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不变的常态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huafeng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拉伯谚语说,没有不变的常态,世上只有变化才是常態。学校教育在“互联网 ”的时代也在不断发生着改变。我们所说的未来学校与未来教育是指至2030年和“两个一百年”范围内如何去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人。
  那么,我们教师在未来学校时代背景下,应该着重变什么?我认为,主要侧重在教师角色、教师学习与教师心态。
  教师角色由“一言堂”到“大导演”。在执教《Painted Faces》一课时,我将英语、京剧、绘画等知识融合呈现,运用“项目学习”方式,集学生前期线上问卷调查、资料收集、线下课堂共分享、游戏化教学、实践绘制脸谱、课后发散创新与项目成果展示于一体,完成“向外国人介绍京剧脸谱”的主题。教师不仅是设计者、指导者和帮助者,也是与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
  教师学习由“专业”到“杂家”。倡导师生体验跨界,利用思维导图、系统思考等工具发掘学科内、学科间的融合点,将我校开展的“盘彩”特色文化中的“制胚、施釉、煅烧、着彩”所引申出的“树德、传知、磨炼、成才”的精髓内化于心,外化为学习力。在充分发挥个人特长的基础上,利用MOOC、微视频等技术,实现校内走班社团课程四大类25个社团的多样化选择。在我校,师生同出发、同发现、同学习,每个人都成为学习者和信息接收者。
  教师心态由保持“舒适感”到产生“不适感”。以往我们用相同的方式教不同的学生,他们也没有其他选择。而现在他们开始拒绝,或者不再“配合”,学生的个性越显现,教师的“不适感”越强烈。教师只有不断体会、感悟,在不断袭来的“不适感”中“冲浪”,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才会获得常态的“舒适感”。里韦罗曾说过,真正的幸福在于始终保持开拓的热情。在开拓未来学校的道路上,教师会在摸索、实践、反思、提升中幸福前行。
其他文献
上世纪90年代,由雅克·德洛尔任主席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明确提出了“教育的四个支柱”的概念,并认为“四个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将是每个人一生中的知识支柱”。其中,“学会共同生活”从“人类历史始终是冲突的历史”的认知出发,倡导“尊重多元性、相互了解和平等价值的精神”,旨在实现“增进对他人的了解和对相互依存问
介绍了在多个DSP之间或者DSP与其他CPU之间存储器共享技术的基本设计方法,重点介绍了如何在设计上提高存储器的访问速度和克服访问竞争的方法.
利用传输线理论和电路方程,给出了宽带功率合成/分配网络中,负载吸收最大功率时,负载阻抗与源阻抗之间应该满足的关系.通过测量发现,理论值与实际测量结果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