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又是高考月,想必广大的师生、家长又经过了漫长的焦虑期,巨大的压力,让人寝食难安。焦虑是一种绝对负面的情绪吗?它并不能创造价值吗?在此,我们邀请心理学专家来介绍一下焦虑的积极作用。
焦虑是指个体预感到不利情境出现时产生的一种模糊的、不愉快的情绪状态,是忧虑、惧怕、紧张、苦恼和不安等综合的情绪体验,严重时会伴有植物性神经功能失调。
从对焦虑的定义中,我们不难看出其消极作用。首先,它会妨碍工作效率。心理学研究表明,过度焦虑会让人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混乱以至无法完成工作。其次,它会影响身体健康。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许多疾病与个体的焦虑有关。倘若个体时常处于焦虑之中,那TA罹患某些疾病如胃病、冠心病的风险将大大增加。最后,它还会影响心理健康。当生理性焦虑演变成病理性焦虑时,个体将饱受焦虑症的折磨,严重时还会导致精神失常。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研究人员对焦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焦虑的消极作用及其破坏性方面。不过,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研究者放下了对焦虑的一些“成见”,开始关注焦虑的积极作用,发挥焦虑的建设性意义。那么,焦虑有哪些积极作用呢?
1.保护和约束自己。焦虑对于个体具有预警和保护作用。例如,在荒野里遇见一只老虎,个体会焦虑害怕,释放信号,激发自己快速调动能量应付危险情境,以增加个体生存和延续的机会。再如,焦虑会让开车的人格外小心谨慎,远离意外。焦虑还会使个体学会约束自己,做符合道德规范的公民。比如,在路上捡到了钱包,想据为己有,但又产生焦虑,觉得这样做不道德,焦虑让个体克服自私的欲望,将失物物归原主。
2.整合和推动自己。焦虑会推动我们思考为何而活,我们的存在对这个世界有何价值,推动我们去探索世界,进而发现自我、实现自我,追寻自己存在的价值。在这一过程中,焦虑是活力的象征,就像发烧一样,焦虑表示人格内正在激战,个体正在整合自己。焦虑还可以推动自己。因为它作为一种警示信号,提示个体在某一方面有可能出现问题需要去解决,进而提供了个体行动的动力,是个体行动的“发动机”。例如,2014年美国的一项研究显示,对皮肤癌的焦虑促使许多美国人购买防晒霜,即对患病的担心会促使人们采取积极行动(如健身)避免不好的后果。
3.激发潜在的能力。适度的焦虑有利于个体的生存,它能调动个体的潜能,让个体心智更为敏锐,以利于个体发挥出最佳水平。比如,某个体正在经历一场非常重要的面试,焦虑会让该个体心跳加快,高度集中注意力,密切关注环境的变化,随时调整自己,发挥出个体的最佳水平。相反,如果该个体不把这场面试放在眼里,没有一点焦虑,随意作答,很可能就发挥不出原有水平,导致面试失败。
4.帮助缓冲情绪。焦虑是情绪的“缓冲器”。个体在做某件事之前产生的担忧和焦虑,正是为该个体形成一个情绪缓冲区,当事情圆满解决后,他将得到一种情绪回报,其快乐感会比没有经历这些焦虑的情况更为强烈。
因此,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看焦虑,就会发现焦虑为个体带来更多的建设性意义。平时人们面对焦虑,极其厌恶,拒绝和逃避是最常见的做法。但是这样做,只会让个体更加惶恐和不安。因此,怎样发挥焦虑的积极作用,避免它的消极作用,需要我们认真思考。与其回避焦虑,莫若与其和平共处,体会焦虑,予以自我引导,具体而言,可以做好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发挥焦虑的积极作用。既然焦虑已经发生了,我们就不要再纠结于它带来的负面影响,而可勇敢地去面对正在令你焦虑的事情,正如《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中写道:“打败焦虑的最好办法,就是去做那些让你焦虑的事情”,可以试着问自己一些问题,如“情况如此艰难,我该怎样坚持下去”“以前有遇到过类似情况,我是如何应对的,别人又是如何去做的?”等等。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探求原因,积极思考出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让自己行动起来,也就克服了焦虑。
其次,实施估测和转移策略。即面对焦虑,我们可以估测一些事情。例如你可能不知道毕业后能否找到一份好工作,但是你可以记录一下你争取到了多少家公司的实习岗位。估测能让个体对情况更加了解,即便估测不会直接帮助个体解决问题,但能把个体从对未来不确定的担忧的黑匣子中拯救出来,帮助个体掌握当下发生的事。所谓转移策略,就是个体对长期性问题的忧虑转移到做好眼前固定的事情上。比如,与其担心自己的生命是否长久,不如时常散散步,多运动,保持青春活力。
再次,掌握减轻焦虑的方法。一是放松和拓宽心灵法。我们可以给自己的身心留白,以放松心灵。比如每天留下一些独处的时间,关掉手机,摒除外界一切干扰,散散步,让自己完全脱离工作,陪陪家人,享受天伦之乐。我们可以读读苏东坡的词《赤壁赋》,以拓宽心灵。“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适。”这些词句可以帮助我们摆脱名利困扰,坦然面对焦虑;二是烦恼切割法。我们有很多烦心事,可以试着把他们分割出来,各个击破,逐一加以解决;三是有氧运动法。美国伊利诺大学运动学和社区卫生学院的研究人员对相关文献进行Meta分析发现运动一次即可降低焦虑水平,也即通过有氧运动能释放生活中过量的焦虑感。一般的有氧运动包括快速步行、慢跑、骑行、自由泳、跳绳、有氧操训练等;四是冥想法。我们与其沉浸于当下的情绪,不如学会关照并进行自我调节。利用冥想创造的空间,确认我们的情绪,命名它,然后退一步审视它。如果认为这种情感是负面的,极端的,也不要压抑它,而是努力把它转化成积极情感,重新找回内心的从容平和。
最后,寻求专业帮助。如果过度焦虑,自我调节无效,不仅会降低效率,失去行为动力,让人不堪重负,甚至会有躯体反应,乃至精神失常。一定要记得寻求心理咨询师或精神科医生等专业人士的帮助。
总之,焦虑既有消极作用,也有积极作用。与其厌恶和回避焦虑,莫若学会与焦虑和平共处,发挥焦虑的积极作用,让焦虑成为强大自己的武器。
焦虑是指个体预感到不利情境出现时产生的一种模糊的、不愉快的情绪状态,是忧虑、惧怕、紧张、苦恼和不安等综合的情绪体验,严重时会伴有植物性神经功能失调。
从对焦虑的定义中,我们不难看出其消极作用。首先,它会妨碍工作效率。心理学研究表明,过度焦虑会让人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混乱以至无法完成工作。其次,它会影响身体健康。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许多疾病与个体的焦虑有关。倘若个体时常处于焦虑之中,那TA罹患某些疾病如胃病、冠心病的风险将大大增加。最后,它还会影响心理健康。当生理性焦虑演变成病理性焦虑时,个体将饱受焦虑症的折磨,严重时还会导致精神失常。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研究人员对焦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焦虑的消极作用及其破坏性方面。不过,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研究者放下了对焦虑的一些“成见”,开始关注焦虑的积极作用,发挥焦虑的建设性意义。那么,焦虑有哪些积极作用呢?
1.保护和约束自己。焦虑对于个体具有预警和保护作用。例如,在荒野里遇见一只老虎,个体会焦虑害怕,释放信号,激发自己快速调动能量应付危险情境,以增加个体生存和延续的机会。再如,焦虑会让开车的人格外小心谨慎,远离意外。焦虑还会使个体学会约束自己,做符合道德规范的公民。比如,在路上捡到了钱包,想据为己有,但又产生焦虑,觉得这样做不道德,焦虑让个体克服自私的欲望,将失物物归原主。
2.整合和推动自己。焦虑会推动我们思考为何而活,我们的存在对这个世界有何价值,推动我们去探索世界,进而发现自我、实现自我,追寻自己存在的价值。在这一过程中,焦虑是活力的象征,就像发烧一样,焦虑表示人格内正在激战,个体正在整合自己。焦虑还可以推动自己。因为它作为一种警示信号,提示个体在某一方面有可能出现问题需要去解决,进而提供了个体行动的动力,是个体行动的“发动机”。例如,2014年美国的一项研究显示,对皮肤癌的焦虑促使许多美国人购买防晒霜,即对患病的担心会促使人们采取积极行动(如健身)避免不好的后果。
3.激发潜在的能力。适度的焦虑有利于个体的生存,它能调动个体的潜能,让个体心智更为敏锐,以利于个体发挥出最佳水平。比如,某个体正在经历一场非常重要的面试,焦虑会让该个体心跳加快,高度集中注意力,密切关注环境的变化,随时调整自己,发挥出个体的最佳水平。相反,如果该个体不把这场面试放在眼里,没有一点焦虑,随意作答,很可能就发挥不出原有水平,导致面试失败。
4.帮助缓冲情绪。焦虑是情绪的“缓冲器”。个体在做某件事之前产生的担忧和焦虑,正是为该个体形成一个情绪缓冲区,当事情圆满解决后,他将得到一种情绪回报,其快乐感会比没有经历这些焦虑的情况更为强烈。
因此,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看焦虑,就会发现焦虑为个体带来更多的建设性意义。平时人们面对焦虑,极其厌恶,拒绝和逃避是最常见的做法。但是这样做,只会让个体更加惶恐和不安。因此,怎样发挥焦虑的积极作用,避免它的消极作用,需要我们认真思考。与其回避焦虑,莫若与其和平共处,体会焦虑,予以自我引导,具体而言,可以做好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发挥焦虑的积极作用。既然焦虑已经发生了,我们就不要再纠结于它带来的负面影响,而可勇敢地去面对正在令你焦虑的事情,正如《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中写道:“打败焦虑的最好办法,就是去做那些让你焦虑的事情”,可以试着问自己一些问题,如“情况如此艰难,我该怎样坚持下去”“以前有遇到过类似情况,我是如何应对的,别人又是如何去做的?”等等。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探求原因,积极思考出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让自己行动起来,也就克服了焦虑。
其次,实施估测和转移策略。即面对焦虑,我们可以估测一些事情。例如你可能不知道毕业后能否找到一份好工作,但是你可以记录一下你争取到了多少家公司的实习岗位。估测能让个体对情况更加了解,即便估测不会直接帮助个体解决问题,但能把个体从对未来不确定的担忧的黑匣子中拯救出来,帮助个体掌握当下发生的事。所谓转移策略,就是个体对长期性问题的忧虑转移到做好眼前固定的事情上。比如,与其担心自己的生命是否长久,不如时常散散步,多运动,保持青春活力。
再次,掌握减轻焦虑的方法。一是放松和拓宽心灵法。我们可以给自己的身心留白,以放松心灵。比如每天留下一些独处的时间,关掉手机,摒除外界一切干扰,散散步,让自己完全脱离工作,陪陪家人,享受天伦之乐。我们可以读读苏东坡的词《赤壁赋》,以拓宽心灵。“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适。”这些词句可以帮助我们摆脱名利困扰,坦然面对焦虑;二是烦恼切割法。我们有很多烦心事,可以试着把他们分割出来,各个击破,逐一加以解决;三是有氧运动法。美国伊利诺大学运动学和社区卫生学院的研究人员对相关文献进行Meta分析发现运动一次即可降低焦虑水平,也即通过有氧运动能释放生活中过量的焦虑感。一般的有氧运动包括快速步行、慢跑、骑行、自由泳、跳绳、有氧操训练等;四是冥想法。我们与其沉浸于当下的情绪,不如学会关照并进行自我调节。利用冥想创造的空间,确认我们的情绪,命名它,然后退一步审视它。如果认为这种情感是负面的,极端的,也不要压抑它,而是努力把它转化成积极情感,重新找回内心的从容平和。
最后,寻求专业帮助。如果过度焦虑,自我调节无效,不仅会降低效率,失去行为动力,让人不堪重负,甚至会有躯体反应,乃至精神失常。一定要记得寻求心理咨询师或精神科医生等专业人士的帮助。
总之,焦虑既有消极作用,也有积极作用。与其厌恶和回避焦虑,莫若学会与焦虑和平共处,发挥焦虑的积极作用,让焦虑成为强大自己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