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千校扶千校”行动计划实施近一年来,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各支援学校以此为契机,在学校管理、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文化建设、学生互动等方面构建帮扶机制,帮助受援学校转变教育观念,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将佛山、中山、兴宁以及潮州市湘桥区等地实施“千校扶千校”的经验刊发出来,以为借鉴。
——编者
2009年3月,广东省启动了义务教育“千校扶千校”行动计划,我市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实施广东省“千校扶千校”行动计划的通知》(粤教基[2008]120号)精神,积极响应,认真筹备,制定计划,落实措施,扎实推进,五个区及市直学校积极行动起来,经过一年“千校扶千校”行动计划的实施,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总结经验,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领导重视,机制健全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实施广东省“千校扶千校”行动计划的通知》精神,我局迅速成立了以李亚娟局长为主任,赵银生副局长为副主任以及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印发了《佛山市实施“千校扶千校”行动计划工作方案的通知》,并于2009年3月6日在佛山华英学校召开了广东省“千校扶千校”行动计划佛山市动员大会。
禅城区将“千校扶千校”行动计划与“三名”工程建设相结合,由区首批名学校、名校长所在学校作为支援学校,具体承担帮扶任务。各学校都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结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工作职责是召开工作会议;抽派中层干部和教师到受援学校参加相关工作;安排受援学校教师到支援学校参观学习;建立、健全结对帮扶工作台帐、工作档案;督促、自查结对帮扶工作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及时解决存在问题、总结经验。
南海区支援学校和湛江受援学校每学期互派1名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到对口学校挂职,参与学校的决策管理,并且开展班级管理、心理健康、安全事故防范等方面的交流学习。在教师业务素质方面,南海支援学校要对湛江受援学校教师每年全员培训一次以上,3年内支援学校要帮助受援学校培养3名以上镇内(或片内)学科骨干教师。支援学校和受援学校每学年要互派1—2名教师到对口学校任教,每学期开展同类学科考研组或年级组教学研讨活动,包括制定教学计划、集体备课、随班听课、上示范课、教学观摩等交流活动。
顺德区搭建起15所小学、16所初中参与的“千校扶千校”行动计划,对口帮扶肇庆市31所中小学校。各参与“千校扶千校”行动计划的学校紧密围绕区的总体工作方案,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积极推进帮扶工作。
二、明确责任,规范管理
根据省教育厅要求,我市经各区、镇(街)推荐了当地声誉好、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较高的85所中小学(初中45所、小学40所)作为支援学校,负责对阳江、湛江和肇庆进行“一帮一”对口帮扶。“千校扶千校”帮扶活动以3年为一个周期。这次帮扶工作主要任务是“帮助三个提高”:一是帮助受援学校提高管理水平;二是帮助受援学校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三是帮助受援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为切实帮助解决各派出支援人员在受援学校帮扶工作期间的困难,市、区财政、各镇(街道)教育组和各支援学校分别结合实际情况,对派出支援人员在生活、通讯、旅差等方面给予适当的补助,并对受援学校互派的教师给予生活方面的便利。
三、积极落实,扎实推进
一年来,禅城区各支援学校通过三种互访(领导互访、教师互访、学生互访)、三类帮扶(管理帮扶、教学帮扶、物质帮扶),落实对阳江市的各项相关的帮扶工作,努力促进受援学校转变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规范管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素质、改善办学条件。
2009年4月份,南海区、高明区共33所(其中南海区28所,高明区5所)中小学选派的65名骨干教师启程前往湛江市帮扶相对薄弱的学校。湛江市共有65名教师前往我市南海区、高明区相对应的支援学校进行任教,促进两地交流。
市直华英学校支援新潭中学形式多样,全面帮扶。学校采用多种形式全面帮扶新潭中学提升整体水平。第一,帮助新潭中学改善了办公条件,已经支援新潭中学购置了4台空调、5套办公桌椅、窗帘等一批办公设备;第二,赠送新潭中学50台笔记本电脑,用于改善教师们的办公条件;第三,派出优秀教师到对方学校开展驻点挂职支教:学校推荐朱天才、朱文忠两位老师分别作为首批佛山市华英学校的行政管理人员和教师的代表,到新潭中学开展为期一年的挂职支教活动,代表华英学校具体落实帮扶措施;第四,组织骨干力量,送教下乡,到新潭中学传经送宝。
四、真诚交流,共同提高
各结对学校充分沟通,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并有声有色地开展各种活动。有目的地工作访问、资料交换、网络沟通,加强办学交流;有计划地互派有关岗位人员实地挂职,取长补短;不定期地集体备课、同课异构、送课教研、课件资源库上传,进行教学交流、提高教学效能;有组织地双方学校师生实践拓展活动,加强两地的沟通、了解和互助;有选择地专题讲座,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一方面,我们把珠三角地区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带到受支援学校;另一方面,我们也从受支援学校学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朴实的管理办法,并把他们无私奉献、甘于清贫的高尚师德,和不畏艰辛、刻苦拼搏的学习风气带回来。
——编者
2009年3月,广东省启动了义务教育“千校扶千校”行动计划,我市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实施广东省“千校扶千校”行动计划的通知》(粤教基[2008]120号)精神,积极响应,认真筹备,制定计划,落实措施,扎实推进,五个区及市直学校积极行动起来,经过一年“千校扶千校”行动计划的实施,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总结经验,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领导重视,机制健全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实施广东省“千校扶千校”行动计划的通知》精神,我局迅速成立了以李亚娟局长为主任,赵银生副局长为副主任以及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印发了《佛山市实施“千校扶千校”行动计划工作方案的通知》,并于2009年3月6日在佛山华英学校召开了广东省“千校扶千校”行动计划佛山市动员大会。
禅城区将“千校扶千校”行动计划与“三名”工程建设相结合,由区首批名学校、名校长所在学校作为支援学校,具体承担帮扶任务。各学校都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结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工作职责是召开工作会议;抽派中层干部和教师到受援学校参加相关工作;安排受援学校教师到支援学校参观学习;建立、健全结对帮扶工作台帐、工作档案;督促、自查结对帮扶工作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及时解决存在问题、总结经验。
南海区支援学校和湛江受援学校每学期互派1名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到对口学校挂职,参与学校的决策管理,并且开展班级管理、心理健康、安全事故防范等方面的交流学习。在教师业务素质方面,南海支援学校要对湛江受援学校教师每年全员培训一次以上,3年内支援学校要帮助受援学校培养3名以上镇内(或片内)学科骨干教师。支援学校和受援学校每学年要互派1—2名教师到对口学校任教,每学期开展同类学科考研组或年级组教学研讨活动,包括制定教学计划、集体备课、随班听课、上示范课、教学观摩等交流活动。
顺德区搭建起15所小学、16所初中参与的“千校扶千校”行动计划,对口帮扶肇庆市31所中小学校。各参与“千校扶千校”行动计划的学校紧密围绕区的总体工作方案,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积极推进帮扶工作。
二、明确责任,规范管理
根据省教育厅要求,我市经各区、镇(街)推荐了当地声誉好、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较高的85所中小学(初中45所、小学40所)作为支援学校,负责对阳江、湛江和肇庆进行“一帮一”对口帮扶。“千校扶千校”帮扶活动以3年为一个周期。这次帮扶工作主要任务是“帮助三个提高”:一是帮助受援学校提高管理水平;二是帮助受援学校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三是帮助受援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为切实帮助解决各派出支援人员在受援学校帮扶工作期间的困难,市、区财政、各镇(街道)教育组和各支援学校分别结合实际情况,对派出支援人员在生活、通讯、旅差等方面给予适当的补助,并对受援学校互派的教师给予生活方面的便利。
三、积极落实,扎实推进
一年来,禅城区各支援学校通过三种互访(领导互访、教师互访、学生互访)、三类帮扶(管理帮扶、教学帮扶、物质帮扶),落实对阳江市的各项相关的帮扶工作,努力促进受援学校转变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规范管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素质、改善办学条件。
2009年4月份,南海区、高明区共33所(其中南海区28所,高明区5所)中小学选派的65名骨干教师启程前往湛江市帮扶相对薄弱的学校。湛江市共有65名教师前往我市南海区、高明区相对应的支援学校进行任教,促进两地交流。
市直华英学校支援新潭中学形式多样,全面帮扶。学校采用多种形式全面帮扶新潭中学提升整体水平。第一,帮助新潭中学改善了办公条件,已经支援新潭中学购置了4台空调、5套办公桌椅、窗帘等一批办公设备;第二,赠送新潭中学50台笔记本电脑,用于改善教师们的办公条件;第三,派出优秀教师到对方学校开展驻点挂职支教:学校推荐朱天才、朱文忠两位老师分别作为首批佛山市华英学校的行政管理人员和教师的代表,到新潭中学开展为期一年的挂职支教活动,代表华英学校具体落实帮扶措施;第四,组织骨干力量,送教下乡,到新潭中学传经送宝。
四、真诚交流,共同提高
各结对学校充分沟通,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并有声有色地开展各种活动。有目的地工作访问、资料交换、网络沟通,加强办学交流;有计划地互派有关岗位人员实地挂职,取长补短;不定期地集体备课、同课异构、送课教研、课件资源库上传,进行教学交流、提高教学效能;有组织地双方学校师生实践拓展活动,加强两地的沟通、了解和互助;有选择地专题讲座,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一方面,我们把珠三角地区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带到受支援学校;另一方面,我们也从受支援学校学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朴实的管理办法,并把他们无私奉献、甘于清贫的高尚师德,和不畏艰辛、刻苦拼搏的学习风气带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