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欧31-H7井是部署在欧31块沙三中低渗透厚层块状底水油藏的一口水平井,针对该块厚层块状底水油藏的特点,选取水平井开发方式可以控制底水上升速度,减缓底水锥进。同时,进行水平井开发可以使该断块低渗透油藏充分动用,提高断块的采油速度和采出程度。在水平井部署过程中,采用地层对比,三维地震精细解释等技术与手段对断块地质体进行了准确的刻画,掌握油气水分布和夹层分布特征。工程设计上,在实施水平段之前,优先设计实施导眼井,卡准了目的层顶面位置,为后续施工奠定基础。钻井过程中,实时进行跟踪和及时调整,保证了油层钻遇率。通过采取以上工作方法和手段,欧31-H7井得以顺利投产,并取得的良好的效果。这为其它同类型油藏的水平井实施提供了宝贵经验。
【关键词】欧利坨子 气顶底水油藏 低渗 水平井
1 部署设计背景
欧利坨子油田欧31块地理上位于台安县高力房乡境内,构造上位于东部凹陷中段欧利坨子断裂背斜构造带中部。本区钻井揭露地层自下而上依次为下第三系沙河街组沙三段、沙一段、东营组、上第三系馆陶组、明化镇组及第四系平原组。其中下第三系的沙三段为主要含油层系。此次井位部署目的层段选取欧50井区、欧31-22-28井区沙三中油层。
欧31-22-28井区和欧50井区内至2006年4月有油井11口,开井11口,日产油101t,日产气2.2×104m3,日产水39.2m3,综合含水28.0%,累计产油39386t,累计产气885.8×104m3,累计产水14343m3,采油速度1.8%,采出程度1.9%,可采储量采出程度7.8%。
2 部署设计目的
欧31-22-28井区和欧50井区为厚层块状底水油藏,水平井开发可以控制底水上升速度,减缓底水锥进;该断块沙三中储层平均渗透率为83.2md,属低渗油藏,进行水平井开发可以使断块油藏充分动用,提高断块的采油速度和采出程度。欧31-H7井设计水平段长度550m,单控储量30×104t。
3 部署设计依据
3.1 区块内含油目的层发育稳定
欧31-22-28井区S32Ⅰ油层埋深2400m,构造高点位于欧31-25-27井附近,油层最厚为17.7m(欧31-21-26井),最薄为4.2m(欧31-21-28),平均厚度为11.2m,含油面积0.47Km2。欧50井区S32Ⅰ油层埋深2350~2400m,构造高点位于欧50井附近,油层最厚为16.2m(欧50井),最薄为15m(欧31-27-28),平均厚度为15.6m,含油面积0.206Km2。欧31-22-28井区S32Ⅱ~Ⅳ油层埋深2450~2500m,构造高点位于欧31-25-27井附近,油层最厚为138.9m(欧31-23-27井),最薄为12.5m(欧31-17-25),平均厚度为60.4m,含油面积0.478Km2。欧50井区S32Ⅱ~Ⅳ油层埋深2450~2500m,构造高点位于欧50井附近,油层最厚为88.6m(欧50井),最薄为24.1m(欧31-27-28),平均厚度为54.7m,水平井部署在油层厚度大于50m以上的有利部位。
3.2 直井初期具有一定自然产能
欧50井区和欧31-22-28井区有4口井(欧50、欧11C、欧31-17-25、欧31-23-27)投产初期未实施压裂改造,采用常规射孔方式直接投产,初期平均单井日产10.1t,说明该套储层具有一定产能。
3.3 水平井生产见到良好效果
在本次水平井部署之前,已有一口水平(欧31-H1)井生产,该井2005年12月28日投产,初期5mm油嘴自喷生产,日产油47.7t,日产水4.6 m3,目前5mm油嘴生产,日产油42.3t,日产水1.0 m3,累积产油4229t,累积产水120m3。从该井的生产效果上看,产量比周围邻井高出3倍左右。因此,可以明确的是,水平井在开发低渗厚层块状底水油藏也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4 实施过程及效果
4.1 实施过程
本次设计欧31-H7井的过程中,经详细研究论证,共设计2个导眼井,欧31-H3导1和欧31-H3导2。设计的两口导眼井有不同的地质目的,欧31-H3导眼1用来落实欧50逆断层的具体位置和断块北部S32砂体分布范围;欧31-H3导眼2用来落实两口水平井(欧31-H3和欧31-H7)各自目的层的顶面位置和油气显示情况。
欧31-H3导眼1井于2007年1月20日开钻,2007年2月15日完钻,完钻井深2664m,从钻遇显示情况看,该导眼井未钻遇S32砂砾岩储层,说明欧50逆断层向西北方向徧移,徧移约300m左右。
欧31-H3导2于2007年3月24日完钻,完钻井深2745m,从该井钻遇显示情况看,S32中Ⅰ组油层顶界抬高,分析认为受欧50逆断层的牵引,地层倾角增大,构造位置抬高。平面上由于欧50断层位置的摆动,使Ⅱ组的砂体延伸距离缩短。根据这口导眼井的实施情况,对欧31-H3、欧31-H7、水平段进行相应调整。欧31-H3水平段长度由原来的 777m,调整到600.4m,欧31-H7水平段长度由原来的550m,调整到450m。
4.2 投产过程及效果
该井于2007年6月13日投产,初期7mm油咀日产油52.5t,日产气5664m3,2008年9月13日停喷下44泵,日产油13t,日产气5500m3,日产水3m3,目前日产油6.3t,日产气956m3,日产水6.8m3,累积产油2.48×104m3t,累积产气1097.2×104m3。欧37-H7井投产效果好,初期原油日产量是周围邻近直井产量的2.9倍。
5 成功原因分析
(1)通过地层对比,三维地震精细解释等技术与对断块的地质体进行了准确的刻画,掌握油气水分布和夹层分布特征;
(2)通过设计导眼井,卡准了目的层顶面位置,為后续施工奠定基础;
(3)钻井过程中实时进行跟踪,及时调整,保证了油层钻遇率;
(4)水平井实施有效抑制底水上升速度,延长了油井的无水采油期。
6 总结及认识
(1)该井的顺利实施和成功投产,说明水平井在开发低渗透厚层砂岩底水气顶油藏的生产效果优于直井;
(2)设计两口导眼井,实现了多目标、多任务的目的。不仅卡准了S3中目的层顶面位置,为后续实施水平井奠定了基础,而且也落实了欧31-H3井目的层变化情况,调整了水平段的长度,同时也对断块南部逆断层的平面走向进行了准确的落实;
(3)加强精细地层对比,充分与三维地震资料相结合,是水平井部署和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 周陆扬,刘怀山,等.辽河盆地东部凹陷欧利坨子地区原油性质与成因[J].石油实验地质,2007,29(5):490-491
[2] 曹喜文.欧利坨子油田火山岩油气藏开发特征[J]. 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6:133-134
【关键词】欧利坨子 气顶底水油藏 低渗 水平井
1 部署设计背景
欧利坨子油田欧31块地理上位于台安县高力房乡境内,构造上位于东部凹陷中段欧利坨子断裂背斜构造带中部。本区钻井揭露地层自下而上依次为下第三系沙河街组沙三段、沙一段、东营组、上第三系馆陶组、明化镇组及第四系平原组。其中下第三系的沙三段为主要含油层系。此次井位部署目的层段选取欧50井区、欧31-22-28井区沙三中油层。
欧31-22-28井区和欧50井区内至2006年4月有油井11口,开井11口,日产油101t,日产气2.2×104m3,日产水39.2m3,综合含水28.0%,累计产油39386t,累计产气885.8×104m3,累计产水14343m3,采油速度1.8%,采出程度1.9%,可采储量采出程度7.8%。
2 部署设计目的
欧31-22-28井区和欧50井区为厚层块状底水油藏,水平井开发可以控制底水上升速度,减缓底水锥进;该断块沙三中储层平均渗透率为83.2md,属低渗油藏,进行水平井开发可以使断块油藏充分动用,提高断块的采油速度和采出程度。欧31-H7井设计水平段长度550m,单控储量30×104t。
3 部署设计依据
3.1 区块内含油目的层发育稳定
欧31-22-28井区S32Ⅰ油层埋深2400m,构造高点位于欧31-25-27井附近,油层最厚为17.7m(欧31-21-26井),最薄为4.2m(欧31-21-28),平均厚度为11.2m,含油面积0.47Km2。欧50井区S32Ⅰ油层埋深2350~2400m,构造高点位于欧50井附近,油层最厚为16.2m(欧50井),最薄为15m(欧31-27-28),平均厚度为15.6m,含油面积0.206Km2。欧31-22-28井区S32Ⅱ~Ⅳ油层埋深2450~2500m,构造高点位于欧31-25-27井附近,油层最厚为138.9m(欧31-23-27井),最薄为12.5m(欧31-17-25),平均厚度为60.4m,含油面积0.478Km2。欧50井区S32Ⅱ~Ⅳ油层埋深2450~2500m,构造高点位于欧50井附近,油层最厚为88.6m(欧50井),最薄为24.1m(欧31-27-28),平均厚度为54.7m,水平井部署在油层厚度大于50m以上的有利部位。
3.2 直井初期具有一定自然产能
欧50井区和欧31-22-28井区有4口井(欧50、欧11C、欧31-17-25、欧31-23-27)投产初期未实施压裂改造,采用常规射孔方式直接投产,初期平均单井日产10.1t,说明该套储层具有一定产能。
3.3 水平井生产见到良好效果
在本次水平井部署之前,已有一口水平(欧31-H1)井生产,该井2005年12月28日投产,初期5mm油嘴自喷生产,日产油47.7t,日产水4.6 m3,目前5mm油嘴生产,日产油42.3t,日产水1.0 m3,累积产油4229t,累积产水120m3。从该井的生产效果上看,产量比周围邻井高出3倍左右。因此,可以明确的是,水平井在开发低渗厚层块状底水油藏也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4 实施过程及效果
4.1 实施过程
本次设计欧31-H7井的过程中,经详细研究论证,共设计2个导眼井,欧31-H3导1和欧31-H3导2。设计的两口导眼井有不同的地质目的,欧31-H3导眼1用来落实欧50逆断层的具体位置和断块北部S32砂体分布范围;欧31-H3导眼2用来落实两口水平井(欧31-H3和欧31-H7)各自目的层的顶面位置和油气显示情况。
欧31-H3导眼1井于2007年1月20日开钻,2007年2月15日完钻,完钻井深2664m,从钻遇显示情况看,该导眼井未钻遇S32砂砾岩储层,说明欧50逆断层向西北方向徧移,徧移约300m左右。
欧31-H3导2于2007年3月24日完钻,完钻井深2745m,从该井钻遇显示情况看,S32中Ⅰ组油层顶界抬高,分析认为受欧50逆断层的牵引,地层倾角增大,构造位置抬高。平面上由于欧50断层位置的摆动,使Ⅱ组的砂体延伸距离缩短。根据这口导眼井的实施情况,对欧31-H3、欧31-H7、水平段进行相应调整。欧31-H3水平段长度由原来的 777m,调整到600.4m,欧31-H7水平段长度由原来的550m,调整到450m。
4.2 投产过程及效果
该井于2007年6月13日投产,初期7mm油咀日产油52.5t,日产气5664m3,2008年9月13日停喷下44泵,日产油13t,日产气5500m3,日产水3m3,目前日产油6.3t,日产气956m3,日产水6.8m3,累积产油2.48×104m3t,累积产气1097.2×104m3。欧37-H7井投产效果好,初期原油日产量是周围邻近直井产量的2.9倍。
5 成功原因分析
(1)通过地层对比,三维地震精细解释等技术与对断块的地质体进行了准确的刻画,掌握油气水分布和夹层分布特征;
(2)通过设计导眼井,卡准了目的层顶面位置,為后续施工奠定基础;
(3)钻井过程中实时进行跟踪,及时调整,保证了油层钻遇率;
(4)水平井实施有效抑制底水上升速度,延长了油井的无水采油期。
6 总结及认识
(1)该井的顺利实施和成功投产,说明水平井在开发低渗透厚层砂岩底水气顶油藏的生产效果优于直井;
(2)设计两口导眼井,实现了多目标、多任务的目的。不仅卡准了S3中目的层顶面位置,为后续实施水平井奠定了基础,而且也落实了欧31-H3井目的层变化情况,调整了水平段的长度,同时也对断块南部逆断层的平面走向进行了准确的落实;
(3)加强精细地层对比,充分与三维地震资料相结合,是水平井部署和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 周陆扬,刘怀山,等.辽河盆地东部凹陷欧利坨子地区原油性质与成因[J].石油实验地质,2007,29(5):490-491
[2] 曹喜文.欧利坨子油田火山岩油气藏开发特征[J]. 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6: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