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藏区藏传佛教壁画与道教永乐宫壁画色彩之异象

来源 :杂文月刊(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hss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被列为中国的三大宗教,其中以信奉佛教的为最多,而道教则是诞生于中国本土的宗教,这两大宗教在中国历史久远,由其宗派信仰的不同体现了泾渭分明的两大美学体系,在色彩观上存在巨大差异,尤其是藏化的佛教与囿于汉地的道教由于环境的不同更是拉大了这种差异的鸿沟。
  佛教分为汉传佛教(主要在中国)、南传佛教(主要盛行于东南亚地区)和藏传(活动于西藏、青海大部及蒙古、云南局部)。藏区人民对自然崇拜的原始情感、果敢刚毅的民族性格及藏区广袤偏远的地理特征、寒冷干燥的气候因素,加之藏传佛教是多神教比其他宗教更多包容性,在與苯教的兼容过程中,吸收了苯教的众多神灵为本教的护法神,在用色上更是在藏传佛教的五大教派中各有偏爱,营造出绚烂而又奢华的贵族世界。藏传佛教的国度是张扬飞脱,色调浓郁,喜用红绿、红蓝并置,造就了藏传佛教壁画的独特色彩语言——“热烈”。
  而诞生于汉地的道教壁画以青绿、酞蓝为主,朱红、赭色、酱色等辅之,色调偏冷、儒雅、淡然,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及封建礼教的束缚,人们在表达上比较含蓄这也都体现在颜色用色饱和度低,纯度不高等方面,这也就形成了道教壁画整体上的“清俊”之风。
  藏传佛教与道教的独特审美,客观上呈现给大众的是其壁画的特殊用色方式,形成了“热
  烈”与“清俊”这两种迥然不同的用色风格。
  1. 藏传佛教壁与道教壁画异象的根本原因
  ①教义和主张。佛教是“我佛慈悲”的怜悯世人,“佛法无边”的普渡众生;而道教讲“玄学”尚“清谈”;佛教修的是来世,要积善业,道教强调的是此岸,重“意”,讲究超越外在形式之美,追求灵动飞逸。②理想与现实的巨大逆差。“壁画上富丽的境界,决不能看作是一个富裕兴盛社会的表征,相反,往往是一个烦恼、痛苦和矛盾相当尖锐的时代反应。”佛教在西藏本土化形成的藏传佛教,藏民地处偏远,高居雪域,物资匮乏,正如于小东老师所说的他们在壁画中寻求在现实生活中所达不到的富足,以弥补心理的落差;而道教是中原地区土生土长的宗教,那里土地肥沃,物资丰盈,由于“逐鹿中原”历史上中原大战频繁,人们也是为了弥补心理的落差,借避世以达心灵安宁。以上这些主要原因造就了藏传佛教与道教在壁画的用色方面形成了壁垒分明的色彩体系:藏传佛教喜热烈,重辉煌效果,追求绚丽夺目,以达富足之象。道教喜清俊,讲“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追求空灵,以达平和安宁,“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肃穆。
  2. 藏传佛教壁画与道教壁画用色所呈现的异象:热烈与清俊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具有原始宗教崇拜自然,黑白二重宇宙观等的特征,元代统治者出于政治目的大力提倡道教和佛教,道教壁画在元代达到顶峰,多描绘神仙、星宿、历史人物等,整个基调以青绿为主,一派丰神俊朗的清俊与藏传佛教以红为主的热烈大相径庭,道教中永乐宫壁画艺术成就最高,以此为例与藏传佛教壁画做简要对比。
  ①色调的“热烈”与“清俊”。
  藏传佛教壁画是以红色为主的大面积红绿、红蓝的强对比,用色纯度高,到后期格鲁派提高了明度,整体上是暖色调,营造一种热烈的氛围。道教壁画也有大红大绿的强对比,“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红色在道教壁画上是较为暗淡,色相偏砂,整体以绿色为基调,是大面积同类色青绿的弱对比与小面积的低纯度红色之间的强对比,描绘出丰神俊朗的神仙,呈现一派清俊之风。
  ②主色体系的“热烈”与“清俊”。
  藏传佛教壁画是以红、白、黄、绿、蓝五色为主色加上黑色为中心的色彩体系,基本上都是原色。宁玛派喜红、格鲁派以黄为尊、苯教尚黑尊蓝,白色是圣莲的象征,在藏传佛教里是高贵之色。道教壁画承袭道学阴阳五行说,青色为东方青阳之气、蓝色象征天气,紫气东来之紫,形成在青绿色调下加以少量紫、红、蓝等色的用色体系,基本上属于冷色调的同类色。
  ③高纯度的“热烈”与纯熟雅逸的“清俊”。民间艺术用色多为火爆、稚拙、鲜艳,藏传佛教更是以其高纯度著称,明度和饱和度都较汉地为高。红色是较为火爆的血红、火红,鲜艳的大红、橘红,稚拙的赭红;黄色是辉煌奢华的金色、火热的桔黄,鲜艳的雌黄和信石黄(比中黄明度稍高),稚拙的黄土。藏传佛教壁画就像孩童般纯粹直接,用的具是矿物质颜料直接着色。道教也是矿物质颜料,石青石绿大量运用,但是红色是较为暗淡偏冷色调的砂石,略呈朱砂色,偏紫,明度较低。主神的服色为绯红,对红的饱和度和纯度都低。黄色用量极少,纯度也降到极低,道释人物肌肤的黄色,偏肉色、为冷色调,有的略带褐色;衣袍上的黄色偏绿,色泽暗淡,略呈土黄色。神仙的背后光圈的黄色偏绿,且饱和度极低,颜色很淡,有透明感,映衬所叠物体,有层次感。如果说藏传佛教壁画是秋日正午阳光照射下的炽烈,那么道教壁画就是沐浴在春天朝阳中的清新。秋天烈日刺穿薄云,洒向大地,姹紫嫣红,春日朝阳漫散在晨雾中也有万般颜色,但是前者直接、棱角分明,后者委婉含蓄、界限模糊。前者是纯粹的孩子,后者是已成长为学会包容的成熟大人。
  ④奢华的“热烈”与朴素的“清俊”。藏传佛教壁画中佛像、护法、度母等衣饰华丽、璎珞繁多,多用金线勾勒、珠宝装置,对以光圈散发的金光,一片灿烂热烈、追求奢华。道教追求“朴素”之美,壁画中也有堆金沥粉但是神仙只有极少数有冠冕瑁玳,配饰简朴。线是中国画的筋骨,永乐宫壁画墨线劲道洗练,而藏传佛教壁画绘制过程中大面积染色之后是要上金线勾边的。
  正是由于藏传佛教壁画及道教壁画的独特用色方式:“热烈”与“清俊”,营造了藏传佛教的佛国更像是一个与世间平行的另一个俗世,只是比现世更加富足,更加辉煌,金银珠宝的堆砌使得它富丽堂皇,在摇曳的烛光之中交相辉映,壁画中的浓烈纯色也更加熠熠生辉。而道教则更多的通过自修达到物我两忘的超脱,是身与心的飞逸,于高山苍柏掩映下的青绿壁画溢加洗涤尘世的喧嚣。
其他文献
Miller-Fisher综合征(Miller-Fishersyndrome,MFS)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Syn.drome,GBS)的少见变异型。通常为单相病程,表现为眼外肌麻痹、共济失调及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者中血清硒、铜及叶酸含量的变化情况.方法: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南疆维吾尔族已婚女性217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者(病例组)及106例HPV阴
<正>经一项为期5年的研究发现,通过摄入严格控制的低卡路里食物进行减重并维持一段时间后可以逆转二型糖尿病。由英国糖尿病慈善组织赞助支持的糖尿病缓解期临床试验,其研究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婚姻是构成家庭的前提条件.婚姻和睦,家庭才能幸福。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婚姻观念,不同的婚姻观念将呈现出不同的婚姻形态,并带有一定的时代特征。本文试从女性的
市场竞争的白热化,迫使企业竭尽全力运用各种方法提高其生产率,努力在质量、时间和成本上取得竞争优势。ZK公司是一家生产半导体封装材料的公司,其产品质量行业领先,ZK公司的
本文介绍了贵州发展特色食品产业的优越条件;论述了贵州特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和重点;概述了加快贵州特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从杉浦康平的杂志设计入手,论述其在平面设计领域中的主要成就,其中最突出的特点表现在他对图像和符号的运用上。他从中国和印度的古艺术、宗教、中国书法、建筑空间、梦境,以及
以大米蛋白为原料研究抗氧化肽的制备技术及其性能。采用酶水解大米蛋白的方法生产高活性的抗氧化肽。以酶解液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考察指标,从七种商品蛋白酶中筛选出三种
目的探讨心理、认知、情绪多元护理干预在小儿外科手术围术期的应用。方法 86例择期手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心理、认知、情绪多