,教师要积极把握学生心理,让学生在情感上接受课堂,融入课堂。
  在美术课堂上,如果教师认为完成教学任务就是成功的课堂,那就大错特错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师生在课堂上应该有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以便知识的更好吸收。积极健康的师生情感是激励学生学习美术的基础,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自觉接受课堂教学内容,“亲其师,信其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同时,美术教师要悉心呵护每个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能挫伤他们的积极性,而要尊重爱护他们的想法,也不要一味地偏爱尖子生,而不关心对美术自暴自弃的学生。在备课的时候,教师要积极挖掘美术的趣味性,化抽象为具象,多引入课外知识,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敢于学、乐于学。
  二、创设课堂情境,启迪学生美术灵感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要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良好环境”[3]。美术是一门充满想象力的学科,任何美术作品都不是凭空创造出来的,都是在一定的生活情境和文化环境中打磨出来的。因此,在教授美术课时,不能只讲枯燥的美术技巧,要把美术作品放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指导学生进行具体学习。
  创设情境,可以融合舞蹈、音乐、戏剧、文学等内容实现。如在介绍达·芬奇的作品《最后的晚餐》时,为学生讲述《圣经》中耶稣被他的门徒犹大出卖的故事,借用文学故事,使学生对美术作品产生兴趣,并使学生深层次理解美术作品。在学习中国古代山水画时,教师可以借用音乐诠释山水画的意境,如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教师可以播放古筝名曲《高山流水》,带领学生进入欣赏作品的情境中。多媒体也是学习美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使学生的感官受到刺激。
  三、开展多种美术活动,营造学习氛围
  美术学习过程是学生用内心体悟和感受并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它强调个体对生命、情感、态度、价值、意志、审美、情操等方面的体验,更注重个体学习方式及对学习过程的感受,而不是只注重学习的结果。美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以艺术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美育对于增强和健全人们的审美心理结构,即感知、情感、想象、理解等心理能力的提高和相互协调,对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起重要作用[4]
  举办美术活动,如美术作品交流会、专家讲座、野外写生、社会实践及书画比赛等多种多样的活动丰富校园美术文化,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营造美术学习氛围。美术源于生活,应该回归生活。教师要鼓励学生走近大自然,从大自然中感悟艺术之美,在大自然中创造艺术之美,从而提高审美情趣,提升美术素养。生活中处处是美,要养成学生用眼睛、用笔头记录下美丽瞬间的习惯。同时,组织学生参观美术博物馆,也是陶冶学生美术情操的主要途径。由具体实物,学生被人类灿烂的美术文化吸引,从而树立继承中华优秀传统的审美理念,培养其积极向上的创造精神。
  四、结语
  美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人是“主体”,美术教育并没有固定的模式,更没有一成不变的经验,只有每位教师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实践,才能提高学生美术素质[5]。良好的美育氛围的营造,是推动美术课程改革的基础,美术素养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初中生在教师精心营造的美术氛围中逐步进步,相信在美术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初中美术教学质量一定会突飞猛进。
  参考文献:
  [1]王晓玲.美术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宁夏教育,2006(09).
  [2]谢姗姗.如何上好美术课培养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的一些认识[J].青年文学家,2010(15).
  [3]冯春喜.当前美术素质教育的缺失与对策[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3).
  [4]马锋.构建浓郁校园文化增强德育整体效能[J].甘肃教育,2011(07).
  [5]华娜.论中学美术素质教育的现状和动向[J].美术教育研究,2010(07).
其他文献
摘 要: 影响学生知识的认识过程和提取过程的因素很多,其中表象活动在学习和认识活动中具有独特的桥梁作用。不同的表象类型与学生学习知识的提取有效性有密切的相互关系。本文即对此作了调查,以便教师在科学教学中选择更有效的表象类型活动教学,并能更深入地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有效地提取表象信息。  关键词: 表象类型 信息提取 科学教学  一、研究意义  表象是人的感觉、知觉对事物的反映,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发展模式逐步由以计划经济为主过渡到市场经济为为主,相应的职业学校教育也逐步以市场为导向。职业学校所必开的德育课也应该相应地做出调整,以市场为导向,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职业教育是平民教育,教育出来的学生必须具有市场意识,学生才能在将来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中找到工作。因此,德育教育应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出能够满足企业需要的合格人才。  一、职业学校德育教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
摘 要: 随着我国普通高中的扩招,中职教育受到很大冲击,中职生源的文化基础普遍较差,没有好的学习习惯,这些给职高课堂教学带来很大困难。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厌学、懒惰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修养的提高,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中职机电专业课 课堂教学效果 应对策略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普遍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的一种方式。普
摘 要: 我省中职机电专业对口单招车工技能考试,主要考核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对车床安全操作规程的了解及基本操作,并按照图纸要求进行零件的加工和测量。本文主要从认真研读机电类车工技能考核标准,科学合理安排技能教学内容,抓好基本功训练,严格规范管理,强化工艺操作步骤,车工技能考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介绍如何增强机电专业车工技能教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 机电专业 技能教学 车工技能  江苏省机电类专业对
猪α干扰素具有显著的抗病毒作用,真核表达的猪α干扰素生物学活性较高,因此研究真核表达的猪α干扰素对治疗PRRSV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实验室保存的猪α干扰素真核表达载
MicroRNA(简称miRNA)是一类长约18-22个核苷酸的小分子RNA,它们组成了机体内的RNA调控网络,可以在多水平控制基因的表达。参与了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的调控,影响着动物和植
A型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RNA病毒,可以引起人类发生急性呼吸道疾病。自上个世纪初期开始,世界上已发生了多次流感大流行。大流行流感和季节性流感对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