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外听夜

来源 :海外文摘·文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_2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院子里老式的房,陈旧的墙和随意生长的树木花草,既构成了几近世外桃源的拙朴与宁静,更为诸多昆虫们提供了长栖久住的环境。
  当远远近近的灯火渐次隐于夜色,嚣声陆续退去,闭目斜倚床头,便有蛐蛐之类的夜鸣响起,清脆而隐约,起伏而有序。尽管你辨不得它们各自的方位,辨不得它们的老幼雌雄,但似乎可依稀辨出它们所怀揣的不同心情:有的似在争论不休,有的似在呼朋引伴,有的似在衷肠互诉,有的似在欢歌,有的则似在悲嘤。就想,那原也是一个世界,一个复杂而又多变的世界。也就纳闷:怎么虫们就选择了这夜阑人静时来表达自己的心声呢?是不是弱小的生命反而不怕黑夜?想去想来,就发现自己跟它们亦无几多分别:白天给你光亮的时间和空间,你却夹尾狗似的忍辱负重,寡言少语,而到了自家灯下,倒禁不住凭这薄纸破笔来宣泄满腹感喟,且洋洋洒洒,滔滔不绝——尽管其声微弱,尽管早已熟睡的人们根本不会理睬。夜鸣的虫,似可怜,实不可怜,可怜的该是你我。嗨,静夜听虫,竟分不出虫与我来呢!
  雨夜无虫可听,便听雨。常想设若世间没有雨,便无以生存,如若夜里没有雨,便少些温存。夜雨其实就是未谋过面的友人,就是追忆和怀想的丝路。除去夏季夜雨的暴烈,其余三个季节的夜雨,都是以轻轻的脚步自远处的林野走来,走到我的院里和我的感觉里,做温存的倾诉。那丛永远的芭蕉在斜对着的墙角,把夜雨的心、情传达得难以诠释并丰富多彩,如某年某月的情景。当我做完那些愿做或者不愿做的事情,当我拂去或者拂不去白昼的那些惆怅与烦恼,回归斗室后,夜雨就那样来叩开独灯的窗户与我作灵魂的交流,作圣洁的洗涤和难得的抚慰。温柔敦厚的细雨在窗前、在院子及远的夜间飘洒着……恬静地聆听中,就隐约觉得某粒种子在翻身,某株树在萌动,某只果子成熟着,某片叶子飘落着——其實,夜雨是清癯的慈母,她在你寂寥时,以亲切的呼吸走来,告诉你生命的季候:室外有春天要好好珍惜,室外有秋天要珍重加衣;其实,夜雨是理想中的情人,她在你孤苦时,以熟悉的足音姗姗走来,与你娓娓而谈。没有虫听的夜,听听雨,你就能听出夜的心思,你就能听出人间的情爱。这样,哪怕你是块贫瘠干涸的心地,明朝也能萌出些怀想的新芽,开出些感激的鲜花……
  夜间听曲也别具一番滋味。白昼听曲,往往杂以尘世的喧嚣,既难以听出生命的真实律动,又难免亵渎了灵魂的脉跳。就把凡俗隔在夜色那边,腾出纯净的空间,让肖邦和莫扎特、让柴可夫斯基和克莱德曼以及瞎子阿炳们,带着自然与人生、灵魂和命运的神圣话题走向我们。于是,伟大而丰富的心脏,在夜里搏动了!于是,在多次的音乐沐浴中,我深悟了音乐的神奇和诡秘;欣喜的要唱,烦愁的也要唱;笑的要唱,哭的也要唱;伟大的要唱,卑微的同样要唱。于是,便进一步悟到:生命的全部皆由各种音符构成;人生,则是以高低错落的音阶、复杂多变的音调,由命运的黑白键去做千姿百态的演奏。夜曲,这雨夜的星,荒野的灯,让你兴奋难眠。
  听虫使人理智,听雨使人温存,听曲使人感奋。想当年欧阳修沉醉茅亭,陶潜独乐南山,刘禹锡自娱陋室,其趣其乐,也似我这郊外听夜的况味吧。
其他文献
明月松间照,照一片娴静淡泊寄寓我灵魂;清泉石上流,流一江春水细浪洗我身躯。  ———题记  王小波在《万寿寺》中说:“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也正如许巍唱的那样:“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凌驾于苟且之上,我们会看到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凌驾于苟且之上,拥有的是独立且高贵的灵魂。当凡·高一屋子的画无人赏识,穷困潦倒食不果腹时,我想,他也沮丧过、绝望
事件回放<<<<  2020年5月28日,国内首家螺蛳粉产业学院在柳州成立。据介绍,柳州螺蛳粉产业学院由政府、学校及相关企业三方共同组建、打造专业师资团队,联合进行订单班及现代学徒培养,全力支持柳州螺蛳粉产业发展。  时事鲜评  从广西街头走向大江南北,走进学校课堂,这些年,通过美食纪录片、网络博主持续“带货”,“嗦”一碗螺蛳粉成了现代人的饮食新风尚。2019年,螺蛳粉在淘宝平台的年销售量达284
雨果说:“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而作为亲善与文明的载体,懿德更是灼灼风华,拥造化之奇能。懿德——美好的品德,包含着“君子坦荡荡”的磊落与“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容纳着“内外相应,言行相称”的笃实。懿德凝聚着心灵中的光明与芳菲,于家國天下皆可行其功、显其能。  孝乃懿德之基础,以孝浇灌家庭温馨,收获暖心亲情。从咿呀学语时的“孝顺爸妈”,到蹒跚学步时的“长者问,对勿欺;长者令,行勿迟”,
小时候看动漫,里头唯美的樱花小道总让我心驰神往。久闻永福樱花园盛名,寒假时,一家人便驱车前往永福樱花园,打算一览这人间二月的绚烂美景。  二月的樱园已经不太冷。下车时,一阵春风吹来,吹走了我的疲倦,带来了几分欣喜———这大概是樱园在欢迎我们吧!带着这份欣喜,我入园的脚步愈加轻快、急切。  步入园内,一幅美丽的画卷徐徐展开。雪白的天空中掺杂着一抹淡淡的蓝,与远山的青翠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冷色的调色盘。
当脑子快要被三角函数和线性规划塞满,眼睛几乎被书桌上的习题模糊了视线,年少的我们渴望逃离。许多与我年龄相仿的同学,会在假日里背起行囊,到那些远离都市的古镇,去寻求灵魂的片刻小憩。  清美宁静的园林也曾出现在我的遐想之中,好似充满了季羡林笔下苏州园林的意韵:青碧的河水像轻柔的绸子一般绕过安静的墙角;墙高三尺的地方,生着一株破墙而出的老树,结实如手掌,撑起一树碧叶的阴凉。清晨,远处隐约传来几声鸟啼,近
林子里没有月亮,空中偶尔几只猫头鹰掠过,一棵老树的树干以诡异的姿态在空中变了方向,向下弯曲,似老人佝偻的脊背。  两个身影忽然出现在林子外面。  “听着,小子,从今天起,你将从事这世上最神圣的职业。”沙哑生硬的话语从那个高大苍老的人口中一点点挤出。  “哦。”回答者明显心不在焉。他不住地东张西望,好像于他来说就连空气也是极新鲜的事物。  “我是你的师父,知道吗?我们要做的是修正天地间所有的叛徒。”
题目  当了解信息的途径越来越丰富、方式越来越便捷,人们会更容易获取自己想关注的信息,从而将自己包裹在以个人需求为主导的世界里。这种现象带给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题目解析  试题强调对思辨能力的考查,又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大多数考生有话可说。  信息是现代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各种信息让人们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但是,随着信息传递方式、接收
厚重的大部头,绝不是装门面的摆设。我们读大部头,也绝不仅是因其声名显赫。我们也许会在某个特定的时间,因偶然的机缘阅读,然后产生了神秘的共鸣。黑塞在《获得教养的途径》里这样说:“在数千年来不计其数的语言和书籍交织成的斑斓锦缎中,在一些突然彻悟的瞬间,真正的读者会看见一个极其崇高的超现实的幻象,看见那由千百种矛盾的表情神奇地统一起来的人类的容颜。”是否能窥探“人类的容颜”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的内心密码
世界是喧嚣的。战火在利益争夺中燃烧,意外在愤怒加持的人群中爆发。球场上,裁判们正在竭力分开扭打在一起的球员;公路上,无数“路怒症”司机因为堵塞剐蹭吵得不可开交。冲突,这个让人见之就握紧拳头的字眼,在地球上俯拾皆是。  看来,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明显的结论:“人类关系的本质就是冲突。”甚至,如果我们梳理自然法则,还可以得出这个命题的推论:“冲突是自然运作的规则之一。”这或许因为资源总是稀缺的,而万物皆有
盲点,眼球后部视网膜上没有感光细胞的一点,不能接受光的刺激,物体的影像落在这一点上不能引起视觉,故称“盲点”,也比喻认识不到的或被忽略的地方。  然而,眼睛上的盲点正好在我们双眼的视野内,一只眼睛看不到的盲区会被另一只眼睛看到,所以即使不消除它也不会对我们的视觉造成影响。可生活中的“盲点”一旦不及时察觉,尽快消除,就会造成难以估量的后果,恰如“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