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德育教育,小学科学教学也应该关注学生的德育教育,让学生认识、探索自然,理解社会,体会生命奥秘时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机会。
一、结合科学学习活动及兴趣,培养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是人对客观世界、自然规律的看法。最基本的科学态度是要求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尊重自然发展的规律。科学态度的培养可以通过科学教学中的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来实现。
如在教学《我的大树》时,观察时教师应要求学生按科学学科的观察方法进行,先整体观察在将观察的重点放在局部,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科学正确的观察方法,同时认识到科学课的实地观察比利用画面观察获取的知识更多;而在教学“植物的一生”及“动物的生命周期”的单元时,我首先引导学生比较这个单元的观察和《我的大树》的观察一样么,使学生自己认识到这个观察是个长期的观察,如果要将观察结果展示给其他学生,要按时观察、要及时记录、分阶段写观察记录总结,最后分析研究。在学生分组实验中,我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小组讨论的步骤动手操作,如实记录实验结果,教师要及时给予正确引导,促使学生从小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如在小组实验《点亮我的小灯泡》,有一组说无论怎么做都不能使小灯泡亮起来,我请他们将自己的连接利用实物投影演示给同学们,让同学们帮助他们找原因,同学们发现连接方法是正确的,但小灯泡没有亮起来。于是,我引导学生猜想可能是哪些方面出了问题,有的小组认为是连接材料出了问题,有的认为是小灯泡出了问题,有的认为是接触的问题。通过小组认真检查,他们发现是一根导线没用了,当他们换好材料后小灯泡亮了,他们成功了,这样使他们既能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又能逐步形成了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利用小组合作学习,造就团结合作与互助的精神
科学教学活动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可以大大缩小学生之间的距离,便于沟通;增强小组合作意识,逐渐树立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思想;在成果展示时以小组为单位,比如在教学《分离食盐水》一课时,我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比一比哪一组想到的办法最多,各组成员积极想出办法,有的利用加热,有的利用太阳晒,有的利用过滤,结果有的成功有的失败,学生在成功和失败中体会到了团结合作与互助的精神在科学教学中很重要。
三、在科学教学活动中锤炼学生意志品质
现在的小学生,在家中是小皇帝;在学校唯我独尊。做事情缺乏耐心,没有毅力。这就要求我们科学教师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在科学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们兴趣盎然,有时一节课上完后还是意犹未尽,但这种兴趣由于学生的特点维持不了多久,往往不能把观察研究活动继续深入。如果此时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对学生要完成的学习任务进行适时提醒,在放弃时及时鼓励,就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他们参于活动的积极性积,使他们最终能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我在教学《蚕的一生》这一课时,发给每个学生10粒蚕卵,师生共同设计一个研究计划,制定饲养方案,要求每个小组按照饲养方案认真饲养,记录饲养过程中蚕宝宝的变化,这个活动时间比较长,大约需要2个多月,每个周我都和学生一起分享饲养的乐趣,学生兴趣下降,遇到困难时及时鼓励帮助,帮助学生产生克服困难的勇气,最后将自己的成果进行展示,让每个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锤炼了他们的毅力,达到了科学教学的双重目的。
四、科学教学中树立我是科学的主人
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科学知识在我们社会的各个方面广泛利用,利用具体的事例让学生体会自己是科学的主人。例如在教学《关心我们周围空气的质量》一课时,先让学生计算一下,人体每天大约需要多少空气,如果我们按照每分钟呼吸20次、每次吸进500亳升空气计算,一昼夜进出体内的空气有多少?14400000ml,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可见空气质量与我们健康很重要,然后让学生说说我们周围环境中的空气怎么样?是否受到了污染?你能举例来说说么?工厂大烟囱飘出来的有害体,水泥厂周围、汽车尾气、居室装潢木材油漆散发出的有害气体,这样活生生的事实极大地震动了学生,使学生懂得了环保和治理的重要、紧迫。这样不仅有利于认知的巩固和深化,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树立主人翁的态度,增强社会责任感。
总之,德育教育在小学科学教育中要根据所教课时,适时加以引导,让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提到自己的德育意识。
一、结合科学学习活动及兴趣,培养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是人对客观世界、自然规律的看法。最基本的科学态度是要求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尊重自然发展的规律。科学态度的培养可以通过科学教学中的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来实现。
如在教学《我的大树》时,观察时教师应要求学生按科学学科的观察方法进行,先整体观察在将观察的重点放在局部,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科学正确的观察方法,同时认识到科学课的实地观察比利用画面观察获取的知识更多;而在教学“植物的一生”及“动物的生命周期”的单元时,我首先引导学生比较这个单元的观察和《我的大树》的观察一样么,使学生自己认识到这个观察是个长期的观察,如果要将观察结果展示给其他学生,要按时观察、要及时记录、分阶段写观察记录总结,最后分析研究。在学生分组实验中,我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小组讨论的步骤动手操作,如实记录实验结果,教师要及时给予正确引导,促使学生从小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如在小组实验《点亮我的小灯泡》,有一组说无论怎么做都不能使小灯泡亮起来,我请他们将自己的连接利用实物投影演示给同学们,让同学们帮助他们找原因,同学们发现连接方法是正确的,但小灯泡没有亮起来。于是,我引导学生猜想可能是哪些方面出了问题,有的小组认为是连接材料出了问题,有的认为是小灯泡出了问题,有的认为是接触的问题。通过小组认真检查,他们发现是一根导线没用了,当他们换好材料后小灯泡亮了,他们成功了,这样使他们既能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又能逐步形成了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利用小组合作学习,造就团结合作与互助的精神
科学教学活动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可以大大缩小学生之间的距离,便于沟通;增强小组合作意识,逐渐树立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思想;在成果展示时以小组为单位,比如在教学《分离食盐水》一课时,我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比一比哪一组想到的办法最多,各组成员积极想出办法,有的利用加热,有的利用太阳晒,有的利用过滤,结果有的成功有的失败,学生在成功和失败中体会到了团结合作与互助的精神在科学教学中很重要。
三、在科学教学活动中锤炼学生意志品质
现在的小学生,在家中是小皇帝;在学校唯我独尊。做事情缺乏耐心,没有毅力。这就要求我们科学教师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在科学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们兴趣盎然,有时一节课上完后还是意犹未尽,但这种兴趣由于学生的特点维持不了多久,往往不能把观察研究活动继续深入。如果此时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对学生要完成的学习任务进行适时提醒,在放弃时及时鼓励,就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他们参于活动的积极性积,使他们最终能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我在教学《蚕的一生》这一课时,发给每个学生10粒蚕卵,师生共同设计一个研究计划,制定饲养方案,要求每个小组按照饲养方案认真饲养,记录饲养过程中蚕宝宝的变化,这个活动时间比较长,大约需要2个多月,每个周我都和学生一起分享饲养的乐趣,学生兴趣下降,遇到困难时及时鼓励帮助,帮助学生产生克服困难的勇气,最后将自己的成果进行展示,让每个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锤炼了他们的毅力,达到了科学教学的双重目的。
四、科学教学中树立我是科学的主人
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科学知识在我们社会的各个方面广泛利用,利用具体的事例让学生体会自己是科学的主人。例如在教学《关心我们周围空气的质量》一课时,先让学生计算一下,人体每天大约需要多少空气,如果我们按照每分钟呼吸20次、每次吸进500亳升空气计算,一昼夜进出体内的空气有多少?14400000ml,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可见空气质量与我们健康很重要,然后让学生说说我们周围环境中的空气怎么样?是否受到了污染?你能举例来说说么?工厂大烟囱飘出来的有害体,水泥厂周围、汽车尾气、居室装潢木材油漆散发出的有害气体,这样活生生的事实极大地震动了学生,使学生懂得了环保和治理的重要、紧迫。这样不仅有利于认知的巩固和深化,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树立主人翁的态度,增强社会责任感。
总之,德育教育在小学科学教育中要根据所教课时,适时加以引导,让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提到自己的德育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