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教学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pop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教育中的德育,主要指教师结合物理内容,为改变学生的某些观念、意识、道德品质而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它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就物理教育中的德育作简单的阐述.
  从物理学研究的对象来看,它是研究自然界物质运动的一般规律和物质的基本结构的科学,因而,物理学中最富有哲学的思想和方法,最能体现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也直接影响到受教育者的品质.因此,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辨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以及情感、意志、品德等个性心理教育.
  1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1)从物理学的产生来看,最初包含在哲学之中,只是近代才从哲学中分离出来,它本身的内容就带着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辨证的思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初步形成全面、运动和分析问题的科学思想方法,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打下基础,这也是作为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基本内容.
  (2)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存在形式多种多样,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也是物理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它不以人的意识的存在而存在.
  (3)一切物质都在做永恒的运动,静止是相对的,物体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然而物体的运动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从客观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来看,决定于所选的参照系,但微观运动并不和参照系有关.如:热运动.
  (4)否定之否定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任何事物都是从对立走向统一.如:有关光的认识过程,经历了从粒子说和波光说对立面到波粒二者的完美统一.又如:光的折射现象,光从光密物质进入光疏物质时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会发生全反射现象.
  (5)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2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是一种政治思想意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概念.在社会主义国家里,主要是指爱社会主义的新中国,爱整个中华民族.但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又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外国的物理文化成就,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在物理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爱国主义情感.
  (1)运用我国古代科学史上取得的成就及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史实,介绍我国现代科技已在许多重要领域接近或超过世界先进水平的事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
  (2)针对近代我国物理学发展迟缓的原因,通过我国物理学与西方国家的科技发展存在一定的差距,唤起民族自强意识,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产生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学习的热切愿望.
  (3)介绍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现状,许多科学家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为振兴中华放弃国外的优厚待遇和良好的工作环境,毅然回到祖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动人事迹.如:地质学家李四光.让学生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体现在掌握真才实学,追求科学真理的实际行动中.
  (4)通过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速度,特别是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最大成就.引导学生认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社会主义才能建设中国的坚定信念.
  3品德个性心理素质教育
  品德个性心理素质教育是影响学生学习的态度和形成良好人格的一个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具备了良好的品德个性心理素质,才能正确对待学习,才会有恒心、有毅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育:
  (1)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结合物理教学,介绍物理学家的一丝不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敢于用事实说话,向权威挑战.并引导学生相信科学,尊重科学,按科学规律办事,初步养成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合作研究的精神
  虽然在很多的发明研究成果中可能是个人的研究成果,但在研究过程中需要很多人的参与,从物理学的发展来看,它需要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如:牛顿第一定律,它是通过伽利略、笛卡尔、牛顿三位科学家的不懈研究总结才得出的一个重要力学定律.
  (3)培养社会责任感
  随着物理学科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但由于在应用过程中难免给社会造成危害.如:噪声、热、光、电磁、核污染等.要让他们了解某些物理污染的危害性和具体事例.树立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培养社会责任感.
  (4)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通过许多科学家不畏生命危险,不怕条件恶劣都能进行科学研究的优秀品质.让他们向科学家学习,不怕困难,不断奋进,努力拼搏的精神.如用“两弹之父”邓稼先的事迹去鼓励他们,培养他们坚忍不拔的毅力.
  (5)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物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艰苦曲折的过程.但由于人们为了改造自然,征服自然,从古代到近代,以至现代,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不畏艰难曲折,进行不断的探索,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这就是他们对科学的热爱.科学是在与伪科学的斗争中不断成长起来的,虽然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德育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更新,为使德育教育有机地渗透到中学物理教学之中,有待于我们去继续探索.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具有真才实学、德才兼备的新型人才而努力.
其他文献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是物理教学质量的关键,下面就初中物理探究实验教学中的能力培养问题谈谈笔者的想法和做法.  1培养学生阅读使用说明书的能力  学会正确使用仪器,是进行探究实验的关键,怎样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实验仪器的能力呢?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一看就会的不讲或少讲,不要怕学生不会用!游戏机、手机比我们很多实验仪器都复杂,学生是怎么学会用的,都是看着说明书学会用的.笔
物理学史作为一个独特的教育资源宝库,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素材,将物理学史融入物理教学是物理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高考物理始终重视对物理学史的考查,对其考查特点的研究有助于教师从教育评价的角度认识物理学史的教育功能、引导教师的教学实践.  1 物理学史的内容分析及考查形式  什么是物理学史?物理学史包含哪些内容?对于这个问题,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答案.笔者根据Wang分析科学史内容的框架,并结合本
例题教学是巩固所学的公式、定理,根据物理条件进行运算过程.例题的代表性和示范性,大部分教师比较喜欢采用传统的讲授法,给学生讲明讲透,再布置练习进行巩固.这种教学方式容易造成教师为完成例题教学而教学,照本宣科.学生被动式接受例题的教学方式,学生觉得书上有的,可听可不听,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率往往较低.  如何提高物理例题的教学效率,使学生变被动学为主动学,使学习变得有趣和具有挑战性,值得我们去探究
题目 (2014年全国(大纲卷)理综卷第26题)已知地球的自转周期和半径分别为T和R,地球同步卫星A的圆轨道半径为h. 卫星B沿半径为r (r
2014年高考浙江卷第23题是一道运动学综合题,重点考查了学生对于平抛运动、速度变换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的综合分析能力,由于研究对象变换、对地速度的变化,使学生解题时容易出错.原题如下.  题目 如图1所示,装甲车在水平地面上以速度v0=20 m/s沿直线前进,车上机枪的枪管水平,距地面高为h=1.8 m.在车正前方竖直立一块高为两米的长方形靶,其底边与地面接触.枪口与靶距离为L时,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常常困扰着一线的语文教师.新课程改革为小学作文教学带来了良机,给语文教师创造了无比广阔的空间,那么,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如何提高学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刻认识物理知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实验教学,充分开发实验教学资源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谈谈笔者的一些做法,与同仁交流探讨.  1创设实验情境,唤醒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杨振宁说过,成功的秘诀是兴趣,兴趣是求知之源.鲜明生动的物理实验有很强的吸引力,极易唤醒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我
原题 (2014年天津理综)如图1所示,两根足够长的平行金属导轨固定在倾角θ=30°的斜面上,导轨电阻不计,间距L=0.4 m.导轨所在空间被分成区域Ⅰ和Ⅱ,两区域的边界与斜面的交线为MN,I中的匀强磁场方向垂直斜面向下,Ⅱ中的匀强磁场方向垂直斜面向上,两磁场的磁场感应度大小均为B=0.5 T,在区域I中,将质量m1=0.1 kg,电阻R1=0.1 Ω的金属条ab放在导轨上,ab刚好不下滑.然后,
物理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主要有观察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思维能力、综合应用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的能力等.能力培养的途径是多方面的,评析习题是有效的途径之一.本文就物理学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评析习题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学用结合能力,知识迁移能力以及创造性能力等方面进行探讨.  1充分全面的审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间接地概括认识事物的能力,是人们从感性认识到达理性认识必须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语文教师常常会要求学生写随意文,并且每天进行检查。而在随意文中,因其具有随意性,学生很容易表露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发泄对现实生活中某人或某事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