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和“线下”融合:数据时代防返贫机制构建

来源 :广西农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fa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脱贫攻坚已经取得全面胜利,解决了历史性的绝对贫困问题.脱贫群众收入大幅提高,生活保障水平大为改善,但相对贫困和因病、因灾、因残、突发性事故等返贫风险依旧存在.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协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环节之一.研究基于信息大数据时代,利用乡村振兴行业部门数据共享形式,构建“线上”信息预警和“线下”实地排查的防返贫机制模式.
其他文献
人工智能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也是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主要包括农业语音识别、农业计算机视觉、农业智能装备系统、农业专家系统、农业人工智能服务平台等.但我国农业领域的人工智能技术处在起步阶段,还面临着农业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短板较多、智能化农业设备供给能力不足、农业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农业人工智能人才严重短缺、农业经营者应用人工智能的意愿不强等问题.今后,应进一步优化农业人工智能的发展路径,积极破解农业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难题、加强农业智
摘要:2020年5月~2020年11月开展了攀鲈池塘养殖试验,结果显示,攀鲈的体重特定生长率和体长特定生长率均呈现先高后低的趋势,生长速度与生长阶段和温度密切相关,体重与体长呈现冥函数关系;攀鲈经过180天的生长,平均体重由0.56 g/尾增长到172.16 g/尾,共收获攀鲈商品鱼167.5 kg,产值5025元,效益2725元,折合产量为1117.2 kg/亩,效益为18175.8元/亩。试验
摘要:以小龙虾为对象,研究池塘和稻田两种养殖模式下对其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选用池塘和稻田分别饲养小龙虾,分为池塘组和稻田组,其中池塘放养密度8000尾/亩,稻田放养密度5000尾/亩;试验期21天;试验末期随机选取体格附肢完好、规格均一的小龙虾各15尾,采用常规组织取样法取肌肉进行主要营养物资水分、粗脂肪、粗水分、粗蛋白测定。测定结果显示,稻田组的小龙虾肌肉的粗蛋白和水分都显著比池塘组的高(P<0
摘要:为分析鱼粉、豆粕、棉籽粕、菜籽粕、玉米蛋白粉、橡胶籽饼、次粉、麦麸等8种常规饲料原料对丝尾鳠(Hemibagrus wyckioides)生长性能的影响,开展不同原料饲料的对比试验,试验饲料由70%基础饲料和30%试验原料组成,挑选健壮的丝尾鳠鱼苗,随机分配于27个养殖网箱,每个网箱32尾鱼。饲养结束,称重计算生长性能。结果表明,各处理组蛋白质效率、饲料系数和成活率无显著差异,生长性能由高到
摘要:概述了裂腹魚的人工繁育和养殖技术相关内容,探讨裂腹鱼的人工繁育相关技术举措,分析养殖有关注意事项,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裂腹鱼;人工繁育;养殖技术  中图分类号:S965.1 文献标识码:B  贵州省桐梓县水坝塘镇复兴河,发源于原始森林中的龙山大峡谷,环境优美,水质清澈见底,水流湍急,水中溶氧量高,生物饵料丰富,矿物质元素丰富,年均水温低于15℃,河流日照时间短,适宜于裂腹鱼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