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另一个中国

来源 :家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anliang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央视热播的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博得高收视率的5月,吴恒创办的食品安全网站“掷出窗外”也红极一时。
  这里铺陈了一个充满地沟油、添加剂、瘦肉精等有害物质的现实社会,较之活色生香的美味中国,它离人们更近、更真实。
  吴恒常常纠结于这两个空间里,垂涎美味,却因深谙各类垃圾食品信息而迟迟不敢下筷。
  从“一本正经”开始
  1985年,吴恒出生于湖北荆门小镇上的一个普通家庭。和很多双子家庭一样,哥哥在前面“挨枪子”,吴恒则躲在他身后,不用理会父母管束,自由自在地在书本里汲取养分。
  阅读是开启思想闸门的一把钥匙。高一那年,韩寒进入了吴恒的精神世界。当翻开被同学传阅无数次的《三重门》时,吴恒彻底折服了。那些诙谐幽默的用语,那些对应试教育的抨击和用退学行为做出的抗争,让正被应试教育压迫的吴恒如沐春风。
  但他并未效仿偶像退学,而是选择了一条普通的求学路:“我写不出一本畅销书,于是还是乖乖地准备高考。”
  韩寒的独立思考就此在吴恒心中埋下一粒种子,还顺着时光轴生根发芽。
  几年后,因这样的思辨,吴恒开始做一些普通人看来离经叛道的事情,面对选择时果敢抉择,面对问题时义无反顾地抗争。
  这样的抗争不是悲壮地战斗,而是在问题面前勇敢地摆出自己的态度。
  2007年,原本在武汉大学攻读空间信息科学的吴恒,只因对历史地理学的热爱,努力考上上海复旦大学历史地理学硕士。周围亲友仍在质疑“文科生不好就业,做技术男挺好”时,吴恒已快读完晦涩难懂的《资治通鉴》。
  研究生二年级,当所有同学为工作和毕业焦头烂额时,吴恒选择休学一年,和复旦大学应届17名本科毕业生一起前往宁夏西吉县三合村支教。先斩后奏是吴恒的惯用伎俩,当他用通知式的语气告诉父母时,事情已成定局。父母尽管异常生气,但米已成炊,只好作罢。
  三合村的贫穷将所有的支教学生深深刺痛,大家都忙着感叹生活、奉献爱心、同情孩子,吴恒却再也坐不住了——征募正版书籍的“一本正经”计划、一对一帮扶孩子的“天使的翅膀”计划孕育而生,吴恒通过网络为孩子们募得切实有效的帮助。
  公众事件上的发声练习在此告捷,吴恒备受鼓舞,原本的“思考派”正不知不觉地衍化成“行动派”。
  食品安全没有孤岛
  大多数时候,吴恒总是一副“温吞水”模样,但骨子里,却有绝不妥协的倔强。
  “起初他们在婴儿奶粉里掺三聚氰胺,我还没有养孩子,我不说话;接着他们在火腿肠里掺瘦肉精,我不怎么吃火腿肠,我仍不说话;此后他们使用地沟油,我很少在外吃饭,我继续不说话……”
  吴恒曾和普通大众一样,看到新闻报道后会恶心愤怒,谩骂无良商贩的同时宽慰自己离食品安全问题其实很远。
  直到2011年4月的一天,一则题为《多地曝用牛肉膏制造假牛肉,多吃致癌》的报道让他蒙了。
  回想起研二时在寝室赶论文常叫的铁板牛肉盖浇饭,不免恶心。当时图校门口小餐馆性价比高,牛肉很大块,价格还不到十元,所以连着吃了好一段时间。
  室友不只一次劝阻:“这牛肉味道很假。”吴恒却瞥瞥他,不以为然:“又不是鱼翅燕窝,有什么好造假的!”
  尽管这段经历讲了上百次,吴恒依然唏嘘不已,一向注重饮食卫生的自己在不知不觉中,也沦为有毒食品的受害者。
  吴恒被彻底激怒了,身体里的血性细胞开始猛烈碰撞。想到许多人面对类似情况都是自认倒霉或小心规避,吴恒决定奋力抗争,“面对食品安全,至少应该有自己的态度。”
  谙熟各类新闻资讯的吴恒搜索发现,很多食品安全新闻连他都没看过,更何况普通大众。他打算以新闻报道为原材料,做一个近10年来的中国食品安全调查,将其放上网站,让更多人意识到食品安全的严峻形势,拿出该有的态度。
  重灾区火了!
  这一决定再次改变了吴恒的毕业轨迹,他选择休学,全身心扑赴在收集资料上。
  已小有号召力的他还通过网络征集志愿者,2011年5月中旬,35人的小团队诞生,绝大部分成员素不相识。
  吴恒容易被世人的冷漠激怒,也常常为他人的热忱感动。
  他和成员们约定每天晚上交资料,忙到再晚,只要邮箱里出现新邮件,他都觉得值得。有一次,一个成员因急事耽搁了,吴恒满心以为他不会完成任务,结果当晚临近十二点时,收集的资讯按时出现在吴恒的邮箱。“正因那34个同伴的支持,我才觉得不孤单。”
  收集新闻的那段时间里,吴恒几乎食不知味,还患上轻度厌食症。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性远超想象,中国已成为食品安全重灾区,正因如此,吴恒更想撕开这沉疴已久的硬痂。
  经过1个多月的筹备后,2011年6月17日,“掷出窗外”网正式上线。尽管有媒体宣传,有网民关注,但并未引起轩然大波,甚至连复旦大学的校友都觉得没什么大不了。
  吴恒有些失望,自命为“理想的现实主义者”的他,在继续维护、宣传网站的同时,不得不准备毕业论文,开始他的实习生活。他反复阅读龙应台的《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期待普通大众能像自己一样,表明态度:“我受够了,我很生气!”
  不断升级的食品安全问题一次次挑衅着大众的忍耐力,今年4月底,正逢毒胶囊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掷出窗外”网经薛蛮子等几位微博名人推荐后,引发网友的大面积关注,网站首页那张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形势图在微博里频频转发。
  更有甚者,竟然惊现山寨的“掷出窗外”网。当吴恒为此写声明到凌晨三点时,负责技术支持的小白也在战斗:“网站问题没解决,没法入睡。”
  吴恒知道,这样的热闹其实不会太久:“网民和媒体对新闻热点的关注就两三周时间,这如同‘掷出窗外’的点击数,最开始的日点击有几十上百万,到如今也就五万左右。”
  言语坦然,眉宇间却不乏忧虑,食品安全的战斗进程,不只是这波热情就能推动的。
  推进一毫米
  从未有过的成就感,随之而来的,还有更多的压力和责任。   吴恒父母开始念叨,让他多做点实事;女友也总埋怨他没时间陪她,前两天,还为了一个突如其来的采访耽搁了约会,她气得都没脾气了。这样的事情总在重复上演。
  他们常常抱怨,这类不着调的事情不知什么时候才到头——将自己的名字拆分成“吴忄亘”以抗议网络敏感词,还把骑行57天5003公里川藏路程作为礼物送给曾经喜欢过的女
  孩,也包括创办“掷出窗外”。
  但执着的吴恒,不管遇到任何干扰,都会努力实现目标。不断瘫痪的网站、一直约访的媒体把他的睡眠时间压缩到5小时内,他依旧乐此不疲地前进着。
  然而,让他忧心的,不是亲友的质疑和不断被挤爆的网站,而是网站的公益性和独立性。
  上海食安办领导约谈后表示可以提供资金、技术的支持;不少商家也嗅到商机,想找他合作;一些被曝光的企业还想出钱删帖……吴恒都婉拒了,他的初衷只是做一个一次性的
  新闻阅览平台,却哪知越走越远,远到他也看不清下一步的落脚点。
  当这些捷径摆在面前,他也会忐忑和迷茫,不属于85后的成熟稳重在思虑中消耗殆尽。自己的梦想和未来,不可能总搭在食品安全上,网站的发展也被他打上一连串问号。
  未见实效是吴恒最大的困扰。去年的报道放在今年也能用,去年的事情消停一段时间后又重复出现,大多数民众仍对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毫无信心。
  吴恒长吁一口气:“希望能想到更好的解决办法,而我能做的,只是警醒更多人。”
  不温不火回答时,吴恒似乎已置身事外,这里不会是他永远的战场。而此番不由分说接受50多家媒体的采访,像极了萤火虫破晓前的一役——用最后的余力,影响更多的人。
  “如果有一天,‘掷出窗外’网不再是你想象中的‘掷出窗外’网时,请把它掷出窗外。”吴恒的下一个战场,或许会在历史文学作品的网络交易平台上。想到能还原被电视剧误读
  的历史真相,做感兴趣且易见成果的事,吴恒放松了双肩,特别舒坦地轻扬嘴角。
  “毫米的推进也是进步”,吴恒认为自己的一毫米已经成功完成。而食品安全的战斗胜利,还需要更多的吴恒在路上。
  名词解释
  掷出窗外
  1906年,作家厄普顿?辛克莱根据其在芝加哥一家肉食加工厂的生活体验写成纪实小说《屠场》,揭露肉类加工厂的黑幕。时任美国总统的罗斯福吃早餐时读到,突然大叫一声,跳起来,把手中未吃完的半截香肠用力“抛出窗外”。随后,他与辛克莱见面,推动通过了《纯净食品与药品法》,并创建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雏形。而吴恒之所以命名网站为“掷出窗外”,是希望所有消费者都能像罗斯福那样勇敢地将垃圾食品掷出窗外。“掷出窗外”网收录了全国三千多条有毒食品记录,形似有毒食品维基百科,网友可根据省份、食品种类进行查询。
其他文献
昔日女排主力和丈夫汤淼离婚了!  当上海媒体曝出消息,杭州本地的体育记者们一时间唏嘘不已。这其实不是新闻,早在2011年底,当事人就签署了离婚协议,但知晓内情的他们被这对夫妇的故事感动,集体选择了“失声”沉默:有谁会相信,这是一桩预谋了五年之久的离婚案?  新婚燕尔传出噩耗  当年有多么相爱,今天的分手就有多艰难。  2002年,国家排球训练中心组织了一场男女排足球友谊对抗赛。男排新将汤淼一记射门
期刊
殷桃可能是近年来遭遇流言和争议最大的一个女演员,即使她事业稳步上升,同时有意识地与媒介隔离,也未消弭外界的揣测。在最新上映的《和老妈一起嫁》、《穿动物园的女编辑》中,殷桃一改以往苦情戏路,饰演的剩女张十河和时尚编辑程昕以轻松又不失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和情感,实现自己的幸福。戏里如此,戏外面对《家人》的采访,她淡定地道:“一个人没有办法让全世界都觉得你好,只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好。我的生活还是我的,其
期刊
男人消失了,这不算个伪话题。  除去以科学名义宣告的“1000万年后男人这个品种将消失”的危言耸听,至少在女人眼中,强壮、有担当、像蓝波那样的纯爷们是货真价实地消失了,至于男人中的男人詹姆士?邦德,他永远生活在二维世界里。  她们已经很多年都没找到值得自己尊重甚至崇拜的男人。他们似乎已经成为这样一种角色:具有女性阴柔魅力的“伪娘”,和她一起唠叨抱怨的神经质,会主动约女人逛街并评论“这件衣服如何”的
期刊
5月9日,或许是上帝想换个发型了,于是,84岁的沙宣被带走了。第四任妻子龙尼说,沙宣患血癌已经两年了,大家都对他很有信心,还曾说过这样的话:“如果有人能战胜血癌,那一定是沙宣。”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沙宣炙手可热的程度不亚于任何一位当红明星,他创造了世界美发史上的里程碑“波波头”、操纵了半个世纪的发型时尚,曾被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授予“大英帝国司令勋章”,好莱坞明星诸如米娅?法罗、艾娃?加德纳、
期刊
狂热的克鲁斯  克鲁斯与山达基教的关系始于1986年。克鲁斯的第一任妻子咪咪是山达基教教徒,克鲁斯正是被妻子拉入教派的。  科幻作家罗恩?哈伯德于1954年创立了山达基教。山达基教公开反对现代医学、现代心理学,也限制信徒接受手术、输血等治疗。山达基教一直通过授课、勒索或控制,从信徒处聚敛大量钱财。如今,山达基教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年收入上亿美元的“企业”。  在美国,山达基教被舆论认为是创立时间最长、
期刊
在所有新闻里,这个高一少年被一个化名代替:小王。  在失踪一个多月后,小王带着一条伤口、一部苹果手机和一台苹果平板电脑回到安徽的家中。  产生怀疑的母亲发现了这条位于左侧肚子上的伤口。歪歪斜斜的缝针痕迹让她摸到了儿子失踪的真相:“他哪里来的钱去买这些东西?越想心里越慌。”她报了警。  故事并不复杂,小王想要台ipad2,以打工养家的父母不可能提供这笔对家里来说已属巨额的开销。他上网时看到卖肾中介发
期刊
5月在台湾开播的综艺节目《超级模王大道》,其收视率打败“综艺教母”张小燕的新节目,胜过“本土天王”吴宗宪。集制作、主持于一身的欧弟扬眉吐气,这几年从台湾到大陆发展,再从大陆回到台湾重新开始,总算有了衣锦还乡的得意感。  奔波于两地,采访迟到也成了预料中的事。他先致歉,然后照例搞怪活跃气氛:“内地台湾两头跑,现在又是大热天,太阳特别烈,一下就被烤焦了。前些天我回家,助理就说:哎,你身上怎么会有烤肉的
期刊
青少年出卖身体换取物质,很大程度是因为价值观的变化:第一是享乐主义,物质享受高于一切,满足虚荣心;第二是觉得在性方面开放一点不是损失,甚至成为一种时尚。  在这种价值观驱使下,孩子们并不在意身体对自己的重要性,而是在各种名牌诱惑和炫耀型消费、享受型消费面前,随波逐流地放大对物质的憧憬和欲望。拿自己不在乎的东西去换取很在乎的东西。  上个世纪90年代,在日本就已发生过类似的高中女生“援交”事件。而中
期刊
北京姑娘凌一凡更新了她的微博内容。“外公今天上午10:44去世了,走得很安  详。那么多善良的人祝福他给他拍照,你们的心意他都收到了,感谢你们让他看到了一个有爱的温暖的世界。”13天前,当她发出另一条微博时,没想到会有那么多善良的人帮自己和外公圆了“走遍世界”的梦。  一凡是位漫画作者。今年春节后,她遇到了一件伤心事:外公被确诊为癌症晚期,也许只有几个月的生命了。  从小她就跟在外公身边,在外公最
期刊
1987年,一部国产电影《寻找男子汉》引发争议。片中女雕塑家相亲无数次,发现男人们或者夸夸其谈,或者奴颜婢膝,或者精神空虚无追求。那时日本电影《追捕》在中国大红,型男高仓健代替“小白脸”,成为男人形象新标准。  25年过去,对男人的失望和疑惑被充分发酵:作为永远的对手与伙伴,女人们需要的不仅是身份证上的“性别:男”。  男人一路败北?  本该是以保护者姿态挺身而出站在前面的男人们,从幼儿园开始就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