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来源 :新校园·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anjie_z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德育教育,小学科学教学也应该关注学生的德育教育,让学生认识、探索自然,理解社会,体会生命奥秘时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机会。
  一、结合科学学习活动及兴趣,培养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是人对客观世界、自然规律的看法。最基本的科学态度是要求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尊重自然发展的规律。科学态度的培养可以通过科学教学中的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来实现。
  如在教学《我的大树》时,观察时教师应要求学生按科学学科的观察方法进行,先整体观察在将观察的重点放在局部,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科学正确的观察方法,同时认识到科学课的实地观察比利用画面观察获取的知识更多;而在教学“植物的一生”及“动物的生命周期”的单元时,我首先引导学生比较这个单元的观察和《我的大树》的观察一样么,使学生自己认识到这个观察是个长期的观察,如果要将观察结果展示给其他学生,要按时观察、要及时记录、分阶段写观察记录总结,最后分析研究。在学生分组实验中,我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小组讨论的步骤动手操作,如实记录实验结果,教师要及时给予正确引导,促使学生从小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如在小组实验《点亮我的小灯泡》,有一组说无论怎么做都不能使小灯泡亮起来,我请他们将自己的连接利用实物投影演示给同学们,让同学们帮助他们找原因,同学们发现连接方法是正确的,但小灯泡没有亮起来。于是,我引导学生猜想可能是哪些方面出了问题,有的小组认为是连接材料出了问题,有的认为是小灯泡出了问题,有的认为是接触的问题。通过小组认真检查,他们发现是一根导线没用了,当他们换好材料后小灯泡亮了,他们成功了,这样使他们既能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又能逐步形成了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利用小组合作学习,造就团结合作与互助的精神
  科学教学活动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可以大大缩小学生之间的距离,便于沟通;增强小组合作意识,逐渐树立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思想;在成果展示时以小组为单位,比如在教学《分离食盐水》一课时,我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比一比哪一组想到的办法最多,各组成员积极想出办法,有的利用加热,有的利用太阳晒,有的利用过滤,结果有的成功有的失败,学生在成功和失败中体会到了团结合作与互助的精神在科学教学中很重要。
  三、在科学教学活动中锤炼学生意志品质
  现在的小学生,在家中是小皇帝;在学校唯我独尊。做事情缺乏耐心,没有毅力。这就要求我们科学教师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在科学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们兴趣盎然,有时一节课上完后还是意犹未尽,但这种兴趣由于学生的特点维持不了多久,往往不能把观察研究活动继续深入。如果此时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对学生要完成的学习任务进行适时提醒,在放弃时及时鼓励,就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他们参于活动的积极性积,使他们最终能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我在教学《蚕的一生》这一课时,发给每个学生10粒蚕卵,师生共同设计一个研究计划,制定饲养方案,要求每个小组按照饲养方案认真饲养,记录饲养过程中蚕宝宝的变化,这个活动时间比较长,大约需要2个多月,每个周我都和学生一起分享饲养的乐趣,学生兴趣下降,遇到困难时及时鼓励帮助,帮助学生产生克服困难的勇气,最后将自己的成果进行展示,让每个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锤炼了他们的毅力,达到了科学教学的双重目的。
  四、科学教学中树立我是科学的主人
  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科学知识在我们社会的各个方面广泛利用,利用具体的事例让学生体会自己是科学的主人。例如在教学《关心我们周围空气的质量》一课时,先让学生计算一下,人体每天大约需要多少空气,如果我们按照每分钟呼吸20次、每次吸进500亳升空气计算,一昼夜进出体内的空气有多少?14400000ml,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可见空气质量与我们健康很重要,然后让学生说说我们周围环境中的空气怎么样?是否受到了污染?你能举例来说说么?工厂大烟囱飘出来的有害体,水泥厂周围、汽车尾气、居室装潢木材油漆散发出的有害气体,这样活生生的事实极大地震动了学生,使学生懂得了环保和治理的重要、紧迫。这样不仅有利于认知的巩固和深化,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树立主人翁的态度,增强社会责任感。
  总之,德育教育在小学科学教育中要根据所教课时,适时加以引导,让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提到自己的德育意识。
其他文献
幼儿教师要善于在生活环境中捕捉数学信息,引起幼儿的注意,丰富幼儿的数学知识;注意引导幼儿把学过的数学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真正帮助幼儿“张开眼睛、打开耳朵、挥动双手”学习,让幼儿在现实生活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运用数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数学。  数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和工具,向学前儿童进行启蒙教育是幼儿适应、了解、创造社会生活的需要,然而传统的教育模式一般是成人口授、幼儿倾听或成人演示,幼儿观
无论是数学的产生,还是数学的发展,都与现实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新课程改变了旧课程内容脱离生活实际的状况,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还特别提出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不是枯燥空洞的,不是高深莫测的,数学就在身边。  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联系生活实际,达到使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有机结合;如何在生活实践中发展学生的数学素质,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如何在生活实践中提高
一个圆,沿着周边,不管转了多少圈都将回归原点。新课程改革已进入理性回归的关键时期。传统教学以“教”代“学”的状况有所好转,但是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还任重道远。  一、静默的大多数:等待发现与挖掘的金矿  “静默的学生”是指课堂上不发言或不善于回答问题的学生。课堂中,面对教师的提问,大多数学生低头不语,许多时候课堂是教师和几个学生的“舞台”。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在课堂上越来越不爱
前几日,看到《素质教育,必须来一场深刻的思想大讨论》一文,感触颇深。  的确,在素质教育喊得响亮,可应试教育“固若金汤”的当下,多么需要一场真正的改革,可怎样改?改什么?作为一名教育的实践者和思索者,困惑的同时我也在苦苦地思索着。我们都知道:孩子们太累了,尤其是学习优秀的学生更累,每天晚上挑灯夜战,严重的睡眠不足,可有什么办法。有个同事说的好,现在想要咱们的孩子有出息,就得好好学习。考上了清华、北
传统教学,常以一张试卷评价学生的成绩和教师的教学,结果形成了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倾向,导致课堂教学满堂灌,学生拼命死记硬背。在新课改实施的过程中,如果不改变原有的评价机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