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凡是成功的教育都包含情商培养的因素。所以我们的教学要想达到预期的目的,一定要重视情商的培养,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因此,情商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情商呢?
一、教师是爱的使者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离开了我们教师的情感,一切教育都免谈。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所以教师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成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若把自己变成孩子,就有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校园就成了乐园。因此,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商,就必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人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不但有物质需要,更有精神需要,而满足学生合理的精神需要是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视情商培养,是满足学生心理需要的教育,是有利于学生素质提高的教育。关爱与尊重是建立起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保证。面对学生,我们不能以成绩的高低论成败,要一视同仁,不要用有色眼镜去看他们。对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都要认真地面对并加以重视。这就在无形当中让学生感受到在语文教师这里,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方面,他们都是平等的,他们得到的是理解与尊重。一次书写稍微有点工整的作业、一篇有一点点新鲜感的日记,都是值得表扬的。教师抓住这样的机会,带着一种发自内心的欣赏与敬佩的态度,让其展示在其他同学面前。这样师生之间就少了几分隔阂,多了几分信任。良好的师生关系就形成了,学生自然就“亲其师而信其道”了。
二、用情感激发情感
初中语文教材所选的文章,有很多是名篇佳作,既有优美秀丽的自然风光,也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更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这些都寄托着作者的情感,表达作者的爱憎之情。教师通过对这些课文的朗读、分析,然后挖掘出文章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感情来激励学生,与学生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1.激情朗读。如教《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文时,让学生听录音,然后师生一起有感情的朗读,这样就会产生很强的感染力,让学生明白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只要我们调整心态,从容面对,所有困难都在脚下。
2.创设情境。文章不是无情物,我们学习课文就是对文中人物、情景的再创造,也是对作者体验过的并形成文字的内容的再体验。所以,课堂教学就要针对学生求知欲强的特点,在导入课文的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创设与课文内容相适应的情境,这样学生就有身临其境之感,可以诱发学生高昂的精神状态,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如林觉民的《与妻书》,我是这样导入的:有一种爱叫牺牲,不是相守;有一种情叫放弃,不是拥有。有一个叫林觉民的非常爱他的妻子,但就是因为爱,他敢于牺牲,这是对妻子的那份真情以及那种“以天下人为念”大爱,正是这种爱,他抛爱妻、舍幼子。你们是怎样想的?说说今天还有这样的人吗?这样学生就容易理解爱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三、在分析课文中培养学生的情商
情商有很多因素,其中了解人、理解人,热心助人,保持融洽的人际关系,是其核心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发挥文以载道的作用,培养学生形成高尚的情操,这是语文课的一大责任。语文教材中有相当一部分课文具有强烈的思想性、教育性,利用这些课文让学生体会作品蕴藏的思想感情,从而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转化的目的。如语文版九年级中的《一厘米》一文,通过“一厘米”引发的一桩小事,折射人性的光辉,映照出平凡中的伟大。学生懂得了要努力做一个善良、正直、诚实、有责任感的人,体谅父母,热爱父母。《送东阳马生序》中,学生明白了只要刻苦学习,只要意志坚强,只要吃得苦中苦,就有可能成功。其实每一篇文章都能对学生进行情感陶冶、人格教育。
四、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商
写作就是作者对社会、人生、情感的直接表达。有的学生在学习上遇到一点挫折就苦闷,对人生、前途就持消极悲观的态度;有的有一点成绩,就得意自大,这些都是情感不健全的表现。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耐挫品质、不折不挠的性格,纠正学生认识上的偏颇,化消极情感为积极情感呢?在作文批改的过程中,教师要好好把握这个交流平台,因为它是师生思想感情的双向交流,也是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心理教育以及坚强意志培养的有效渠道。
总而言之,情商是影响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成长与快乐以及事业的成功等重要的心理要素。为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在“授业”过程中,要抓住时机进行“传道”,以培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参考文献
[1]苏培英.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培养[J].小学教学参考,2008(27).
[2]王定波.语文教学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基础教育,2006(1).
(责任编辑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