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动力。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人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它推动人们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当学生对学习感到有兴趣的时候,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当他们满怀兴趣地学习时,就能掌握快,记得牢,效果好。而数学是抽象性和概括性高度统一的学科,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极易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从而削弱乃至丧失学习兴趣。因此,在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必要。那么如何激发和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
一、用“尊重和关爱”换取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关爱和信任学生,把他们看成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创设和谐的氛围,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尊重学生的意见,宽容学生的错误,鼓励学生的创新,鼓励他们独立思考。持赞赏的态度正确地评价学生,以表扬、鼓励为主,使学生感觉到如坐春风,如沐春雨。在课堂上的一句不经意的话,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对能顺利完成训练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更有自信。对待那些在训练中遇到困难的学生,也不能选择批评,不要挫伤他们的信心,而应给予启发开导。
二、用形象生动的数学语言拉近数学与学生的距离
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是一名出色的语言学家,数学相对语文而言缺乏人文性,数学教师更应该注重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拉近数学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感到数学也平易近人。如为鼓励学生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创新,我说:“同学们,这道题的解法不止一种,你们也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吧。”学生们听说要当八仙,个个想大显神通。结果那道题想出了许多的解法,有些竟是我意料之外。儿歌为孩子们所喜闻乐见的,结合数学内容编写儿歌,既有突破难点的功效,又有提高学习兴趣的作用。如我在教一年级学生写数字时,编写了儿歌:1像筷子,2像鸭子,3像耳朵.......”学生边写边默念这首儿歌,原本枯燥的写数字活动变成了有趣的绘画活动,他们当然愿学、爱写。
三、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生动形象的童话故事,富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1.创设童话故事情景。如在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时,我利用教材上熊猫分竹笋的画面,创设了熊猫京京招待客人的情景。上课伊始,小精灵讲述京京一大早采来新鲜竹笋,准备招待华华、盼盼、亮亮、红红几位好朋友的事情;接着,小精灵提出“每盘应该放几个竹笋?”的问题,并请大家帮助小京京。动态的画面,配以生动的讲述,给学生创设了生动的热情招待客人的情景,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
2.创设表演情景,调动学生创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如我教“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时,专门请一些同学扮演数字和小数点,然后让扮小数点的学生根据我出示的小数在数字中进行移动。整个表演过程,学生情绪高涨,笑声叠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
3.创设游戏活动情景增加学习兴趣。游戏伴随着儿童的成长,平时,我常发现无论哪一个学生,即使是一个不爱学习或被视为“智能低下”的学生,在游戏中都会表现得十分出色,会不顾时间,不怕疲劳,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尽情地参与。因此,围绕数学教学内容,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学习数学与伴随而来的愉快情绪体验交织在一起。
例如在20以内的口算教学中,我将全班学生分成两个小组,互相出题,互相解答,答对了即可获赠一朵红花,答错了就得让出一朵红花,在规定的时间内,看哪组得的红花多。因为小学生都愿意本组多得红花,所以都积极动脑,全班学生在紧张、欢快的游戏中进行练习。有时,我还结合教学内容,进行一些智力游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4.直观教学,唤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本身比较枯燥,逻辑思维、空间想象要求较高,只凭用嘴巴叙述,不易理解,学生听起来也觉得无趣。如果利用教具,多媒体教学,可以使问题变明了。例如教学“认识图形”时,单纯画几个图形是不够形象的,应当充分利用教具,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数一数,画一画,通过具体感知,是学生能够由实物抽象出图形,这样就将课本知识变得触手可及,使学生有兴趣学习。同样,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首先利用多媒体出示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美丽的三角形状的实物图,接着抽象成几何图形,并利用多媒体具有动画与声音的特点,一一出示三角形的三条边,出示的同时还伴有悦耳的声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就能轻而易举地理解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练习时还让学生利用鼠标操作,在众多图形中找出三角形,找对了电脑会鼓励学生“你真棒”、“你了不起”等,这样利用美丽的图像、形象的动画和悦耳的声音等引起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唤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把数学知识生活化,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的特点是:抽象性、严谨性和广泛应用性。如果把数学的抽象性和广泛应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就可以体会到数学其实是博大精深、奥妙无穷的。在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把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充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如:在学统计这部分知识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同学们,新年班里开联欢会,需要买水果,你认为买哪种水果好?这是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调查全班同学每人最喜欢吃的一种水果,参与积极,气氛活跃。最后根据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做出了合理的决策。
总之,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对小学生数学学习十分重要,是学好这门功课的重要前提。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数学教师应当注意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和激发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能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学好数学。
一、用“尊重和关爱”换取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关爱和信任学生,把他们看成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创设和谐的氛围,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尊重学生的意见,宽容学生的错误,鼓励学生的创新,鼓励他们独立思考。持赞赏的态度正确地评价学生,以表扬、鼓励为主,使学生感觉到如坐春风,如沐春雨。在课堂上的一句不经意的话,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对能顺利完成训练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更有自信。对待那些在训练中遇到困难的学生,也不能选择批评,不要挫伤他们的信心,而应给予启发开导。
二、用形象生动的数学语言拉近数学与学生的距离
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是一名出色的语言学家,数学相对语文而言缺乏人文性,数学教师更应该注重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拉近数学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感到数学也平易近人。如为鼓励学生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创新,我说:“同学们,这道题的解法不止一种,你们也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吧。”学生们听说要当八仙,个个想大显神通。结果那道题想出了许多的解法,有些竟是我意料之外。儿歌为孩子们所喜闻乐见的,结合数学内容编写儿歌,既有突破难点的功效,又有提高学习兴趣的作用。如我在教一年级学生写数字时,编写了儿歌:1像筷子,2像鸭子,3像耳朵.......”学生边写边默念这首儿歌,原本枯燥的写数字活动变成了有趣的绘画活动,他们当然愿学、爱写。
三、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生动形象的童话故事,富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1.创设童话故事情景。如在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时,我利用教材上熊猫分竹笋的画面,创设了熊猫京京招待客人的情景。上课伊始,小精灵讲述京京一大早采来新鲜竹笋,准备招待华华、盼盼、亮亮、红红几位好朋友的事情;接着,小精灵提出“每盘应该放几个竹笋?”的问题,并请大家帮助小京京。动态的画面,配以生动的讲述,给学生创设了生动的热情招待客人的情景,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
2.创设表演情景,调动学生创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如我教“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时,专门请一些同学扮演数字和小数点,然后让扮小数点的学生根据我出示的小数在数字中进行移动。整个表演过程,学生情绪高涨,笑声叠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
3.创设游戏活动情景增加学习兴趣。游戏伴随着儿童的成长,平时,我常发现无论哪一个学生,即使是一个不爱学习或被视为“智能低下”的学生,在游戏中都会表现得十分出色,会不顾时间,不怕疲劳,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尽情地参与。因此,围绕数学教学内容,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学习数学与伴随而来的愉快情绪体验交织在一起。
例如在20以内的口算教学中,我将全班学生分成两个小组,互相出题,互相解答,答对了即可获赠一朵红花,答错了就得让出一朵红花,在规定的时间内,看哪组得的红花多。因为小学生都愿意本组多得红花,所以都积极动脑,全班学生在紧张、欢快的游戏中进行练习。有时,我还结合教学内容,进行一些智力游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4.直观教学,唤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本身比较枯燥,逻辑思维、空间想象要求较高,只凭用嘴巴叙述,不易理解,学生听起来也觉得无趣。如果利用教具,多媒体教学,可以使问题变明了。例如教学“认识图形”时,单纯画几个图形是不够形象的,应当充分利用教具,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数一数,画一画,通过具体感知,是学生能够由实物抽象出图形,这样就将课本知识变得触手可及,使学生有兴趣学习。同样,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首先利用多媒体出示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美丽的三角形状的实物图,接着抽象成几何图形,并利用多媒体具有动画与声音的特点,一一出示三角形的三条边,出示的同时还伴有悦耳的声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就能轻而易举地理解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练习时还让学生利用鼠标操作,在众多图形中找出三角形,找对了电脑会鼓励学生“你真棒”、“你了不起”等,这样利用美丽的图像、形象的动画和悦耳的声音等引起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唤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把数学知识生活化,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的特点是:抽象性、严谨性和广泛应用性。如果把数学的抽象性和广泛应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就可以体会到数学其实是博大精深、奥妙无穷的。在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把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充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如:在学统计这部分知识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同学们,新年班里开联欢会,需要买水果,你认为买哪种水果好?这是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调查全班同学每人最喜欢吃的一种水果,参与积极,气氛活跃。最后根据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做出了合理的决策。
总之,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对小学生数学学习十分重要,是学好这门功课的重要前提。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数学教师应当注意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和激发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能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学好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