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C57BL/6小鼠感染伯氏疟原虫ANKA株后脾脏不同免疫细胞的含量及其表达的细胞表面分子的变化.方法 将10只C57BL/6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感染组,每组5只,分别经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和伯氏疟原虫虫株,6天后分离小鼠脾脏,制备单细胞悬液.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巨噬细胞(Mφ)和树突状细胞(DC)及其细胞表面分子CD69、MHC Ⅱ、CD80、TLR2的百分比含量.结果 感染组小鼠脾脏巨噬细胞所占比例低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表面分子CD69、CD80、MHCⅡ的表达水平较正常组均升高,且CD69、CD80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MHC Ⅱ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表达的TLR2百分比较正常组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小鼠DC所占比例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小鼠脾脏DC表达CD69、CD80水平较正常组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表达TLR2、MHC Ⅱ所占比例均低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感染伯氏疟原虫的C57BL/6小鼠脾脏中DC含量降低,巨噬细胞和DC表达细胞因子CD69、CD80的能力上升,由此笔者认为巨噬细胞和DC可能会通过增加其自身CD69和CD80的表达水平来抵抗伯氏疟原虫的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