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导向型中职德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中职德育课任务导向型教学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总结出中职德育课任务导向型教学的一般操作流程,在实践操作领域以典型案例式教学为例,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增强了学科的吸引力,发挥了学科的正能量。
  【关键词】中职德育课任务导向型教学实践研究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中职德育课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是“关注学生的经验,增强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要努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德育课程标准》在谈到教学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努力把基本观点、原理融入生活题材之中”,要“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 教学内容可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学生关注的、有意义的题材”,“从而使课程的实施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践行这些要求,必须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生“整个生活世界”作为教育资源导入课堂中,促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接受式学习,变为体验式、探究式学习,发展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而在仅有四十分钟左右时间的一堂课中,要实现“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显然是不切实际的。正确的和合理的做法就是根据课堂中教学和学习知识的内容,有选择地把学生的生活世界相关的经验和场景加工成为适合的学习任务,以适当的方式导入课堂中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解决问题和适应真实生活的能力。这样,课堂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成为了一个以任务为导向的体验生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探究过程。这就是我们的任务导向型中职德育课堂模式研究的缘起。
  任务导向型课堂模式以来自于学生生活的学习任务为导向,引导学生带着任务展开学习,在履行任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学习,提升能力,增进生活适应性,强化生活体验,发展情感和道德品质,从而最终达到改造学生行为,改造学生生活世界的教学终极目标。
  具体来说,我们的研究以下两方面的实践意义
  1.变革课堂教学方式。任务来自学生生活,履行任务的主体是学生,必然地促进课堂教学由教师讲授式向学生自主生成式转变。
  2.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任务履行、解决问题需要的是学生的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学生的学习方式将由接受式学习为主向体验式学习、探究式学习为主转变。
  二、中职德育课堂任务导向型教学的基本流程
  中职德育课教学中的任务导向型教学的基本流程由六个主要环节构成(见图1)。一般来说,确定任务,任务履行,反思和梳理任务履行中的收获是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
  三、任务导向型教学的实践操作
  中职德育课课堂的任务导向型教学的核心要素是学习任务,下面以典型案例为任务的任务型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典型案例为任务的任务型教学是用经过人为加工、提炼的经典案例作为学生学习的任务,让学生在分析案例、解决学习任务中完成学习。由于课堂教学时空的限制,在经典案例为任务的任务履行环节,经常采用的方法是进行思想实验或模拟实践的方式进行。在课堂教学的操作中,一般采用老师引导下学生探究的方式展开课堂教学。
  在《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材的“国家的宏观调控”内容的教学中,笔者以一个精心设计加工的典型的“思想实验”案例为学习任务,在师生合作的任务履行中完成课堂学习。课堂教学的实施具体步骤如下:
  1.选择和确定任务
  “国家的宏观调控”涉及的主要内容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宏观调控的任务,调控的手段等。学习任务必须把这些内容都有机地融合进一个典型案例中去。为此,我设计了一个由三阶段,两个分支构成的市场运作过程的“思想实验”案例作为材料:
  2.师生合作的任务履行
  呈现“思想实验”材料的第一阶段内容,要求学生思考,材料反映了经济上的什么现象,其直接的结果会是怎样的?引导学生运用价值规律的有关知识,对市场主体的行为进行分析,对市场发展的可能进行预测,会得出如下的结论:
  第一阶段的市场现状是:
  供小于求
  价格上涨,利润看好
  紧接着要求学生讨论,面对这种市场状况,生产者会如何安排第二阶段的生产呢?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呈现“思想实验”材料第二阶段内容。让学生分析,这一阶段的供需状况如何?其直接结果将会怎么样?学生能很自然地得出下面的结论来:
  初产品 供大于求
  精加工产品 供小于求
  总体 供大于求
  总体价格下跌 利润呈下降趋势
  引导学生思考:面对这种市场态势,生产者会做出什么样的反映?在此要有意识地指出,如果生产者不能得到完整的市场信息,对其生产会有什么样的影响,然后呈现“思想实验”材料第三阶段第一分支的内容。继续引导学生分析其结果,并分析其对生产者和消费者各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
  供小于求
  消费者得不到满足,生产者损失、浪费甚大
  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在市场调节下的生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的?引导学生依据价值规律原理,结合自己对市场的了解,深入分析。学生通过讨论,可以得出如下观点:
  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研究:要防止这种不利现象的产生,有什么办法?如果你是当地的管理人员,你会在第三阶段开始之前,采取什么措施?让学生进行广泛地讨论(以小组方合作方式展开),然后根据学生的讨论,归纳出如下的观点:
  这时,及时地呈现第三阶段第二分支的内容,学生讨论分析的基础上,呈现下面的第二分支生产结果的相关内容:
  供求基本平衡、合理
  价格、利润平稳,再生产顺利进行
  通过对三个阶段生产状况的综合分析,引导学生归纳出国家宏观调控的任务和目的为:供需总量的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使整个社会的生产能顺利进行下去。
  至此,本堂课的知识、原理都在学生任务履行的过程中发现了,同时还获得了实践性的体验。在这个任务导向型的课堂教学和学习中,学生学习的过程不再是一个被动接受现成知识的过程,而成为了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发现知识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谢树平.新编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德]卡尔·雅斯贝尔斯. 什么是教育(邹进译) [M]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其他文献
从教将近二十年,教材轮回了六、七次,每一次讲授都有新的发现和体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初中课本中的传统篇目,第二段的写景是经典段落。表达方式的掌握是初中生必备的语文基本素养,也是中考的一个重要考点。2014年山西中考小作文“介绍大自然的美景”就是着眼于“描写”这种表达方式的考查。这段写景正是训练描写的好范本。  于是我精心设计了一个问题:这段文字如何描写百草园的乐景?  要求:1、“六人帮”小
【摘要】习作教学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工作。语文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而作文更是工具中的工具,它对小学生的学习、成长,乃至未来的工作、生活,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语文教育家黄光硕说:“学生的语文学得怎样,作文可以作为横量的重要尺度。学生的语文能力不过关,作文也是一个重要标志。”可见,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但长久以来,小学习作教学的效果不佳。许多教师对如何上好习作课深感困惑,很多学生也不时发出“
【摘要】作为初中历史教学改革中的重要内容,活动课教学已经成为初中历史教学研究中的一个重点之一。活动课教学不仅符合初中历史教学的目标,而且也适应我国教学改革的趋势。本文主要针对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对初中历史活动课教学进行论述。  【关键词】初中历史 活动课 教学研究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活动课作为教学内容出现在初中历史学科中。其活动课具有主体性、实践性、操作性、开放性、综合性等特点,在实际的教育教学
班队课的主题是“两代的对话”,“两代的对话”主要是分析如何看待与父母的矛盾,学会与父母沟通的方法。为此我虚构设计了“阳阳的烦恼”故事情节,用一个故事贯穿课堂始末,这个故事包括“拆信风波”、“两代对话”、“请你支招”、“温馨祝福”四个环节。  我首先讲述了“阳阳的烦恼”故事第一个情节“拆信风波”:阳阳学习很用功,成绩很好,也结交了很多朋友,经常有书信来往,但父母却很担心,怕经常写信会影响学习,有一次
片段一:“迎”的快乐  师:一年一度的泼水节马上就要到了,此时,人们的心情怎样?  生:傣族人民很开心。  生:很高兴。  师:哪从哪个字最能感受到他们高兴的心情?  生:我从“迎”字感到傣族人民非常开心。  生带感受读句子  师:小朋友,从这个“迎”字中你又体会到什么?  (冷场!)  师:“六一”儿童节,你们喜欢吗?  生:喜欢!  师:在儿童节还没来临之前,你们心情是——  生:很兴奋,希望
【摘要】“阅读”对于中学生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且繁琐的工作,对于爱好阅读的人来说,是一中享受,但对于不喜欢阅读的学生来说确变成了一种折磨。现在的中学生阅读在很大程度上仅仅是为了阅读、为了考试而阅读,已经失去了阅读的意义和价值,还有很多学生是不知道如何阅读,找不到阅读的时间和内容。对此,我做出了一些调查和研究。  【关键词】阅读意识兴趣时间内容  阅读在中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科学的
摘 要:创新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要求在中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时候必须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即使是历史教学也不排除在外。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中学历史教学有着自身独特的功效。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实施创新教学,不仅要求教师自身具备一定的创新素质,而且还要对学生进行创新学习的指导,从而达到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中学历史 创新意识
摘要:教学,包括两个方面,即教与学,其中教师的教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教师,需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最近,在教育界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反思越来越受到关注,并且关于这方面的资料也有很多。本文旨在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探讨初中教师在自己的反思活动中应注重的方面与重点。  关键词:身心发展特点 个性差异 潜力专业知识水平  人类总是在总结以前的经验教训中不断地进步、发展的,科学家是这样,政治家也是
在实行新课程改革以来,每当考试后不少教师都会有感叹:讲过的题目和类似试题怎么会有很多学生做错了,甚至不会做。而学生也懊恼:这道题原来能做出来,考试时候却做错了。这种情况的存在,实际上是平时在教师教与学生学方面存在着一片“沼泽地”。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走出这一片“沼泽地”,让师生能自由翱翔在数学教与学的蓝天呢?本文试分析现实中教与学存在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解决策略,仅供同行参考。  “沼泽”一:课堂
口语交际是母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是小学语文教学围绕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所设置的一项教学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指出:学生要“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流,发展合作精神。”可见,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是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教二十多年以来,我不仅注重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还注重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与人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