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200和INSM1在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的表达及其病理诊断价值

来源 :中华病理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wen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CD200和胰岛素瘤相关蛋白1(INSM1)在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NEN)中的表达及病理诊断价值。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在69例胃肠胰NEN,66例胃肠胰非NEN和16例转移性NEN中检测CD200、INSM1、突触素和嗜铬粒素A(CgA)的表达情况,并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CD200、INSM1、突触素和CgA及其组合在胃肠胰NEN中的病理诊断价值。

结果

CD200的阳性信号位于肿瘤细胞胞质和/或胞膜,CD200在胃肠胰NEN和非NEN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200对诊断胃肠胰NEN的灵敏度为95.7%,特异度为78.8%。CD200在神经内分泌瘤和神经内分泌癌中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NSM1阳性信号位于肿瘤细胞核,INSM1在胃肠胰NEN和非NEN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NSM1对诊断胃肠胰NEN的灵敏度为85.5%,特异度为95.5%。INSM1在神经内分泌瘤和神经内分泌癌中的阳性率,在神经内分泌瘤G1和G3中的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项检测CD200、INSM1、突触素和CgA ROC曲线下面积(0.857、0.907、0.890和0.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CD200+INSM1的灵敏度明显高于突触素+CgA(85.5%比63.8%,P<0.05),两种组合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2和0.925,两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CD200和INSM1是两种新型NEN标志物,有助于胃肠胰NEN的诊断和排除其相似的肿瘤,并且可以提示肿瘤的分化级别。联合检测CD200和INSM1作为免疫组织化学小组时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度,可以作为突触素和CgA有用的补充。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骨外间叶性软骨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对2014—2019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集的4例中枢神经系统骨外间叶性软骨肉瘤,分别进行临床资料分析、HE染色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结果患者年龄在20~35岁之间,3例病灶位于颅内,1例位于椎管内。镜下改变呈双相结构,即未分化的小细胞与透明软骨岛混合存在,另可见血管
目的探讨围术期加速康复外科(ERAS)管理模式对高龄髋部骨折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94例高龄髋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4例,女70例;年龄76~98岁[(83.7±5.4)岁]。骨折类型:股骨转子间骨折54例,股骨颈骨折40例。患者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或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44例围术期采用ERAS管
目的应用注意力机制网络的多实例学习(Attention-MIL)框架技术,实现慢性胃炎多项指标的自动识别。方法收集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诊断为胃炎活检病例1 015例和上海市浦东医院诊断为胃炎活检病例115例,所有病理切片经扫描仪进行数字化处理,转化为全载玻片成像(whole slide imaging,WSI),WSI标签依据胃炎病理报告,包含活动性、萎缩和肠化3项
髋臼双柱骨折通常由高能量损伤引起,占髋臼骨折的20%,是髋臼骨折中最复杂的骨折类型之一。大部分髋臼双柱骨折需要手术治疗,因后柱骨折块的类型多样,对后柱的处理仍存在一定争议。本文对髋臼双柱骨折中后柱损伤的显露及内固定方式进行概述,总结前方入路、后方入路及螺钉、钢板固定等在后柱骨折中的应用,以期为临床应用的选择提供一定依据。
儿科疾病的规范化诊治与管理高峰论坛——第十二届全国儿童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于2021年7月8至10日以现场参会和线上直播的形式在西安召开,有力推动了全国儿科消化系统疾病规范化诊治水平的提高。
期刊
目的探讨儿童性发育异常(DsD)性腺肿瘤性病变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15年1月至2020年5月确诊的12例DsD性腺肿瘤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表现、染色体核型、性腺病理形态及免疫表型进行分析。结果205例DsD患者中筛查出12例肿瘤相关性病变,其中6例肿瘤性病变就诊年龄3~13岁,平均8.3岁。社会性别男性2例,女性4例。临床表现,外阴异常2例,身材矮小2例,阴蒂增大1例,下
期刊
目的总结DEPDC5基因变异相关癫痫患儿的临床和脑电图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5月至2020年11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就诊的20例DEPDC5基因变异癫痫患儿的病例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脑电图和影像学特点。结果20例DEPDC5基因变异患儿中无义变异8例,错义变异6例,移码变异3例,剪接变异2例,大片段缺失1例;遗传性变异16例,新生变异4例;15种变异为尚未报道过的新变异。20例患儿中
儿科疾病的规范化诊治与管理高峰论坛——第四届儿童健康与成人疾病早期预防专题峰会于2021年7月22至24日在福建省福州市顺利召开,会议同步进行了线上直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